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 古典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 “意境”(古典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极力追 求的境界)。插花注重意境与内涵,造型古朴、 求的境界)。插花注重意境与内涵,造型古朴、 )。插花注重意境与内涵 构图简洁、注重线条、追求自然朴实、清新淡 构图简洁、注重线条、追求自然朴实、 雅的风格,在美学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雅的风格,在美学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一章 插花艺术发展史
一.东方插花艺术发展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三.西方插花艺术发展 四.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五.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传统插花
日本插花―― ――日本花道 (二)日本插花――日本花道
1 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 2 中国插花艺术的根基 3 发展过程
①源于佛教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众僧以铜罂 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另外佛经中也 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 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 的记载。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 皿花、 有三种形式: 的记载。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皿花、拈花 和散花。 和散花。 ②源于民间风俗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 , 是从手持花和佩戴 花开始的。把花作为护身符,驱魔祛邪。 花开始的。把花作为护身符,驱魔祛邪。晋 人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人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所有,聊寄一枝春。 所有,聊寄一枝春。”
罗虬提出在插花创作的过程中, 罗虬提出在插花创作的过程中,要 注重花材之间、 注重花材之间 、 花材与容器之间 的搭配关系, 以及用其作品来装 的搭配关系 , 饰环境并与环境协调。 饰环境并与环境协调。
公元960-1368 年 公元 960-1368年。 宋代插花讲求高雅韵 960 以清雅素淡为美, 致 , 以清雅素淡为美 , 从而使插花艺术 进入精雅期,又有了31孔磁花盆、 31孔磁花盆 进入精雅期 , 又有了 31 孔磁花盆 、 六孔 花瓶等。 花瓶等。 出现了理念花,文人插花, 出现了理念花,文人插花, 理念花
明
边文进 十全厅堂插花
明
陈洪绶
调梅图
写景花源自盆景栽植。 写景花源自盆景栽植 。 以写实的手法 重现大自然的景色, 重现大自然的景色 , 花型多为直立或 并列。 并列。
清 邹一桂
写景式盆花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 篆刻家和画家沈复所著。 提出: 篆刻家和画家沈复所著 。 提出 : “ 其 插花朵, 数宜单, 不宜双。 插花朵 , 数宜单 , 不宜双 。 每瓶取一 种, 不取二色。” 沈复创造发明了类 不取二色。 似剑山的定枝器。 似剑山的定枝器。
瓶花谱》 明朝张谦德所著, 《 瓶花谱 》 明朝张谦德所著 , 完成于万历 二十三年, 时年18 18岁 二十三年 , 时年 18 岁 , 对明朝插花艺术理 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 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 , 对后来问世的 《瓶史》有深刻影响。 瓶史》有深刻影响。
瓶史》是明朝文学家、 《瓶史》是明朝文学家、插花艺术家 袁宏道所著。 袁宏道所著。 本书全面论述了瓶共插作的理论、 本书全面论述了瓶共插作的理论、 技 艺和方法, 艺和方法,深入探讨了插花艺术的一 些核心问题,至今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些核心问题,至今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1696年传入日本后 年传入日本后。 1696年传入日本后。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 借花明志、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 , 借花明志 、 借花消愁 或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 花材随意性颇大, 或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 。 花材随意性颇大 , 诸如竹、 佛手、 诸如竹 、 桂 、 莲 、 佛手 、 灵芝等富有象征 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选。 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选。 造型不固定, 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 造型不固定 , 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 , 以 简洁、 线条活泼居多, 创作浪漫, 简洁 、 线条活泼居多 , 创作浪漫 , 不受拘 束。
公元581-907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 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 公元581-907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当时每年 581 25定位 华朝” 即百花的生日。 定位“ 6.25 定位 “ 华朝 ” , 即百花的生日 。 白居易 买花》 帝城春色暮, 喧喧车马度。 《 买花 》 : 帝城春色暮 , 喧喧车马度 。 共道 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 牡丹时 , 相随买花去 。 贵贱无常价 , 酬值看 花数。 灼灼百朵红, 浅浅五束素。 ……家家 花数 。 灼灼百朵红 , 浅浅五束素 。 …… 家家 习为常,人人迷不误。 习为常,人人迷不误。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 罗虬《花九锡》 华罗虬《花九锡》。
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 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 , 如果说心象花 具有禅意,则自由花更能表现文人的个性。 具有禅意 , 则自由花更能表现文人的个性 。 自由花花型虽无定型, 自由花花型虽无定型 , 自由发挥但布局却 讲求章法, 合符比例 , 注重 俯仰高下 , 疏 俯仰高下, 讲求章法 , 合符比例, 注重俯仰高下 密斜正, 不繁不瘦, 有如画苑布置, 密斜正 , 不繁不瘦 , 有如画苑布置 , 追求 自然神韵,起把紧密,以显生机。 自然神韵,起把紧密,以显生机。
