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医学的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制与评估

合集下载

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探析

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探析

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探析【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通过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新趋势和关键环节的分析来总结相关的理论经验。

结果:现代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已经逐渐走出过去那种依靠经验给药的阶段,开始向着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结论: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无论是治疗理念还是给药方式上都有其独特性和科学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医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治疗;辨证用药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动脉压缩或舒张压的增高,近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群体中,约90%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10%的患者为症状性高血压,其中包括慢性肾炎、肾血管病变、主动脉狭窄、柯兴综合征等等。

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为主,因此,在中医上,把高血压划分为眩晕、头痛的范畴。

采取何种措施能够使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得到提高,是中医临床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目前,西药在降压方面具有迅速、可靠的特点。

而中药对患者的调理是通过多层次和多环节进行的,中药的这种综合性调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并且,中药还可以使终末器官的损伤得到减轻或者逆转,预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笔者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进行了多年的观察,认为认清高血压发病机制是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下面将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3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8例,女490例,年龄28—86岁。

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心情烦躁,头痛头晕,苔黄舌红等,辩证认为是由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所引起的;病期较长或者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因为肝肾受损,虚实症相交杂的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昏、心悸、腰酸乏力,头痛、眩晕并不明显,辩证上总是把其归属于肝肾亏虚、风火痰瘀。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和推荐疾病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和推荐疾病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和推荐疾病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旨在提供对医学干预措施的最佳推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针灸治疗的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针灸师提供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最佳治疗方法。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疼痛管理。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覆盖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疼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骨骼肌肉疼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可以提供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肉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2.神经系统疾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可以指导针灸的治疗方法,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管理,如癫痫、帕金森病、失眠等。

3.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在胃肠道疾病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提供针对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

4.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推荐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

5.心血管疾病: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对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有所改善。

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提供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6.精神心理疾病: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可以为一些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针灸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治疗工具。

总的来说,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覆盖大部分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使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进行治疗时,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疾病诊断:确保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循证针灸实践指南进行治疗。

2.专业资质: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针灸师资质的医师或针灸师才能进行针灸治疗。

3.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因此,在使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针灸疗效评估以及安全性的分析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编写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针灸疗效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验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要求对针灸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指导临床实践。

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等。

通过这些科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针灸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医疗干预效果的方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要求在评估针灸疗效时,应严格遵循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针灸疗效的优劣以及针灸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另外,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也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用于评估针灸疗效的重要方法。

系统评价是一种系统地收集、整合和评估多个独立研究结果的方法。

荟萃分析则是对系统评价中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通过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针灸疗效的科学性。

除了针灸疗效评估之外,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还对针灸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针灸治疗安全性是指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规定了对针灸治疗安全性的评估标准,并要求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安全状况。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评估需要对针灸操作的规范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强调对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进行全面把控,包括针刺部位感染、出血、针头断裂等情况。

针灸操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针灸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对于推动针灸疗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JNC8高血压指南的评述_邬春晓

关于JNC8高血压指南的评述_邬春晓

·1418·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年 12 月第 34 卷第 12 期 CJITWM,December 2014,Vol. 34,No. 12
善高血压达标率和控制率更有意义。 3 降压策略和药物的选择 JNC 8 将 JNC 7 的六大类降压药简化至四大类[11],
这与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 2013 年 ESH 欧洲 高血压指南不尽相同[12,13]。JNC 8 将 β 受体阻滞剂排 除在初始降压药物之列的根据是 LIFE 研究[14]。该研 究将 β 受体阻滞剂与 ARB 进行比较,结论显示 β 受体 阻滞剂的心血管疾病复合终点、心肌梗死及卒中的获益 均较后者差。既往强调初始治疗使用利尿剂,JNC 8 则 并未予以规定。对于非黑人高血压病患者( 包括糖尿病 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 ARB) 、钙通道阻滞剂( CCB) 和噻嗪类利尿 剂均为一线降压选择,黑人高血压病患者( 伴或不伴糖 尿病) 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与 CCB。CKD 患者( 无论是否 伴糖尿病) 应首选 ACEI 或 ARB 以改善肾脏功能。因为 CKD 患者需要平稳严格控制血压。众多研究证实 ACEI 或 ARB 具有肾脏保护特点,如 IDNT[15]及 MARVAL[16] 等研究,而噻嗪类利尿剂等在 CKD 患者中使用可能受 限,因此将 ACEI 或 ARB 作为首要推荐用药。JNC 8 对 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没有设立专门推荐药物,但明确 指出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应作为高血压病患者选择起始 降压药物的重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 James PA,Oparil S,Carter BL,et al. 2014 Evidence - 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report from the panel members appointed to the 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 JNC 8) [J]. JAMA, 2014,311( 5) : 507 - 520.

