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一地理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 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因存在着气压梯 度,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风向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
5
极地高压带
中中纬纬环环流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

1.以下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有〔C 〕
1000
1008
100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hpaA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B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C
1002 1004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闭合,数值
低压中心
压中心的范围
中低周高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高压 脊控制地区 与高
高压脊
狭长区域
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
低压槽
狭长区域
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
雨天气为主
核心图表解读
第1讲
[方法技巧] 1.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 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 “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核心图表解读
第1讲





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

等压线闭合,数值
高压中心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
中高周低
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
9.从热力环流原理看图示近地面( C )
A.①为海洋 ④为陆地 B.①为谷地 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 ④为城区 D.①为陆地 ④为海洋 10.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 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飞行员感觉最颠簸
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沿甲图E-F,A-B所作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 回答11~12题。
第1讲
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 栏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开 关
二、热力环流
大气受热过程
低 D
高 G
A
冷却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第四章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第四章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4、风向――白贝罗风压定律。 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正好相反。
陈登俊 §4.3地转风和梯度风
13
5、地转风的计算――公式法 Vg=-ΔP/(2ρωsinφΔn)
将ρ=1.293kg/m3和ω值代入得 Vg=-4.78ΔP/(sinφΔn)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hPa/赤道度,或hPa/纬距)
――自由大气中,空气的匀速水平直线运动。 2、力的平衡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 Gn=An,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或:Gn+An=0 或 Gn=-An
陈登俊 §4.3地转风和梯过程


高压
1028hPa
An
1024hPa
南半球
1020hPa
Vg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Gn 1、水平气压梯度(-ΔP/Δn)
――垂直于等压线,沿气压减小的方向,单位距离内 的气压差。
1)大小:在天气图上, 等压(高)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 单位:hPa/m,或,hPa/赤道度, 1赤道度=60nm,约111km。
2)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四、摩擦力R
1、大小:R=µV 与摩擦系数µ成正比,与风速V成正比。 有浪海面µ比平静海面大。
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起到阻力作用。
总结: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初始风速的有无无关,该力
是使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原动力。
陈登俊§4.2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外 力
10
4.3 地转风和梯度风
一、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 1、定义
单位:m/s,km/h,kn(节,nm/h)。 1m/s≈2kn。

空气的水平运动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风速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G P5
G
G
V
A
V
P4 P3
V A
A
G A
P2
P1
2.梯度风─自由大气层高低压中的风
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达到 平衡时的风叫做梯度风。 这时风向规律为:(北半球) 在高压中,风沿等压线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低压中,风沿等压线作反时针方向旋转。
地转偏向力的性质
1).水平地转偏向力与风速成正比,只有相对地球
是运动的物体才收到偏向力的作用;
2).水平地转偏向力与运动的方向垂直,只改变运
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
3).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的右方,南
半球指向左方;
4).水平地转偏向力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极地最
大,赤道为零,随纬度是增加的。Βιβλιοθήκη A’ω·ΔtO
A
B
ω
如果认为这种偏转是因某种力的作用,则在这 种力的作用一产生的位移为:
2 S AA' OA AOA' vt t v t
设a为这种力所产生的加速度,则
将以上两式联系起来,得 a=2ω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应 为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力。 因此,上述假想的力的大小为 f =2ωv f又称为科里奥利(Coriolis) 力。
高压
低压
摩擦层高低压中的风
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面上的运动物体偏离原运动 方向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 首先考察物体在一不动圆盘上的运动。
地转偏向力(Coriolis force)
再考察物体在一逆时针转动的圆盘上的运动。
地转偏向力(Coriolis force)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二、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是形成 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由于纬度高低、海 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 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大型的有行 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全球性气温和气压差异形成行星风系;巨大的海 陆差异是季风环流的重要成因;局地的水陆、地 形等的差异则形成各种地方性风系。
(1)在气压相同的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 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因此, 当空气受热状况有差异时,暖区的气压垂直梯 度比冷区小。 (2)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 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因此,在地面的高 气压区,气压随海拔高度上升很快降低,上空 往往出现高空低压。基于这两点,在地面受热 较强的暖区,地面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 压往往比同一海拔高度的邻区高;在地面热量 损失较多的冷区,地面气压常比周围高,而高 空气压往往比周围低。由于热力和动力的原因,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 大气运动对海水运动有极大的影响。风能
可以转变为波浪和洋流能,从而形成第二 个全球性环流系统。海水运动不只影响了 海洋和海岸地貌,而且也将热量从低纬地 区输送到高纬地区。非常强烈的大气运动, 如台风和龙卷风,会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 的破坏。
To think deeply
1. 自然界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 大气运动在地球环境的形成中有重要的
作用。大尺度的空气环流将热量从能量盈 余的低纬地区输向能量亏损的高纬地区。 气流的运动还将水分充足地区,如海面和 热带潮湿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盛行气流 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大气运动 决定了生态环境的水热条件,从而影响自 然景观、动植物群落乃至人类生活。