《瓶花三说》是明万历年间诗人、戏曲家高 瓶花三说》是明万历年间诗人、 遵生八笺》之一的《燕闲清赏笺》 濂《遵生八笺》之一的《燕闲清赏笺》中的 一章。 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 一章。有“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 三说。专论瓶花之道,简炼陈述了插花选材、 三说。专论瓶花之道,简炼陈述了插花选材、 构图、陈设和养护等方面的要点和禁忌。 构图、陈设和养护等方面的要点和禁忌。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干,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干 ,以 “ 善” 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 为宗旨, 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 善 ”为 核心,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借花明志、 核心,讲求材必有义, 义必吉祥。借花明志 、 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 使作品 对花舒怀 , 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 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 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
约公元200多年 民间用花祭扫、 约公元200多年,民间用花祭扫、惜花传情 200多年, 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 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 。 儒学在花文化中 起主导作用, 孔子说“ 起主导作用 , 孔子说 “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 。 奠下了中国花文化的基础 , 主 后凋也 ” 奠下了中国花文化的基础, 导了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导了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元
钱舜举 天中佳景图
元
张中 太平春色
公元1368-1644 年 明朝达鼎盛时期。 公元 1368-1644年 , 明朝达鼎盛时期 。 在技 1368 理论上相当成熟完善, 艺、理论上相当成熟完善,从一般的娱乐性 质走向学术性质。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 质走向学术性质。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 优美朴实、淡雅明秀、简洁的造型。 优美朴实、淡雅明秀、简洁的造型。 明代高濂的《瓶花三说》 张德谦的《 明代高濂的《瓶花三说》、张德谦的《瓶花 袁宏道的《瓶史》 谱》、袁宏道的《瓶史》等。
公元200年至 500多年期间 公元200年至500多年期间,汉代园艺事业开 200年至500多年期间, 始兴旺,人们观赏花木之风甚盛。 始兴旺 , 人们观赏花木之风甚盛 。 除了手持 花和佩花, 还有盘盛果和花的形式。 花和佩花 , 还有盘盛果和花的形式 。 “ 扬州 石榴花,摘插双襟中 ” 。 “ 金盘衬红琼 ” 。 金盘衬红琼” 石榴花 , 摘插双襟中” 当时文人、道士、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 当时文人、道士、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
五代前蜀 贯休
禅月心缘
唐
卢楞迦 六尊者像册
①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家、禅宗思想的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家、禅宗思想的 儒家 影响, 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 趣,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的观念成为中 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想基础与精髓。 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想基础与精髓。
② 艺术表现
“道法自然” 是道家哲学的核心 -道法自然” 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法自然 - 中国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一直 受这一基本逻辑影响。 它直接影 受这一基本逻辑影响 。 响中国古典艺术的设计手法。 响中国古典艺术的设计手法。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心法与中国文化精 神结合,形成的中国佛教,遵守“ 神结合,形成的中国佛教,遵守“空” 的理念,着重佛教修正的真正精神, 的理念,着重佛教修正的真正精神,升 华人生的意境, 华人生的意境,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 的境界。 的境界。
①先秦原始阶段到汉魏南北朝初级阶 段 ②隋唐.五代时期为插花普及、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为插花普及、发展、 兴旺阶段 元时期为插花繁荣、 ③宋、元时期为插花繁荣、昌盛阶段 明至清末为成熟、 ④明至清末为成熟、完善阶段 清末至建国初期为衰退、 ⑤清末至建国初期为衰退、停滞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为复苏、 ⑥改革开放以来为复苏、发展阶段
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 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 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松、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结构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 结构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 理学之理。 理学之理。 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 子者也。” 宋代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 宋代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 宋代民间的社交礼仪。 宋代民间的社交礼仪。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春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夏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秋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冬
