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行政人
第六章行政人
• (二)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的义务主要有:遵守宪法、法律
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公务;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 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保守 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从事与职务相 悖的活动;宪法、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章行政人
• (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公务员是否有坚 决服从上级命令的义务?即如果上级命令违 法,下级公务员能否不服从?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也意见不一,主要 有三种观点:肯定说认为,上级的命令不 管违法(包括犯罪,下同)与否,下级都必须 执行,否定论者却主张,上级命令如果违 法,下级公务员当然不执行,因为公务员 应以法律规范为其行政执法行为的准则。
第六章行政人
• (四)国家公职关系的消灭 国家公职关系依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而消
灭。导致国家公职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 有下述四项:
第六章行政人
第二节 公务员
• 一、公务员的法定内涵 • 指依法定的方式和法定的程序任用并行使
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但 不包括政府中从事工勤工作的人员。
第六章行政人
• 二、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 (一)公务员的权利
公务员的权利主要表现在:非因法定事 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 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 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等等。
第六章行政人
• 5.遇上级紧急命令违法,公务员应立即执 行,同时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向上级提出 异议,以便上级及时发现并纠正,由此引 起的行政责任除公务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引 起的外均由命令者承受; 6.为事后行政责任的准确划分,上级发 布命令一般命令应以书面形式下发,除紧 急情况和简单命令外,下级应及时对命令 内容进行记录。
第6章人事行政汇编
(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①不搞政治中立。 ②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我国公务员法 对公务员进行分类,把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 导成员两部分,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 政执法类三个类别,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 种不同的任用方式,同时又实行统一的领导。 ③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我国的公务员不仅包 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 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 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④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④实行功绩制原则。以公务员工作实绩和能
力作为公务员工资、待遇和级别升迁的依据。 ⑤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
伍的廉洁。
3.中国公务员制度
(1)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改革传统干部人事制度
和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经验基础上,适应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逐渐建立和完 善。
⑤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标准化式的管理VS
人性化参与式管理。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 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1)概念 西方国家通常把通过非选举程序产生而被任 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称为公务员,管 理这类人员的制度称为公务员制度,又称文官制 度。
(2)发展历史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 度,始于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封建社会的“恩赐官爵制”——君 主立宪制下的“政党分赃制”——东印度公司 的“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正式 建立。 美国:1883年《彭德尔顿法》标志美国公 务员制度建立。
人事管理是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其职能主要有:招聘、调配、培训、考核、
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行政管理学第6章—第9章概括复习
第六章人事行政①人事行政:是指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国家人事管理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管理活动。
注意:1、人事行政是特定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活动。
2、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
3、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内的行政人员。
4、人事行政是依法的管理活动。
5、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
使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进而全面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人事行政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人事管理:1、含义:管理实践的活动。
2、对象:企业中的工作人员。
3、权利来源:企业自行的权利,源于产权。
4、权威性:相对的自由选择。
5、性质:体现自利性。
6、法律范围:很大的自主权。
人事行政:1、性质:明显的公益性。
2、复杂性:更高。
3、权威性:一定的不对等性,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强制性。
