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

以下从两大方面评价袁世凯这个人物:
1反面评价袁世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清王朝陷于崩溃的绝境。

历史发展造成了一种新的局势和条件,使袁世凯扮演了“末世英雄”的角色。

他迅速地集结起北洋集团的军事政治力量,赢得了帝国主义和国内立宪派的依赖和支持,先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强夺了清政府的一切权力;又迎合时代潮流,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之后,他与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派妥协,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尽快绞杀革命。

因此,一上台他就不择手段地加强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践踏民主,追求专制独裁的统一;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强令人民世世代代接受袁氏的暴虐奴役。

1915年,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

全国人民终于识破了他的真面目:原来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共和国的“英雄”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腾。

人民的愤怒情绪在许多地方发展为骚动或起义。

最后在共同“讨袁”的势不可挡的力量打击下,短命的洪宪王朝仅仅闹了八十三天就消失了。

历史无情地嘲弄了袁世凯:他本来要追求世袭的绝对的独裁权力,结果却使他的一切既得权力都丧失殆尽。

2正面袁世凯
是推翻满清的功臣,晚清他主张立宪就从制度上瓦解了清朝贵族权力,后来直接逼宫,清帝退位,另外,袁世凯时期对教授和知识分子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舆论也比较自由,反袁言论在报纸照样发行。

袁世凯在历史上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
在教育方面:袁世凯在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

1913年,袁世凯政府制订了《国会组织法》、《公务员奖惩条例》和《文官考试法》,建立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

在军事科技方面:在袁世凯的领导下,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亦于天津成立,同时,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他还托葛拉斯代购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在南苑等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
在经济方面:袁世凯出面筹钱,任命当年的“留美幼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

筹划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进口的钢轨、枕木、机器、器材还都免了税。

在外交方面: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综上所述:袁世凯复辟称帝,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他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有功也有过,评价需客观,不可有失偏颇。

陈炯明
在中国近现代,陈炯明算得上一个叱吒风云的人物。

他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讨袁和护法运动,担任过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

任内严禁烟赌,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运动
政治上反对孙文北伐主张,认为应“联省自治”,推行广东省基层自治。

联省自治和建设的思想至今仍有其价值;对于广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导进行,建立立法、行政、财审计等机构,精兵简政,
经济上,兴建公路,公家兴办实业,扶持民间企业等。

教育上,建立公、私立学校,为全国之最;发展公办教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请陈独秀任省教育长。

社会生活上,革除陋俗,主要禁绝鸦片与赌博,但其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但在历史上,许多人把陈炯明视为反派人物。

陈炯明信奉无政府主义。

历史上,他坚持反对孙中山北伐,两人的矛盾因激化后终于爆发,他的部队炮轰孙中山所在的粤秀楼,成为国民革命的“叛徒”,与孙中山先生分道扬镳。

在“六一六”兵变后,陈炯明部到处焚杀劫掠,给广州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而另一方面,陈炯明曾经热情接待过苏联代表、对列宁表示景仰,还出资支持过共产党的机关报,后来却又走到了反对共产党的行列。

他的一系列举动,交织着矛盾与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注定了他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陈炯明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阅历丰富,这个“军阀”偏偏对治理国家还有一套比较清晰的看法,推崇“联省自治”,信奉无政府主义。

撇开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他又是个非常值得肯定甚至赞赏的人物。

出任清朝省议员和广东省省长期间,他的确为社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他在生活方面也非常严谨,自己颇以不二色而自豪,毫无我们通常理解的军阀习气,而且“一生不治私产、不贪污、不受贿,晚年贫病交迫”,最终因穷困死于香港。

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

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南京南京
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

尽管有大批的国民革命军士兵溃逃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

其中就有国军精锐部队一员的陆剑雄(刘烨)。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为一片死地。

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

在这里,大量的难民因为拉贝的“纳粹”身份而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而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但是,在日军的眼中,所谓“安全区”,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

而拉贝的德国人身份,在强势的日本军队面前,也只不过是一块随时可以扯去的遮羞布。

而中国的女人们,则用她们的身躯不断拯救着隐藏在难民营的男人。

角川(中泉英雄)最后,角川终于做出了他的选择:他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后举枪自杀。

