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黄酮类物质基因工程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研究概况摘要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许多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随着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日渐全面的认识,采取有效的代谢工程策略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行遗传改良,已经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本文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 ( flavonoids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s )及生物碱( alkaloid )这三种重要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及生物合成途径,说明了次生代谢工程在提取高质量药用植物活性物质中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大规模研究和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植物药;次生代谢产物;代谢工程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许多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植物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许多植物的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特殊,很难用化学方法完全合成,因此这类物质的生产必须依赖于天然植物资源。

针对植物天然药物可持续发展问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最早于1891年由Kossel 明确提出。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是由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lism) 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

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单宁类、萜类、甾体及其甙、生物碱七大类。

还有人根据次生产物的生源途径分为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如生物碱) 等三大类。

代谢工程( Metabolic engineering )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主要是针对提高某种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或其前体的含量,以期在较广范围内改善细胞性能,满足人类对生物体的特定需求。

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解析和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而利用代谢工程的方法大幅度提高药用植物中目标产物的含量,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而且已经成为改造物种的有力工具1.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了解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是实施次生代谢工程的基础。

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

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是黄酮类物质合成的 第一个关键酶。它催化3分子的
丙二酰.CoA(malonyl-CoA) 与1分子对羟基苯丙烯酰辅酶A
(4一coumaroyl-CoA)缩合成柚





(naringenirt-chalcone),以此为
Enhancing 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chosen crops may provide new raw material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foods designed for specific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
本研究利用RT-PCR及RACE方法,从黄蜀葵花中(Abelmoschus manihot(L)Medieus)克隆 得到一个新的含有1309个核苷酸的CHS基因,其最人的开放阅读框(0RF)有1173 bp,推测其 蛋白由390个氨基酸组成。我们将该基因命名为AmCHS。通过在Gene Bank中BLAST及生物学 软件中进行核苷酸和蛋白的同源序列比较,我们推测所得的基因为黄蜀葵CHS全长cDNA序列。 构建了卡那霉素抗性的植物表达载体pC2TCHS,用农杆菌介导法将CHS基冈转入了烟草NC89 中,获得15株卡那霉素抗性的植株。检测其中的4株,PCR结果表明其中2株为阳性植株,说 明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1.1.1合成路线
黄酮类化合物衍生于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丙二酰-CoA。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 黄酮(flavone)、二氢黄酮(flavonone)、黄酮醇(flavon01)以及最终的异黄酮(isoflavone)。它ຫໍສະໝຸດ 们由位于内质网上的酶复台体

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8):2899-2908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9.08.031收稿日期:2009-01-06;接受日期:2009-04-24基金项目:国家“973” 计划前期项目(2007CB1162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75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0411006) 作者简介:夏 涛(1962-),男,安徽滁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生化及天然产物。

E-mail :xiatao62@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夏 涛1,高丽萍2(1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36)摘要:类黄酮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儿茶素是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之一,其含量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25%。

作为茶叶的主要风味物质,儿茶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射等功能。

本文从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组织化学定位、合成调控措施等方面,综述有关茶树儿茶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代谢工程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类黄酮;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调控Advances in Biosynthesis Pathways and Regulation ofFlavonoids and CatechinsXIA Tao 1, GAO Li-ping 2(1Key Laboratory of Tea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2School of Biology Scienc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Abstract: Flavonoids are the major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high plant. As one of the main subgroups of flavonoids, catechins usually account for 12%-25% dry weight in fresh leaves of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Catechins are not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ea flavor, but also possess a lot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oxidant activity, antimutagenic and anticarcinogenic potential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ti-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es in the flavonoids or tea catechins branch pathway and regulatio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flavonoid enzymes, and may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and engineering the catechins biosynthesis in tea plant.Key words: flavonoids; tea; catechins; biosynthesis pathway; regulation0 引言类黄酮(flavonoids )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及其代谢物研究

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及其代谢物研究

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及其代谢物研究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和类黄酮等。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主要阐述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机制和代谢物研究。

一、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机制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酶催化反应,即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TG1)、黄酮合成酶(CHS)和类黄酮4-还原酶(FNS)。

其中:1、TTG1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对香豆酸。

2、对香豆酸被CHS催化转化为黄酮骨架。

3、黄酮骨架再经FNS催化生成异黄酮或类黄酮。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植物对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有着各自不同的机制和途径。