推荐级别的制定与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

推荐级别的制定与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

推荐级别的制定与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规范针灸的临床实践,推动其发展,制定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其中,推荐级别的制定和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是指南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能够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推荐级别的制定推荐级别是指对于推荐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评价。

推荐级别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循证证据的质量、效果的重要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

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可以使用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系统进行推荐级别的制定。

GRADE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级别制定方法,它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结合了循证证据的质量、效果的重要性和权衡利弊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GRADE系统,推荐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两种级别,并且使用大写字母A、B、C和D来表示不同的推荐级别,其中A级为强推荐,D级为弱推荐。

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级别的制定应该基于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循证证据可以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等方法进行收集和评价,以确保推荐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同时,推荐级别的制定还需要考虑推荐内容的重要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推荐内容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循证医学是指通过系统收集和评价循证证据,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是评估针灸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循证证据的等级化评价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的质量、样本量的大小、效应量的大小和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循证证据等级化评价方法包括GRADE系统、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系统等。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的 95%以上;在不足 5%的患者中,血压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为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1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缓进型高血压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

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急进型高血压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 1-2 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最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

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蠓,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理化检查常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

由政府、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

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标准指南共识规范冶栏目。

期待各行业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能在我刊发布。

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基层医师、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追求目标。

鉴于当前中医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 采用RCT研究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证据确凿等Cochran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才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 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

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

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国内为59.9%o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并发症的强危险因素,既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又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风险增加7.2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DMH,可极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DMH的血压临床治疗难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以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为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异性大,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增加靶器官损伤风险。

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1 定义1.2 流行病学数据1.3 分类和分级二、诊断2.1 临床Manifestation及病史采集2.2 体格检查2.3 辅助检查2.3.1 血压测量技术2.3.2 血液生化指标2.3.3 尿液分析2.3.4 心电图2.3.5 超声心动图2.3.6 血管超声三、评估和分级3.1 血压目标3.2 确定心血管危险度3.2.1 心血管危险度评估工具3.2.2 心血管危险度评估结果四、非药物治疗4.1 饮食与运动4.1.1 饮食建议4.1.2 运动建议4.2 BMI和体脂控制4.3 戒烟和限制饮酒4.4 钠摄入控制4.5 补钙和维生素D五、药物治疗5.1 药物治疗原则5.2 药物选择5.2.1 一线药物5.2.2 二线药物5.2.3 另类药物5.3 药物治疗策略5.3.1 单药治疗5.3.2 组合药物治疗5.3.3 特殊人群用药六、相关并发症管理6.1 伴随疾病的处理6.1.1 心脏病6.1.2 糖尿病6.1.3 肾脏病6.1.4 中风及脑血管疾病 6.1.5 眼底改变6.1.6 呼吸系统疾病6.1.7 外周血管疾病6.1.8孕妇高血压七、特殊人群的管理7.1 年长者7.2 儿童和青少年7.3 孕妇7.4 高血压紧急病例7.5 器质性高血压的处理八、随访和监测8.1 随访频率8.2 随访内容8.3 随访周期调整九、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9.1 血管搭桥术9.2 血管成形术9.3 血管支架置入术9.4 腔内血管修复术9.5 其他介入治疗十、配套检查与辅助服务10.1 心血管系统辅助检查10.1.1 心脏CT检查10.1.2 心脏磁共振成像10.1.3 血管造影10.1.4 心血管PET/CT检查10.2 其他辅助服务10.2.1 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10.2.2 血压自测和家庭血压监测10.2.3 方式咨询和远程监护附件:1、附表: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指南2、附图:心血管危险度评估工具使用流程图3、附录:心血管系统相关术语解释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体循环中动脉压持续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引用格式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引用格式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引用格式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引用格式在医学领域,临床实践指南是医生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们是基于实践证据的专业共识,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指导原则。

在我国,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临床实践指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引用格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根据这一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的引用格式。

