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语文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例1(2020年百色中考15~16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是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

B.诗的开头两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设下盛宴为之践行。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D.诗的结尾,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乐府诗的语言特色、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人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答案】C

2.这首诗的诗眼为“行路难”,请按照以下格式,找出表现“难”的一句诗,谈谈困难中李白的形象。(4分)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虽为填空题,但答案并不固定,考生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分析。诗眼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在答题过程中仍需注意审清题意,本题需围绕诗眼“行路难”作答。

【答案】示例一: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面对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示例二:我从“欲渡黄河冰

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惆怅),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诗人仕途的艰难。示例三: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从理想(希望)中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流露出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心情)。

例2(2019年百色中考15~16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B.颔联描写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答案】B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答案】示例一:颈联描写江上的美景(夜景),水中映月图(朗月映照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示例二:颈联描写江上的美景(夜景),天边云霞图(黄昏风景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把握主旨情感

【答题指导】

1.常见思想感情

2.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答题步骤】

1.结合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歌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歌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格式】

通过……内容,抒发(寄寓/表达)……感情。

内容理解

【答题指导】

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

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指导】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的语言风格是飘逸洒脱,而杜甫的语言风格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即使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

【答题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