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有关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在日常生活当中,泡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泡好一壶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一、知识要点1.起源(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据此,一般认为是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并以茶为药。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3)秦汉说: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4)达摩说:达摩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一天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

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

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

2.发展(1)兴于唐,盛于宋。

唐朝烹茶法: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唐中叶盛行煎茶,煎茶用的是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宋朝点茶法(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朝朱权瀹饮法。

(2)陆羽及《茶经》陆羽(733 年—804 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 ,尊为“茶圣” ,祀为“茶神”。

他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 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

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上卷三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茶叶的种类及其采制方法;中卷1 节,四之器煮茶、饮茶的器皿;下卷六节:五之煮,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六之饮,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风俗;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的和药效;八之出,评各地产茶的优劣;九之略,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十之图,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即可一目了然。

茶艺礼仪知识点总结大全

茶艺礼仪知识点总结大全

茶艺礼仪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茶具的准备1. 茶具的摆放:在进行茶艺表演或品茶时,茶具的摆放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茶杯、茶壶、茶具盘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摆放,整齐美观。

茶盘应该位于主人的右手边,主人应当坐在客人的右侧,以便于进行茶具操作。

2. 茶具的选择:在进行茶艺表演时,茶具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茶壶、茶杯等茶具皆宜于薄、淡、素,素雅清洁为美,有别于大多数致艺美。

3. 水的选择: 茶艺中的水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用于冲泡的水最好是泉水或者过滤后的水。

水要清澈,没有异味。

二、茶道礼仪1. 上茶:上茶是最基本的茶道礼仪之一。

在上茶时,动作要稳健、匀速、毫不迟疑。

2. 递茶:递茶时应先向主人递上茶杯,然后再依次递给其他客人。

递茶时应低头微笑。

3. 接茶:接茶时,应轻轻接过茶杯,不可用力过猛,也不宜摇晃。

4. 饮茶:饮茶时,应先闻香,再品味,最后咽下。

喝茶不宜大声啜饮,也不宜一饮而尽。

三、茶道的泡茶过程1. 洗茶:洗茶是冲泡茶叶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用开水先将茶具烫热,然后将茶叶放入茶壶中注入适量的开水,迅速倒出,这样既可洗净浮尘,也可使茶叶开始焯青,发挥出更多的香气。

2. 打火:在进行泡茶之前,要先烧开水。

除了煤气灶外,传统的茶道中还会使用炭火或者香炉,来弥补火力不足的缺陷,以实现泡茶的最佳状态。

3. 泡茶:泡茶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而定,有些是需要煮沸后的水温,有些则需要温水或者温开水。

在进行泡茶时,要注意掌握时间和水温,严格把握泡茶的时间和水温,才可泡出最佳的茶汤。

4. 倒茶:泡茶结束后,要将茶倒入茶杯中,要沉稳、自然,不可过快或者过慢。

同时,要避免倒入过多或者过少。

四、茶具的清洁与保养1. 茶具的清洁:茶具清洁是茶道非常重要的一环,茶具应该用温水洗净,不要使用洗涤剂。

茶具内外应该用干净的茶巾擦拭干净,确保无残留水渍或者油污。

2. 茶具的保养:保养茶具也是重要的一项,茶具在不使用时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潮湿或者阳光直射。

茶艺基础知识共79页

茶艺基础知识共79页
片状、末状。
按产地划分: 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
茶。
按我国出口茶分: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
茶、紧压茶、速溶茶。
茶的分类标准
按季节分类: 春茶:立春后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
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维生 素及氨基酸;
夏茶:5月初至7月初采制,茶汤滋味、
香气脚春茶稍差,因花青素、咖啡因、 茶多酚含量较多,故味较苦涩。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 质。
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
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 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 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 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 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 过敏等功效。
艺。 以器具分:壶泡、盖碗杯茶艺、玻璃杯茶艺。 以冲泡方式分: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 以社会阶层分: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 以饮茶人群分:少儿茶艺、伤残人茶艺 以民族来分:汉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 以时期来分:古代茶艺---唐代茶艺、宋代茶艺、明代茶艺、清代茶艺
现代茶艺
2、茶艺特点: 一是哲理为先:道法自然,以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璞归真 二是审美为重 三是个性为要:注重意境、百花齐放 四是实用为佳
秋茶:8月中旬以后采制,因气候介于春夏
之间,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黄,滋味和 香气较平和。(如铁观音较适合做秋茶)
冬茶:约在10月下旬霜降以后开始采制,味
醇厚、香气浓烈。(台湾等地的乌龙茶把 冬茶上品称为冬片,品质较好)
基本成分
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

