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个体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这种认知也具有肤浅性
3、定型效应(刻板印象)(Stereotype)(类化作 用) 基于团体知觉判断某人。
4、对比效应 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孤立的,会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 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5、投射作用(Projection) 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称为投射。
赏努力。各种活动应有目的,人类 于合作,它以来自同伴的尊重来奖
是可以造就的。
赏努力,人类永远是善与恶的结合。
与他人的关系
对他人应开放、直率,交往应是坦 对他人的开放和直率是危险的,为保 率的。做人应直截了当,不拘礼节。 持和谐,避免难堪,间接而又含糊的
语言常常是必须的。应循规蹈矩。
时间 协议
时间不复归。活动应有计划,事前 计划为好,时间是宝贵的,准时是 最重要的。
3-4 社会知觉——归因理论 ●人总是要解释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分
析推断人行为的性质、意图和内在动机。 内部归因(个人愿望、个人努力、个人能力) 外部归因(外部刺激、事情难易、机遇良劣) 影响因素: 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归因偏见: 基本归因错误:高估内因、低估外因 自我服务偏见:低估内因、高估外因
概念:是对社会中人和事物的知觉。
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
于1947年提出。
分类:社会知觉主要是对人的知觉 ⑴对他人的知觉 ⑵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⑶对自己的知觉 ⑷对社会角色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偏差和错觉(失真)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The first effect)
同一阶层具有相同的价值、兴趣及行为。 阶层代表着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高低。 由许多变量综合影响而成 阶层之间存在着流动性 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具有周延性和互斥性
社会分层的形态
阶层层级100% 阶层层级
阶层层级
中 国 大 陆 的 社 会 阶 层 分 类
2-5 价值观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
案例
孙权与庞统 在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当鲁肃把才华横溢
的凤雏庞统举荐给孙权时,孙权见他形容古怪,长相不好,于是心中 不悦,想他必是混饭吃的,誓不用之。就这样把一个人才让给了刘备。
思考题: 1.这个问题反映了知觉的什么问题? 2.管理者应怎样选择人才? 案例分析提示: 1.孙权拒绝庞统是由于其知觉错误,主要表现为“晕轮效应”,及以
使其有机化,并作为有意义的首尾一贯的外界映象进行解 释的过程。即知觉是人对所感觉到的东西经过分析综合后 的整体反映。 例:面对一个滔滔不绝地介绍其保险业务的保险推销员,陈 先生可能感到这个推销员的行为过分或不够诚实,而李先生 可能认为该推销员的介绍有利于自己接受该项保险业务。
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感觉与知觉不一样,感觉 是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视 觉、听觉、嗅觉、触觉、 和味觉)对外部刺激的直 接反映。它是知觉的基础, 而知觉是对感觉到的东西 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后 所作的整体反映。因此它 并不是感觉的简单加总。
Veterans 1950-1965
年龄 60岁上
Boomers 1965-1985 40-60
Xers
1985-2000 25-40
Nexters 2000----
25岁下
主要工作价值观
努力工作、保守、服从、对组织忠 诚
成功、成就、抱负、不喜欢权威、 对事业忠诚
工作/生活平衡、服从团队、不喜欢 被规则约束、对人际关系忠诚
(2)类型化
类型化:是一种辨认的过程,当我们感受到一种 刺激后,我们便必须辨认该刺激,来判定该刺 激到底是什么。
(3)推论
推论:是指个体基于其他信息而所发展出的一种 信念。
图象 与
背景
图象 与
背景
3-3 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即个体不可能把外部的一切刺激全部输入并作
出反映。这一方面是从客观上看,个体不可能 同时接受外部的全部刺激,另一方面是个体在 主观上会对所输入的刺激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形成了三个机制来决定个体 对输入的刺激的选择。
认知者对从未接触过的人在第一次接触到有关的信息和材料后所 形成的最初印象。
(1)认知具有肤浅性、表面性 (2)具有长期不变性:一旦形成便不容易改变。第一印象好以后看 好的方面就多,第一印象不好以后看不好的方面就多。
2、近因效应(The last effect)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
6、晕轮效应(Hale effect)(光环效应) 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
以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力、外貌) 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例如: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是片面的、以偏概全! 出现情况: (1)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 (2)当这种特质含有道德特质时; (3)当只觉着根据自己的有限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视觉
味觉
听觉
感官
嗅觉 触觉
3-2 知觉的过程
展露 阶段
注意 阶段
理解 阶段
3-2-1 展露阶段
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 感官阈限:感官体系要有效受到某一刺激,所需超
过的最低刺激量水准.
差别阈限:感官系统对于两个刺激之间的变化或 差异所能够察觉的量值.(K=△I/I)
3-2-2 注意阶段
注意:是之个体愿意将认知资源花 费在刺激之上。
在对权威的服从关系上,所存在的社会不均衡与 差异现象。 (2)不确定的规则 社会中的人们对于模糊不清的情境,所要求避免 的程度。
(3)男性与女性倾向 女性倾向的社会中,市场的主流价值是强调生 活的品质、环境保护和帮助别人,并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放在金钱与成就之上,以及认为“小就 是美”
(4)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一个人如何权衡个人与其所在群体或机构两者之 间的成就和利益。
3-5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人的知觉往往会发生偏差 !
这是由于: ⑴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⑵知觉对象的特征 ⑶知觉时的情景因素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偏差?!
知觉情境 时间 工作设置 社会设置
知觉者
态度 动机 兴趣 经验 期望
自己作为知觉者如何表现?
知觉
知觉目标
新奇 运动 声音 自己作为知觉目标如何表现? 规模 背景 类似 靠近
对待不同价值观的态度
承认价值观的差异性 不对不同价值观进行对错判断 区别不同价值观差异性的大小 适应不同价值观
强制性文化:必须遵从 排他性文化:避开 选择性文化:看情况而定,可不遵从,可 采取国际惯例,甚至可以把自己国家的文 化带近来。
3、 知觉对行为的影响
3-1知觉的概念: 所谓知觉是指个体将由外部输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加以选择
时间具有弹性:它依据环境可扩张, 又可收缩。准时并不重要,有时在采 取行动前,长久的耽搁是必须的。
协议应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商业性合 协议应基于相互的理解,协议的书面
同应详细地规定各方的相互责任,并 表述并不非常重要,应有灵活性,应
具有法律效力。
通过协商而不是法律来解决争议。
2-3 评估文化的构面
文化的构面: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入手 (1)权力距离
C、认:一个人对该态度标的物的知觉、信念与知识。
您认为蓝山咖啡的甜度是: 太高,,,,,,,,太低 您认为蓝山咖啡的价格是: 太高,,,,,,,,太低
A、情感:一个人对该态度标的物的整体感觉与情绪。 我觉得蓝山咖啡令我觉得: 很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较不满意,很不满意
B、行为:一个人对该态度标的物的行动意向。
“一带一路”
2-第二章 个体行为
1-1 行为的基本规律
1-1-1 华生与新华生论点
S
R
刺激
反应
Stimulus - response
刺激
思维加工系统
S
O
强调了人脑和个体内部的活动
反应 R
1-1-2 个体行为特征
(1)目的性 (2)社会性 (3)自主性 (4)连续性 (5)持久性 (6)可塑性
自信、财务上成功、独立同时服从 团队、对自我及人际关系忠诚
讨论------中国劳动力的主要价值观
社会事件对中国劳动者的影响
中代 国
“e”一 “转型”的一代