同时,生长环境、植物品种、气候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到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含量。

二、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的代谢物研究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的代谢物研究需要利用到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核磁共振谱学(NMR)等。

以下列举一些相关研究案例:1、黄酮骨架氧化代谢物的鉴定研究人员利用HPL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出柚木素-7-O-葡糖苷-4′-酰基化合物和柚木素-7-O-葡糖苷-4′,7-二酰基化合物等黄酮骨架的氧化代谢物。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黄酮骨架的代谢途径和生物活性。

2、类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代谢网络分析利用NMR技术结合代谢物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发现类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代谢网络通路较为复杂,包括多级代谢分支和交互通路等。

该研究对揭示植物黄酮代谢网络的基本构架和代谢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植物天然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机制和代谢物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化学代谢的基本规律、揭示物质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等方面。

这对开发和应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它们的生物效应、有效利用植物资源,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
详细描述
波谱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通过测定黄酮类成分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 确定其结构和含量。该方法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但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04 黄酮类成分的生理活性与 功能
抗氧化活性
总结词
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抗氧化剂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 用,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 基损伤,延缓衰老。
日化产品
护肤品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 抗炎和美白等作用,可用 于护肤品中,改善皮肤质 量。
洗发水、沐浴露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 炎和滋润等作用,可添加 到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化 产品中。
口腔护理产品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 炎和抗龋齿等作用,可添 加到牙膏、漱口水等口腔 护理产品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细菌 、真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它们可以通过破坏病原体的 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等机制发挥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为 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药物候选。
05 黄酮类成分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
01
抗氧化剂
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能,可以延缓食品氧化变质,延 长食品保质期。
深入研究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了解关键酶和调 控因子,为优化黄酮类成分的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等技术手段,调控黄 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过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的研发
改进现有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纯 度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提取温度和时间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生药中黄酮类成分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用成分备受瞩目。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然而,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并非易事,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常用方法来进行准确鉴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一、外观鉴别在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时,可以首先从外观出发进行初步鉴别。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比较,对生药进行初步鉴别。

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在阳光下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深红色或紫色。

通过外观鉴别,有助于初步判断生药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

二、化学鉴别化学鉴别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特定的反应和检测,从而确定其在生药中的含量和类型。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精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生物学鉴别除了化学方法外,生物学鉴别也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生物学特性来鉴别黄酮类成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实验等手段来研究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效应。

通过生物学鉴别,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与展望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外观鉴别、化学鉴别和生物学鉴别等多种方法。

通过文章的阐述,相信读者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精准的鉴别方法被开发出来,为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鉴别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认为,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既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任务。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一、黄酮的定义和分类黄酮是一类由苯并环和芳香性代表環组成的具有强烈互为吸收荧光的类黄酮化合物。

根据黄酮的结构,可将其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花色素、黄柏色素等多种不同的类别。

其中,黄酮类是最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其代表物质包括大豆黄酮、芦荟黄酮、芒果黄酮等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不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肿瘤引起的氧化应激,保护细胞膜和DNA等重要物质,从而防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包括通过下调肿瘤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G1期和S期DNA合成等方式发挥作用。

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影响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和活性、调节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发挥作用。

4、抗肿瘤免疫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提高T细胞活性、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和免疫球蛋白等方式发挥作用。

三、黄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黄酮类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领域。

例如:1、靶向治疗:大豆异黄酮类似物(S-equol)、白扁豆二糖、蓝莓黄酮类似物(Pterostilbene)等化合物可以用于靶向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

2、辅助治疗:芦荟素、槐花黄酮等化合物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肝癌、胃癌等肿瘤。

3、切除后辅助疗法:柿子椒黄素、黄柏黄酮等化合物可以作为肿瘤切除后的辅助疗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四、结论。

新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新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新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研究植物总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

其中,某些黄酮类物质在植物的抗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植物总黄酮的研究深入,新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也被不断发现。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发现的新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一、植物总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种:合成途径一和合成途径二。