茶叶技艺常识

茶叶技艺常识

茶叶技艺常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茶叶的分类、制作工艺、泡茶技巧、品茶艺术等。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茶叶技艺常识:
1.茶叶分类: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特点。

2.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工艺包括晾青、杀青、揉捻、闷堆、发酵和干燥等步骤。

这些步骤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3.泡茶技巧:泡茶是茶艺和茶技的基础,需要掌握正确的泡茶步骤和技巧。

包括温杯、置茶、冲水、倒茶、分茶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讲究和技巧。

4.品茶艺术:品茶不仅是为了品尝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更是一种艺术。

品茶时可以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闻其香气,品味其滋味来评判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5.茶具知识:茶具也是茶艺和茶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了解各种茶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常用的茶具有茶壶、茶杯、公道杯、闻香杯、盖碗等。

6.茶叶保存:茶叶的保存方法也很重要,不正确的保存方法会导致茶叶变质。

一般来说,茶叶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

了解这些基本的茶叶技艺常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茶叶的美妙。

茶艺师知识点总结

茶艺师知识点总结

茶艺师知识点总结一、茶叶学1. 茶叶的分类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多个种类,每种茶叶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茶叶的品质茶叶的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茶树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制作工艺等,茶艺师需要了解不同品质茶叶的特点和辨别方法。

3. 茶叶的保存茶叶的保存对于保持其品质和口感至关重要,茶艺师需要了解正确的存储方法和环境要求,确保茶叶长时间保持新鲜。

二、茶具学1. 茶具的分类茶具可以分为茶壶、茶杯、茶盘、茶筛、茶匙等多种,每种茶具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特点。

2. 茶具的制作工艺茶具的制作工艺包括陶瓷、玻璃、紫砂等多种材料和工艺,茶艺师需要了解茶具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3. 茶具的使用方法茶具的使用方法对于冲泡出好茶至关重要,茶艺师需要了解不同茶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使得冲泡出的茶汤口感更佳。

三、茶道学1. 茶道礼仪茶道礼仪包括泡茶、品茶、赏茶、聊茶等多种环节,茶艺师需要了解茶道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巧。

2. 茶道的历史与文化茶道源远流长,与中国的茶文化息息相关,茶艺师需要了解茶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向客人传达茶文化的魅力。

3. 茶席的布置与调配茶席的布置和调配对于茶道的氛围和情境非常重要,茶艺师需要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客人的需要来布置和调配茶席,让客人感受到愉悦和舒适。

四、茶道哲学1. 茶道的人文精神茶道强调“礼、乐、敬、谦、洁、静、和”的精神,茶艺师需要了解茶道的这种人文精神,才能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出来。

2. 茶道的精神内涵茶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敬畏,与人的交流与感悟,茶艺师需要理解这种精神内涵,才能用心感悟茶道之美。

3. 茶道的修身养性茶道注重修身养性,茶艺师需要从茶道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五、茶艺技艺1. 茶的冲泡技艺茶的冲泡是茶艺师的基本功,茶艺师需要掌握不同茶叶的冲泡时间、水温、水质等冲泡要点,才能冲出好茶。

2. 茶的倒茶技艺茶的倒茶是茶艺师的一项重要技艺,茶艺师需要掌握茶水的倒注方式、倒茶的节奏和力度等技艺,才能倒出清香优美的茶汤。

茶艺课件PPT课件

茶艺课件PPT课件

•茶艺概述•茶叶基础知识•茶具的选择与使用•泡茶技巧与方法目录•品茶技巧与鉴赏•茶艺表演与欣赏01茶艺概述茶艺的定义与历史茶艺定义历史发展敬静美和茶艺的核心思想茶艺的分类与流派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茶艺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地域划分,可分为潮汕茶艺、闽南茶艺、台湾茶艺等;按社会阶层划分,可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等;按饮茶人群划分,可分为民俗茶艺、民族茶艺等。

