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16f82df61fb7360a4c65af.png)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产生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对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实验。
8、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构成。
9、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0、能够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不能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1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两个小灯泡并联时要比串联时亮一些;两节干电池串联时要比并联时亮一些;电池串联时,电压相加;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还是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一株完整的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部分组成。
2、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d13964856a561253d36f81.png)
第一单元电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2.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国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8.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1.开关是电路中拉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2.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油花由片、花、雄葛、雌组成。
5.由片、花、雄和雌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7.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10.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1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6927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3.png)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动植物的主要种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
-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拟态、保护色等。
- 探索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人体与健康- 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及其功能。
- 掌握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变化-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原理,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现象。
- 通过实验观察并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2. 简单机械- 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原理。
- 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现象。
- 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初步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2. 大气与气候- 学习大气层的基本构成,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过程。
- 初步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如通信技术、能源技术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的重点梳理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a15e4105087632311212a0.png)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总结与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总结与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dd9e1b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a.png)
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科学概念1.种子都有种皮、胚。
其中胚将来发育成植物,包括胚根、胚芽、子叶、胚轴;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2.选种时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3.种子的萌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根有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三类。
5.植物叶的作用:吸收阳光、蒸腾水分;植物茎的作用:支撑植物、运输水份和养料。
6.花主要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有这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雌蕊和雄蕊可以授粉繁殖。
5.植物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使种子正常发育,种子的作用是繁殖后代。
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①弹力传播:如凤仙花、蚕豆等;②动物传播:如苍耳、葡萄等;③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柳树等;④水力传播:如莲蓬等。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绿色开花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9.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
其中幼苗期和营养生长旺盛期生长较快,进入开花结果期,生长缓慢、接下来不再生长。
二、实验实验一: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外部特征实验器材: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香豆、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种子的外部结构的不同点。
实验步骤:①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②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③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④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种子的特征;⑤记录观察的数据。
实验结论:不同种子在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实验二: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种植杯、种子,卫生纸、土槐、水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实验步骤: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②把种子放在杯璧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③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根据植物生长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de054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1.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1.身体结构与功能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头颅和面部,躯干包括颈、胸、腹、腰,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每个部位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如头部是人体的智慧之源,躯干是人体的支撑所在,四肢是人体的活动工具。
2.太阳系与地球
四年级下册科学还学习了太阳系和地球。
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矮行星、卫星、流星组成。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她是我们居住的家园。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使白天和黑夜交替,公转使四季更替。
3.动物的生存环境
四年级下册科学还讲解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如沙漠中的骆驼耐干旱,水中的鱼耐水中生活。
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具有各自的各种特征和特点,如乌龟有坚硬的外壳,企鹅的羽毛密集。
4.植物的生长特性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还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特性。
植物吸收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分。
植物有生长和繁殖两大特征,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生长。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通过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身体结构与功能、太阳系与地球、动物的生存环境、植物的生长特性等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注重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梳理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4741ba941ea76e59fa0405.png)
第二单元梳理(重要资料)1.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六部分: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3.花的结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由外到内解剖观察)(没有花蕊不能成为花)雄花和雌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单性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举例:南瓜雄花,南瓜雌花)两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举例:百合花,油菜花)完全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不完全花:缺少了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
(如:百合花缺萼片)花中雄蕊的结构:花丝、花药(花药里有花粉,花粉容易脱落)花中雌蕊的结构:子房(子房里有胚珠),花柱,柱头(柱头上有粘液,容易粘住花粉)4.植物生长繁殖的过程:开花传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胚珠受精(形成受精卵)结果(同时花瓣开始凋谢)种子成熟(种子的传播种子的萌发)(1)开花(露出里面的花蕊,为繁殖做准备)花、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27页):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2)传粉过程(28页):雄蕊上花药里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3)胚珠受精(28页):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4)种子成熟后的散播和萌发②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肧(33页,植物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肧,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种子的萌发:(萌发条件: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5.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①卵生: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叫做卵生繁殖过程:产卵(雌性)受精(形成受精卵)孵化鸟筑巢(保护)、蜻蜓点水产卵、公鸡母鸡交配等不同的活动都是为了繁殖做准备。
青蛙卵的孵化:青蛙卵能在10天左右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几个星期内长成一只小青蛙小鸡的孵化: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孵化条件:是种蛋、温度:35℃到40℃、合适湿度、通风、翻蛋)②胎生:不产卵出来,要受精,哺乳喂养,直接生产(不用孵化)用胎生繁殖后代的方式的叫做胎生,胎生繁殖的动物叫做胎生动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b03f5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8.png)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4.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5.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6.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7.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9.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①形状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④光滑程度不同⑤软硬程度不同⑥气味不同……10.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3.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变化过程。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光照不足种子的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重点概括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重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fbefe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0.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重点概括
本文档旨在概括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重点内容,以下是
主要内容要点: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学生将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特点,例如鸟类的羽毛和鱼类
的鳞片。
- 学生将研究如何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例如分为鸟类、鱼
类和昆虫。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学生将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和开花。
- 学生将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根茎和花粉传播。
3. 物体的各种性质
- 学生将研究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各种性质。
- 学生将了解物体的浮力、导热性和导电性等特性。
4. 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
- 学生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如垃圾分类和水资源保护。
5.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 学生将研究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比较、实验和总结。
6. 生活中的科学
- 学生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例子,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以上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重点内容概括。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1ed7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e.png)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分支。
在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中,我们将学习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本文将以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的内容为基础,探索几个有趣的科学主题。
一、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索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
在本册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种子和种子的萌发过程。
科学家告诉我们,种子是植物的孩子。
当种子获得了适宜的环境、水分和温度,它们就可以发芽。
通过观察种子的不同生长过程,我们可以理解到光、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另外,本章还介绍了叶子的形态和构造。
我们知道,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它们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同时,叶子还能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本册还涉及了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学习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适应能力。
例如,企鹅可以在极寒的南极洲生存,这得益于它们的羽毛和一种特殊的脂肪层。
猴子则可以利用长长的手臂和尾巴在树间跳跃。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动物的分类。
科学家将动物分为了不同的类别,如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通过学习动物的分类,我们了解到生物多样性是多么丰富而复杂。