4、法律范围:人力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法律规定。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1、德才兼备原则2、适才适用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奖惩分明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1、人事行政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
2、人事行政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3、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
②人事行政的历史发展: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⑴雏形:禅让制。
⑵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官吏出现,世袭爵位制代替禅让制。
⑶封建社会:军功爵制(春秋战国)→察举征辟制(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2、考核制度的发展:⑴秦汉之前:“上计”制度,考课制度化、法律化。
⑵魏晋南北朝:出现专门的考课机构。
⑶唐朝:内官外官分别考课。
⑷宋代:考课由审官院、考功院负责。
⑸明清:规模超历代,考课法律简练严明,方法增多。
3、人事行政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⑴秦汉时期形成。
秦代的御史演变为最高监察官。
汉承秦制,御史大夫。
第六章行政领导PPT课件
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 (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
的; (2)职位的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 (3)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行政领导者的权力:
法定的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就 是行政领导者的权力。行政领导者的 权力,是其行使指挥与统御过程的支 配性影响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不 仅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具有从事一定行 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必须从事这 一行为,否则就构成失职。
综合运用的方法:
1、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 的领导方式及类型;
2、根据工作环境、工作机构的不同采取不 同的领导方式及类型;
3、根据被领导者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 导方式及类型;
4、根据上下级关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 方式及类型。
第三节 行政领导者
行政领导者的含义与特点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权力与责任 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与类型
三、行政领导理论
1.以人格特质为研究对象的特质理论 2.以客观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情景理论 3.以领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互动理论 4.以领导功能为研究对象的功能理论。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方式与 类型
行政领导方式 行政领导类型 行政领导方式及类型的综合运用
一、行政领导Biblioteka 式行政领导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类: 1.通常的分类:
29
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与权力及责任之间的关 系如何? 怎样综合运用行政领导的方式及类型?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PPT第六章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
狭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 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工作人员实施的 管理,包括对其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 工资、福利等事务进行管理。
主 客 体 体 国家各级政府及其专门的人事主管机构 政府工作人员 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 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府的人力资源
第六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三节 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一、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 二、人事行政的含义 三、人事行政和人事管理 四、人事行政的原则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重点: 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行政的原则 难点: 人事行政和人事管理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1.尚未社会化、不参与或不曾参与社会劳动 过程的人不属人事管理的对象 。
一、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
2. 现实 中,每个人充当多种社会角色,产生 多方面的关系, 只有以业缘关系为主要内
容的管理关系才属于人事管理 范围。
血 缘 关 系 亲 缘 关 系 地 缘 关 系 师 生 关 系 朋 友 关 系 党 派 关 系 阶 级 关 系
任人唯贤, 德才兼备
四 、 人 事 行 政 的 原 则
反对任人唯亲,但又要举贤不避亲 德,指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才,包括专业技术、文化知识、办事能力、 经验阅历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 量才录用,用其所长,不强其所不能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定期考核 能力、业绩和成就作为晋升的标准 有功者上,无功者下 取长补短,团结协作
一、国家公务员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阶段:1833年至1853年 这是英国文官制度基本形成的阶段 其标志是实行了官职考试补缺制度 1833年政府各部开始衽官职的考试补缺制 度,每当职位空缺,便有4个人参加考试, 通过竞争择优录用
行政管理 第六章
2.来自沟通对象的障碍主要有忽视信息、理解有误和拒绝接 收信息