合成途径一是指通过苯丙氨酸代谢产生的酪氨酸途径。

在这个途径中,酪氨酸逐步经过环化、氧化、去羧化等反应,最终生成植物总黄酮。

这个途径的主要特点是,起始物质容易获取。

但是,由于反应较多,相比合成途径二而言,合成效率较低。

合成途径二是指通过山柰酸代谢产生的山柰酸逆反应(SHIKimI酸途径)。

在这个途径中,山柰酸是起始物质,经过连续反应后,先生成化红酮,然后转化为黄酮酸,再经过复杂反应生成植物总黄酮。

这个途径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途中分子结构更稳定,且反应次数较少,合成效率较高。

因此,生物界许多种类的生物都采用了这个途径来合成黄酮类物质。

二、新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

这种途径利用萜类代谢途径中的同麻二烯二酸作为前体物质,可以合成黄酮类物质。

同麻二烯二酸是萜类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体,在植物堆肥和马尾松属植物天然抗生素中广泛存在。

同麻二烯二酸可通过嗜热菌转移酶的作用,被转化为某些黄酮酸和黄酮类物质。

该途径相比传统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具有前体物质较为稳定、反应步骤相对较少等优势。

三、新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研究黄酮类物质在植物的抗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柚子的柚皮素、姜黄的黄芩类化合物、地锦草的山柰酚等物质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防治植物病害。

新的植物总黄酮合成途径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抗病防治策略。

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这个新的途径合成了多种黄酮类物质,并且对它们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便对其研究做一参考。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1前言: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存在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少数存在于苔藓植物中。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即含有C6-C3-C6的基本骨架。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类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花色素、查尔酮、双黄酮等。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菌、消炎、降血糖、抗病毒、抗肿瘤和护胃保肝等功效。

现代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其生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1]。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有降血脂、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2]。

正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上述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所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该类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是研究的关键步骤,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做一参考。

1、传统提取方法黄酮类化合物的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法、水提取法、碱提酸沉法等。

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大小进行提取分离的,即利用相似相容的原理: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而非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

甲醇、乙醇、丙酮是最常用的有机溶剂,高浓度的醇(如90% -95% )宜于提取苷元,60%左右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宜于提取苷类物质[3]。

所谓水提取法主要是用热水提取,该方法主要用来提取黄酮苷类物质。

水提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提取时会混有许多易溶于水的杂质如蛋白质、多糖类、淀粉等,所以所得产物收率低,含杂质较多,分离纯化比较困难。

植物中类黄酮合成及其作用

植物中类黄酮合成及其作用

植物中类黄酮合成及其作用植物中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其中类黄酮是一类具有广泛分布和重要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类黄酮是指一类多羟基的芳香环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荧光和抗氧化性质。

类黄酮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干、叶、花、果实等不同部位中,是人们日常膳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

类黄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过氧化物酶的辅助下,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保护植物细胞免于氧化应激的损害。

类黄酮的合成在植物中是通过芦丁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和黄酮酶(flavonoid 3-O-glycosyltransferase,3GT)等酶催化反应进行的。

芦丁酶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催化黄酮酮还原成黄酮,是黄酮合成的起始酶。

黄酮酶则在芳香环的C3位上加上一分子葡萄糖等糖分子(酰基或者葡萄糖),形成黄酮-3-葡糖苷等类黄酮类化合物。

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对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还原、重排等反应,以及对酰基合成、环化等复杂过程的调节。

类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氧化、抗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化合物丰富的植物种类,如茶树、甘蔗、黄花菜、葡萄、花生、苜蓿、扁豆、黑豆等作物,在人类健康和营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特色成分,它们不仅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而且还能抑制体内脂肪吸收、消除自由基等。

在医药方面,从中药及其配方中提取类黄酮等化合物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如从东洋参中分离出活性成分,以发挥其抗氧化、调节免疫、增强抗疲劳等功能;从白叶试提取芹菜苦味素,以期降低血脂、降压、降血糖、抑癌等功效。

类黄酮在植物生长发育、抗氧化和人类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人类的健康事业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与调节研究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同工酶样物的合成机制和作用,抗氧化途径和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等。

《唐古特白刺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范文

《唐古特白刺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范文

《唐古特白刺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唐古特白刺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植物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

本研究旨在克隆唐古特白刺的DFR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唐古特白刺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唐古特白刺植物材料采集自特定地区,经过鉴定后用于基因克隆实验。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酶、载体等均为市售优质产品。