1987年 1987年4月,在北京农展馆召开了第一届花 卉博览会,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 卉博览会,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 1990年 1990年5月19日,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在北京 19日 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2001年 2001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 28日正式成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 业分会(简称CFR CFR)。 业分会(简称CFR)。 2004年 2004年8月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举办首届 插花员教师资格培训班。 插花员教师资格培训班。
唐朝插花提倡“花画合一” 唐朝插花提倡“花画合一”讲究赏花以诗乐和 追求多层次的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 鸣,追求多层次的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在唐 朝插花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传入日本。 朝插花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传入日本。 五代十国( 公元907 960年 政局动荡, 907五代十国 ( 公元 907-960 年 ) 政局动荡 , 文人 雅士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了很大转变, 雅士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了很大转变, 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 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 花容器更加广泛,郭江州发明了占景盘。 花容器更加广泛,郭江州发明了占景盘。
公元1644-1911 年 公元 1644-1911年 , 清代初期和中 1644 花市仍十分兴旺, 期,花市仍十分兴旺,形成了以自 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出现了写景 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出现了写景 崇尚大自然景色之美,造型花则 花崇尚大自然景色之美,造型花则 讲究造型的优美。 讲究造型的优美。 沈复的《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沈复的 《 浮生六记 . 闲情记趣 》 节 选。
元代由于政治变革,只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 元代由于政治变革,只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 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 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 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多以表达个人 心中的遐想,所以出现了“心象花”和“自 心中的遐想,所以出现了“心象花” 由花” 由花” 。
第一章 插花艺术发展史
一.东方插花艺术发展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三.西方插花艺术发展 四.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五.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传统插花
日本插花―― ――日本花道 (二)日本插花――日本花道
1 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 2 中国插花艺术的根基 3 发展过程
①源于佛教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众僧以铜罂 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另外佛经中也 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 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 的记载。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 皿花、 有三种形式: 的记载。佛教供花有三种形式:皿花、拈花 和散花。 和散花。 ②源于民间风俗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 这是广义范畴定义的 , 是从手持花和佩戴 花开始的。把花作为护身符,驱魔祛邪。 花开始的。把花作为护身符,驱魔祛邪。晋 人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人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所有,聊寄一枝春。 所有,聊寄一枝春。”
罗虬提出在插花创作的过程中, 罗虬提出在插花创作的过程中,要 注重花材之间、 注重花材之间 、 花材与容器之间 的搭配关系, 以及用其作品来装 的搭配关系 , 饰环境并与环境协调。 饰环境并与环境协调。
公元960-1368 年 公元 960-1368年。 宋代插花讲求高雅韵 960 以清雅素淡为美, 致 , 以清雅素淡为美 , 从而使插花艺术 进入精雅期,又有了31孔磁花盆、 31孔磁花盆 进入精雅期 , 又有了 31 孔磁花盆 、 六孔 花瓶等。 花瓶等。 出现了理念花,文人插花, 出现了理念花,文人插花, 理念花
明
边文进 十全厅堂插花
明
陈洪绶
调梅图
写景花源自盆景栽植。 写景花源自盆景栽植 。 以写实的手法 重现大自然的景色, 重现大自然的景色 , 花型多为直立或 并列。 并列。
清 邹一桂
写景式盆花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 篆刻家和画家沈复所著。 提出: 篆刻家和画家沈复所著 。 提出 : “ 其 插花朵, 数宜单, 不宜双。 插花朵 , 数宜单 , 不宜双 。 每瓶取一 种, 不取二色。” 沈复创造发明了类 不取二色。 似剑山的定枝器。 似剑山的定枝器。
瓶花谱》 明朝张谦德所著, 《 瓶花谱 》 明朝张谦德所著 , 完成于万历 二十三年, 时年18 18岁 二十三年 , 时年 18 岁 , 对明朝插花艺术理 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 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 , 对后来问世的 《瓶史》有深刻影响。 瓶史》有深刻影响。