海洋气象学与海洋学课件——气象要素及其观测--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海洋气象学与海洋学课件——气象要素及其观测--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A、Gn+An=0 B、Gn+An+C=0 C、Gn+C=0 D、Gn+An+R=0
位表示。
风速单位间的关系: 1Kn0.5m.s-1或1m.s-1 2Kn
3、风力等级(表示风大小)
用于日常生活中。 风力等级表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的影响程 度来确定的。
注:我国气象台海上大风警报下限风力6级; 国外气象台海上大风警报下限风力8级。
返回
1、日变化
①特点:近地面白天风速大,夜间风速小; ②日变化幅度 晴天大于阴天
③地转风速与纬度的正弦成反比,即当气
压梯度和空气密度相同时,低纬地区比
高纬地区地转风大,但在赤道附近地
区,地转风不存在。
④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
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 球, 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而在 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左,低压在 右——白贝罗风压定律。
等压线
等压线
气压低 90°
影响;
2、气旋内水平气压梯度不受限制,可取任何值,
所以低压中可以有很大的风速(中心附近)。
反气旋中的水平气压梯度不能超过某一个临界
值,否则根号内出现负值,使得va无意义,即 高压中水平气压梯度具有限值,所以风速也具
v 有极限值: a
rsin
• 由 va rsin 知反气旋中风的特点:
1、反气旋区内,边缘风速较大,向中心风速减 小,中心附近微风或静风。当反气旋区内等 压线曲率不均匀时,在曲率较小(r大)处, 风速大。即等压线平直处,风速大(等压线 密集,气压梯度大);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返回
测得真风向为23°,用16个方位表示的 风向为:
A、ENE B、NNE C、NE D、NEN

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点

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点

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点
大气水平运动是指大气层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太阳辐射、温度分布不均、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空气沿着水平方向的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包括风和气压系统,其中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气压系统是指空气在不同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指由于气压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一种力。

此外,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也会影响大气水平运动。

地转偏向力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而导致的大气运动偏向于气压梯度力方向的现象,它使得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摩擦力是指空气在运动过程中与地面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作用,它使得空气的运动受到阻尼作用。

大气水平运动在气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导致气温的水平和分布不均,形成天气和气候现象。