2. 方法(1)基因克隆:采用PCR技术,以唐古特白刺基因组DNA 为模板,扩增DFR基因。

通过测序、比对和分析,确认克隆到的基因序列。

(2)功能分析:构建DFR基因的过表达和沉默载体,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将其导入模式植物中,观察并分析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化及黄酮类物质含量变化,从而推断DFR基因的功能。

三、实验结果1. DF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通过PCR技术成功克隆到唐古特白刺的DFR基因,经过测序和比对分析,确认该基因序列的正确性。

序列分析显示,该DFR基因具有典型的酶切位点和保守结构域,符合DFR基因的特征。

2. 功能分析(1)过表达实验:将DFR基因构建到过表达载体中,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将其导入模式植物中。

观察发现,过表达DFR基因的转基因植物表现出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的现象,表明DFR 基因在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沉默实验: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DFR基因的表达,发现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出现黄酮类物质含量降低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DFR基因的功能。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唐古特白刺的DFR基因,并通过过表达和沉默实验分析了其功能。

结果表明,DFR基因在植物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会影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唐古特白刺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与水稻中类黄酮合成代谢的基因

参与水稻中类黄酮合成代谢的基因

参与水稻中类黄酮合成代谢的基因类黄酮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水稻。

类黄酮在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等。

因此,研究水稻中类黄酮的合成代谢机制及其调控因素对于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类黄酮的合成代谢途径水稻中类黄酮的合成代谢途径主要包括苯丙氨酸途径和黄酮酸途径。

苯丙氨酸途径是类黄酮合成的主要途径,其过程包括苯丙氨酸转化为香豆酸、香豆酸转化为柚皮素、柚皮素转化为芦丁等。

黄酮酸途径是类黄酮合成的次要途径,其过程包括黄酮酸转化为黄酮、黄酮转化为芹菜素等。

二、1. PAL基因PAL基因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苯丙氨酸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

研究表明,PAL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2. C4H基因C4H基因编码香豆酸羧化酶,是苯丙氨酸途径的第二个限速酶。

研究表明,C4H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3. F3H基因F3H基因编码黄酮-3-羟基化酶,是黄酮酸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

研究表明,F3H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4. FLS基因FLS基因编码花色素合成酶,是黄酮酸途径的第二个限速酶。

研究表明,FL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三、类黄酮合成代谢的调控因素1. 光照光照是影响水稻中类黄酮合成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光照可以促进PAL、C4H、F3H和FLS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

2. 激素激素也是影响水稻中类黄酮合成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赤霉素和乙烯可以促进PAL、C4H、F3H和FLS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

3. 环境胁迫环境胁迫也可以影响水稻中类黄酮合成。

研究表明,干旱、高温和盐胁迫可以促进PAL、C4H、F3H和FLS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水稻中类黄酮的含量。

综上所述,水稻中类黄酮的合成代谢机制及其调控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研究。

类黄酮化合物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类黄酮化合物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次生代谢 物的共 同代谢 物中间体 ,这些 中间体参与后 续代谢途径就可 以生成 各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 的植 物 次生代谢物。 类黄 酮化 合物是 苯丙 烷代谢 途径 产物 经 由类 黄 酮合成途径得到的一系列植物 次生代谢 物 ,类 黄酮 合 成途径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的重要分支 。主要包括 苯
动 氧化 中 ,- H、- H、一 基 和2 3位 的双 键则起 3O 5O 4羰 、
其 它代谢分支所产生 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苯丙烷类 物质 。辅酶A酯 类与3 分子 的 乙酰辅酶A在C S作用 H
下生成查 尔酮 , 由此进入类黄酮物质代谢途 径。 查尔酮 是植物花青素类 色素和植物类黄酮物质合成的前体 _, l 8 1
专题论述
表 1 食品中常见黄酮类化合物和结构特点嗍
Ta l Co mo a o o d n h i t u t a a ur si o b e1 m n f v n i sa d t e rsr c ur l e t e f d l f no
的较为透 彻的次生代谢途 径之一 。在一个 细胞 中, 有
途 径生成香豆 酸 、 阿魏 酸 、 芥子酸 等 中问产 物 ,A P L同 时具 有酪氨 酸解氨酶 ( A ) T L 活性 , 以利 用酪氨酸 代 可 谢得到相 同的产物 。这些酸经C H和4 L 用可进一 4 C作 步转化为相应 的辅酶A酯。C H是第一个被 鉴定 的植 4 物 细胞色素P 5 4 0酶 , 也是第一个既被克隆 、 又确定 了 抗氧化能力 , 这是 由其特殊 结构决定 的。一般认 为, 生 物类黄酮分子 的 、不 饱和吡 喃酮是 其具有各种生 物 B
成酶 ( N ) A S 催化得到花青素 ; 由黄酮 醇合成 酶( L ) F S 催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在植物学、药学以及医药领域中,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根、茎、叶、花等不同部位,因此,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将研究对象的植物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乙醚、水等)一起浸泡一段时间,使溶剂渗入植物材料中,溶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将其提取出来。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加速提取过程。

