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板型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最小可轧厚度采取如下措施
1)有效地减小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的实际变形 抗力,减小工作辊径,采用高效率的工艺润滑 剂,适当采用张力轧制,适当穿插软化热处理 2) 增加轧机的刚性,主要是有效地减小轧辊 的弹性压扁 但在异步轧机上,虽是大辊径,也可轧出薄至 几微米的带钢。可见,最小可轧厚度问题尚待 进一步研究
板形缺陷示意图
板形缺陷
对所有板带钢产品,都不允许有明显的浪 形和瓤曲。严格地说,板形缺陷又可分为视在 的和潜在的两类。视在板形缺陷可用肉眼辨别; 潜在板形缺陷在轧制后不能立即发现,在后部 工序中才会暴露。例如,有时轧出的板材看起 来并无浪瓢,但一经纵剪后即出现旁弯或者浪瓢, 这便是潜在板形缺陷。板形控制的总目标是将 上述两类缺陷都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Δ/H= δ/h=… δz/hz=板凸度; δ=(h/H) Δ= (δz/hz)h 由此可见,满足均匀变形的条件,保证变形良 好,则必须使: Δ/ δ= λ或Δ/H= δ/h 故均匀变形下,前后道次的板厚差差值为: Δ-δ=( λ -1) δ 此式可知:中厚量逐道减小 忽略原始辊型及因辊温差所产生的热辊型影响, 此差值取决于轧辊因承受压力所产生的挠度值。
13 冷轧板带生产
酸洗与除鳞
13 冷轧板带生产
板带材高精度轧制和板形控制
高精度:指厚度(纵 向和横向)的精确度。 是由辊缝的大小和形 状决定的。
板带材轧制中的厚度 控制 横向厚差与板形控制 技术
板带材轧制中的厚度控制
1.P-h图的建立与运用 2.板带厚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3.板带厚度控制方法 4.关于板带钢轧制中的最小可轧厚度问 题
轧辊辊身温度不均匀引起的轧辊不均匀热膨胀
一般在钢板生产 过程中轧辊中部温度 高,边部温度低,这 种温度不均导致轧辊 变为凸形(如图6-31), 因此预先考虑的轧辊 形状应为凹形。
2)轧辊的磨损: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
3)轧辊的弹性变形:包括轧辊的弹性弯
曲和弹性压扁。轧辊弹性压扁由单位压 力分布不均所致。工作辊和支撑辊间也 产生不均匀弹性压扁,直接影响工作辊 的弯曲挠度。轧辊的弹性弯曲为主要影 响因素。如图
横向厚差与板形控制技术
板形与横向厚差的关系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 轧辊辊型设计 辊型及板形控制技术
板形与横向厚差的关系
横向厚差:沿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决定于板带 材轧后的断面形状,或轧制时的实际辊缝形状。
用板带中央与边部厚度之差的绝对值或相对值 表示,借助厚度测定便可得出的具体指标。断 面厚差最好为零。但目前还尚未达到。 中厚法:在无张力或小张力轧制时,为了保证 轧件运动的稳定性,使操作可靠,轧件自动对 中不致跑边和刮框,要求实际工作辊缝稍具凸 形,亦即一定的中厚量。
K R Z P h K R yt W —板形条件方程 2hz
理想板形线
此直线反映板凸度保持一定时压力与板 厚的关系,其斜率因成品板凸度及宽度 而变,因产品不同而不同。各道次的压 力p和板厚h基本应落在此线附近,才能 保持均匀变形。但粗轧道次因对不均匀 变形的自我补偿能力强,不一定遵守板 凸度一定原则,p与h值落在图示阴影部 分即可;与此相反,精轧道次一般应收 敛在此直线上。
这就是说,保证均匀变形,必须使 后一道轧辊挠度小于前一道;即轧辊强 度相同时,后一道轧制力必须小于前一 道。总之,轧制力逐道减小。这也是按 逐道减小压力的压下规程设计方法的理 论基础。
K R ( ) K R ( 1) p1 p2 2 2