此外,大气水平运动还与风能资源开发、空气污染扩散、空气质量等方面有关。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 方向:北半球,恒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右侧90度,南半球相反. 方向:北半球,恒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右侧90度 南半球相反. 90 • 讨论: 讨论: A是物体相对于地球运动才产生的 静止物体不受其作用。 是物体相对于地球运动才产生的, (1) A是物体相对于地球运动才产生的,静止物体不受其作用。 地转偏向力是虚拟力, 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 (2) 地转偏向力是虚拟力, 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 在北半球A恒垂直于物体运动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3) 在北半球A恒垂直于物体运动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sinφ成正比 两极最大, 成正比, (4) A 与sinφ成正比,两极最大,赤道上为零 。
梯度风与地转风比较
v v • 地转风: Gn = An 地转风:
• 低压中的梯度风: 低压中的梯度风: • 高压中的梯度风: 高压中的梯度风:
v v v Gn = An + C
v v v G n + C = An
• 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和曲率半径相同时,Va 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和曲率半径相同时, 实际上低压中的风比高压大, >Vg>Vc。实际上低压中的风比高压大,原因 Vg> 是低压中
△n △P
-△P/ △n=-(P1-P2)/ △n =(P2-P1)/ △n 显然,水平气压梯度 恒大于零。
一、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力
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 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 1. 重力(gravity);大小为g≈ 9.8m/s2,方向向下,指向地心。 重力(gravity);大小为g≈ 方向向下,指向地心。 (gravity) • 2. 水平气压梯度力(pressure gradient force): 由于作用在单 水平气压梯度力(pressure 位质量空气上的压力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引起气压梯度力。 位质量空气上的压力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引起气压梯度力。 大小为: 大小为: (1) (2) (3) (4)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影响
季风的形成
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导致大范围的气流运动。在冬季, 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形成冬季风;在夏季,暖空气从低纬度地区向高 纬度地区流动,形成夏季风。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区域内的降水、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受季风的影响较大。例如,亚洲季风气候 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则相对干燥。
季风异常的影响
季风异常会导致气候异常,如季风提前或延迟到来、季风强度变化等,这些都会对农业、 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产生影响。
气旋与反气旋对气候的影响
气旋对气候的影响
气旋是低气压系统,其内部气流呈旋转状向中心流动。气旋 带来的降水多为暴雨或雪等,如台风、飓风等。气旋还会引 起大范围的天气变化,如温带气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摩擦力
定义
空气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分为内摩擦力和外摩擦力。
影响
内摩擦力影响气流运动,外摩擦 力影响风速和风向。
作用
摩擦力使风速减小,改变风向。
惯性离心力
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地球 表面运动的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
向相垂直的力。
影响
改变近地面风向,影响天气系统的 发展和移动路径。
作用
在北半球使风向右偏转,南半球使 风向左偏转。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和深入,未来将有望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分辨率,更好地揭示大气的运动规律和预测能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季风的形成与影响
季风的形成
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分布不均而形成 的,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最为显著。
季风的移动

5.2.1-空气的水平运动

5.2.1-空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顺风:会增大地速、缩短飞行时间、 减少燃油消耗、增加航程。
高空逆风:会减小地速、增加飞行时间、 缩短航程。
高空侧风:会产生偏流,需进行适当修 正以保持正确航向。
大气概述-空气的水平运动
教员:任天褀
主要内容
一、风的表示和测量 二、风的形成 三、风的变化 四、风对飞行的影响
空气的水平运动
•空气相对地面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通常 说的风。 •空气的运动形态可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一般称为对流,但现在也 有的文献上叫垂直风. •航空上有时也把空气的运动称为气流。
度成反比
•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 定义: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使相对于 地球运动的物体偏离原来运 动方向的力
地球旋转的作用 (哥氏力)
O B B’
A’ A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和方向
•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A 2V sin
•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指 向右,在南半球指向左。
C
1、自由大气中风向平 行等压线
2、A– B顺风
3、B– C先左顺侧风 后右顺侧风
4、过槽线要向右修正 航向

风压定理判断飞机 飞向高压区 高压区内盛行下沉 运动少云,前方天 气通常较好

2.摩擦层中风的形成及风压定理
摩擦层是指从地面到1500米高度的气层
摩擦层中风的 形成
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
1.水平气压梯度力
• 由水平气压梯度引起的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压力差就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的意义
Gn

P N

P S N S

F V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ppt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ppt课件
3、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该图表示 近地面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是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此风是在 北 半球,判断理由是 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图中的b表示 风向
,c表示 地转偏向力 。
(4)图中a的特征是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 B 地,原因
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影响风的三种力比较
三种力
力的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 指向低压
对风向影响 决定风向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影响风向 南左北右
风向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近地面)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F2 1010
d.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跟地面状况有关。 作用:降低风速

大气的运动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运动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

H
高压脊
从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 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低 的一方凸出的部分叫高压脊。 形如山脊
在高压脊中各条等 压线曲率最大处的
连线称为脊线
相对的两个高压和 两个低压组成的中 间区域叫鞍形场。
注意:在等压面图上,常按系统移动方向
把槽脊分成槽前、槽后、脊前、脊后。
脊后 偏南风,阴雨天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V
1004 1006 1008 1010
1012
hPa
A1
站在圆盘外观察的人看来,小球保持惯性沿着直线OB而行,圆盘的 转动对小球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都没有影响, 但是如果人站在圆盘上,并和圆盘一起转动,就必然以他立足的圆 盘作为衡量小球运动的标准。当小球到达圆盘边缘时,站在圆盘上 A点的人,已同圆盘一起转动到A1点了,因而在他看来,小球并不 是沿着圆盘上的直线OA方向运动的,而好象是小球的直线运动时刻 受到一个同它相垂直并指向它的右方的作用力,使它不断地向着原
A 根据公式G=-dP/ρdn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G< G′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总结
高压 低压
气 气 水平 大气水 压 压 气 压 平运动 差 梯 梯 度 直 (风)
度 力接 原 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
大气水平运动各力关系
高纬增大;
1005 d.特点:
1010
只改变方向, 不改变速度大小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A =2ωvsinφ
单位 hPa、mmHg、mb
一个标准大气压=1000hpa=760mmHg