将植物材料与溶剂置于超声波浴中,超声波的压缩与膨胀引起溶剂中形成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带动溶剂迅速进入植物细胞内,加快提取过程。

3.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温和的提取方法。

将植物材料与水一起在蒸馏器中加热,水蒸气通过植物细胞,带走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凝结回成液体,得到提取物。

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后的植物提取物中往往还有其他杂质和成分,需要通过纯化技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纯化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之一。

将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固相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而被分离。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利用高压泵将样品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可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3. 冻干法冻干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减压冻结脱水的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过程,将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得到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

三、应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与功能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与功能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数量列为天然酚类化合物之首,大多数具有颜色[1]。

在高等植物体中常以游离态或与糖成苷的形式存在,在花、叶、果实等组织中多为苷类,而在木质部组织中则多为游离的苷元[2]。

可以分类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

广义的范围还包括查耳酮、嗅酮、异黄烷酮及茶多酚,是一类生物活性很强的化合物,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血管硬化等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的功效,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生理功能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合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基本结构中的两个芳香环(C6)由1个C3单位联结成15碳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以苷类的形式存在,由于糖的种类、连接位置、苷元等不同,可形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

种类不同的黄酮苷在基团上被进一步修饰后产生了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黄酮类化合物[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多种多样。

黄酮类化合物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尤以缓解头痛为显著。

黄杞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降血脂、降血糖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山楂叶总黄酮可有效防治心血疾病、清除氧自由基、降脂、利尿和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与功能应用研究张晓荣 杨 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 陕西 杨凌 712100)摘 要: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生理功能及在医药、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预测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生理功能作者简介:张晓荣(1976-),女,陕西富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与教学工作。

E-mail:******************。

耐缺氧能力等。

大豆(Glycine max)异黄酮有类雌激素及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并对多种肿瘤具有抗癌作用[4-5]。

《黄酮类天然产物》课件

《黄酮类天然产物》课件
致突变和致癌性评价
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和致癌试验,研 究黄酮类天然产物的致突变和致癌性。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黄酮类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天然产物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其作 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开发新型黄酮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通过化学修饰等方法,开发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或更低毒性的新型黄酮 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Nhomakorabea治疗应用
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已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如槲皮素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等疾病。
其他应用领域
化妆品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美白、保湿 等多种功效,在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如 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护肤品中, 可延缓皮肤衰老。
VS
农业
黄酮类化合物在农业上具有杀虫、杀菌、 除草等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如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生物农药替代 传统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黄酮类天然产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详细描述
黄酮类天然产物是一类具有多个酚羟基的芳香化合物,通常以2-苯基色原酮为 基本结构,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等不同类型 。
分布与来源
总结词
黄酮类天然产物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提取。
详细描述
黄酮类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如水果、蔬菜、茶叶、草药等。它们通 常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有时也以游离态存在。黄酮类天然产物主要通过植物 提取的方法获得,如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等。
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总结词
黄酮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类群,具有多种功能,如防御真菌和病原等效果,在药物和化妆品的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植物的分布非常有限,从自然植物提取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几近不可能。

对此,利用生物合成进行高效大批量制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酮合成生物学制造是一种通过双歧杆菌进行大量合成黄酮来源物质的新技术,它是基于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工程调控后的双歧杆菌、单基因变异等技术手段,快速工业生产合成黄酮所需原材料的技术。