面对影片中日军种种罪恶滔天的行为,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遗忘1937年的12月这个日子。

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同时,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

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鏖战。

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自从命令下达后,日军的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

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强暴了中国妇女……而《南京!南京!》影片中很充分地以老照片的黑白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当年中国人民被日军铁蹄凌辱的历史真相。

看那一个个挂在高处的血淋淋的人头,我们内心似乎除了惊恐,更多的是愤怒!
看那被推倒了的孙中山铜像,日本人用着他们在岛国几千年流下的那种自卑,一下子放到地大物博的中国,孱弱的中国,满足了这群自卑的岛国人变态的征服欲,所以他们完全抛弃了人性,
在这片土地上为所欲为。

看那被炮弹蹂躏的千年古城墙,弃守的军队踩踏着同胞的尸体溃败,这种恐惧和绝望自始
至终地攫取着我,从放弃抵抗到寻求庇护到任人宰割,我看到的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面对豺狼的正面全裸。

中国的反抗:陆剑雄是刘烨扮演的一个国民党军官,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军人特色:永不退缩。


南京沦陷后,陆剑雄带领着仅剩的部下英勇还击,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至打光最后
一颗子弹。

陆剑雄在《南京!南京》中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是对所有反映南京大屠杀影片的一种突破,他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反抗。

陆剑雄在《南京!南京》中的出现正是这种反抗的代表。

陆剑雄可
以说是具有代表性和突破性的演绎,是中国人形象的全新书写小豆子是《南京!南京》中的一个
异类,他在经历了南京大屠杀那样惨烈的战争中居然顽强的活了下来。

可以说小豆子就是陆剑雄的
延续,是民族抗争精神的延续,同时也是一种希望的延续。

小豆子开始的时候和陆剑雄一起战斗,
后来和难民营的人一起辛苦的活着并帮助其他人活着。

直到最后,本该被枪毙的小豆子意外的活了
下来。

在春天的原野上,小豆子就如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一样,“拈花惹草招猫逗狗”。


小豆子释怀地吹蒲公英的花絮的时候,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出一个民族的希望,充满了生命力。


于小豆子的描述,算得上是《南京!南京》冰冷的影像中唯一的一抹暖色。

范伟饰演的唐先生是《南京!南京》诸多人物中个性最为丰满的一个。

首先他是拉贝先生的翻译,身上带着中国知识分
子的典型气质,平常也谦逊的近乎软弱。

这从他遇见日本人的时候总是不问所以的用日语说“朋友”就可以看出。

唐先生有美丽的妻子和女儿,还有一位漂亮的小姨子。

南京城破的时候,唐先生
对拉贝抱着期待,对日本军队抱着幻想。

他甚至因此教家人朋友们用日语说“朋友”等问好的话。

在拉贝不得不离开南京无法继续保护中国人的时候,唐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全小家,甚至不惜
出卖同胞来换取短暂的安全。

但是日本人显然不如他想的那样守信用,在女儿、妻子的妹妹相继遭
到迫害之后,唐先生心中的民族情感开始复苏,他决心用血肉之躯反抗侵略者的暴行。

当然,他的
这种反抗仍然是带有知识分子风格的反抗:他在有机会跟着拉贝离开南京的时候,毅然决定将生的
机会留给拉贝先生的另一位随从。

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唐先生人性的觉醒,也可以说是他对先前所作
所为的一种赎罪。

总之,他在经历了内心的许多挣扎之后慷慨赴死,也完成了他的自我蜕变。

最后,
在行刑前,唐先生趴在日军军官的耳朵边说到“我太太又怀孕了”。

这句话可以算是唐先生最后的
抗争,也使唐先生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最大化。

高圆圆在《南京!南京》中饰演一个美丽的
中国女性姜淑云。

姜淑云充当的是安全区的领导者、教导者和保护者,她以柔弱的身躯和日本强
大的侵略做着抗争。

姜淑云的角色并没有戏剧性的转化,她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
象出现,不怕死的和日军做着抗争。

