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四位启蒙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四位启蒙老师
作者:李玉林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年第10期
少年鲁迅曾经被四位底层文人教过,他们是其启蒙塾师。这四人是:周玉田、周花塍、周子京、寿镜吾。人的性格主要是在童年形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重要的模仿对象,从鲁迅身上及其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1.爱好木刻画的“蓝爷爷”
周玉田是鲁迅的第一位真正的启蒙老师。周玉田(1844―1898)是鲁迅祖父的堂哥,按辈分他是鲁迅的伯祖父,他原名周兆蓝,因此鲁迅尊称他“蓝爷爷”。
鲁迅7岁时便到周玉田塾馆学习,一直到11岁。他的第一本课本是官方历史启蒙教科书《鉴略》,它从盘古开天地一直讲到清朝。这本书政治立场虽然保守,但能给读者一些历史知识,对儿童而言还是有价值的。鲁迅一入学就先从学习历史入手,这与他以后确立“治学先治史”的严谨治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
周玉田是一个知识渊博、善诗作文的秀才,怀才不遇只好沉沦坐馆舌耕谋生。他历史知识丰富,精通考据学,而且写过很多诗。小鲁迅对他的诗很感兴趣,曾经手抄了他的一本诗集,共有100多首,取名为《鉴湖竹枝词》,卷末有小字落款,“侄孙周樟寿谨录”。
周玉田家藏书丰富,这为鲁迅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家里有许多插图木刻书籍,如图说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花镜》,插图本《山海经》也是周玉田介绍给他的。正是在他的启发下,鲁迅后来搜集了大量的插图木刻书籍,如《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诗画舫》。这就容易理解为何晚年鲁迅大力提倡木刻画运动,并创造了一整套木刻创作理论了。鲁迅晚年和郑振铎合编自印了《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中国古代版画丛刊》。这种对木刻画的偏爱,和他幼年在周玉田处大量接触了木刻画插图书籍和知识,有直接的关系。在这方面而言,周玉田对鲁迅的影响是深远的。
周玉田除了爱读书写诗,还富有生活情趣和爱心。他喜欢旅游、种花草、养鱼虫,家里种了不少兰花、茉莉、月季之类,仅兰花一种,就有珠兰、剑兰、蕙兰等品种;金鱼、蟋蟀也养,连金蛉子(鸣蝉)、游蛉等小孩子养的小虫,他也兴致勃勃地养起来,这得到一些孩子们的拥戴和亲近。他待人和气,特别喜爱鲁迅,在他孤独的晚年,把和孩子们的交往,作为生活中的重大乐趣。
周玉田后来在一次房族集议事时,和鲁迅争吵了几句,但鲁迅从总体和全局上看人,依然很尊敬这位伯祖父兼启蒙老师。
2.抽鸦片的伯祖父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绍兴周氏尚文进士的传统特别深厚。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谱名樟寿,字豫山、豫亭,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鲁迅的笔名来自于母姓,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1892年,鲁迅11岁时周玉田因故停顿教书,于是鲁迅跟随另一个伯祖父——周玉田的哥哥周花塍学习了3个月。
周花塍,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七,为绍兴府会稽县学附生(秀才的一种)兼袭云骑尉,考中秀才后,无意进取,家居设私塾授徒以终。原配胡氏(1835―?),因为无子,过继了弟弟周庆番的儿子周伯文传宗接代。周花塍死后,其房产便归弟弟周庆番了。
周花塍有吸食鸦片的恶习,终日躺在床上抽鸦片,工作很不负责任,不是一个好老师,所以鲁迅只跟他学了3个月。鲁迅二弟周作人曾回忆说:“我记得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同了鲁迅在花塍那里读过书。”陈云坡在《鲁迅家乘及其轶事》中也说:“周庚铭,字花塍,秀才,在他四弟兆蓝教书停顿时,曾教鲁迅三个月书,这事周岂明讲过。”鲁迅的文章却不曾提到,周花塍曾经出一个三字课题给鲁迅对,课题是“汤婆子”,鲁迅敏捷地回答“竹夫人”。