忽视信息的原因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误以为已经知道沟通的内容。一个优秀的 行政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注意力,即能按预定目的在特定时间内把心理活动指向 特定对象的能力。良好的注意力兼备稳定性、广阔性和转移性。稳定性是指能够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把注意力稳定在某一主要问题上。广阔性是能在同一时间内 密切关让全局;转移性是能根据新问题、新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力由某一点转移 到另一点;比如,一件事情处理完毕能够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急需处理的 事情上去。良好的注意力对于改善沟通的效果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行政人员树立 信息观念、协调观念,加强自制力的培养。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对象的观念、 习俗、心理、经验、专业、语言等不同个人特点,导致沟通对象有选择地接受信 息,从而造成误解。为了消除这种障碍,就必须加强行政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 他们在政治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这样就可以减少 和克服沟通中因误解导致的障碍。在沟通中,有时沟通对象听到了并也理解了信 息,但由于特定的原因会拒绝接受信皂。比如极端的情绪体验,如狂喜和悲痛, 使沟通对象无法进行客观阿理性的思维活动,而代之以情绪性的判断,根本接受 不了信息。要改善沟通效果,从沟通对象的角度来讲,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沟通主体缺乏信任也是拒绝接收信息的原因。员有说服力的不是看你是怎么说, 而是看你是怎样做的。假如领导者言而无信,他的沟通信息便会被看成一线不值。 行政领导者必须言必行、行必果,不能出尔反尔,更不能律人严、待己宽,只有 这样,才能在下属心目中树守领导音的威信,从而克服沟通的障碍,改善沟通的 效果。
第六章 行政沟通与协调
一、行政沟通
(一)行政沟通的涵义与特征 1.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在其内部以及行政系统内外之间, 凭借一定的传播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 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 程。 2.特征:(1)互动性: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 程。(2)媒介性:沟通必须使用语言、文字、符号或表 情(手势)等非文字语言来加以完成,如不运用任何媒 介,则无法完成沟通。(3)期待性:沟通是一种期待的 行为,总希望获得对方的某种反应。(4)目的性:沟通 是一种有结果的行为,如无结果则目的无法完成,因此 需要进行另一次沟通。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人事行政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各 自的优劣,概而言之: 1. 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 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 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2. 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 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 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 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 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3. 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 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 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公务员的范围界定
(1)广义: 一切在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供职的 人员,如日本和法国(包括上百种职业人员,有三类公务 员:中央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医疗系统公务员); (2)中义: 包括所有政府行政人员,既有部长等政治任命官员,也有 其他法律任命的官员 ,如美国和德国; (3)狭义: 行政机关内经非选举产生的事务员,如英国(仅限内阁部 的雇员和某些执行机构的雇员)
4.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旧的人事行政所没有 的业务内容,如考任、培训、职位分类、保险、抚恤等等。
5.在管理方法上,从非科学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崇尚理性和效率 的科学管理,许多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逐渐引入到实际人 事行政过程中,如职位分类方法、激励理论和计算机管理等。 6.人事行政由以往只重视通才,发展为通才与专才的并重。日 益精细的政府事务,需要大量的行政专才来参与管理,行政通 才多集中于政府上层,中、低级政府官员中行政专才所占比例 越来越大,发展到今天,有所谓“专家行政盛行”之说。
6《公共行政学》 第6章行政领导
•
•
•
•
•
9月19号,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批评一些干部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 对群众生命安全麻木不仁。 9月20号,温家宝总理强调,绝不能以损 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并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出了问题必须要 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中央领导话音未落,深圳“9· 20”特大火 灾事故,以及登封市“9· 21”煤与瓦斯突出事 故相继发生,造成了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在这两起事故发生两天时间内,相关责 任领导人相继被问责,问责速度可谓迅速。 行政问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2001年4 月21号,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
• 劝其辞职。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5种:效能低 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 盲目决策;不依法行政或治政不严,监督不力; 在商务活动中损害政府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 失的。 •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 000多万名各级干 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一种风险 职业。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 有权”到“当官有责”。
•
第三,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 导的过程也是人际互动过程,领导方式和领导艺 术是领导者在一定的行政环境的条件下,与被领 导者之间的互动方式和互动艺术。领导者的领导 方式和领导艺术是否有较强的影响力,这要看它 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被领导者跟着领导者去达 成管理目标。 • 第四,领导是一种领导者有目标的管理活动。 领导是有具体目标的导向活动。领导者的行为, 包括计划、组织、决策、执行、协调和监督都围 绕着管理目标开展的。没有管理目标的领导活动 是没有效果的。
•