“幸运”的一代
动 “失落”的一代

“社会主义信仰者”一代
抗日战争 大 饥 文 知青 恢复 改革开放 90年代后 解放战争 跃 荒 革 运动 高考 计划生育 高考改革 共产主义思潮 进
(1)选择性注意
即个体会对所接受的刺激有选择地作出反映; 知觉警戒:是指个体通常只会注意到那些与目前需求较为相关的刺激。
(2)选择性扭曲
即个体对所注意的刺激物会作出与预期的方式不同的反映。(即人们 将信息加以扭曲,使之合乎自己意思的倾向)
(3)选择性记忆
即人们会忘记的知道的许多信息,而倾向于保留那些能支持 其态度和信念的信息。
貌取人,以偏概全,将外表的古怪误做整个人的低能,而错失良才。 2.管理者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应当根据任务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确定要
选择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包括知识和能力结构)和职业 素养,然后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人才,避免错误知觉的影响。
4、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4-1 概念:态度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对象,所 学习到的持续性的反应倾向,这一倾向代 表着个人的偏好与厌恶、对与错等等的个 人标准。
米尔顿罗.基价值观调查方法(RVS)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 成就感 世界和平 美丽的世界 平等 家庭和睦 自由 幸福 内在和谐 快乐 超度 社会认同 真正的友谊
工具价值观 抱负 能干 快乐 清洁 勇敢 乐于助人 诚实 想象力丰富 逻辑 爱 孝敬 礼貌 责任
美国劳动力的主要价值观
群体
工作时间
(5)长期与短期取向
(6)生命数量与生命质量
2-4 亚文化价值观(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某社会中按个人或家庭相似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兴趣及行为等进行归类的一种相对稳定的 等级制度。
决定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是:职业、收 入来源和所受的教育程度。
社会成员 的个人因素
社会阶层
独特行为
社会阶层的特性
前注意:是指个体对于环境特性所 进行的自动扫描的非意识过程。
自愿性的注意与非自愿性的注意
3-2-3 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对于其所注意到的讯息所进行的解释 过程。
解释:是指一个个体对于某一特定刺激所给予的 意义。
组织
类型化
推论
(1)组织
组织是指如何辨认环境中的许多刺激成分,以组 成一个有意义的完整体。
2、知觉的整体性
个体会将由外部环境有选择地输入的刺激,使 之有机化,并作为有意义的首尾一贯的外界映 象进行解释。
即根据外部输入的部分信息构成完整的“事实 真相”。
因此,企业应研究对个体输入什么信息,分析 个体会对输入的信息作出什么猜想,从而有针 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3-4 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Social perception)
1-1-3 需要 need
动机 motive
行为 action



需 要
促使
理 引起

动 产生

ຫໍສະໝຸດ Baidu
行 达到


目需紧

要张 满消
产生
的 需
标足除

1-1-4 需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need,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对物资和精神的基本要求。
需要和欲望的差异
特点 1.指向性 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
重大社 会事件
2-2 跨文化价值观
美国
中国
人与自然
机械论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而 世界从本质上讲是精神的,人是自 是精神的,人独立于自然且控制自 然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和谐相处。 然。
人生哲学
个人是最重要的,个性优先于屈从, 集体最重要,为保持集体的和谐而
人生充满竞争,并以物质成就来奖 作的屈从和妥协优于个性。人生富
态度是一种倾向而非行为,是一种持久状 态而不是瞬时的状态。所以,态度既不同 于行动,也不同于情绪,态度比较持久, 而情绪相对短暂.
态度包含情感的成分,所以不是中性纯客 观的。态度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本能的.
4-2 态度CAB要素模型
认知
(Cognition)
情感
(Affect)
行动 (Behavior)
1、影响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 人的关系
2、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4、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5、影响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 6、影响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7、影响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8、影响对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手段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