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可见流空现象,肿瘤有很好的外形
骨骼变化:很少有骨骼的变形或肥大;
如局部受压会出现鼻孔移位,
眼眶增大
雌二醇水平
↑
血管畸形
终生存在 同步或者缓慢生长 男:女=1:1 细胞正常更新,肥大细 胞数目正常,基底膜薄
随血管畸形类型变化,弥散的 无实质病变;低流速可见静脉 石,管腔扩张;高流速可见动 脉增粗、扭曲。 低流量常伴有弥漫性骨肥大或 变形;高流量颌骨破坏、骨吸收
2.普萘洛尔(心得安)
3.平阳霉素:
婴幼儿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具有幼稚胚胎血管的特
征,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可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促进血管瘤消退
。适用于(1)经激素治疗疗效不佳者;(2)混合型血管瘤及 海绵状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总剂量不超过30~40mg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博来霉素,主要用于血管内皮瘤、 血管外皮瘤的治疗
鲜红斑痣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 扩张症
血管角皮瘤
国际脉管疾病研究学会分类(ISSVA)(2002)
脉管性疾病
血管瘤
浅表 (毛细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
深部 (海绵状血管瘤,婴儿型) 深浅混合 (混合性血管瘤)
血管畸形
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 静脉畸形--VM(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AVM(蔓状血管瘤)
1.疗程长,局部注射疼痛感强。 2.面部血管瘤注射后可引起破溃,瘢痕形成。 3.肌间血管瘤注射后可引起肢体挛缩畸形。
6.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
聚桂醇注射液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硬
化剂。
优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
小。有轻微麻醉效果,注射后疼痛轻。
聚桂醇注射液临床治疗评价
国外资料:
1).安全性方面:严重并发症(肺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视觉障碍 1.4%;头疼4.2%;血栓性静脉炎4.7%;皮肤 色素沉着17.8%;穿刺点疼痛25.6%。
脉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 (LM)
混合畸形
大囊型 ( 囊状水瘤) 微囊型(血管淋巴管瘤) 静脉淋巴管畸形、
二、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鉴别:
血管瘤
发病年龄 婴幼儿
发病过程 三个阶段:增生、消退和退化
性别
男:女=1:(3~9)
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增殖期内皮细胞有核分裂象
肥大细胞增多,基底膜增厚
影像诊断 血管造影:局限性团块伴密集构成小叶型
不良反应:低热,一过性白细胞减少,轻度转氨 酶升高等。少数患者可发生不可逆性痉挛性双瘫。
5.硬化剂治疗 破坏血管瘤内皮细胞,形成无菌性炎症,组织纤维化。药物 种类繁多,如无水酒精、5%鱼肝油酸钠、奎宁乌拉坦、40%脲 素、消痔灵等。 建议用于小面积混合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 瘤。 存在问题:
2).有效性方面:治疗静脉闭合率87.0%; 复发率8.1%。
国内资料:
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优于尿素、
鱼肝油酸钠、消痔灵、平阳霉素等。
7.激光
激光治疗血管瘤疾病,是通过作用于血 管内的氧合血红蛋白,从而达到破坏血管和 血管瘤的治疗目的。主要适用于早期浅表血 管瘤的治疗。主要有氩激光,脉冲染料激光 及YAG激光(石榴石激光)。
10.其他方法:冷冻、放射、微波、高 能超声波、中医中药等,因治疗方法本身的 缺陷,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对于稍大面积瘤体,冷冻会造成疤痕和色素脱失,
四、高频电极治疗术的特点和优势
纯物理治疗方法,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 不影响器官功能及生长发育; 对组织创伤小,治愈后不留疤痕; 适应性广,对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淋巴管畸 形都有良好治疗效果; 疗效确定,治愈率高。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 平阳霉素→肺毒性,肺纤维化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
4.α-干扰素(α-IFN): α-IFN对各期血管瘤都有效,但血管瘤消退 的速度慢于激素,且不良反应较多。故临床上可作 为K-M综合症的一线药物,也可作为快速增殖期﹑ 病变侵犯主要脏器﹑严重影响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的 重型血管瘤的二线药物。剂量300万u/日,连 用7~9个月。
缺点:普通激光治疗属非选择性热损伤 效应,因此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导致 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
8、手术治疗:
一般不主张将手术治疗作为血管瘤的 首选治疗。手术后皮肤疤痕,血管瘤复发。
9.同位素治疗:
无痛苦,对表浅血管瘤疗效明显。但其缺 点亦明显,局部会遗留瘢痕或色素改变。还 可导致潜在放射危害,其与远期肿瘤发生的 相患儿 女 4岁 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 形 治疗前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
一、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分类
1963年 Virchow 根据形态,将血管瘤分为: 1.毛细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 3.蔓状血管瘤。
1982年, Mulliken 和 Glowachi 根据血 管瘤和细胞学特性、临床表现、自然衍变及预 后不同将血管瘤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正常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诊断流程
三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
1.激素
激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是 引起局部皮肤血管收缩,抑制血管生成,抑制雌激 素分泌及其生物活性等。激素只对增生期血管瘤有
效。
不良反应:库兴综合征(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等),影响生长发育和易患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下 降)、消化道溃疡等。
新的分类方法有以下特点:
1.坚持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两大分类法。 2.血管瘤中增加了先天性血管瘤(RICH、NICH)、丛状血管瘤 、血管肿瘤、罕见血管瘤等。 3.脉管畸形分为低流速脉管畸形和高流速脉管畸形。归属于低流 速脉管畸形的毛细血管畸形包含了 ①鲜红斑痣 ②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③血管角皮瘤
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
血管畸形
1995年 Waner和Suen 根据细胞和组织病理 学研究,提出新的血管畸形分类方法。
1995年,Waner等将脉管畸形按 血液动力学、异常管腔和血流速度分为 :低流速(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与高流速(动静脉畸形)。
1996年,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协会 (ISSVA),采用Mulliken的生物学分 类以及对血管瘤、血管畸形新的认识,制 定了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