基于此技术,可以制备多种类的黄酮类化合物,并有效提高产量,达到工业化的生产需求。

与传统化学法不同,黄酮生物学合成制造技术能在实验室获得更有效的黄酮制备工艺,从而大大提高了化合物的产量。

同时,此种技术还具有节约原料、提高活性物质 yields 、消除分子亲和性差异等优势,为合成黄酮提供了可能性和希望。

另外,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CRISPR-Cas9和CRISPR/dCas9技术,可以在循环RNA上实现精确的基因修饰,从而改变双歧杆菌的黄酮合成能力。

例如,
通过解决将混合酶与活性载体相结合的难题,可以实现在细菌本体上大规模生产大类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从以上可以看出,黄酮生物学合成制造技术具有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有害副产物的优势,也能有效避免依赖天然原料的限制,进而可以为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支持。

总之,黄酮生物学合成制造技术在制造黄酮类化合物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促进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此种技术将不断改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降低血管脆性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途径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晰,即首先合成二氢黄酮类的柚皮素或松属素,然后进一步通过分支途径合成黄酮、异黄酮、黄酮醇、黄烷醇和花色素等。

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为其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已成功在大肠杆菌或酵母中合成了黄酮类化合物,如柚皮素、松属素和非瑟酮等。

合成生物学研究为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来源,将进一步推动黄酮类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发,使其在人类饮食和健康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合成生物学Advance in 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 and synthetic biologyZOU Liqiu1,WANG Caixia2,KUANG Xuejun1,LI Ying1,SUN Chao1*(1.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China;2.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Abstract] Flavonoids are the valuable components in medicinal plants,which posses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tumor,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There is an unambiguous understanding about 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that is,2Sflavanones including naringenin and pinocembrin are the skeleton of other flavonoids and they can transform to other flavonoids through branched metabolic pathway. Elucidation of the 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synthetic biology. A few flavonoids have been produced in Escherichia coli or yeast with synthetic biological technologies,such as naringenin,pinocembrin and fisetin. Synthetic biology will provide a new way to get valuable flavonoids and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lavonoid drugs and health products,making flavonoid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human diet and health.[Key words] flavonoids;biosynthetic pathway;synthetic biologydoi:10.4268/cjcmm20162207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指2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3个碳原子相互连接形成具有C6C3C6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1],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因此称为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常见于植物中,也可通过化学合成获取。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香豆素类物质合成,另一类是通过苯丙素类物质合成。

第一类生物合成途径:香豆素类物质合成
香豆素是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其生物合成途径包括:
1.苯丙氨酸途径:苯丙氨酸是香豆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苯丙氨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香豆素。

其中,一些植物在苯丙氨酸途径中还会产生类黄酮和异黄酮等化合物。

2.香豆酸途径:香豆酸是香豆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香豆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香豆素。

在此途径中,还会合成黄酮苷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

第二类生物合成途径:苯丙素类物质合成
苯丙素类物质也是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其生物合成途径包括:
1.苯丙氨酸途径:苯丙氨酸是苯丙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苯丙
氨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苯丙素。

在此途径中,还会合成黄酮苷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

2.酪氨酸途径:酪氨酸是苯丙素类物质的起始物质,通过酪氨酸的羟化、脱羧等反应,合成苯丙素。

在此途径中,还会合成类黄酮和异黄酮等化合物。

总的来说,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多种反应和多个中间产物。

不同植物或细菌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上也存在差异。

但这些生物合成途径的探究不仅有助于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机制,还可以为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植物hgo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植物hgo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植物hgo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HGO基因是植物中HGA(3-羟基戊酸)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

HGO基因在植物中的主要功能是催化HGA的羟基化反应,将HGA转化为2,5-二羟基苯乙酸(2,5-DHBA)。

2,5-DHBA是合成类黄酮类化合
物的前体物质,同时也是脲储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

因此,在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过程中,HGO基因对于调控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脲储氨酸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HGO基因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南芥、玉米、番茄、水稻等模式植物和农林经济作物中。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
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HGO基因在未来的相关研究及其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黄酮类物质基因工程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修饰一个物种中某一代谢途径,或引入一新的代谢途径,以达到提高或降低黄酮类代谢产物的合成水平,或使被修饰物种产生某种新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操作。

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基因工程包括基因添加,基因剔除,基因的协同转化,调控因子等在代谢途径上的调控。

