周作人言志散文与故乡的野菜活动教案 人教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课题:周作人的言志散文与《故乡的野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把握周作人散文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故乡的野菜》作品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的人间情怀令我们深深感动,这一讲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二弟周作人的作品,领略另一种风格和意旨。
二、讲授新课
(一)周作人生平简介
周作人(——),原名魁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的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理论家、批评家。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年东渡日本留学,家乡生活十多年,南京、日本各生活六年,年回国后在绍兴任教,年到北大担任文科教授。“五四”时期担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美文》等一系列文章为新文学理论的建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小品散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而提倡也有不可轻视的意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渐脱离了时代主流,主张闭门读书。年代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在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
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年以叛国罪入狱,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同时写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文章,年死于文革。
(二)周作人散文创作分期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代宗师,“美文”的首倡者。他的散文创作极其丰富,从“五四”前后到年,二十二部散文集加上未成集的总计有三千多篇,大多数为小品散文,有小品散文之王的美称。
周作人的全部复杂性在于他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他在矛盾中前进,又在矛盾中消沉倒退。他的散文创作就是清晰地记录着这样的内在矛盾和思想演变轨迹。如果把他的创作进行分段剖析,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五四”前后到年。这个时期的创作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他的矛盾心理。这一时期的作品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两种不同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反映了他性格和思想的两个侧面,也就是战斗性和闲适性两个方面。一种是“悠悠见南山”式的小品。这些小品有的描绘风物、苍蝇、虱子,有的描写品茶饮酒,谈虎说鬼的情趣;有的评论古籍、说古董,随意来写,充满闲情逸致,其中倒也寄托了人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理想,有时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一缕个人的孤寂和哀怨之情。代表性的作品有《故乡的野菜》、《喝茶》、《乌篷船》、《苍蝇》,其中的《苍蝇》创作于年。作者写到苍蝇有三种,而且有三种玩法,并且引用了中外关于苍蝇的典故,穿插神话、古诗(《诗经》),特别是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体现出一种以一切生物为兄弟朋友的温情态度。作品娓娓而谈,融古今知识于一炉,而且充满情趣。另外,《故乡的野菜》、《喝茶》、《乌篷船》都充满雅趣。周作人讲求雅趣,不是故作高雅,而是“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者装出乡绅的架子”(《〈燕知草〉跋》),是一种“明净的感情”和“清澈的理智”的调和之美。所以在作者那里,很多平常人觉得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都可以写得雅趣盎然。再如《入厕读书》更是把如厕这种俗事与风雅之读书的趣味连在一起,果然别有洞天。另一种是“金刚怒目”式的散文。这些散文有些是抨击封建礼教,痛斥复古守旧派,有的揭露因袭守旧的传统陋习,批
判国民弱点,有些鞭挞反动军阀的残酷暴行,有的歌颂爱国学生的英勇壮举,表现出勇敢战斗的精神和浮躁凌厉的风格。代表性的作品有《前门遇马队记》、《碰伤》、《吃烈士》。
在这两类作品里就活脱脱地表现出周作人思想的两个不同侧面:一个叛徒和一个隐士。“叛徒”与“隐士”的两个不同侧面交替出现在周作人的散文里,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而我们最终看到随着国内思想和政治斗争的日趋尖锐化,周作人的思想演变轨迹:“叛徒”一面逐渐隐去,“隐士”一面处于主宰地位。
中期:年到年。这一时期周作人已经基本上以“隐士”自居,文章逐渐由少谈时事到不谈时事,几乎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了写草木虫鱼、风花雪月和趣闻轶事上,显示出一位蔼然有味的名人雅士的风范,散文的艺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文章显得枯涩苍老,很少有进取气味。代表性的散文集有《苦茶随笔》、《看云集》、《风雨谈》。
后期:年到年。此时的作品几无讽世的微词,只是“用平静的心,感受一切大千世界的动静”,文章流露出道家气味,越来越追求空灵苦涩,超世脱俗,更没有早期“叛徒”的精神的星星点点的痕迹。这个时期正是周作人失足变节出任伪职的时期,深刻参透了儒家文化的周作人不能不为这种失节负载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周作人的心理上那种内在的文化机制同外部的环境气氛之间的艺术的和谐解体了。“隐士”的闲情意趣也随之发生变味,“苦雨斋”变成了“苦雨庵”。昔日的心境不见了,艺术的灵感和才华都随着心境的消沉枯涩而衰减。这一时期“读书录”式的散文占着很大的比重,“艺术的闲谈”式的散文,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其意味也不似先前那样深刻隽永了。代表性散文集《秉烛谈》、《药味集》。
综观周作人三个阶段的散文创作,我认为他的艺术生命和灵魂,只属于年代老北京的“苦雨斋”,没有那个时代的失望与追求并存的苦闷,没有“苦雨斋”那萧萧如雨的白杨,没有这一切同周作人那“叛徒”与“隐士”性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融合,便没有那种使人低徊的艺术闲谈。
(三)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代散文宗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它是以中国现代散文
中一个重要派别的代表为人们所注目。周木斋说:“我以为大体上两先生的小品文就形成了现代小品文的两大派别。”郁达夫从风格上对两位先生加以区别,认为“鲁迅文体简练得像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然而句句有分量,“近几年来,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这种评价是不错的。从审美角度看,鲁迅的散文具有阳刚美,以其宏伟的气势震慑人心;周作人的散文则具有阴柔之美,就像是轻柔的凤尾徐徐曼扫,以“平和冲淡”的诗意感染人心。这两种散文分别代表了把笔触伸向社会的“写实派”和笔下追求兴味志趣的“言志派”。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谈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一、旁征博引,知识渊博。他的散文总是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大到宇宙,小到苍蝇、虱子,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的对象,并且融合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信手拈来,贴切自然,化得开,收得拢,既能带给人丰富的知识,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平凡的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理物趣。有人说在周作人的散文园地里,常常会使人觉得“蔬菜比玫瑰花还要红艳可爱,”“苍蝇比天地命运那类大题目更为有趣”。
例如《故乡的野菜》这篇文章娓娓动听地描述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三种野草和民情风俗,的确有一种“清新的野趣”,而其间又时不时地引入《西湖游览志》、《清嘉录》、日本〈俳句大辞典〉这些中外典籍,再加上孩子们唱的民歌童谣,以丰富的知识拓展了文章的内容,给人以多种艺术享受。
第二、平淡自然,舒徐自如。作者笔下的事物都是一些平凡的细小的事物,诸如: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饮酒、乌篷船、白杨树。作者叙述描写时仿佛漫不经心,徐徐道来。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评论:“周作人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散漫,句句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不可。”这种舒徐自如的风格就是他散文的节奏,高山流水的情致体现。再加上他文字的朴实无华,笔调清闲淡泊,读来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回荡。读周作人的散文就像坐在“苦雨斋”里,听一位智者自由的、有趣的、温煦的闲谈。例如:《喝茶》从徐志摩讲“吃茶”起笔,写到日本茶道,喝茶时所用的茶具,再写到绍兴乡下的茶豆腐干,日本的茶泡饭。材料平平常常,叙述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