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前言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是目前我国公路建 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沥青路面早期损坏 的原因很多,但就面层施工质量而言,沥青混 凝土的不均匀性是导致出现早期车辙、泛油、 松散以及由水损害引起的唧浆、剥落、坑洞等 面层病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现行的施工技术规 范中(包括2005年新版的规范)对如何在施工 过程中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问题涉 及较少,急需在规范中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
≤30%
中有必要时检测,碎石种类变
化时重做 2 个样品
≤20%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 中有必要时检测
液限<28, 塑性指数 <9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 中有必要时检测
仪器和试验方法
筛分法
集料压碎值试验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 验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法测液限;滚搓法 塑限试验测塑限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混合料组成设计 底基层应采用均匀密实型级配。底基层
中细集料用量应为40-50%,0.075mm以 下细颗粒用量不宜超过15%。 基层应采用嵌挤密实型级配。下基层中细 集料用量应为20-40%,0.075mm以下细 颗粒用量不宜超过6%。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施工机械与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宜采用厂拌设备
1.0 总则
本指南的适用于广东省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本《指南》对国家规范的通用条款,适 当作了简化处理,凡本指南未作说明或未 作详细规定的应按国家规范的相应条款执 行。
本《指南》引用标准为:
2.0术语、符号、代号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3.1 广东省常用的或拟推广应用的基层、 底基层或垫层类型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材料规定 粗集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底基
层和基层下层的集料至少分为3个等级, 基层上层的集料至少分为4个等级。 细集料宜选用机制砂和级配良好的石屑。 细集料4.75mm通过率应大于90%; 0.075mm通过率应小于10%。 混合料实际水泥用量不得大于5.5%。
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底基层 几乎都采用半刚性材料,很少采用级配碎 石等柔性结构,由于广东省高温多雨,二 灰或石灰处治类的材料也很少使用,多为 水泥稳定类材料。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基层主要采用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 通常设置为上基层和下基层两层,每层厚 度一般为20cm左右,基层分上、下基层 作为路面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层,对材料和 级配的要求较高,一般选用良好的碎石和 较高的水泥剂量。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垫层一般在路基为潮湿或中湿状态时设置, 厚度为15cm或20cm,主要类型有级配碎 石和未筛分碎石。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3.2. 垫层 材料规定
垫层材料可选用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等 粒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通过 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采 用碎石和砂砾垫层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 层厚度相协调,一般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 构层厚度的1/2,以保证形成骨架结构, 提高结构层的稳定性。
前言
本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沥青路面基层 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为基础,充分吸收了广东 省和全国多年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经及为制订本指南而进行的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而 制定的。本《指南》定位于:重点突出广东特色,适应 广东高温、多雨、交通量大等特点,既要反映广东省内 施工行业的技术成果,又要兼顾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技术 水平,使《指南》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指南》与国 家规范衔接,对国家规范适用部分,《指南》作了简化 处理;对国家规范未涵盖部分及对于广东省实际情况能 提出更高技术指标要求的部分,《指南》作了应的细化 或补充。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垫层施工机械 采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现场拌合,
平地机推平,重型压路机压实。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试验项目
颗粒分析
压碎值 针片状颗 粒含量 液限、塑 性指数
材料名称
碎石
碎石
碎石 垫层材料 中 0.5mm 以 下的细土
质量票标 准
频率
每种材料使用前测 2 个样品,
级配良好 使用过程中每 2000m3 测 2 个样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项次 1
2 3
4
5 6 7
检查项目
垫层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压实度 代表值
96
(%)
极值
92
பைடு நூலகம்
平整度(mm)
12
纵断高程(mm)
+5,-15
厚度
代表值
-10
mm
极值
-25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横坡(%)
±0.3
弯沉(1/100mm)
≤170
表 检验方法和频率
灌砂法:按 JTG F80/1-2004 附录 B 每 200m 每车道取样 2 次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上基层一般采用18~20cm的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为了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强度,水 泥剂量一般为5~6%;下基层采用16~ 20cm的4~5%水泥稳定类材料,主要类 型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粒料。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底基层所用材料的要求与上、下基层相比 可以适当放宽,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和 水泥稳定石屑,水泥剂量也较低。
强度代表值不得小于2Mpa(1.5~2.5MPa), 水泥剂量不宜超过4%,应采用均匀密实型级配。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经压实后的7d无侧限饱水抗 压强度宜控制在3.5Mpa(3~5)之间,上基层水泥 剂量不宜超过6%,下基层水泥剂量不宜超过 5%,应采用嵌挤密实型级配。 2、底基层与基层用水泥稳定土应使用连续式拌 和机集中拌和,底基层、基层应使用沥青摊铺 机摊铺;
3m 直尺:每 200m2 处×10 尺 水准仪:每 200m4 个断面
按 JTG F80/1-2004 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1 点
尺量:每 200m4 处 水准仪:每 200m4 个断面 弯沉车:每车道每 40m 测一处
3.0 底基层、基层
一般规定 1、水泥稳定石屑经压实后的7d无侧限饱水抗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