关键字:黄酮类物质基因工程进展AbstractFlavonoid secondary metabolites by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is a means of purposeful modification of a metabolic pathway in a species, or introduce a new metabolic pathways to achieve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synthesis of flavonoid metabolite levels, or to some new species have been modified secondary metabolites operati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flavonoids, including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 added, gene knockout, gene co transformation, and other regulatory factors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metabolic pathways.Keywords: Flavonoids Advances in genetic engineering.1.引言黄酮类物质,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低分子量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从苔藓植物到被子植物都含有这类物质。

在自然界中,类黄酮与许多的功能都有关,类黄酮物质是花,果实和种子颜色的主要显色物质,能够保护植物抵御紫外线和防止病源微生物侵袭,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调节植物生长素的运输,在植物和细菌的相互作用中作为信号分子,促进花粉萌发并且和花粉的育性直接相关。

同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很强的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血管硬化等作用,具有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的功效[1]。

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次生代谢途径。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主要由两类基因控制: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其中,结构基因直接编码与类黄酮次生代谢生物合成有关的各种酶类,而调节基因则是控制结构基因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的一类基因。

目前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主要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在多种植物中被克隆,主要结构基因编码的酶的生化作用机制也已被阐明[2]。

尽管已有学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类黄酮次生代谢的关键酶基因或其反义序列导入植物,通过促进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改变了类黄酮次生代谢途径,然而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的酶种类繁多,有时并不是一两个关键酶所能控制。

通过转录因子作用,有可能激活类黄酮次生代谢途径中多个结构基因的表达,达到的效果将比导入某个结构基因的作用更明显。

例如,黄酮醇的形成需要CHS,CHL F3H和FLS等基因的表达,要提高植物中该物质的含量,通过导入某个酶基因是很难实现的,Bovy[3]等(2002)在番茄果肉中表达玉米转录因子基因Lc和CJ,结果与黄酮醇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含量显著提高,同时在转基因番茄果肉中,黄酮醇含量大概是对照的20倍。

2.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2.1 生物合成基因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调节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损伤,抗病虫等。

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还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富含这两种物质的植物食品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

由于对这两条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较清楚,而且其生物合成途径的改变能很容易通过花色的改变来鉴定[4]。

因此,自上世纪90 年代早期,黄酮类和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一直是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的一个主要目标。

Chen[5]等发现查尔酮异构酶是黄酮类代谢途径中的早期酶,也是增加黄酮醇产物的关键酶。

.Davies[6]等将矮牵牛CHI 在番茄中超表达,导致转基因番茄果皮中黄酮类含量增加78倍、果肉中黄烷醇增加21 倍。

植株及果实的其它性状在转基因植株和对照之间没有区别。

将查尔酮合成酶和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导入番茄后,使这两个目标合成酶基因协同表达的转基因果肉中黄酮醇类物质积累显著增加[7]。

这些结果表明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使目标酶基因在番茄果实中超表达,增加番茄果实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量是可行的。

豆类植物的异黄酮是一类植物抗毒素,在植株受微生物侵染后,这些抵抗微生物的活性化合物可被诱导合成[8]。

正常情况下,拟南芥、烟草和玉米等植物缺少合成这类化合物的能力。

何水林[9]等将一种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异黄酮合成酶的基因导入这些植物,使该基因超表达,这些转基因植物均能合成异黄酮类物质。

因此,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基因工程可进一步应用于提高异源植物中异黄酮的生物合成( 杨致荣等[10])。

2.2 转录因子植物代谢途径大多是由多种酶参与的多步反应,受发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单个基因进行修饰有时难以奏效。

研究发现一些转录因子可调控多个参与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例如,MYB类转录因子就参与了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的调节(杨致荣等[11])。

田文中等[12]通过转录因子的分子操作,调控植物代谢途径中目标代谢物合成的尝试已取得了成功。

在玉米籽粒中,两种转录因子即R和C1通过共同作用调节着花青素生物合成。

.梁辉等[13]将转录因子R和C1 在离体培养的未分化玉米细胞超表达,成功地诱导了完整的黄酮类合成途径。

在水稻中,玉米转录因子R、C1 和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协同超表达也激活了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增强了对真菌的抗性[14]。