t= y-yt-W t---轧件中厚量/轧件宽度中心处的辊型凸度/辊 缝凹度值 y、yt、W---分别为工作辊在轧件宽度上的弯曲 挠度值、热凸度、原始辊型凸度值 将良好板形条件和“中厚法”操作结合起来考 虑,得:t=δ/2 由此可得压力p直线如图
压下有效系数、辊缝传 递(转换)函数 后馈AGC
Δh/ΔS。 --------压下有效系数/辊缝传递函数,<1,轧机刚度k愈大,其 值也愈大,是决定板厚控制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
轧制力AGC或厚度计AGC:把轧辊本身当作间接测厚装置,通过所测得
的轧制力计算出板带厚度来进行厚度控制,为反馈(后馈)控制
为保证板形良好,必须遵守均匀延 伸或所谓“板凸度一定”的原则去确定 各道次的压下量。 粗轧时,轧件厚,温度高,轧件断面的 不均匀压缩可通过金属横向流动转移而 得到补偿;但精轧时,对不均匀压缩变 形的自我补偿能力很差,板带厚度愈小, 对不均匀变形的敏感性也就愈大。如图
Δ-----轧前厚度差或板凸量 δ-----轧后厚度差或板凸量 Δ/H、 δ/h-----板凸度 δz、hz-----成品板的厚度差及厚度 宽向压缩率相等即边缘和中部延伸率λ相 等条件:(H+Δ)/(h+δ)=H/h=λ 由此可得: Δ/ δ=H/h= λ
辊型及板形控制技术
控制辊型的目的就是控制板形,故辊型控制技 术就是板形控制技术,但后者含义广,还包括 板形检测技术和板形控制的新技术和新轧机。 1)板型检测技术:仪表化已代替目测法。采 用光学板型仪进行测量,与板型自动闭环控制 系统配合使用。 2)常用辊型(板形)控制技术:调温控制法 和弯辊控制法 调温控制法:人为向轧辊某些部分进行冷却和 供热,改变辊温的分布,以达到控制辊型的目 的。此法不易控,且缓慢。通常作为辅助手段。
4.关于板带钢轧制中的最小可轧厚度问题
最小可轧厚度:在轧机上轧制一定产品时,钢
板愈薄,压下愈困难;不管如何压紧压下螺丝 或加大液压压下的压力,不管反复轧制多少道, 也不能使产品再薄的厚度 影响因素: a.钢的屈服极限σs愈小;轧件宽度愈小;工作 辊径D愈小;工艺润滑效果愈好,使最小可轧 厚度愈小 b.轧制速度愈高;轧辊材质的弹性模数E值愈 大,使最小可轧厚度愈小
实际轧出的板材断面有时呈鼓形, 楔形、中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这都 是板形不良的表现。 板形不良会限制轧制速度的提高及轧机 所能轧出的最薄规格,板形严重不良会 导致勒辊、轧卡、断带、撕裂等事故的 出现,甚至可能损坏轧机。
边浪产生原因图示
一般认为,板形缺陷的出现 来源于板宽方向上各点纵向 纤维的延伸不均。
线
厚度控制实质:不管轧制条件如 何变化,总要使A,B两线交于C 线,即可得到恒定厚度(高精度) 的板带材。由此可见,p-h图的
运用实是板带厚度控制的基础
2. 板带厚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三点: S。----由轧辊的偏心运转、磨损与热膨胀及轧 辊轴承油膜厚度的变化所决定。它们都是在压 下螺丝定位时使实际辊缝发生变化的 K ----在既定轧机轧制一定宽度的产品时,认 为不变 P -----主要因素:故可影响到轧制力的因素必 会影响到板带的厚度精度(使B线发生偏移) 如图
轧件塑性变形过程:
当来料厚度一定,由一定 h值对应一定p值可得近似 直线B线,又称轧件塑性 变形线(斜率M为轧件塑 性刚度)。与A线相交纵 坐标为轧制力p,横坐标 为板带实际厚度h
Biblioteka Baidu
A
B
A
B
A
B
A
B
p-h图的建 立与运用
p-h图的建立与运用
为了保持h不变,无论B线怎样 变化,A线总要与B线相交在同 一条直线C上,该线为等厚轧制
p-h图的建立与运用
(1)式为轧机的弹 跳方程:由虎克定律 知轧机弹性变形与应 力成正比,则弹跳值 应为p/k。该式可绘 成近似的直线A线, 又称轧机弹性变形线, 斜率k为轧机的刚度
1. p-h图的建立与运用
轧件塑性变形过程:
p-h图的建立与运用
轧制力的经验公式:
p-h图的建立与运用
3.板带厚度控制方法
(1)调压下 (2)调张力 (3)调轧制速度 多种厚控方法有机结合使用,才能取得 更好效果。最主要、最基本、最常用的 还是调压下的方法。特别是液压压下
