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现状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基本内容,而且是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锻炼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全面正确的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物理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展开,现有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教学活动、教师素养能否适应和满足新课程要求,是所有物理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1.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
“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一时间,这句话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由于学校的物理实验课是在实验室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如果条件具备,准备充分,安排得当,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物理课的一少部分.教师一提上物理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器材,甚至动手安装,弱化了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效果,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摆弄器材”,学生接受视听信息相互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安装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指导,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应到作用。
2.受传同教育影响较深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手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出现了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的现象。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已省略,让学生去确定,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4.教师动手能力差,学生的实验基础差
教师长期不做实验,动手能力就差.在物理教师队伍中不会换接保险丝、不会铺设简单照明电路的大有人在.如有的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未能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怎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要验证的规律联系起来.只是要求学生把这些现象的结论记住背会,简单地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学生不能把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得出的结论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实验也是如此,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有的学生做实验时,连实验步骤都不知道,缺乏主动性.至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的目的根本得不到落实。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使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的素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使自身具备精湛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具有钻研和创新精神,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加强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去看一看,参加实验技能的培训活动.请本地区善于动手操作且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讲示范课.要把校外学习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建议上级业务部门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的实验培
训活动.多组织一些实验技能竞赛活动,为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3.实践与创新结合
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根据疑问设计或改变实验的步骤或者实验器材.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为例,在电路中联入一段电阻丝,串联电流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观察电流表读数的变化情况,如果电流变化不大,电流表读数变化不易观察,而改为串联小灯泡,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易观察,可达到实验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出液面上的体积会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激发了学习兴趣,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1牛顿的水能浮起2牛顿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的石头,卸下一部分在水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或自己动手实验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知识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习趣味,建立学生由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其实所有的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溜冰鞋、磁悬浮列车;浮力一节中的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学生不仅通过相互合作、讨论获得了问题的答案,更可喜的是学生竟不自觉地将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远远不能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标准.因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到探索、改善实验教学的行列中来,为初中物理教育的发展探索出新的途径与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