流派中国茶艺流派众多,各具特色。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潮汕工夫茶、福建乌龙茶艺、云南普洱茶艺等。

这些流派在泡茶技艺、品饮方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02茶叶基础知识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叶的起源茶叶的传播不发酵的茶,口感清爽鲜美。

代表茶品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绿茶后发酵的茶,陈香浓郁。

代表茶品有普洱熟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

黑茶全发酵的茶,茶汤红艳明亮。

代表茶品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红茶乌龙茶轻微发酵的茶,口感清淡回甘。

代表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白茶0201030405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叶的选购与保存选购技巧保存方法03茶具的选择与使用茶壶茶杯茶盘03020101020304公道杯闻香杯茶滤茶匙茶具的选购与保养选购原则材质选择保养方法茶具的摆放与使用礼仪摆放原则整洁有序,美观大方,方便使用。

使用礼仪泡茶前先温壶温杯;递茶时双手递上,表示尊敬;品茶时细细品味,赞赏主人的茶艺。

04泡茶技巧与方法泡茶的基本流程温壶温杯置茶注水分茶刮沫淋壶不同茶叶的泡茶技巧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茶汤浑浊茶香不足茶汤苦涩茶具不洁泡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05品茶技巧与鉴赏品茶的基本方法观察茶汤的色泽,判断茶叶的发酵程度和品质优劣。

通过闻茶香来识别茶叶的品种、香气类型和香气高低。

品尝茶汤的滋味,感受茶汤的浓淡、醇和、苦涩等味道。

观察冲泡后的茶叶叶底,判断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均匀度。

观茶色闻茶香尝茶味评叶底不同茶叶的品茶技巧红茶黑茶注重浓香、醇厚和甘甜,以发酵适度为佳。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茶,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情感的传承。

茶道是中国独特的茶艺文化,通过制作、品评、品茗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古老而美妙的世界。

一、茶的历史与分类1.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发现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中国,最初是偶然的,人们意外发现茶叶的独特滋味并逐渐加以利用。

此后,茶的种植与加工逐渐完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唐代以后,茶叶的种植与饮用方式进一步发展,至今茶仍然在中国深入人心。

2. 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来源,中国的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如下所示:(1) 绿茶:以不经发酵的新鲜茶叶制成,如龙井、碧螺春等。

(2) 黄茶:汤色偏黄,有独特的花香,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3) 红茶:经过发酵制作而成,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4) 白茶:以新芽未开的胚芽为原料,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5) 乌龙茶: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如铁观音、安溪茶等。

(6) 黑茶: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二、茶道的精髓与意义1. 茶道的精髓茶道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和哲学,以下是茶道的精髓之一:(1) 和敬清寂:茶道倡导内敛与静谧,通过饮茶过程中的细腻动作与味蕾的冲击,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 仪静以静人:茶道强调精神修养,通过仪容、仪态的整齐和谨慎,表达对茶道的敬重与敬畏。

2. 茶道的意义茶道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以下是茶道的意义之一:(1) 弘扬文化: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茶的制作和品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2) 提升修养:茶道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通过茶艺的学习与实践,促进个人的修身养性,培养生活的审美情趣。

三、茶具与茶艺的基本要素1. 茶具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茶具包括茶碟、茶盏、茶杯、茶壶、茶托等。

茶具的材质往往选用陶瓷、紫砂、玻璃等制作而成,以保证茶的品质。

茶艺专业知识

茶艺专业知识

茶艺专业知识一、茶叶的分类茶叶是指由茶树的嫩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饮品。

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茶树品种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几大类。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

例如,绿茶保留了茶叶的鲜嫩和清香,红茶则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

二、茶具的选择茶艺中,茶具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见的茶具有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等。

茶壶是沏茶的工具,不同的茶壶适合沏不同种类的茶叶。

茶杯的选择要注意杯子的形状和材质,以充分展现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具和茶叶的,一般选择木质或石质的材料。

茶叶罐可以存放茶叶,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三、茶艺的基本步骤茶艺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沏茶、斟茶和品茶。