曾明等[15]应用TDNA激活标签技术在拟南芥中鉴定出一种MYB 类转录因子,它的超表达能激活许多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表达,使植物体中紫色素的含量明显增加。

有些转录因子则是植物体内自然产物合成的抑制子。

采用基因沉默技术关闭这类转录因子的表达,就能促使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例如,拟南芥转录因子A tM Y B 4 ,是参与芥子酸酯合成的关键酶——桂酸4-单加氧酶(C4H)的抑制子。

汪海峰等[16]将AtMYB4 基因剔除,结果导致了C4H 的大量表达,叶子中芥子酸酯增加,提高了抗紫外辐射的能力。

刑建民等[17]克隆和鉴定了一个参与草莓果实黄酮类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FaMYB1,该转录因子抑制黄酮类合成下游一些步骤。

FaMYB1 基因在烟草中的超表达引起了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减少。

相反,抑制或降低FaMYB1 就会增加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

上述这些例子表明,通过一种或几种转录因子的超表达, 可以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甚至在异源植物种中也是可行的。

2.3植物次生代谢图谱植物次生代谢图谱(图1)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巨大的工程,它包括次生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来龙去脉,参与各步反应的酶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以及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细胞学定位等等。

迄今,在庞大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网络中,已明确功能的酶和已克隆的基因是极其有限的。

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图2)”1,是目前研究得较为透彻的次生代谢途径之一用2黄酮类化合物生成合成简图箭头颜色与转录因子颜色相对应,颤色相同表示催化该步反应的酶受该转录因子的调控。

为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中物质的流向, c13标记的底物饲喂法。

一直是常用的方法。

植物悬浮培养细胞,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底物合成产物,而成为底物饲喂法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根和芽培养物的应用,解决了在培养细胞中不能表达的某些次生代谢途径的问题,也成为目前研究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有效手段之一。

另一比较便捷而有效的方法是将酶从植物中提取出来,与底物共同培育,检测生成的产物,由此推导出物质的流向[18]。

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酶控制着物质流向,其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而酶的作用又离不开基因的调控。

科技的发展,已经使基因水平的操作成为现实。

酶及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是研究其表达调控的基础,应用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研究中的方法主要有差别筛选法、转座子标签法和微生物突变互补法。

得到与目标代谢途径相关的突变体是这些基因克隆方法的关键。

突变体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基因水平的变化引起,利用突变体与野生株之间的基因差异,可以筛选到与代谢途径有关的新基因,为代谢途径的研究开辟新的天地。

利用已知的关键酶的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克隆在其它物种中已知的某个基因,是在新的物种中展开次生代谢研究工作的常用方法[19]。

3.黄酮类化合物生成基因工程的策略黄酮类化合物生成基因工程中,大多是通过转入某些关键酶的基因或其反义基因,促进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而引起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发生改变。

此类报道有很多,如赵淑娟等[20]在开白花和深粉红色花的矮牵牛变种中转入苜蓿的查尔酮还原酶,分别得到了开黄色花和浅粉红色花的转基因植株。

这是因为转入的查尔酮还原酶与受体细胞自身的查尔酮合成酶协同作用生成了异甘草根亭基质,而该化合物不能为矮牵牛的查尔酮异构酶催化,造成脱氧查尔酮衍生物的积累。

然而,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远非一两个关键酶所能控制。

调控因子的应用和基因的协同转化是近几年来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中的一个新方向,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3.1基因添加通过基因工程提高控制某一特定次生代谢物合成的限速酶活性或在植物中引入新的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可提高转基因植物目标次生代谢物含量或合成外源次生代谢物" 前一种策略可通过强启动子与关键酶基因的嵌合转化,后一种策略往往采用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中下游一个或若干个有关酶基因的协同转化。

何水林等[21],将IOMT(异黄酮-4-0-甲基转移酶)基因与CaMV35S连接,转入苜蓿,在对照植株中,IOMT和其它有关异黄酮合成酶的基因仅在病原菌诱导后表达,而转基因植物在病原菌侵染后IOMT基因的快速组成型表达使其较对照合成苜蓿素的速度快且产量高,相应地,抗病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

将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的下游关键酶基因转入目标植物,在植物细胞内存在反应底物的时,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使转基因植物启动新的次生代谢物合成支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