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本科生论文
中外建筑史
论文题目:中西建筑差异及分析
院(系)名称:
学号:2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月
中西建筑差异及分析
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

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本文总结对比了中西建筑在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西建筑;差异;分析
一、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因素差异之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二、中西建筑差异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2.1地理环境原因
中国人选择木结构建筑的原因在于:
第一,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于就地取材;
第二,中原地区适合建筑需要的石材相对较为难觅,且搬运不便;
第三,受文化观念的影响,除陵墓建筑外,中国古人并不刻意追求建筑的永恒。

西方传统(古典)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的风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以追求一种高大、强大、神秘、威严、震慑效果和体现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精神。

2.2空间观念原因
西方人观念上“空间是可以被限定的、有限的”思维定势与认识模式。

而生活在农耕地理环境的东方人,在平缓绵延的冲积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劳作相当有序,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的田园生活。

其单一农耕型的经济结构,对四季变化依赖较大,人们容易产生强烈的时间意识。

这种不同的时空观自然影响到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偏重于建筑群体的时间因素,西方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则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因素。

2.3社会环境原因
由于东方各民族多生息于大河流域,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且相对稳定,生存环境又处于同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因此东方民族多养成清静淡泊、自然无为、温顺好养、追求和谐等文化特点。

西方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较差,且生活方式不稳定,时常要与自然抗争,与外敌斗争,故形成拼搏、竞争、重实、求真等文化特点。

同时,东方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大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疏松,灌溉便利,光热水土诸自然因子组合良好,农耕生活节奏稳定而有序,遂产生“天人合一”“、中庸”等思想;希腊等地中海地区欧洲民族,气候属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气候,土地贫瘠,光热水土自然因子组合不谐调(西欧的自然因子亦欠谐调),加之海上生活常常与狂风恶浪搏斗,故产生“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思想。

这种文化观念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中国传统建筑比西方传统建筑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风格上也相对平和、含蓄一些。

2.4政治文化原因
我国古代城市的布局,各类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大都方整划一、主从分明、轴线贯通、秩序井然,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千百年保持着统一的风格,基本形式没有大的变化。

这种
中西建筑差异及分析
现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即国家统一、皇权至上、等级森严、典章完备,生产与生活方式变化幅度很小,思想意识的传统性很强(大一统观念),突出地刻画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观念和人们的生活节奏。

而欧洲的古希腊建筑亲切明快的风格,城市布局呈同心放射状并普遍建有面积较大的广场,反映了西方社会民主的开朗的生活;古罗马建筑雄伟、敦实、豪华的风格,则是奴隶主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生活写照(如凯旋门、斗兽场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建筑文化理念、审美、形式,中西古建筑各具特色,分别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体念、不同的审美享受。

在近代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继承传统文化优良的一面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而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树立有本国特色的新风格。

参考文献
【1】刘天华编著.《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艺术比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王娟编著.《神话与中西文化差异》.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王蔚编著.《不同的自然景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中西传统建筑文化比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刘丹编著.《世界建筑艺术之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任刚编译.《建筑之美》.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