姜淑云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不在于她一次次的和日军周旋,也不
在于不惜牺牲自我去救多一个人,而是她被日军抓住带回军营的那一刻。

她向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杀死我!”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强奸。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姜淑云也是讲
究清清白白的活着,清清白白的死去的。

她不怕死,可是不愿意那样没有尊严的死去。

为了能够有
尊严的赴死,她向一个只见过数面的日本军官求助。

最后,这个日本军官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
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抗争,当柔弱的身躯无法和强大的力量抗衡的时候,
这便是最后的反抗。

最美的瞬间:江一燕饰演的妓女小江在《南京!南京》中有个回头的镜头,小
江的形象的转变是在日军要求拉贝从难民区交出一百个妇女,以换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时候。

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在台上悲痛的讲出日军的这一要求,并希望有人能够自愿站出来以自己的牺牲
去换取更多的人活下去。

小江是第一个举手报名的,此时的她那么坦然和勇敢,让其他的人感受到
了一种勇气。

一个个的妇女走了出来,她们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淑云,她的眼中满含
着泪水同时也充满着骄傲。

就是这个镜头被评为《南京!南京》最美的瞬间,小江这样爱美到有些
偏执的妓女,最后用这样的举动向观众同时也向电影中的日本人证明了自己高贵的灵魂。

小江和其
他站出来来的女性,用一种接受耻辱的形式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母性的尊严:唐太太虽然读过洋
学校,对于民族大义这些东西却并不感冒。

在南京城破之后,她因为丈夫唐先生在拉贝身边工作,并不担心日本人的侵略会对她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尽管南京城已经是枪声炮声杀声喊成一片了,唐太太仍然和“麻友”们在搓麻将,也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思。

她对战争最直接的恐惧是在之后日本人大范围的强奸事件发生之后,连唐先生心里也有些没底了,唐太太不免对日本人以及拉贝没有了期待,乖乖的剪短头发换上男装。

在此之后,唐太太又经历了女儿惨死、小妹被日军带走下落不明等一系列事件,对战争终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她终于有机会和唐先生离开南京,唐先生却决定留下。

唐太太明知道他这一去定是再也不回头了,却不说一句话挽留,她明白唐先生此时心中所想,所以她只是哭。

唐先生死后,唐太太带着身孕,带着生命的希望和母性的尊严离开了南京,此时她心中已经懂得民族大义和战争。

整部影片中,唐小妹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唱越剧《梁祝》的两场戏。

第一次唱是在难民区中,她剪了短发穿了男装对着一帮小孩们拉开了阵势,声音清脆身段袅娜的唱起了越剧《梁祝》,像一朵开在战争中的花朵。

唐小妹在唱越剧的时候仿佛忘了战争,一帮小孩也看得起劲都跟着她学,就连门外偷看的日本士兵都被她吸引。

第二次唱越剧是在她被日军带走并糟蹋之后,此时的唐小妹已然崩溃疯癫了,她穿着大大的棉袍,在日军驻地的门口唱起了越剧。

这段越剧和先前的已经大不相同,似乎是受了莫大侮辱之后的控诉,更像是惨遭迫害之后的悲怆哭泣。

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

但同时他又是个受害者。

对于这场战争,他和慰安妇百合子一样,都是奉命来到中国的无奈牺牲者。

角川是日本军人中的边缘人,他一边犯罪的同时还一边挣扎,或者说他在群体中还保持着个体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

角川在将第一次“献给”百合子之后,对军中同僚说要娶百合子,却被同僚无情的嘲弄。

百合子是日本军人的玩物,是兽性发泄的对象。

但对角川来说,百合子不仅仅是一个慰安妇,更像是他精神的依赖。

同时百合子内心的绝望和无助,也和角川的内心暗暗吻合。

角川出现的时候,似乎总是在思考和挣扎。

后来姜淑云被日军带走前向角川“求助”,让他一枪打死她。

角川在几秒钟的静默之后开枪了,这是出自一个知识分子对另一个知识分子对尊严的共同认知。

再最后,角川释放了小豆子和另一个中国难民,然后自杀。

在死前,他对士兵说:“活着比死去更难吧”。

对角川来说,死成为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佳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