瓶史》是明朝文学家、 《瓶史》是明朝文学家、插花艺术家 袁宏道所著。 袁宏道所著。 本书全面论述了瓶共插作的理论、 本书全面论述了瓶共插作的理论、 技 艺和方法, 艺和方法,深入探讨了插花艺术的一 些核心问题,至今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些核心问题,至今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1696年传入日本后 年传入日本后。 1696年传入日本后。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 借花明志、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 , 借花明志 、 借花消愁 或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 花材随意性颇大, 或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 。 花材随意性颇大 , 诸如竹、 佛手、 诸如竹 、 桂 、 莲 、 佛手 、 灵芝等富有象征 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选。 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选。 造型不固定, 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 造型不固定 , 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 , 以 简洁、 线条活泼居多, 创作浪漫, 简洁 、 线条活泼居多 , 创作浪漫 , 不受拘 束。
公元581-907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 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 公元581-907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当时每年 581 25定位 华朝” 即百花的生日。 定位“ 6.25 定位 “ 华朝 ” , 即百花的生日 。 白居易 买花》 帝城春色暮, 喧喧车马度。 《 买花 》 : 帝城春色暮 , 喧喧车马度 。 共道 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 牡丹时 , 相随买花去 。 贵贱无常价 , 酬值看 花数。 灼灼百朵红, 浅浅五束素。 ……家家 花数 。 灼灼百朵红 , 浅浅五束素 。 …… 家家 习为常,人人迷不误。 习为常,人人迷不误。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 罗虬《花九锡》 华罗虬《花九锡》。
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 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 , 如果说心象花 具有禅意,则自由花更能表现文人的个性。 具有禅意 , 则自由花更能表现文人的个性 。 自由花花型虽无定型, 自由花花型虽无定型 , 自由发挥但布局却 讲求章法, 合符比例 , 注重 俯仰高下 , 疏 俯仰高下, 讲求章法 , 合符比例, 注重俯仰高下 密斜正, 不繁不瘦, 有如画苑布置, 密斜正 , 不繁不瘦 , 有如画苑布置 , 追求 自然神韵,起把紧密,以显生机。 自然神韵,起把紧密,以显生机。
《瓶花三说》是明万历年间诗人、戏曲家高 瓶花三说》是明万历年间诗人、 遵生八笺》之一的《燕闲清赏笺》 濂《遵生八笺》之一的《燕闲清赏笺》中的 一章。 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 一章。有“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 三说。专论瓶花之道,简炼陈述了插花选材、 三说。专论瓶花之道,简炼陈述了插花选材、 构图、陈设和养护等方面的要点和禁忌。 构图、陈设和养护等方面的要点和禁忌。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干,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干 ,以 “ 善” 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 为宗旨, 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 善 ”为 核心,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借花明志、 核心,讲求材必有义, 义必吉祥。借花明志 、 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 使作品 对花舒怀 , 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 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 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
约公元200多年 民间用花祭扫、 约公元200多年,民间用花祭扫、惜花传情 200多年, 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 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 。 儒学在花文化中 起主导作用, 孔子说“ 起主导作用 , 孔子说 “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 。 奠下了中国花文化的基础 , 主 后凋也 ” 奠下了中国花文化的基础, 导了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导了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元
钱舜举 天中佳景图
元
张中 太平春色
公元1368-1644 年 明朝达鼎盛时期。 公元 1368-1644年 , 明朝达鼎盛时期 。 在技 1368 理论上相当成熟完善, 艺、理论上相当成熟完善,从一般的娱乐性 质走向学术性质。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 质走向学术性质。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 优美朴实、淡雅明秀、简洁的造型。 优美朴实、淡雅明秀、简洁的造型。 明代高濂的《瓶花三说》 张德谦的《 明代高濂的《瓶花三说》、张德谦的《瓶花 袁宏道的《瓶史》 谱》、袁宏道的《瓶史》等。
公元200年至 500多年期间 公元200年至500多年期间,汉代园艺事业开 200年至500多年期间, 始兴旺,人们观赏花木之风甚盛。 始兴旺 , 人们观赏花木之风甚盛 。 除了手持 花和佩花, 还有盘盛果和花的形式。 花和佩花 , 还有盘盛果和花的形式 。 “ 扬州 石榴花,摘插双襟中 ” 。 “ 金盘衬红琼 ” 。 金盘衬红琼” 石榴花 , 摘插双襟中” 当时文人、道士、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 当时文人、道士、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
五代前蜀 贯休
禅月心缘
唐
卢楞迦 六尊者像册