首先要准备好茶叶和茶具,清洗茶具并预热茶壶。

然后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适宜的水温和浸泡时间,进行沏茶。

沏茶时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以充分发挥茶叶的特点。

接下来,将沏好的茶斟入茶杯中,注意斟茶时的动作要轻柔优雅。

最后,品茶时要细细品味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品评茶叶的优劣。

四、茶艺的技巧茶艺的技巧包括掌握好水温、浸泡时间和茶叶的比例。

不同的茶叶适宜的水温和浸泡时间是不同的,要根据茶叶的特点来掌握。

一般来说,绿茶适宜用70-80℃的水温,浸泡时间为1-2分钟;红茶适宜用100℃的水温,浸泡时间为3-5分钟。

此外,茶叶的比例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每100ml水用2-3克茶叶为宜。

五、茶艺的文化内涵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艺可以带给人们身心的放松与愉悦,也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在茶艺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和人文的美。

茶艺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代表着中国的礼仪、思想和哲学。

六、茶艺的发展与创新茶艺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茶艺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例如,茶艺表演、茶旅结合、茶文化节等活动的出现,为茶艺的推广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茶艺考试知识点总结

茶艺考试知识点总结

茶艺考试知识点总结茶艺考试是对茶艺师技能和知识的全面考核,是茶艺师职业认证的重要环节。

茶艺考试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茶的基础知识、茶具使用、茶道礼仪以及茶艺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在茶艺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并且能够在考试时表现出对茶艺的执着与热爱。

下面就茶艺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茶的基础知识1. 茶的种类茶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等。

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考生需要熟悉各种茶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2. 茶的产地茶叶的产地对于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产地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从而影响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3. 茶的采摘与制作茶叶的采摘与制作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

考生需要了解茶叶的采摘时间、采摘技巧以及制作工艺。

4. 茶叶的保存和鉴别茶叶的保存和鉴别是茶艺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茶叶的保存方法有很多种,考生需要了解各种茶叶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能够通过外形、香气、色泽等方面的特点来鉴别茶叶的品质。

二、茶具的使用1. 茶具的种类和用途茶具是茶艺表演的重要工具,不同种类的茶具有着不同的用途。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茶具的名称、特点和用途,能够正确使用各种茶具进行茶艺表演和茶的冲泡。

2. 茶具的养护和清洁茶具的养护和清洁是茶艺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茶具的养护和清洁不仅关系到茶具的使用寿命,也影响着茶具对茶的影响。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茶具的养护和清洁方法,并且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茶具。

三、茶道礼仪1. 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后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考生需要了解茶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且能够领会茶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茶道的基本流程茶道有着严谨的流程和礼仪,考生需要熟悉茶道的基本流程,并且能够在茶艺表演中准确、流畅地展现出茶道的礼仪。

3. 茶道的修养和精神内涵茶道的修养和精神内涵是茶艺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茶艺的基本知识

茶艺的基本知识

茶艺的基本知识
茶艺是一门关于茶叶的制作和品尝的艺术。

下面是茶艺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茶叶的分类:茶叶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等六大类。

2. 茶具的选择:常见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茶船等。

茶具的材质一般有紫砂、瓷器、玻璃等。

3. 泡茶的步骤:泡茶的基本步骤包括洗茶、预热茶具、投茶、注水、冲泡、倒茶等。

每种茶叶的泡法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茶叶的特点来决定泡茶的时间、温度和水量等。

4. 茶道礼仪:茶道讲究礼仪,包括泡茶师的站姿、动作、茶具的摆放等。

茶道强调尊重客人,传递温暖和友善。

5. 茶叶的保存:茶叶的保存要注意避光、干燥、通风和不与异味混合。

一般来说,茶叶应该存放在密封的罐子里,并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这些是茶艺的一些基本知识,茶艺还有很多深入的技巧和理论,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来不断提升。

茶艺知识点讲解

茶艺知识点讲解

茶艺知识点讲解茶艺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泡茶和品茶,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艺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茶艺的知识点和讲解。

第一步:茶叶的选择在进行茶艺表演或品茶时,选择合适的茶叶是至关重要的。

茶叶的品质决定了茶的口感和香气,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新鲜、干燥和质量好的茶叶。

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茶叶,如龙井、普洱、铁观音等。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茶叶。