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 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 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 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 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 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 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 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 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 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
006第六章 行政领导
行政学概论
第六章: 第六章:行政领导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理解行政领导的涵义与基本类型 掌握行政领导素质和行政领导的结构 掌握树立行政领导的威信 了解行政领导的艺术及其实际运用 掌握领导的职责与权力
Hale Waihona Puke 行政学概论授课目录一、行政领导的涵义 二、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职责 行政领导的职位、 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四、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和优化组合 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和优化组合 五、行政领导的方式与艺术 六、如何树立行政领导的威信
行政学概论
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一)素质和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二)现代行政领导者个体的基本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
视 频
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
心理素质
行政学概论
身体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
美国管理学家 包莫尔教授
合作精神.能赢得他人的合作, 合作精神.能赢得他人的合作,愿意与其他人一 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和感服。 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和感服。 组织能力.能发掘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 组织能力.能发掘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协调各种资源。 物力和财力,协调各种资源。 决策能力.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想象进行决策, 决策能力.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想象进行决策, 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勇于负责.对上、下级、 勇于负责.对上、下级、客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 度责任心。 度责任心。 品行超人.品行道德能够受到社会人士、 品行超人.品行道德能够受到社会人士、同事及 员工的敬仰。 员工的敬仰。
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 行 政 职 位 行 政 授 权 行 政 规 章 制 度
行政学概论
二、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职责 行政领导的职位、
公共行政学 第六章 行政领导 PPT课件
1
行政领导概述
2 行政领导者素质、形象与魅力
3
行政领导理论与艺术
LOGO
2020年10月2日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LOGO
一、行政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的含义与特点
1.领导的含义 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
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一,领导具有领导对象 第二,领导与领导者不同 第三,领导要有目标 第四,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
形 象
2020年10月2日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素质、形象与魅力
三、行政领导者魅力
(一)领导魅力的内涵 (二)领导魅力的基本要素
1.品行要素以过识人 2.情感要素 3.胆略要素 4.才华要素 5.以资己 历要素 6.正职人 级要素
LOGO
2020年10月2日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素质、形象与魅力
三、行政领导者魅力
(6) 勇于负责 (7) 勇于求新 (8) 敢担风险 (9) 尊重他人 (10)品德超人
LOGO
2020年10月2日
第三节 行政领导理论与艺术
LOGO
一、行政领导理论
(二)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怀特和李皮特提出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即把领导方 式分为三种: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1.权威式领导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
1.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 2.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
(1)从职权的特点来看 (2)从职权的范围来看
2020年10月2日
第一三)行政领导者责任
1.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 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创新能力的 具体要求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间接相对人:即受行政行为结果影响的相对人,行
政主体行政行为的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 间接影响。如,治安处罚关系中受到被处罚人行为侵 害的人;行政许可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许可行为不利影 响的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公平竞争人或相邻 人);行政给付关系中依靠给付对象抚养或扶养的直 系亲属等。
* 其他组织:
是由主管机关批准成立或者认可,能够从事一定的经营、生产或 其他活动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介于个人和法人之间的 组织形态,被称为“非法人组织”、“非法人单位”、“其他经济组 织”等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将其称为“其他组织”。 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作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主体,也是行 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其他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① 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者认可的从事一定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济 实体。如,个人合伙组织、合伙型联营组织、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② 经主管机关批准或认可的正处于筹备阶段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 会团体。
③ 由其他部门法规定了权利义务后,行政法又规定了从属性的权利义务。 即从属性规定。如,民事法律规定了公民、法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行 政法又对该使用权的(归属和范围向行政机关的)请求确认权,后一权利 明显服务于前一权利,对前一权力进行了从属规定。
行政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 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 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 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 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 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行政管理学习辅导:第六章行政领导
第六章⾏政领导 重点理解: 1、⾏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和作⽤ ⾏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享有法定权威的和领导集体,依法⾏使权⼒,运⽤各种⽅法和⼿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政⽬标的⾏为过程。
⾏政领导过程本⾝也是⼀个社会组织系统,它是由⾏政、被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
⾏政领导的特点:⾏政领导只是对⾏政的领导;⾏政领导最明显的特点是执⾏性;⾏政领导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政领导在公共⾏政中的主要作⽤:(1) ⾏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
(2) ⾏政领导是公共⾏政协调统⼀的保证。
(3)⾏政领导贯穿于公共⾏政的全过程。
(4) ⾏政领导对⾏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
2、⾏政的类型与产⽣⽅式 ⾏政是指在⾏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
他们是⾏政领导活动的发起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也是⾏政责任的承担者。
⾏政的类型⼀般分为两种:(1)政务类⾏政。
在我国是指从中央到地⽅各级政府的领导成员和组成⼈员。
他们是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负责⼈与责任者,对国家和地区负有政治责任。
(2)⾏政类⾏政。
⼀般是由政务类⾏政或⼈事组织部门任命⽽产⽣的,他们是协助政务类⾏政处理具体⾏政事务,或担任⼀个⾏政机构或基层⾏政机关的领导⼯作,不是⼀级政府的组成⼈员,⽽是政策的执⾏者和具体⾏政事务的管理者。
常见的⾏政的产⽣⽅式有四种:(1)选任制。
是依据法定程序通过选举产⽣⾏政的⽅式。
(2)委任制。
亦称任命制,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经组织考察由有⼈事任命权的机关或个⼈通过决定或命令委任产⽣⾏政的⽅式。
它是当代各国政府普遍采⽤的⼈事任⽤⽅式。
(3)考任制。
是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产⽣⾏政的⽅式。
(4)聘任制。
是根据⼯作和职位需要,采⽤招标、投标、中标并签订⼈事合同的⽅式产⽣⾏政。
3、⾏政领导的权⼒与责任 ⾏政领导权⼒是指⾏政在⾏政管理活动中,利⽤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和制约⽅式,引导下属同⼼协⼒达成⾏政⽬标的影响⼒。
6章 人事行政
从广义上说,一切行政活动都是 人事行政,因为行政所要研究的问题 就是人的关系及行为。 ——[美]赫伯特.西蒙
2006.11
第六章 人事行政
1
核心:人事行政的制度化
本章重点: 1. 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2.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3.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本章热点问题: 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
第六章 人事行政 21
二、 中西公务员制度差异比较
我国公务员制度
不搞“政治中立”
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强调文官管理必须 独立于党派之外
西方公务员制度
坚持“政治中立”原
不搞政务类和业务类 实行“两官分途”, 的“两官分途”。 强调政务官的政治化和 事务官的职业化, 不主张公务员有自己 政府也维护公务员 集团的特殊利益。 第六章 人事行政 的特殊利益。 2006.11 22
2006.11
第六章 人事行政 19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的重要方式之一,民主推荐制度、任前公示制 度、工作失误引咎辞职制度、用人失察失误追 究责任制度、任职回避制度等构成干部任用 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 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第六章 人事行政 26
2006.11
问题:
从人事行政的角度对该案做出评价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是公务员制度的基础,考 试应以考能(知识能力)为主; 2.分类管理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不同类别的 公务员应有不同的要求; 3.不断改革完善是公务员制度的必然趋势,为 实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应建立公务员招考申诉制度。 (《公务员法》:体检的项目和标准根据职位 要求确定。)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六章 人事行政 ppt课件
PPT课件
14
非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巡视员、副巡视员 调研员、副调研员 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科员、办事员。 不具备行政领导职责。
PPT课件
15
(2)职位说明书
综合说明某一职位的的工作性质、任务、职 责以及任资格条件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职位名称 所在单位 工作项目 工作描述 所需知识结构和工作标准
PPT课件
22
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
(一)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二)当年不计算晋升级别和工资年限; (三)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四)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PPT课件