周花塍还是鲁迅弟弟周作人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周作人说:“我无论如何总记不得他站立着的形象。”因为他总是懒洋洋地躺在床上大吸鸦片。
清末民初的绍兴,既非通都大邑,也不是军事要冲,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区域,到底还是闭塞的乡土社会。这个古老的城市,见不到三瓦两舍、声色管弦的繁华,只有锡箔制作作坊中传出的单调的锻打声,送走古城一个个寂寞的黄昏。
故乡之于鲁迅,并非魂牵梦系的归宿,而是认识国家与国民的起点。那些古朴的茶馆、酒店,在鲁迅笔下则是精神麻木而空虚的市民消磨时光、议论社会新闻的地方,抑或是嘲弄不幸者取乐的所在,其中孔乙己之类性情怪异人物,屡现于笔端。但对于这位曾经“为师三月”的伯祖父周花塍,鲁迅笔下却始终没有提及,或许是不愿意对这位长辈塾师进行“怒其不争”的褒贬,而是“哀其不幸”对其不幸人生深怀怜悯同情之故。
3.浅薄疯癫的叔祖父
周子京(1843―1885),小名周阿明,是鲁迅的远房叔祖父,鲁迅叫他“明爷爷”。
周子京是个忠厚老实近于迂腐的老童生,考了一辈子没中秀才,年年县考的榜上都没有自己的姓名,于是神经有些错乱了。他的父亲周永年被太平军杀了,清政府追赠他为云骑尉,而且世袭罔替,周子京在拜忌日或上坟时,可以戴白色玉石顶子,可他不愿意,去呈请调换,也被批准以秀才论,可以直接参加乡试考举人。他又不甘心,千方百计地要去考秀才,却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实在浅薄古怪而落第。如有一首试帖诗的题目是“十月先开岭上梅”,他的第一句诗是“梅开泥欲死”,谁也不懂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考官看了这文理不通的诗,一气之下,取消了他的应试资格,从此断绝了他的仕途,他受了刺激,从此神经有些不太正常。1875年,周子京的堂哥——鲁迅祖父周福清任江西金溪县知县,他也曾到江西找工作,但因为精神失常,且越来越厉害,甚至寻死觅活,周福清没法,只好托在江西做生意的老乡负责带他去绍兴。
周子京的夫人早逝,他从江西回到绍兴后,仍然不时痛哭,有时自杀,后又发展到大声疾呼往外狂奔,其两子逃走,家里只有一个老女仆“得意太娘”和一个烧饭女仆。周子京每次病发狂奔,“得意太娘”必紧随其后,有时赶不上他,就拉着他的辫子。一个在前狂奔疾呼,一个拉住辫子跟在后面不断喊叫“老爷”。久而久之,“得意太娘”神经也不太正常了,两人变得有话一起说,有时同坐在地上,拾菜叶包鸡屎一起吃,还津津有味地赞美个不停。
“得意太娘”姓唐,她的地位是女仆,但从来不做佣人的事,整天蓬头垢面,蓝衣青裙,似乎整年不换洗,而且总是醉醺醺的。她有个儿子是工人,屡次来接她走,但她就是不肯回家。
周子京也曾经收过几个学生在家里教书,鲁迅也去读过一年,坐在窗户下,面对天井中的一棵橘子树。因为周子京家和鲁迅家只隔一个天井,取上学方便而已。
周子京的学识实在浅薄,经常写错别字,如把“荔枝”的“荔”字写成“栛”,鲁迅拿回家后,被父亲看到了,大约批了一句,指出这个字写错了。这让周子京十分惶恐不安,在课本上注了些谴责自己的话,最后一句是“真真大白木”。又有一次,他给鲁迅出题为“父攘羊”,大概嫌鲁迅没有对好,就自己作答对为“叔偷桃”,不仅平仄不合,还把东方朔的“朔”写成了“叔”,让鲁迅父亲十分惊讶。最后一次在教读《孟子》时又出了笑话,他解释《孟子》里引用《诗经·大雅·公刘》中的诗“乃裹糇粮”,他说这表明公刘很穷,他把猴子袋里的粮食也“咕咚”一声挤出来了,装在囊里带走了。鲁迅把公刘抢猴子野果的话告诉了父亲,周伯宜只好苦笑,心里觉得这个叔父太浅薄无知了。鲁迅在周子京处读书勉强支撑了一年,从那以后就中止了。
一天下午,“得意太娘”醉酒了,跌跌撞撞地走进周子京的书房,坐在床前一把太师椅上,东歪西倒的坐不住,周子京只好过去扶住她,她忽然说:“眼前一道白光!”一直在做发财梦的周子京大喜,因为相传祖先留下的老宅子地下埋了财宝,位置是八个字,叫做“离井一牵,离檐一线”,但谁也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他从“得意太娘”这句“眼前一道白光”话中受到启发,便让学生放学了。他自己奔出去带来石匠和泥水匠,连夜在家里开掘,快到五更才散。第二天依然放假,据说挖了一个深坑后,他亲自下去摸,摸到一块石头的方角,颇像埋葬尸体的石棺材,他一惊连忙爬上来,却把腰骨散坏了,躺在床上好几天,连书也教不了了。关于挖宝藏,周子京在自己屋内曾有过几次动作,这次因女佣人见到白光而进行的挖掘是最为有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