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4.1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练习
1.一个厚壁钢瓶内盛有油,对油施加高压后,虽然瓶壁没有裂痕,但瓶内的油会
从钢瓶壁渗出。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3.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
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
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
4-12甲所示。
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
4-12乙。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4.人们发现,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的表面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
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4.2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
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
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
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难)
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
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
如图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________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0.25毫米的铝片。
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
当水结成冰
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
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
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
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
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4.3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水银的质量为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密度的测量(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测量原理:ρ=m/v
(a)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③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记V1
④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
⑤计算石块体积 V = V2–V1
⑥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m/(V2–V1)
(b)测量盐水的密度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在烧杯中盛一定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为V
④称出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⑤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m = m1– m2
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1– m2)/V
5、密度计算的格式:
解写公式代数据(单位)计算结果答
6、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
如图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__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0.25毫米的铝片。
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
当水结成冰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
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
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4.4 物质的比热(重、难)
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2、热量:物体吸收和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符号:Q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物体温度升高
时吸收的热量不仅与温度升高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和物质的比热有关。
3、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 m(t2-t1)
(t2-t1)--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m表示质量
4、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
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
如水
5、水的比热的应用。
1、用冷水冷却物体(冷却剂)
2、热水供暖----冬天的散热器用热水取暖
3. 调节气候作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变化不大
练习
1.如图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
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60℃,冷牛奶的初温为10℃,
每隔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4-39乙所示。
在牛奶放
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的过
程中,水______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_;牛奶____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_____。
在前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___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2. 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如寒冷、饥饿、缺水等。
表4-9
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存活的时间。
(1)表4-9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2)该因素会威胁人生命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
(3)根据表4-9中的数据,如果在海水温度为16℃的区域发生海难,结束搜寻
落水人员的行动离海难发生的时间应不少于几个小时?
3. 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一样大,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大,则()。
(本题可多选)
A.放出相同的热量,铁块温度降低较多
B.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较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4. 在比较不同地区一天之内昼夜气温的变化时,人们发现通常的情况是:内陆地区
(特别是沙漠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小。
你能解释这个 现象吗?
4.5 熔化与凝固(重、难) 一 、基本概念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固态--液态 液态---气态 气态---固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液态--固态 气态--液态 固态--气态 二 、具体讲述
定义一: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
一类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晶体。
另一类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非晶体。
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定义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定义三: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晶体的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一个方法:水浴法加热(使受热均匀)
晶体:排列整齐、规则。
(自然条件)有固定熔点。
固体
非晶体:排列没有规则,受热时,随温度升高,会变软,没有固定熔点。
晶体熔化凝固曲线: (重、难)
练习
1. 铁锅可以用来熔铝,铝锅不能用来熔铁,这是因为( )。
A .铁的传热比铝快
B .铁的硬度比铝大
C .铁的熔点比铝高 2. 铜的熔点是 1083℃,温度为 1083℃的铜处于
3. 将某种固体物质持续加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如下表:
由表可见,该固体的熔点是 ___ __,它可能是 ______。
4.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
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 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4.6 汽化与液化(重、难) 一、汽化(蒸发和沸腾) 1、蒸发
定义一:只在液体表面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定义二: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越快,蒸发得越快。
定义三: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
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2、沸腾
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③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定义一: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定义二: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液化
气体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练习
1. 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把盘子中的水倒入瓶子中
B .把湿衣服从树阴下移至阳光下
C .把湿毛巾挂在电风扇前吹风
D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2.电吹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速头发上水分的蒸发? 3.有一种粘木料用的胶,需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升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
所以熬这种胶一般用图4-73所示的两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有人在锅里煮鸡蛋,当水烧开之后,为了使鸡蛋快点烧熟,他加大火力,让水沸腾得更剧烈些。
试用科学原理分析他的做法是否合理。
5.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附近也会出现一团“白气”。
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戴眼镜的人吃汤面时,眼镜的镜片常常会变得模糊,过一段时间后,眼镜的镜片又会变得清晰了。
固态
固态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液态
这个现象中先后发生的物态依次是()。
A.汽化——液化——汽化B.液化——汽化——液化
C.汽化——凝固——汽化D.液化——凝固——液化
4.7 升华与凝华(重、难)
实验一:固态的碘晶体受热后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升华),遇冷后又直接变成碘晶体(凝华)。
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雨:云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水滴
雪: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水
云: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雾:近地面中水蒸气---液化
霜:近地面中的水蒸气---凝华
露:近地面中的水蒸气---凝结
练习
1. 如果我们能够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2. 如图4-82所示是“干冰胡须”,你能解释干
冰在空气中长出“胡须”的现象吗?
3. 如图4-83所示,在北方十分寒冷的地区,
人在室外时,口罩、帽子、
眉毛上都会长出冰霜。
说说这些冰霜是怎样
形成的。
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重、难)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只发生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2.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练习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 拿一只小烧杯,将它靠近
嘴边,张开口对着烧杯内
壁哈气,如图4-89甲,可
以发现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点燃打火机,并用一只干
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
如图4-89乙。
一段时间
后,同样可见烧杯的内壁
出现水雾。
这两个过程发
生的变化()。
A.都是物理变化
B.都是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3. 炒锅通常是用铁制成的,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