第二步:茶具的准备茶具是进行茶艺的必备工具,它包括茶壶、茶杯、茶托等。

茶壶的选择要考虑壶身的材质和壶嘴的设计,合适的茶壶可以让茶叶更好地释放香气和口感。

茶杯的选择要注意杯子的大小和形状,合适的茶杯可以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

第三步:净化茶具在泡茶之前,我们需要对茶具进行净化,以去除茶具上的杂质和异味。

净化茶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开水冲洗茶壶和茶杯,也可以用热水浸泡茶具一段时间。

在净化茶具的过程中,还可以用茶巾或棉签擦拭茶具,使其更加干净。

第四步:冲泡茶叶冲泡茶叶是茶艺的核心环节,它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需要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用适温的水冲泡茶叶。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时间和水温要求,我们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来调整冲泡的时间和水温。

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还可以注意茶叶的展开和沉淀,以获得最佳的口感和香气。

第五步:品尝茶汤冲泡好的茶汤需要品尝,通过品尝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品尝茶汤时,我们可以用鼻子去闻茶叶的香气,用舌头去感受茶叶的味道和口感。

品尝茶汤时,还可以用有声的方式,将茶汤的口感和香气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增加茶艺的趣味和艺术性。

以上就是茶艺的一些知识点和讲解,茶艺是一门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艺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茶艺的基本技巧和知识,享受茶艺带来的美好体验。

少儿茶艺培训课件

少儿茶艺培训课件

少儿茶艺培训课件•茶艺基础知识•茶艺礼仪与规范•基本泡茶技能•少儿茶艺实践活动目录•茶与健康生活•茶艺文化传承与创新01茶艺基础知识茶的起源与传播茶的起源传说中神农氏发现茶,具有解毒功效,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茶的传播自唐代起,茶文化开始盛行,并逐渐传播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叶分类及特点不发酵茶,口感清爽鲜美,如龙井、碧螺春等。

全发酵茶,口感醇厚甘甜,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半发酵茶,口感香醇回甘,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微发酵茶,口感清淡鲜爽,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茶壶茶杯茶盘茶道六君子茶具介绍与使用01020304用于泡茶的主要器具,材质多样,如紫砂、陶瓷等。

用于品茶的器具,一般小巧精致。

用于盛放茶具和排水,保持桌面干净。

包括茶夹、茶匙、茶针、茶漏、茶铲、茶筒,用于辅助泡茶。

泡茶用水与水温控制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佳,也可用纯净水代替,避免使用自来水。

水温控制不同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冲泡,一般绿茶80℃左右,红茶95℃左右,乌龙茶90℃左右。

02茶艺礼仪与规范热爱茶艺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茶客,提供优质服务。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茶艺技能和文化素养。

茶艺师职业道德修养茶艺服务礼仪规范着装整洁大方,符合茶艺师职业形象。

保持微笑和亲切的态度,与茶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为茶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泡茶前净手、净具,保证茶具干净卫生。

泡茶时动作轻柔、优雅,避免发出过大声响。

奉茶时双手递上,表示尊敬和礼貌。

及时为茶客续水、换茶,关注茶客需求。

01020304泡茶过程中的礼仪细节010204品茗论诗,传承文化掌握品茗技巧,学会欣赏茶汤之美。

了解中国茶文化历史和发展脉络。

学习茶诗、茶歌等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茶艺表演和互动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0303基本泡茶技能温杯洁具取茶投放注水冲泡品饮技巧用开水将茶具内外冲洗干净,并提高杯温。

茶艺师基础知识

茶艺师基础知识

茶艺师基础知识茶艺是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茶艺师是一种专业的职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茶艺师的基础知识。

一、茶叶的分类茶叶是茶艺的基础,茶叶的分类是茶艺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分为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叶,黄茶是轻微发酵的茶叶,白茶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茶叶,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叶,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叶,黑茶是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储存的茶叶。

二、茶具的种类茶具是茶艺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叶罐等。

茶壶是茶艺师最常用的工具,它的种类有紫砂壶、玻璃壶、陶瓷壶等。

茶杯也有很多种类,如盖碗、扁杯、高脚杯等。

茶盘是用来放置茶具和茶叶的,茶匙是用来取茶叶的,茶叶罐是用来储存茶叶的。

三、茶艺的基本流程茶艺师必须掌握茶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茶具、准备茶叶、烧水、洗茶、泡茶、倒茶等。