23
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一)降一级; (二)当年不计算晋升级别和工资年限; (三)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四)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等的,辞退。
PPT课件
18
录用规定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录用的国家 公务员,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 历。按照规定录用的没有基层工作经历 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安排到基层工作一 至二年。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 取消录用资格。
PPT课件
19
3.考核
考核内容: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 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 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九)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二)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三)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 织中兼任职务;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内容要点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 一、相对人的概念、范围与种类; 二、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即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范围和种类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相对人是行政相对人的简称。它是指在具体的 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确切地 说,是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相对应的一方主体。 例如:在税收关系中,税务机关为行政主体,纳税 的单位或个人为相对人;在交通指挥关系中,交通 民警是行政人,开车司机是相对人;在自来水管理 中,自来水管理机构是行政主体,而用水单位概属 相对人。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教学目的 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掌握相对 人原理有助于我们认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 律地位,有助于确认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教学要求 1.需要掌握的内容:相对人的概念、范围与 分类。 2.需要了解的内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学习方法 学习时应结合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 格的具体规定。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范围和种类
"相对人"是个行政法学上的理论概念,不是行政法律规 范上的法律术语。因此,它不由法律条文直接表明,而由 有权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作理论上的确认。 "相对人"概念的使用和涵义各国并不统一。西德在1979 年的《行政手续法》(第13条)中所使用的"相对人"(另一方当 事人)与我们的概念比较接近。美国行政法理论没有"相对人 "这一概念,但有"私方当事人"(A private party)之说。这除 了语言上的问题之外,还取决于这个事实:传统的行政法 理论把社会组织和公民只看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看成 一种消极、纯粹的管理对象。在这一点上,苏联的行政法 理论比较进步,他们早把社会组织和公民纳入"苏维埃行政 法的主体"范围之内。 把"相对人"引入行政法理论领域的意义主要在于:社会 组织和个人不再被单纯地看成管理对象,它们赢得了主体 的理论地位。
第六章人事行政
第六章人事行政学习要点一、人事及人事行政的概念“人事”在现代治理科学中的特定涵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用人治事,力求人与人、人与事之间保持和谐的治理活动。
人事治理活动的核心是“用人”,归宿是“治事”。
人事行政是人事治理活动的一种,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措施,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治理活动。
“人事行政”概念包括以下内容:人事行政的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人事行政的对象要紧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人事行政的依据是国家行政权力和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人事行政的目标是力求行政治理中人与人、人与事的和谐,使各种行政治理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才适用,最终达到事竟其功。
二、人事行政的原则人事行政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人事行政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全然原则,这是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出的差不多体会之一。
2、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是选拔、使用行政人员的重要原则。
只有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使用行政人员,才能保证行政人员队伍的素养,为提高行政治理的效率制造条件。
3、适才适用。
适才适用确实是要依照每个人员的能力、专长、爱好和志向安排适宜的岗位,从事适宜的工作,以实现才以致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
坚持适才适用原则,必须做到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因事用人。
4、合理流淌。
行政人员队伍要保持动态平稳,行政人员要合理流淌,这既是行政人员的个人需要,也是行政治理工作的客观需要。
人事流淌要合理,既要有利于实现行政目标和行政人员队伍的优化,又要有利于行政人员个人价值的实现。
5、人事统一。
人事统一即用人权和治事权保持一致。
也确实是说,应把用人权授予用人单位,使用人单位拥有相应的用人自主权。
三、现代人事行政进展的要紧趋势(一)人事行政的进展过程人事行政自产生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进展时期:一是以赏赐官僚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二是以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三是以功绩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
XXX公共行政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答案