根据最新的指南规定,引用格式应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即按照作者、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的格式进行引用。

例如:作者.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 出版年份, 卷(期):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在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中,重点介绍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药物选择等内容。

根据指南规定,高血压的诊断需满足多次测量血压值高于标准值的条件,且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在治疗原则方面,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和药物选择的建议。

这些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并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除了规范引用格式外,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还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深入研读指南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血压这一疾病,包括其发病机制、相关风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

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根据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的要求,本文在对指南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也将共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改变。

除了遵循指南所提出的治疗原则外,患者还应该加强运动、调整饮食、减轻压力等。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风险同样至关重要。

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的引用格式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疗效评估与临床应用指南

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疗效评估与临床应用指南

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疗效评估与临床应用指南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医学方法,它在指导医疗决策和治疗选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灸疗效评估与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和解说。

一、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基于严格的研究设计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来评估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南中,以下几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疗效评估:1. 随机对照实验(RCT):RCT是评价医疗干预效果的黄金标准。

在针灸疗效评估中,RCT可以通过随机分配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来评估针灸的疗效。

2.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系统综述是将多个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和分析的方法,而Meta分析则是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汇总。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为指南提供有力的支持。

3.观察性研究:除了RCT,观察性研究也可以用于针灸疗效评估。

例如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观察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后的变化来评估疗效。

二、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原则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南还为针灸在临床应用中制定了一些指导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的安全:1.个体化治疗:针灸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病情、年龄、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针灸方案。

2.选择适宜的针灸点:根据不同病症和治疗目标,针灸师应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这需要依据经验和科学依据进行选择,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3.严格控制治疗进程:针灸治疗的进程应该严格控制,包括治疗的频率、持续时间、针刺的深度和强度等。

在观察治疗效果时,需要严格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与传统医学结合:针灸治疗可以与传统医学的草药疗法、推拿按摩等结合使用。

循证医学报告范文

循证医学报告范文

循证医学报告范文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一种基于最好的可用证据来指导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的方法。

它强调医疗决策应该以实证证据为基础,而不是依赖经验、观念或权威的意见。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循证医学报告:标题:利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估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引言:高血压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治疗和管理高血压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繁多,各种药物选择令人困惑。

本研究旨在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评估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我们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对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检索了主要医学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以发现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

主要纳入标准是RCT设计,研究对象为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药物为单一治疗手段,并且报告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

结果:我们最终纳入了10个RCT,涉及2060名高血压患者。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抑制剂治疗组的平均降压效果最显著,其次是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

与安慰剂相比,ACE抑制剂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20 mmHg(95%CI,16-24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10 mmHg(95%CI,8-12 mmHg)。

钙通道阻滞剂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分别为15 mmHg (95%CI,12-18 mmHg)和8 mmHg(95%CI,6-10 mmHg)。

利尿剂组的降压效果与钙通道阻滞剂类似。

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拮抗剂的降压效果相对较弱,但仍然显著。

讨论:根据我们的分析,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是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因为它们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控制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β受体阻滞剂和RAS拮抗剂尽管降压效果相对较弱,但对一些特定患者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用途。

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

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高血压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血压早期治疗的中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高血压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血压早期治疗的中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早期诊断与评估1.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成人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

高血压早期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水平、病史、临床表现等。

2. 评估指标:高血压早期评估应包括血压水平、心率、体重、腰围、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

三、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1. 基本方剂: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高血压早期治疗的基本方剂如下:(1)基本方:黄芪、白术、当归、川芎、泽泻、丹参、牛蒡子、枸杞子、桑寄生、钩藤。

(2)加减法: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适当加减药物。

2. 方剂解析:(1)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

(2)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安胎等功效,可调节脾胃功能,降低血压。

(3)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4)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解郁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5)泽泻:具有利水消肿、泻热通淋、清热解毒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6)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7)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8)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9)桑寄生: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10)钩藤: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引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作为一种临床决策的方法论,旨在将最新的科学证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以制定出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随着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涉及到中医药疗效的评估与验证。

本文将探讨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评价进行分析。

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1. 临床研究设计:循证医学要求研究设计符合科学严谨的标准,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回顾性研究、系统综述等。

在中医药研究中,循证医学的应用促进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循证医学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整合多个研究的数据,评估中医药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中医药的疗效。

