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型食管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型食管炎

发表时间:2012-02-08T16:16:52.7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刘俊梅王洁[导读] 霉菌型食管炎临床又称为霉菌性食管炎,是食管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属消化道念珠菌病之一

刘俊梅王洁(包头市第二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霉菌型食管炎临床又称为霉菌性食管炎,是食管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属消化道念珠菌病之一。霉菌性食管炎主要由于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粘膜形成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感染所致。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皮肤、口腔、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该菌,但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50%。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食管炎,当机体状况发生一定变化,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接受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慢性病及营养不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均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

【关键词】霉菌白色念珠菌消化道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是一种少见的食管炎症,近20年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8到2010年,经内镜检查、X线影像、病理活检证实的21例霉菌性食道炎分析整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年龄

21例病人,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9到72岁,平均年龄57.1岁。

1.2 临床表现

该组病例均有吞吐不利、胸骨后疼痛、灼烧及食道异物感,5例伴恶心呕吐,呕血1例,黑便3例,伴有发烧体温37.5℃~39℃5例,食道穿孔死亡1例。

1.3 内镜检查

食道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白色、点状、苔状、条絮状分泌物敷着,活检钳可以强行剥落,黏膜水肿、糜烂、浅表溃疡,活检组织培养均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1.4 X线表现

全部病例均做食道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食道黏膜粗糙、充盈缺损、大小不等的龛影、蠕动差、舒缩不良。病变侵犯食道全程5例,中段10例,下段1例,中下段3例。

1.5 伴随疾病

乳腺癌术后,有放化疗史者3例,胃癌术后1例,食道炎伴有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例,食道癌术后3例,食道憩室2例,慢性出血性糜烂渗出性胃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l例,细菌性痢疾例,反流性食道炎7例。

1.6 治疗与转归

本组病例均采用制霉菌素100万单位,每日三次口服,辅以思密达、多潘立酮等,疗程2周,20例病人均在2周内治愈,1例因食道癌伴伴食道霉菌感染突发食道破裂死亡。

2 讨论

霉菌寄生于正常人的口腔、胃肠道、阴道、黏膜一般不致病,只有在宿主和寄生物之间平衡发生紊乱的情况下才可致病,如滥用抗生素,菌群失调,滥用抑制胃酸药或食道动力学异常胃液返流等造成食道黏膜屏障破坏,肿瘤患者放化疗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因素造成霉菌过度繁殖侵袭组织发生霉菌病。本组1例食道癌术后5年患者因吞咽困难低热就诊确诊为食道癌术后复发伴霉菌性食管炎在进食油条后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皮下气肿、食道破裂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中毒性痢疾,发热腹痛、脓血便、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就诊,后确诊为中毒性痢疾伴霉菌性咽炎、食道炎。以上2例可能与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或严重感染抗生素使用不当机体免疫力低下,食道局部创伤,菌群失调有关。霉菌性食管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其病理基础主要食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出,病变累及粘膜下层可致食道壁增厚管腔狭窄。近年来霉菌食管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年龄结构趋向青壮年,发病机制可能与饮酒、辛辣食物,进食过快、过硬、过热等造成食道慢性损伤、食物返流有关。有文献报道返流食道炎并发霉菌感染达17.86%[1]食道霉菌感染与食道癌关系密切,有报道不同程度鳞状上皮增生伴发食道霉菌感染率达50%[2]。霉菌性食管炎近年明显增多且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溃疡、肿瘤等相关。日常X线检查、内镜检查应高度警惕霉菌性食管炎是否伴有食管其它慢性炎症、溃疡或肿瘤等以免临床误诊误治。

3 疾病预防

保护皮肤清洁和干燥,是预防外源性感染引起的霉菌型食管炎的重要措施。去掉各种诱因,不断提高机体抵抗力,对预防慢性疾病患者患本病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娟,尹富华.返流性食道炎合并霉菌感染的临床观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253-254.

[2]夏求发,赵瑛.食道组织内霉菌侵犯及食道癌的可能关系.中华医学杂志.1978.58:392-3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