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底基层 几乎都采用半刚性材料,很少采用级配碎 石等柔性结构,由于广东省高温多雨,二 灰或石灰处治类的材料也很少使用,多为 水泥稳定类材料。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基层主要采用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 通常设置为上基层和下基层两层,每层厚 度一般为20cm左右,基层分上、下基层 作为路面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层,对材料和 级配的要求较高,一般选用良好的碎石和 较高的水泥剂量。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
≤30%
中有必要时检测,碎石种类变
化时重做 2 个样品
≤20%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 中有必要时检测
液限<28, 塑性指数 <9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 中有必要时检测
仪器和试验方法
筛分法
集料压碎值试验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 验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法测液限;滚搓法 塑限试验测塑限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混合料组成设计 底基层应采用均匀密实型级配。底基层
中细集料用量应为40-50%,0.075mm以 下细颗粒用量不宜超过15%。 基层应采用嵌挤密实型级配。下基层中细 集料用量应为20-40%,0.075mm以下细 颗粒用量不宜超过6%。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施工机械与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宜采用厂拌设备
3m 直尺:每 200m2 处×10 尺 水准仪:每 200m4 个断面
按 JTG F80/1-2004 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1 点
尺量:每 200m4 处 水准仪:每 200m4 个断面 弯沉车:每车道每 40m 测一处
3.0 底基层、基层
一般规定 1、水泥稳定石屑经压实后的7d无侧限饱水抗压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前言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是目前我国公路建 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沥青路面早期损坏 的原因很多,但就面层施工质量而言,沥青混 凝土的不均匀性是导致出现早期车辙、泛油、 松散以及由水损害引起的唧浆、剥落、坑洞等 面层病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现行的施工技术规 范中(包括2005年新版的规范)对如何在施工 过程中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问题涉 及较少,急需在规范中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垫层施工机械 采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现场拌合,
平地机推平,重型压路机压实。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试验项目
颗粒分析
压碎值 针片状颗 粒含量 液限、塑 性指数
材料名称
碎石
碎票标 准
频率
每种材料使用前测 2 个样品,
级配良好 使用过程中每 2000m3 测 2 个样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项次 1
2 3
4
5 6 7
检查项目
垫层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压实度 代表值
96
(%)
极值
92
平整度(mm)
12
纵断高程(mm)
+5,-15
厚度
代表值
-10
mm
极值
-25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横坡(%)
±0.3
弯沉(1/100mm)
≤170
表 检验方法和频率
灌砂法:按 JTG F80/1-2004 附录 B 每 200m 每车道取样 2 次
1.0 总则
本指南的适用于广东省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本《指南》对国家规范的通用条款,适 当作了简化处理,凡本指南未作说明或未 作详细规定的应按国家规范的相应条款执 行。
本《指南》引用标准为:
2.0术语、符号、代号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3.1 广东省常用的或拟推广应用的基层、 底基层或垫层类型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材料规定 粗集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底基
层和基层下层的集料至少分为3个等级, 基层上层的集料至少分为4个等级。 细集料宜选用机制砂和级配良好的石屑。 细集料4.75mm通过率应大于90%; 0.075mm通过率应小于10%。 混合料实际水泥用量不得大于5.5%。
强度代表值不得小于2Mpa(1.5~2.5MPa), 水泥剂量不宜超过4%,应采用均匀密实型级配。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经压实后的7d无侧限饱水抗 压强度宜控制在3.5Mpa(3~5)之间,上基层水泥 剂量不宜超过6%,下基层水泥剂量不宜超过 5%,应采用嵌挤密实型级配。 2、底基层与基层用水泥稳定土应使用连续式拌 和机集中拌和,底基层、基层应使用沥青摊铺 机摊铺;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上基层一般采用18~20cm的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为了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强度,水 泥剂量一般为5~6%;下基层采用16~ 20cm的4~5%水泥稳定类材料,主要类 型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粒料。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底基层所用材料的要求与上、下基层相比 可以适当放宽,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和 水泥稳定石屑,水泥剂量也较低。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垫层一般在路基为潮湿或中湿状态时设置, 厚度为15cm或20cm,主要类型有级配碎 石和未筛分碎石。
3.0 基层、底基层、垫层
3.2. 垫层 材料规定
垫层材料可选用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等 粒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通过 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采 用碎石和砂砾垫层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 层厚度相协调,一般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 构层厚度的1/2,以保证形成骨架结构, 提高结构层的稳定性。
前言
本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沥青路面基层 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为基础,充分吸收了广东 省和全国多年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经及为制订本指南而进行的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而 制定的。本《指南》定位于:重点突出广东特色,适应 广东高温、多雨、交通量大等特点,既要反映广东省内 施工行业的技术成果,又要兼顾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技术 水平,使《指南》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指南》与国 家规范衔接,对国家规范适用部分,《指南》作了简化 处理;对国家规范未涵盖部分及对于广东省实际情况能 提出更高技术指标要求的部分,《指南》作了应的细化 或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