3. 定量评价中医药疗效: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中医药疗效的方法。

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可以统计不同研究中相似的中医药疗效指标,并通过合并分析得出一个更加准确的评估结果。

4. 评估中医药的安全性:循证医学注重评估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中医药研究同样也需要考虑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问题。

循证医学意识到不同中医药干预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在研究中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中医药的安全性。

二、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评价:1. 助力中医药现代化:循证医学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使得中医药能够接受现代医学科学的验证。

这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其疗效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结合传统中医经验:循证医学并不拒斥传统医学经验,反而注重将临床医生的经验与最新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在中医药研究中,循证医学为传统中医经验提供了科学的验证和评估方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 增加疗效可靠性: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标准,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更加科学和严谨。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结果,从而增加了中医药的疗效可靠性。

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一种以最新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用于制定医疗决策和实践的方法。

虽然循证医学起源于西医领域,但在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得到应用和探索。

以下是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1. 评估中医疗效的研究:循证医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等方法,从已发布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中提取和分析数据,以准确评估中医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2. 制定中医临床指南:循证医学方法可用于制定中医临床指南,以提供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最佳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指南应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研究,综合考虑证据质量、临床实用性和患者偏好,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准确的指导。

3. 探索中医药理论和机制:循证医学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中医药的药理学和作用机制,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中医理论和中药的功效及药效物质基础。

4. 促进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强调将临床经验与最新科学证据相结合。

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的应用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将中医的临床经验与现代的研究证据相融合,提高中医的疗效和治疗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适应中医的个体化治疗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评估中医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综合效果等。

因此,未来的中医临床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探索更加符合中医特点的循证医学应用模式。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要点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要点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要点1指导原则1.1 制订目的主要目的是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体现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的诊疗方法或诊疗方案,促进各类临床医护人员规范进行高血压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活动,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中医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本指南针对的患者群体为易发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18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宜直接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本指南的应用对象为大中华地区的个体执业中医医师、社区医院医师、中医医院内科医师、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医师,不宜直接适用于个体执业医师、综合性医院执业医师、海外个体执业中医医师或海外留学生。

1.2 证据编写的基本体例主要针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治疗和调摄建议。

在临床指南中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议必须具有表明其证据强度的明确等级,证据的强度支持了所提出的建议,反映了目前可利用的最好的中医药证据。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参照刘建平制定的“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和GRADE工作组形成的推荐分级。

1.3 实践应用的关键建议对低危、中危的1级和2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降压和改善症状兼顾;对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适当加用中医药治疗以辅助降压,改善症状。

高血压的辨证建议以阴阳为纲,根据风、痰、虚、瘀的病机特点,参考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虚阳亢、肾气亏虚等基本证候特征,选用相应的方剂或中成药辨证施治。

老年高血压在上述辨证论治疗基础上,根据久病及肾、多虚多瘀的特点,应结合病情选用补肾益气和/或活血通脉方药。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还可适当选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1.4 指南推荐的实践操作工作路径2.诊断标准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称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16751.2 –1997)》确定。

循证医学与中医期刊的编辑和论文评价

循证医学与中医期刊的编辑和论文评价

3. 1 诊断性研究论文的 评价标准:( 1)诊断性 研究的设计是否正确, 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比
较; (2) 金标准的纯度如何; ( 3) 是否应用了盲 法;(4)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如何, 是否包括各
使个别有记载也过于简单, 甚至随机、 半随机 和随意混淆不清。(2) 多数没有纳人标准和 排除标准, 部分没有诊断标准及疗效观察指 标。(3)疗程不规范、 不统一。(4) 样本含量 小, 尤其两组样本量差异较大。(5) 观察时间 过长, 可控因素差。(6) 不良反应观察很少, 常缺乏客观观察指标。(7) 研究者“ 报喜不报 优”极少有阴性结果的文章, , 存在发表性偏 倚。 关于方法学或评论性文章很少。( 8) 多
的 象。 茂 等[3]】 现 卫 玲 [ 对1995 ~2000 年11种
地方性中医药期刊临床研究文献( 共 66 卷 390 期) 的评价发现, 在22739 篇临床研究中, 发表的 RCT 为 1416 篇, 仅占总发表量的6.
23% , 且无一种期刊刊载的 RCT 比例大于 10% 。 上述检索结果还发现,1) 刊载的RCT ( 文献绝大多数只是写有” 随机” 字样, 但没有 记载具体的随机方法和组间基线的可比 即 性,
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远远不能满足
EBM的 要求。
有学者已制定和规范了诊断性研究论文、 病因学研究论文、 临床疗效研究论文、 预后研
究 论文的 评价标准〔]1, 医 5,6 而中 期刊的 论文
又以后两者论文为多, 为中医期刊编辑对论文
取舍提供了参考.
性或不良 反应;普遍存在发表偏倚等导致RCT 的方法学质量不高, 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可靠性
择出28 种进行手工检索(迄至 1997 年 1 月 1
日) 的RCT 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出 RCT

