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大气环境ppt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命题趋向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 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
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 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
07年考核的热点仍然是: 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 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 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
类的关系。
一、气温高低
1. (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
射、散射、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量)状况;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地膜覆盖技术为什么能使种子提前发芽?
地膜覆盖,就是在播种之后的耕地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太阳 辐射可以透过薄膜照射到地面上,给地面增温。而地面辐射 (红外线)被塑料薄膜阻挡,从而提高了地表温度,促使种子 发芽。
农业上使用的温室大棚基本原理也是如此。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例如: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形成。 我国西南峡谷地区表现明显,如云南怒江谷地呈现出热 带和亚热带稀树草原特征的自然环境,与焚风带来的效 应是分不开的。
高度(m)
③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②
①
④
-5 0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②到③为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变化率约为(
2.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指某一等压面上“海拔高度”相等的 点连成的曲线,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的形势,亦称为气压形势图或 等压面图(气象台分析高空天气形势的主要方法)。在等压面图上分 析等高线与在等高面上分析等压线的气压分布特点亦符合“高高低 低”原则,即等压面高度较高(或较低)的地方,其气压值也比相同 高度的其他区域气压偏高(或偏低)。
地面性 太阳辐射 气温 质 最强月 最高月
太阳辐 射最弱
月
气温 最低月
年较 差
大陆
6月(12月) 7月(1月)
12月(6 月)
1月(7月)
大
海洋
6月(12月) 8月(2月)
12月(6 月)
2月(8月)
小
4.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上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即某一高度气 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 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 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按成因可分为: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 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 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②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 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 温度的倒置现象。 ③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 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 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④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 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 温现象。
A. ①④ C. ②③
B. ③⑥ D. ⑤⑥
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B )
A. 山地 B.
C. 平原 D. 丘陵
探究点二 等压面图
关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与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的分析:
1. 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指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 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切割,在等高面上形成许多的交线。在该类图 上气压的判断方法:等压线的高值区等压面上凸区,即为高气压,
3.焚风效应与盆地效应
焚风效应:最早在阿尔卑斯山的北坡谷地,人们发现这里常出现干 热气流,在其影响下气温会增加10度左右。冬季能造成雪崩,春季 则积雪融化,温暖季节促进农作物早熟,强烈干旱使植物枯萎,甚 至引起火灾。
原因: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水气已凝结成降水,到背风 坡下沉时发生绝热增温变得高温干燥。(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 温度变化率大)
探究点一 逆温问题 1.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
2. 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污染物扩散,易形成雾,造成大气 污染。
例1[ 2006年·江苏变式题] 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 回答1~3题。
1.甲、பைடு நூலகம்、丙、丁四图中最有 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A.甲 B. C.丙 D.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 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 原因可能是( C )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 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 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
③到④为干绝热温度变化率,变化率约为(
)
盆地效应: 在地表的盆地内部,温暖炎热时期,常因地势底、空气密度
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 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寒冷时期则因冷空气不易进入,表现 比较温暖。
西伯利亚向北开口的盆地易汇集冷空气而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 心。
我国的华南地区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霜少见,成为种植热带 作物的基地,是因为北面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南来暖湿 气流容易汇集盆地内部。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 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如下图所示: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 3. 年变化: 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注意: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10月, 最低为7、1月。)
2.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探究:人类活动来影响气温 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使全球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的作用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也增强了大气的逆辐射。
命题趋向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 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
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 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
07年考核的热点仍然是: 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 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 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
类的关系。
一、气温高低
1. (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
射、散射、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量)状况;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地膜覆盖技术为什么能使种子提前发芽?
地膜覆盖,就是在播种之后的耕地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太阳 辐射可以透过薄膜照射到地面上,给地面增温。而地面辐射 (红外线)被塑料薄膜阻挡,从而提高了地表温度,促使种子 发芽。
农业上使用的温室大棚基本原理也是如此。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例如: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形成。 我国西南峡谷地区表现明显,如云南怒江谷地呈现出热 带和亚热带稀树草原特征的自然环境,与焚风带来的效 应是分不开的。
高度(m)
③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②
①
④
-5 0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②到③为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变化率约为(
2.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指某一等压面上“海拔高度”相等的 点连成的曲线,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的形势,亦称为气压形势图或 等压面图(气象台分析高空天气形势的主要方法)。在等压面图上分 析等高线与在等高面上分析等压线的气压分布特点亦符合“高高低 低”原则,即等压面高度较高(或较低)的地方,其气压值也比相同 高度的其他区域气压偏高(或偏低)。
地面性 太阳辐射 气温 质 最强月 最高月
太阳辐 射最弱
月
气温 最低月
年较 差
大陆
6月(12月) 7月(1月)
12月(6 月)
1月(7月)
大
海洋
6月(12月) 8月(2月)
12月(6 月)
2月(8月)
小
4.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上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即某一高度气 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 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 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按成因可分为: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 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 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②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 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 温度的倒置现象。 ③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 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 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④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 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 温现象。
A. ①④ C. ②③
B. ③⑥ D. ⑤⑥
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B )
A. 山地 B.
C. 平原 D. 丘陵
探究点二 等压面图
关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与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的分析:
1. 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指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 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切割,在等高面上形成许多的交线。在该类图 上气压的判断方法:等压线的高值区等压面上凸区,即为高气压,
3.焚风效应与盆地效应
焚风效应:最早在阿尔卑斯山的北坡谷地,人们发现这里常出现干 热气流,在其影响下气温会增加10度左右。冬季能造成雪崩,春季 则积雪融化,温暖季节促进农作物早熟,强烈干旱使植物枯萎,甚 至引起火灾。
原因: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水气已凝结成降水,到背风 坡下沉时发生绝热增温变得高温干燥。(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 温度变化率大)
探究点一 逆温问题 1.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
2. 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污染物扩散,易形成雾,造成大气 污染。
例1[ 2006年·江苏变式题] 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 回答1~3题。
1.甲、பைடு நூலகம்、丙、丁四图中最有 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A.甲 B. C.丙 D.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 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 原因可能是( C )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 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 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
③到④为干绝热温度变化率,变化率约为(
)
盆地效应: 在地表的盆地内部,温暖炎热时期,常因地势底、空气密度
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 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寒冷时期则因冷空气不易进入,表现 比较温暖。
西伯利亚向北开口的盆地易汇集冷空气而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 心。
我国的华南地区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霜少见,成为种植热带 作物的基地,是因为北面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南来暖湿 气流容易汇集盆地内部。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 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如下图所示: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 3. 年变化: 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注意: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10月, 最低为7、1月。)
2.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探究:人类活动来影响气温 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使全球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的作用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也增强了大气的逆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