XXX公共行政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答案XXX公共行政学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1、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2、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3、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6、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6分)7、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领导者)。
8、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者,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9、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
10、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长处的是(权力会合,责任明确,指挥统一,不受牵制,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1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1非权力性影响力课本答案)。
13、美国学者XXX和XXX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社会技能)等特质。
1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四分图理论,领导系统模式,领导方格理论,PM型领导模式,领导作风理论)。
15、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XXX,XXX)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16、XXX教授XXX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
这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专制式,温和式,协商式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
1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他们是(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18、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养特点的是(层次性,时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务员辞职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 享有辞职权,公务员向行政机关提出辞职 申请后,行政机关应在90日内予以审批。 但公务员辞职因涉及国家社会公益,从而 不同于企事业职员或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 辞职,法律、法规对之有若干限制。
3.公务员辞退 公务员具有某种法定情形,行政机关可 予以辞退,单方面终止国家公职关系。 4.公务员开除 公务员因违反政纪受到开除处分意味着 行政机关强制其退出公职系统,自然终止 与被开除公务员的国家公职关系。
(二)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的义务主要有:遵守宪法、法律 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公务;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 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保守 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从事与职务相 悖的活动;宪法、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公务员是否有坚 决服从上级命令的义务?即如果上级命令违 法,下级公务员能否不服从?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也意见不一,主要 有三种观点:肯定说认为,上级的命令不 管违法(包括犯罪,下同)与否,下级都必须 执行,否定论者却主张,上级命令如果违 法,下级公务员当然不执行,因为公务员 应以法律规范为其行政执法行为的准则。
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如果是违法行使,或 是有失职行为,行使机关可以追究公务员 的责任。如果已经构成犯罪行为则由检察 机关提起公诉,同时追究其行政责任。如 果对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行政机关在首 先进行赔偿后,可向公务员实施追偿权。
(三)、行政主体与公务员的关系
公务员对行政主体有法律上的职务隶属关 系。他们是行政主体对其行政职权的具体 实施者,但只能以其所属行政主体的名义 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行政行为,其行政行 为结果归属于所隶属的行政主体。
我们认为,折衷说相对较为合理。具体来说, 可作以下规定: 1. 服从并执行上级命令是公务员的义务; 2. 公务员有权拒绝执行上级的犯罪命令; 3. 公务员有权拒绝上级超越(层级、管辖地、 时间)职权的命令; 4.遇有上级命令违法(不包括犯罪,下同), 公务员应立即向命令者提出异议,如果异议不 被接受,公务员应继续执行该命令,由此引起 的行政责任除公务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的外 均由命令下达者承受;
三、国家公职关系 (一)国家公职关系概述 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 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 (直接相 对主体为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 国家公职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但外部行政关系与国家公职关系密不可分。
国家公职关系的双方主体分别是国家公务 员和国家。但由于国家属抽象的法律主体, 因此从形式上,国家公职关系是国家公务 员与其所任职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国家公职关系也可视为 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
我们应在上述要件中确定构成公务行为的 实质要件,即必备条件。从公务行为本身 的要求看,这种要件应由程序和实体两方 面构成。
程序要件:现代各国行政程序法对行政人 进行公务行为时的基本程序要求是表明身 份,表明身份意指行政人在进行公务行为 时向被管理方明确声明或通过动作和公务 标志说明他具有某种行政职权并已开始行 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没有这种声明便无法 达到行为的公务性质,除非立法作出了例 外的规定。明确声明通常以口头和书面两 种形式进行。
(三)国家公职关系的变更 国家公职关系的变更,主要有以下情形: 1.晋升 晋升是指公务员由低层级职位调到高层 级职位。 2.降职 降职是指公务员由高层级职位调到低层 级职位。降职属于行政处分。
3.交流 交流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 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或在不同的行 政机关之间进行调动。