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案

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案

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案1. 高血压中医特色:针灸、草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首先,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辩证论治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人体质、病情、病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其次,中医草药具有调理人体气血平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起到降压的效果。

再次,中医针灸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经络系统,平衡气血流通,缓解血压升高的症状。

中医临床方案(举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案:1. 针灸:选取具有降压作用的穴位(如太冲穴、内关穴、尺泽穴等)进行针灸治疗。

2. 草药:中医配方根据病人的辨证综合分析,选取具有降压作用的草药进行调剂,如桃仁、山楂、丹参等。

3. 调饮食:中医认为高血压有着与饮食因素的密切关系,建议病人少食盐、多食水果蔬菜,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

2. 痛风中医特色:草药、穴位按摩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痛风是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治疗痛风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医草药具有排毒、祛湿、活血化瘀的特点,可以调节身体代谢,改善痛风引起的症状。

二是中医穴位按摩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理经络气血,从而改善痛风患者的痛症。

中医临床方案(举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案:1. 草药:中医草药配方可选用如川芎、黄柏、黄芩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草药,并根据病人的辨证综合情况进行调配。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痛风与饮食密切相关,建议患者少食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等,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身体酸碱平衡。

3. 穴位按摩:选择痛风相关穴位(如风池、足三里)进行按摩,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症状。

3. 失眠中医特色:针灸、中药调理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中医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失眠症状。

其次,中医草药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安神养心的作用,可以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与评价

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与评价

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与评价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与评价引言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基于临床证据的医学实践方法,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

