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创新开展德育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创新开展德育工作

贵阳市第十九中学罗江华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机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它广义上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与道德、法制教育等;狭义上主要指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给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思考,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创新,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的途径,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应将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确定为这样1O个方面:

1.行为规范教育。目标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礼仪常规教育。以《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指导,让学生知晓待人接物时应有的礼仪。

3.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劳动,养成文明习惯。

4.关爱生命教育。珍爱生命,生存竞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5.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中华之崛起与腾飞而刻苦学习。

6.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前辈的苦难史、抗争史和创业史,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7.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8.时事政治教育。及时向学生通报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放眼未来。

9.校纪国法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10.健康心理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成败和得失,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一)、抓住一个核心,理解信念教育。

当前,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在某些方面,社会生活之间的反差较大,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教育启迪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正确观察世界和认识社会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伦理与道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充分利用祖国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重大成果进行宣传,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命感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珍惜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果,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

在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进行具体内容的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要不断在学生中强化传统的民族精神教育,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和为贵”的团结友善精神;“知难而进”的艰苦奋斗精

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威武不屈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的源泉。以先烈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雷锋、焦裕录、孔繁生”为代表的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代表的求实精神;以“奥运、神七飞天”为代表的自强民族精神,以“98抗洪、抗击雪灾、抗震救灾、抵制金融危机”为代表的,“万从一心、众志成城,不怕

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刚毅精神;以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为代表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为民精神,这些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财富,必须大力宣传,让人人该知。

(二)立足课堂,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加强理论教育,以思品课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的渠道,据学生的思想特点,贴近他们的学习,思想实际解疑释惑,产生共鸣;在学科教学中明确德育教育目标,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文化课教学活动的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与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主要是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努力在学校的公共活动场所营造文明、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加大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学校要创建德育教育阵地、文明活动阵地、广播网络影视阵地,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德育文化环境。

二、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

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失去了往日的效应,需要代之以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常见的活动形式有:1.传统型。如军训、升旗、运动会、夏令营、校庆纪念日、校园文化周、文明礼貌月,以及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文娱汇演等,此外还包括在清明节、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举办的有关活动。

2.系列型。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可以举办与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征文、演讲、读书竞赛、图片展览、影视展评、实地寻

访等系列活动。

3.阵地型。从广义上讲,学校(尤其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从狭义上讲,学校里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中学生党校、中学生团校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建设好并坚守住这些德育阵地。

4.社团型。如成立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联谊会、集邮协会、学生兴趣小组等形形色色的社团。

5.实践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深入农村、工厂、商店、机关进行社会调查,从而进一步坚定报效祖国的决心,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配合型。学校既有常规性工作,也会遇到一些季节性、临时性或者突击性工作。为了配合这些工作,我们也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街头宣传、向“希望工程”以及困难学生“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捐物活动等。

德育活动的类型尚有很多,如特色型、创造型等等,这些活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情的感动、理的启迪、行的引导。

(一)、强调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做好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在与学生思想交流和沟通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启迪人。

在实施情感教育中,要特别地理解和关心那些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的学生,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对贫困生要为其结对帮困或是申请国家支助,对留守、单亲家庭学生要坚持情感补位教育,为他们寻找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坚持亲情走访活动,向他们赠送小礼品,主动亲近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摆脱心理困扰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爱学校的情感,为将来报效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