二、行政人与国家公务员的区别 行政人是个法学概念,公务员则是个法律概 念;行政人是个动态概念,它依行为而认定, 而公务员属静态概念,它依编制而确定;从范 围上说,行政人并不只限于公务员,公务员以 外的人依法行使行政权时亦为行政人;公务员 也并非无条件地成为行政人,当他以自然人身 份参与民事活动或代表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 时,他虽是公务员,但显然不是行政人。只有 当他以行政主体名义实施行政行为时,才成为 行政人。可见,两者不能等同。
5.遇上级紧急命令违法,公务员应立即执 行,同时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向上级提出 异议,以便上级及时发现并纠正,由此引 起的行政责任除公务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引 起的外均由命令者承受; 6.为事后行政责任的准确划分,上级发 布命令一般命令应以书面形式下发,除紧 急情况和简单命令外,下级应及时对命令 内容进行记录。
一、公务员的法定内涵 指依法定的方式和法定的程序任用并行使 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但 不包括政府中从事工勤工作的人员。
二、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一)公务员的权利 公务员的权利主要表现在:非因法定事 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 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 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等等。
实体要件:行政人本身已具有行政职权是 实体要件的唯一内容。没有行政职权的非 行政人肯定不可能为公务行为。但是有职 权的行政人在表明身份以后的行为也不一 定就是公务行为,这要结合各国的具体情 况进行分析。
(二)、公务员公务行为的效力与责任
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公 务员向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行政命令,实施 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必须遵 守,必须服从,如果其行为引起行政相对 人的不满则可寻求行政救济。
第五,目的。以行政人行为时的动机为行为性 质的判断标准,可以避免自然人利用其行政人 身份进行私人利益的表面公务行为。 第六,行为表现(包括结果)。 然而,时间、地域、职权、身份、目的和外 观表现都无法单独构成行政人公务行为的判断 标准。但如果将它们全部作为标准又必然出现 互相矛盾而导致无法得出最后结论的情形。
(四)国家公职关系的消灭 国家公职关系依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而消灭。 导致国家公职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有下述 四项: 1.公务员退休 公务员达到法律规定的一定年龄或符合法律 规定的其他条件,依法应当或可以退休。退休 即导致公务员和行政机关的公职关系消灭。在 我国,公务员的退休方式,分为自愿退休和强 制退休两种。
第一节 行政人概述 一、行政人的内涵与特征 行政人是中国行政法学理论上的一个重 要概念,特指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行政主 体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其行为效果归 属于行政主体的个人。它有以下特征:
第一, 行政人是指具体的自然人。 第二, 行政人是具有行使行政权资格的 自然人。 第三, 行政人行使行政权必须以所属行 政主体的名义进行。 第四, 行政人行使行政权引起的对外法 律效果均由所属行政主体先行承受。
2.选任 选任指国家通过选举(包括公民直接选举 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 国家公务员。 3.聘任 聘任指行政机关通过与拟任公务员的公 民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任用公务员。
4.调任 调任指行政机关行政系统外部的人员直 接调入行政机关任职。根据我国《国家公 务员法》的规定,调任适用于行政机关担 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 公务员。
(二) 国家公职关系的发生 1.考任 考任指国家通过竞争考试的方式录用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法》第21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任 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采用公开 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 录用。"国家、地方两级公务员考试是进入公务员队 伍的门槛,因此特别要求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和 公开。公务员的录用标准要符合法律法规的明文规 定,招考单位不能够滥用职权,在公务员的招考中 添加一些额外的不合理的条件,否则,就有可能导 致对公民权益的侵害。
1、行政主体的职权、职责、权限和优先权涉 及公务员,即行政主体的职权、职责也当然成 为公务员的职权、职责。 2、公务员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以行政主 体的名义,并依据行政主体的意志办事。在符 合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前提下,公务员的行 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都归属于行政主体。行政 主体在对公务员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支付行 政赔偿后,可根据公务员的故意或过错程度决 定是否行使行政追偿权,是否追究公务员个人 的责任。
5.公务员罢免 公务员的罢免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有罢 免权的机关(一般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因 违法失职,不宜继续担任原行政工作人员 (公务员)所实行的一种措施。 6.公务员死亡 公务员死亡自然导致其与行政机关的公 职关系的终结。
由于享有行使行政权者同时具有自然人和 行政人的双重身份,而区分自然人个人行 为和行政公务行为不仅关系到该具体行为 的效力,而且关系到由谁承担相应行为的 责任,关系到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 因此,准确认定行政公务行为具有重要意 义。
我们认为,从行政人行为可能属于公务行 为的相关要件着手进行筛选确立评判标准 的路径应该是可行的。行政人行为是否属 于公务行为常与下列要件有关: 第一,时间。通常行政人在公务时间内 应该履行行政职责。所以时间对行为性质 确认有现实意义。
第二,地域。行政人的职权本身包含地域管辖 权,以地域范围为标准对行政人行为性质认定 有意义。 第三,职权。自然人之所以能成为行政人是因 为他获得了行政职权。所以没有职权的行为不 可能是公务行为。 第四,名义。即表明身份,指行为人在进行 公务行为时明示或暗示表明行政人身份并同时 表达以某行政主体名义行使职权。没有表明身 份的行为显然不属于丧失
自然人要取得行政人资格必须首先符合一 些最基本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 该自然人是中国公民。 2. 该自然人已年满18周岁。 3. 自然人必须有行为能力。 4. 自然人不能是正在服刑的罪犯。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的自然人依据下述情形 之一,即取得行政人资格: 1.进入行政机关成为国家公务员。 2.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自然人受到法律 或行政主体的委托而获得行使行政权的资 格。 自然人丧失行政人资格的法律事实主要有: 原为公务员的自然人丧失公务员身份;取 得行政人资格的自然人失踪或死亡;非公 务员已获得的行政权被收回或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