【循证医学】基于循证证据的高血压治疗方案选择

【循证医学】基于循证证据的高血压治疗方案选择

循证医学在未来高血压治疗中的发展
循证医学在未来高血压治疗中的发展
•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大量临床研究数据, 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 人工智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循证医学实践的效 率和准确性
循证医学在未来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
• 提高治疗效果: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治疗 的高血压的个体化 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3
高血压治疗中的个体化原则
高血压患者的综合评估与风险分层
高血压患者的综合评估
• 病史: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等 •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血管情况等 • 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高血压患者的风险分层
• 低危: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 • 中危:有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或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20% • 高危:有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或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0%
生活方式调整的方法
•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 减轻体重: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BMI<24 • 戒烟限酒:戒烟和控制酒精摄入,降低心血管风险 • 管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4
高血压治疗中的循证医学实践
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高血压治疗中循证医学实践的局限性与挑战
循证医学实践的局限性
• 研究证据的局限性:现有研究证据可能存在偏倚,影响 循证医学实践的效果 • 个体差异: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循证医学实践难以完 全满足每个患者的需求
循证医学实践的挑战
• 研究资源有限:高血压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研究资源, 实施难度较大 • 医学知识更新迅速:医学知识更新迅速,循证医学实践 需要不断跟进新的研究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的基本要素
• 内容要素:
• ()处理与治疗:治疗目标与策略、干预与管 理 (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用 药原则与使用、缓用和停用指征(并有针对 性地指明首选药物)、住院、转诊或进一步 检查的指征、紧急情况的处理、临床决策问 题及其危险性评价、疗效与预后的评价、康 复指导等
•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临床预防、病人教育 、家庭参与、注意事项及病人的安全问题等
评估系统的应用
评估系统可用于以下人群: 对政策制定者,帮助他们决定哪些指南可以被推荐于实际应用。在这种
情况下,此工具应成为正规评价过程的一部分 对指南制定者,使他们可以遵循一种结构化的严格的制定方法,并可作
• 内容要素: • 由于地区、医疗组织及专科不同,临床指南的内
容涵盖不尽相同,但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 ()背景信息:引言、临床情况的定义与范围界定 、分类、流行病学与卫生经济学概况、病因学与 发病机理
• ()临床评价与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危险因 素与高危个体的评价、筛检、诊断试验、实验室 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常见失误, 有否危急问题及可能漏诊的问题
基于循证医学的高血压病 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制与评估
中国中医科学院 雷燕
主要内容
• 相关概念 • 指南涵盖的基本要素 • 指南的评价 • 技术路线及流程 • 高血压病中医指南编制 • 指南制定相关问题
相关概念
• 临床实践指南 是指经过系统研究所生成的、供医务工作 者用来为患者制定最恰当医疗卫生服务的有关陈述和建议 (推荐意见) 。对于规范临床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核心 “临床证据”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因此,完全用循证医 学的证据标准指导、评价中医临床实践是不客观的
• 如何以循证为基础,又能体现传统中医学特点的循证临床 实践指南是关键之所在
研究目标和意义
• 指南是依据流行病学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而修订的临床 工作的指导原则,是理论化的临床经验
• 循证指南具有完善的证据分级和系统评价体系,更具权威 性,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指南的指导下选择当前相对较好 的治疗方案,是连接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
• 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些国家日常临床质量管 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证指南英文网站
• 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来源于各国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网站, 下面列出一些主要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英文网站:
指南的基本要素
内容要素: ()随访、监测、合并症问题 ()相关卫生资源的选择与合理利用、费用分析、成 本与卫生经济学问题等 ()特殊人群的相关问题,如心理、社会、法律、经 济、医患关系及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
指南的基本要素
• 结构要素 • 由于内容、形式和读者群体的不同,临床指南结
构各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 ()编写目的 • ()相关信息及开发情况介绍:主要包括背景信息
• ()参考资料:主要包括参考文献、文献检 索与综述中使用的其他资料(详细规范地
临床指南评估系统()
• 中文版,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 提供了一个评价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框架 • 强调指南制定中潜在的偏倚,推荐建议的内外部真实性和
可行性。涉及到推荐建议的利益、危害和花费,以及有关 的实际问题,评价内容包括制定指南的方法学,推荐建议 的内容和相关影响因素 • 评估系统既评价报告的质量也评价推荐建议某些方面的质 量。它提供了对于一个指南的预期有效性的评价,但不评 价指南对于病人结局的影响
• • • •
陈波,傅鹰.循证性临床指南主要英文网站的搜集和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中医循证临床指南现状
• 背景: 年卫生部编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年国 家中医局组织编写《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论述了高血压病的证类诊断、分证论治及疗效标准,为高血 压病中医诊疗规范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有关 高血压病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
•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 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 ,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 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它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 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循证与指南
• 早期制定指南主要基于非正式的专家共识方法,这种指南 受专家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较大,或多或少会影响 到指南的科学性
介绍、指南开发组织及其人员简介(注明作者、 合作者、主持单位等)、指南的信度、效度与适 用范围、相关文件与致谢
指南的基本要素
• 结构要素 • ()指南正文:主要包括摘要、引言、流程
图(用以描述推荐的临床预防、诊断与治 疗的决策方案)、详细的推荐意见及推荐 强度、支持证据、证据的选择标准及证据 表、附录(包括开发指南的有关文件、帮 助读者理解或实施指南的有关文档以及必 要的图或表)与相关说明
• 循证临床指南是由多学科专家,在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基 础上,对证据进行严格评价与综合分析开发出的临床指导 意见,对提高医疗质量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循证指南与一般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在复 习和评价现有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指南,科学性强
循证与指南
• 近年来循证指南( )的权威性日益彰显,采用循证中医循证临床指南现状
• 目前发布的中医指南仍以共识性指南为主,主要是相关机 构组织临床专家进行编写,缺乏研究证据的支持,也没有 系统的方法学程序
• 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高质量的循 证性指南,这一情况在中医药指南的发展中尤其明显
中医循证临床指南现状
• 中、西医学分别产生和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认知方 法和理论体系的不同,决定了中医的临床指南不可能照抄 照搬国际上现有的循证指南模式
• 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高血压病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预防调 摄建议,促进临床医护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医疗实践活动
• 制定基于循证医学,又能体现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的循证临床指南, 在高血压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 ,提高医疗质量,达到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
指南的基本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