茶艺师在泡茶时需要注意水温、时间、茶叶的量等因素,以保证泡出的茶汤口感醇厚、香气浓郁。

四、茶艺的礼仪茶艺师必须掌握茶艺的礼仪,包括茶艺师的仪表、动作、语言等方面。

茶艺师需要保持良好的仪表,动作要轻盈、流畅,语言要得体、恰当。

茶艺师在服务客人时需要注意礼仪,如先倒给长辈或客人,倒茶时要用右手托杯,左手扶壶等。

五、茶文化的知识茶艺师必须掌握茶文化的知识,包括茶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等方面。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师需要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茶文化。

六、茶艺的创新茶艺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茶艺的形式和内容。

茶艺师可以通过改变茶具、茶叶、泡茶的方式等方面来创新茶艺,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和口味。

茶艺师需要掌握茶叶的分类、茶具的种类、茶艺的基本流程、茶艺的礼仪、茶文化的知识和茶艺的创新等基础知识,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

茶艺社团面试茶艺知识

茶艺社团面试茶艺知识

茶艺社团面试-茶艺知识一、茶的基本知识茶是一种古老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社交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茶艺社团的面试中,了解一些基本的茶叶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1.1 茶的分类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绿茶:未经发酵,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颜色和味道。

如龙井、碧螺春等。

•黄茶:轻微发酵,口感较柔和。

如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

•白茶:轻度发酵,茶叶外观呈白色。

如白牡丹、白毫银针等。

•乌龙茶:中度发酵,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红茶:完全发酵,具有浓厚的口感和香气。

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黑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茶叶呈黑色。

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1.2 茶叶的品质茶叶的品质与茶树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判茶叶品质的指标:•外形:好的茶叶应该整齐、完整、有光泽。

•香气:好的茶叶应该有清香、鲜爽的香气。

•汤色:好的茶叶汤色明亮透彻。

•叶底:好的茶叶叶底嫩绿均匀。

二、茶艺知识2.1 茶具的介绍茶具是进行茶艺表演和沏茶的必备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茶具:•茶壶:用于沏茶的主要工具,有陶瓷、紫砂等材质。

•茶杯:用于品尝茶汤的杯子,一般选用透明的玻璃杯。

•茶盘:用于放置茶具和接收茶水的托盘。

•茶罐:用于储存茶叶的容器,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2.2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动作和技巧展示泡茶的过程,以及茶的品质和美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茶艺表演技巧:•泡茶姿势:茶艺师应该保持端庄、稳定的姿势,注重动作的美感和连贯性。

•倒茶技巧:茶艺师应该掌握倒茶的力度和速度,使茶汤均匀分布在茶杯中。

•制茶动作:茶艺师应该掌握制茶的过程和技巧,包括洗茶、煮水、冲泡等。

2.3 茶道礼仪在茶艺社团中,茶道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茶道礼仪:•敬茶礼仪:在沏茶后,茶艺师应该向来宾敬茶,表示对来宾的尊重和感谢。

•接茶礼仪:来宾接过茶杯后,应该用右手接取,左手托底,表示接受和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基本知识前言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

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

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

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

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1.茶的品质: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

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

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

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

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

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

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

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

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

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

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

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 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

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

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

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

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

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

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判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不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

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三、冲泡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3~5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

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

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

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

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

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

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

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

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这时,品茶者应以欣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分钟,方可品饮茶汤。

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难浸出,以至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同时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

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四、冲泡次数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

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

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

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

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

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次,最多2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第二节泡茶用水的选择“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杭州“双绝”。

可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

而且水能直接影响茶质,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

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

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

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

“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

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

“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1.感官指标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pH值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1.0毫克/升,锌不超过1.0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3.毒理指标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0.5~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5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六价)不超过0.05毫克/升,铅不超过0.05毫克/升。

4.细菌指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升。

以上四个指标,主要是从饮用水最基本的安全和卫生方面考虑,作为泡茶用第三节、泡茶用水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

再加工水即城市销售的“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1.自来水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