①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家、禅宗思想的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家、禅宗思想的 儒家 影响, 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 趣,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的观念成为中 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想基础与精髓。 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想基础与精髓。
② 艺术表现
“道法自然” 是道家哲学的核心 -道法自然” 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法自然 - 中国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一直 受这一基本逻辑影响。 它直接影 受这一基本逻辑影响 。 响中国古典艺术的设计手法。 响中国古典艺术的设计手法。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心法与中国文化精 神结合,形成的中国佛教,遵守“ 神结合,形成的中国佛教,遵守“空” 的理念,着重佛教修正的真正精神, 的理念,着重佛教修正的真正精神,升 华人生的意境, 华人生的意境,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 的境界。 的境界。
①先秦原始阶段到汉魏南北朝初级阶 段 ②隋唐.五代时期为插花普及、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为插花普及、发展、 兴旺阶段 元时期为插花繁荣、 ③宋、元时期为插花繁荣、昌盛阶段 明至清末为成熟、 ④明至清末为成熟、完善阶段 清末至建国初期为衰退、 ⑤清末至建国初期为衰退、停滞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为复苏、 ⑥改革开放以来为复苏、发展阶段
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 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 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松、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结构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 结构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 理学之理。 理学之理。 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 子者也。” 宋代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 宋代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 宋代民间的社交礼仪。 宋代民间的社交礼仪。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春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夏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秋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冬
1987年 1987年4月,在北京农展馆召开了第一届花 卉博览会,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 卉博览会,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 1990年 1990年5月19日,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在北京 19日 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2001年 2001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 28日正式成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 业分会(简称CFR CFR)。 业分会(简称CFR)。 2004年 2004年8月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举办首届 插花员教师资格培训班。 插花员教师资格培训班。
唐朝插花提倡“花画合一” 唐朝插花提倡“花画合一”讲究赏花以诗乐和 追求多层次的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 鸣,追求多层次的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在唐 朝插花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传入日本。 朝插花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传入日本。 五代十国( 公元907 960年 政局动荡, 907五代十国 ( 公元 907-960 年 ) 政局动荡 , 文人 雅士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了很大转变, 雅士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了很大转变, 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 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 花容器更加广泛,郭江州发明了占景盘。 花容器更加广泛,郭江州发明了占景盘。
公元1644-1911 年 公元 1644-1911年 , 清代初期和中 1644 花市仍十分兴旺, 期,花市仍十分兴旺,形成了以自 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出现了写景 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出现了写景 崇尚大自然景色之美,造型花则 花崇尚大自然景色之美,造型花则 讲究造型的优美。 讲究造型的优美。 沈复的《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沈复的 《 浮生六记 . 闲情记趣 》 节 选。
元代由于政治变革,只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 元代由于政治变革,只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 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 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 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多以表达个人 心中的遐想,所以出现了“心象花”和“自 心中的遐想,所以出现了“心象花” 由花” 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