航空气象 1.3空气的水平运动

航空气象 1.3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一章 大气的状态 及其运动
第三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
主要内容
一、风的表示和测量 二、风的形成 三、风的变化 四、风对飞行的影响
一、风的表示和测量
1.风的表示
气象上的风向是指 风的来向,
常用360°或16个方位 来表示
风的16个方位表示
风速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微团的水 平位移,常用的风速单位是: 米/秒(m/s), 千米/小时(km/h), 海里/小时(nm/h)也称为节(KT)
相当风速
m/s
范围
中数
km/h
0.0~0.2
0.1
小于1
0.3~1.5 0.9
1~5
1.6~3.3 2.5
6~11
3.4~5.4 4.4 12~19
பைடு நூலகம்
5.5~7.9 6.7
20~28
8.0~10.7 9.4
29~38
10.8~13.8 12.3 39~49
13.9~17.1 15.5 50~61
17.2~20.7 19.0 62~74
时间、缩短航程。
高空侧风:会产生偏流,需进行适
应用
在北半球穿过低压区飞行,先碰 到左侧风,后碰到右侧风。
在北半球穿过高压区飞行,先碰 到右侧风,后碰到左侧风。
2.摩擦层中风的形成及风压定理
摩 擦 层 是 指 从 地 面 到 1500 米高度的气层
图2-10 摩擦层中风的形成
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
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 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
2.地转偏向力
定义: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使相对于 地球运动的物体偏离原来运 动方向的力
地球旋转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和方向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精品课件PPT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精品课件PPT
• 风尾在风杆上的方向即为风向;
• 风尾部的长短直线或小三角形代表风速 的大小,每一长横杠代表4米/秒的风, 即二级风,短横杠约为长横杠的一半, 代表2米/秒的风,即一级风。
• 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风旗为8—12 级的风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① 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 大小,并说明理由? 甲地风大 甲地等压线密集 气压梯度大。
风与大气是什么关系? 风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理想中的风——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e

•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了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 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
1010hpa 1008hpa 1006hpa 1004hpa 1002hpa 平气压梯度力
图2.17 海平面气压分布( 2016年11月9日6时)
……
……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②在图上画出甲、乙两 地的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西北风
偏东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
……
图2.17 海平面气压分布( 2016年11月9日6时)
Class assignment————————————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atmosphere -- wind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 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 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 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借以减轻负 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 叫做“马纬度”。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对单位质量物体,有公式: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实际上,空气运动路径的曲率半径一般都很大,从几 十千米到上千千米,因而空气运动时所受到的惯性离 心力一般比较小,往往小于地转偏向力。
但在低纬度地区, or 空气运动速度很大、曲率半径很 小时,离心力可以达到较大的数值并能超过地转偏向 力。
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样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不改变运动的速度。
以近地面层(地面至30—50m)最为显著, 高度愈高,作用愈弱, 到1—2km以上,摩擦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把此高度以下的气层称为摩擦层(或行星边界层),此层以上称为自
由大气层。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五)大气运动方程
大气运动方程是表示作用于空气微团上的力与其所 产生的加速度之间关系的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 所受的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即F=ma。F为所受的 力,是各个作用力的总和。单位质量空气运动方程的一般
实际大气中经常出现的数据是:ρ= 1.3×10 -3 g / cm3 ;–ΔP/ Δ n=1h Pa/赤 道度,则Gn=10-4N/kg,持续三个小时,可使风速由零增大到7.6m/s--4-5级风。
➢气压梯度力是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二)地转偏向力
空气是在转动着的地球上运动着, 当运动的空气质 点依其惯性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运动时,对于站在 地球表面的观察者看来,空气质点好像还受到由于地球转 动而产生的,使空气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的作用,这 种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或科里奥利力)。
R=-kV 式中R为摩擦力,k为摩擦系数,V为风速。 内摩擦力与外摩擦力的向量和称为总摩擦力。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空气的水平运动