前馈AGC
M/K------厚控增益系数 当来料波动Δh时,压下必须调Δh。M/K的压下量才能消除厚 度差。这种调厚原理用于前馈(预控AGC),在入口处预测 料厚的波动,以调整压下,消除影响
轧辊的弹性变形
圆柱体的轧辊在 轧制过程中受力产生 弯曲,造成钢板中部 厚,边部薄(如图630)。为了弥补这种 变形不均,应把轧辊 做成凸形。
轧辊辊型设计
为了补偿辊缝形状的变化,需预先将轧 辊车磨成一定的原始凸度或凹度,赋予 辊面以一定的形状,使轧辊在受力和受 热轧制时,仍能保持辊缝的平直。 主要考虑轧辊的不均匀热膨胀和轧辊弹 性弯曲(挠度)的影响。因二者挠度相 反,故设计辊型曲线时应合成热凸度与 挠度。结果为:
x 2 x 2 ytx Rt 1 Rt 1 L L Rt yt KT TZ TB R ——中部热凸度; ytx ——距中部为x的任意断面上的热凸度; L——辊身长度之半; x ——从辊身中部起到任意断面的距离,辊身中部x 0;辊身边缘x L;
弯辊控制法:通过控制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弹 性变形来快速调整辊缝的方法。 其中包括液压弯辊技术:利用液压缸施加压力 使工作辊或支撑辊产生附加弯曲,以补偿由于 轧制力和轧辊温度等工艺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 辊缝形状的变化,保证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 该技术又分为弯工作辊和弯支撑辊两种方法。
x 2 y x y 1 L y x ——距中部为x的任意断面上的挠度; y ——辊身中部与边部的挠度差;
辊缝形状:t x y x ytx 在x 0时,在辊身中部,则可得y x y,ytx Rt yt 最大实际凸度:t y yt t 0; 挠度大于热凸度,辊身为凹形,应该设计为凸形。 t 0; 挠度小于热凸度,辊身为凸形,应该设计为凹形。
板形:板带材的平直度,指浪形,瓢曲或旁弯
的有无及程度而言。决定于延伸率沿宽度方向 是否相等,即压缩率是否相同。 若边部延伸率大,则产生边浪,中部延伸大, 则产生中部浪形和瓢曲。一边比另一边延伸大, 则产生“镰刀弯”。常见的板形缺陷有“镰刀 弯”,浪形和瓢曲{“肋状皱”和“眼晴” (小的局部浪皱)”居于特殊的浪瓢缺陷}, 如图所示。
利用前后张力来改变轧件塑性变形线B的斜率以控制厚度。可 不必移动A线,即S。不必改变,就使h保持不变。一般用于冷 轧薄板;热轧末架采用张力微调。张力变化不可过大,往往与 调压下配合使用 调张力之缺点:对热轧带钢和冷轧较薄品种时,张力变化不可 过大,往往与调压下配合使用;只用于厚度波动小的情况。这 就是说,冷连轧中,张力厚控也只是用于后几架的精调AGC
结论:为保证操作稳定,须使轧制压力 大于一定值;为保证均匀变形或良好板 型,轧制压力p须随轧出厚度h正比减小。 而压力减小即是轧辊挠度减小,因而使 带钢“中厚量”逐道减小,亦即使板厚 精度也逐道次得到提高。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
因辊缝形状影响板带横向厚差和板形,故要研 究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并据此对轧辊原始形 状进行合理的设计。有三点: 1)轧辊的不均匀热膨胀:轧制过程中轧辊的 受热和冷却条件沿辊身分布是不均匀的。如图 2)轧辊的磨损:轧件与工作辊之间、工作辊 与支撑辊之间相互摩擦使轧辊磨损不均,影响 辊缝的形状。
横向厚差与板形控制技术
板形与横向厚差的关系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 轧辊辊型设计 辊型及板形控制技术
1. p-h图的建立与运用
板带轧制产生两个过程:轧件塑性 变形过程和轧机弹性变形(弹跳) 过程。 轧机弹性变形(弹跳)过程: h=s0+p/k ----------------(1) h- ----轧出带材厚 s0- ----轧辊理论空载辊缝 p- ----轧制力 k- ----轧机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