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对透镜实验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的掌握欠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实验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2.教师拿出一块凸透镜,改变物距,发现成不同的像。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分析问题。
3.提供器材,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并说出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
4.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问题如下:①.怎样做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②.怎样做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③.当成虚像时我们怎样进行观察?④.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哪些内容?
4、听课教师评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强化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是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课的难度,多媒体的运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模拟实验弥补了实验无法做到缺憾。如:在研究物体和像沿主轴运动的快慢变化,利用flesh很容易实现,但实验就无法实现了。所以,教学软件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不好理解的规律直观化,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通过对这一课的反思,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已具有一定的总结,概括能力。
2.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认识形成物理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及讨论
4.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个别学生报告设计方案,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教师最后再补充完整。
(课时2)5.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Fra Baidu bibliotek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
1.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问题的引入以及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冲突引入新课。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力。
2.自主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思考,通过课内拓展和课外探究使知识的到进一步延伸,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复习: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照相机
缩小
倒立
实像
投影仪
放大
倒立
实像
放大镜
放大
正立
虚像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物距U与焦距f关系
像的性质
相距V与焦距f关系
若让我重新再上这一节课,我将演示实验、Flesh展示实验、黑板板书同时进行。在今后继续探索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一个学习效果。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谢妙芳
河源市连平县崧岭中学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在学习完了“生活中的透镜”一节内容之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为什么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成像情况却不同呢?唤起了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冲突,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一节,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
5.教师指导,调节物距和焦点的关系。指导学生参考教科书表格测量实验数据并填入表格。
(课时2)6.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出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多媒体Flesh展示)
1.学生对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充满好奇
2、实验猜测及分组实验操作
应用
大小
正倒
虚实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虚像
V=2f
2f>U>f
放大
倒立
虚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3.口诀:①.实像倒,虚像立②.焦点内外分虚实③.一倍焦距分大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科组内部发言讨论
2、科任教师评价
3、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时1)1.提出问题(同是凸透镜,为何成的效果作用不同?)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课时2)5.分析论证、应用(表格板书)
6.根据表格,总结出口诀
7.拓展练习
8.课后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1.复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引导学生针对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分析并做出其与物距或者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实验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2.教师拿出一块凸透镜,改变物距,发现成不同的像。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分析问题。
3.提供器材,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并说出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
4.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问题如下:①.怎样做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②.怎样做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③.当成虚像时我们怎样进行观察?④.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哪些内容?
4、听课教师评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强化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是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课的难度,多媒体的运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模拟实验弥补了实验无法做到缺憾。如:在研究物体和像沿主轴运动的快慢变化,利用flesh很容易实现,但实验就无法实现了。所以,教学软件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不好理解的规律直观化,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通过对这一课的反思,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已具有一定的总结,概括能力。
2.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认识形成物理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及讨论
4.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个别学生报告设计方案,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教师最后再补充完整。
(课时2)5.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Fra Baidu bibliotek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
1.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问题的引入以及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冲突引入新课。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力。
2.自主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思考,通过课内拓展和课外探究使知识的到进一步延伸,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复习: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照相机
缩小
倒立
实像
投影仪
放大
倒立
实像
放大镜
放大
正立
虚像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物距U与焦距f关系
像的性质
相距V与焦距f关系
若让我重新再上这一节课,我将演示实验、Flesh展示实验、黑板板书同时进行。在今后继续探索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一个学习效果。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谢妙芳
河源市连平县崧岭中学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在学习完了“生活中的透镜”一节内容之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为什么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成像情况却不同呢?唤起了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冲突,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一节,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
5.教师指导,调节物距和焦点的关系。指导学生参考教科书表格测量实验数据并填入表格。
(课时2)6.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出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多媒体Flesh展示)
1.学生对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充满好奇
2、实验猜测及分组实验操作
应用
大小
正倒
虚实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虚像
V=2f
2f>U>f
放大
倒立
虚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3.口诀:①.实像倒,虚像立②.焦点内外分虚实③.一倍焦距分大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科组内部发言讨论
2、科任教师评价
3、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时1)1.提出问题(同是凸透镜,为何成的效果作用不同?)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课时2)5.分析论证、应用(表格板书)
6.根据表格,总结出口诀
7.拓展练习
8.课后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1.复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引导学生针对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分析并做出其与物距或者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