空气的水平运动

空气的水平运动大气是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的,大气的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铅直运动两部份。

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风。

风对于地球上热量和水份的输送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特征。

本章对空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及基本规律做一介绍。

§1 大气运动方程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空气的水平运动也是一样。

空气受到不同性质的力的作用,就会出现不同的运动状态。

“因此我们首先要讨论作用于空气上的力,也就是讨论空气所受到的各种力的形成及其性质。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空气微团的运动是相对于某一个坐标系而言的,在观察空气运动时,坐标系选在地球以外的空间固定位置上时,则称此坐标系为静止坐标系(绝对坐标系或惯性坐标系)。

而选在转动的地球上的坐标系,则称为运动坐标系(相对坐标系或非惯性坐标系)。

在运动坐标系中所看到的静止的空气,在静止坐标系中则看到此空气是随着地球一起转动的。

在本章讨论中,我们所选的是运动坐标系,即观测者是站在地球上来看空气所受到的力的。

1.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空气在气压场中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受到的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是引起空气运动的主要的力,它的大小决定于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它的方向垂直于等压面从高压指向低压。

空气的水平运动,主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的。

在气压场中,由于水平方向气压分布不均匀,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的大小,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它的单位为牛顿/千克。

由气压梯度的物理意义可知,水平气压梯度表示了在水平方向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作用在单位容积空气上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数值为Gn=7×10-4牛顿/千克。

由以上计算看出,在上述条件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数值不是很大,若此力作用于1千克质量的空气上,可获得了7×10-4米/秒2的加速度。

两小时后能产生5.1米/秒的风速。

第三节 空气运动

第三节 空气运动
种多样的, 但大范围的比较有规律的空 气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两大类。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空气水平运动概述
空气的水平运动叫风。 风向是风的来向,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 微团的水平位移,常用单位m/s。 风的测量方法:仪器探测、目视估计。
(二)、地方性风
1、热力乱流 2、动力乱流
乱流可使大气中的热量、水汽和杂志等 得到混合、交换和输送,还可使飞机
产生颠簸,影响飞行安全。
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严重的可造成撞山事故;课 造成飞机颠簸;可使飞机的气压高度表产生误差。
(三)风对飞行的影响
1.风对飞机起飞着陆的影响
2.风对飞机航行的影响
系统性垂直运动出现的地区
• 大范围空气的水平气流辐合、辐散区 • 冷、暖空气交锋区 • 地形抬升
(二)对流
1.对流的概念和特征 对流的概念: 对流是指由于空气块与周围大气 有温度差异而产生的 , 强烈而比较 有规则的升降运动

泠 暖 冷 山坡 山坡 山谷
(3)峡谷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狭窄谷口时,气 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 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 成强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或称
“狭管效应”
(4)地形波
气流穿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空气上升冷却,
水汽凝结产生降水;气流过山后沿背风坡下沉。 这种由地形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称地形波。山区 地形起伏越大,气流垂直运动也越强烈。
系统性垂直运动的特点
垂直速度小,为1~10cm/s, 水平范围大,几百~几千公里, 持续时间长,为十几小时~几天。
二、空气的垂直运动
(一)系统性垂直运动
概念: 大范围空气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为系统性垂 直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生阅读教材插图,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

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若仅受这个力的作用大气将怎样运动?
生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师大气运动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板书: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将如何运动呢?
师绘制或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如下图:
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

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

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

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板书:
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生不能。

师那近地面的风又会是怎样的呢?
投影: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是什么关系?
生永远和风向相反。

师摩擦力对风速有没有影响?
生有影响。

师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那么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呢?
生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个夹角。

师风向与等压线是否一定有一个夹角呢?我们可以用反证法来推证。

若不斜穿等压线,则可能有一种情况,即垂直于等压线或平行于等压线,而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使三个力达到平衡。

事实上,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此时若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一定不再与等压线平行,而是斜穿等压线吹的。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

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

(投影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知道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继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区的气压差异,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最终引起了大气运动。

逐步了解了在大气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高空风与低空风的最大差异在于高空风的运动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里的空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近地面的风向,则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

板书设计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活动与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