三、水的特性和地球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本册中,我们学习了水的不同状态和水的循环过程。
水可以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受热时,它会变成水蒸气;当水冷却时,它会凝结成水滴。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的特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地球上的水资源。
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海洋和湖泊中,还存在于地下水和冰川中。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总结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中涵盖了植物、动物和水等多个科学主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https://img.taocdn.com/s3/m/115972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e.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种子胚胚根:发育成根子叶:提供营养2.种植凤仙花1.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3.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做一个栽种杯能够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杯壁和卫生纸之间摆放4粒种脐方向不同的种子。
6.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3.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生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探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1)选用红色的水是为了便于观测。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3)实验征象:一段工夫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4)实验结论: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感化。
4.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分歧的植物,根的形态特性分歧。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反常根。
4.茎和叶1.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2.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3.茎的运输感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发现茎的纵切面上有红色的线状结构。
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的点状结构。
(2)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4.叶具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的实验(1)将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a96f49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0.png)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探索世界的学科,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深入了解自然的奥妙。
而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拓展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物质的常见性质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而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物质的常见性质。
1.物质的形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存在着不同的形态,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由于它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所产生的。
光线经过物体后,被物体上的颜色吸收的部分就不会反射出来,而不被吸收的部分则反射出来,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3.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用工具来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第二单元务必注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而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1.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并且要学会保护水源地的环境,避免污染。
2.保护空气环境空气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产生污染物,如抛弃废弃物、焚烧垃圾等,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3.保护植物和动物植物和动物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学会保护植物和动物,尊重自然,避免捕杀珍稀物种和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单元变化与观察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些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些变化则需要通过实验才能体验到。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变化与观察的知识。
1.物体的形态变化物体的形态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例如固体在受热或受力时可能发生形变,液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会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4ebd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1.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科学知识点一:地球和太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太阳是我们的能量来源。
地球每天都绕着太阳自转,同时也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光照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让我们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科学知识点二:天气的变化天气是指一天之内的气象变化。
天气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比如,当天气晴朗时,我们可以出门游玩;而当天气阴雨时,我们需要带雨具或者待在室内。
天气的变化是由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科学知识点三:水的三态变化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
当温度升高时,水从固态变成液态,这就是融化;而当温度降低时,水从液态变成固态,这就是冻结。
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我们称之为蒸发。
科学知识点四:种子的发芽种子是许多植物的繁殖形式。
当种子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它们就会发芽。
种子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生长出幼苗,然后逐渐成长为大树或者花草。
科学知识点五:电的产生与传输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用于照明、发电和驱动设备等方面。
电的产生主要依靠发电厂,通过燃煤、核能或者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
电能可以通过电线传输到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供我们使用电器设备。
科学知识点六: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呼吸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就像人类一样。
而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还释放出氧气供我们呼吸。
科学知识点七:节约用水与环保水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并节约水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掉水龙头、洗菜水重复利用等方式来节约水。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水源,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染水体,做好环保工作。
科学知识点八:回收与分类垃圾垃圾分类和回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垃圾类别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营造一个更洁净的生活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67fb813a0116c175e0e4846.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电):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⑤开关坏了。
16、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
检测时要检2次。
17、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1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91.5V0,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
所以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ba7a83f5335a8103d2207f.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梳理1.生活中使用的电,像电灯、电视等是由发电厂的发电机供电;而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来供电。
这些为用电器提供电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做电源。
2.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3.发电厂输送来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干电池的电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伏。
4.用电安全提示:(1)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2)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实验。
(3)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防止触电危险。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6.小灯泡的构造有: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2个)。
7.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8.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电池、一根导线,并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
9.电流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10.电流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11.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12.简单电路图13.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之间一定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这两点就是断开的。
14.灯泡不亮了可能是:①灯丝断了②电池没有电了③导线断了④接触不良⑤短路。
15.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出故障了。
检测时要至少检测2次。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6.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7.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
18.推测接线盒是怎样连接的:实验结果:推测:19.像金属、石墨等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b0835d3c1ec5da50e270c3.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梳理及思维导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梳理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eacf58127d3240c8547efb8.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单元知识梳理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吿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
地球的年龄约45.6亿年,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
5.岩石中的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6.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7.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放在水里、用小刀(或指甲、铜钥匙等)刻划等。
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光泽、条痕、软硬,气味、花纹、轻重等来描述岩石。
8.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
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9.大理岩是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花岗岩是花斑状,很硬,内含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砂岩是黄褐色或褐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均匀,很硬。
10.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
11.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12.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13.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它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电
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2.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国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8.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1.开关是电路中拉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2.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油花由片、花、雄葛、雌组成。
5.由片、花、雄和雌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7.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10.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1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12.许多动物分成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13.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第三单元食物
1.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
2.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少的营养。
6.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7.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生的
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8.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一一雾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9.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10.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1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
12.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岩石可按颜色、形状、是否透明来分类。
3.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4.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
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5.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6.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7.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
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中很有意义。
9.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共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10.有些矿物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它们都是矿物的晶体,很容易区分它们。
11.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