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形成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3
3、有时在铁素体内部也能形核,只要满足: (1)、温度高,提供足够的相变驱动力;
(2)、有嵌镶块,提供足够的浓度条件和晶核尺寸。
4、奥氏体形核(在加热不快,温度不高的条件下):有铁原子和碳 原子扩散机制。
Page 4
(二)、奥氏体核的长大:
1、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
C A:奥氏体的碳浓度,0.77%; CA-F:奥氏体中靠近铁素体一侧含碳量(GS线); CA- Fe3C:奥氏体中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ES线); CF-A:铁素体中靠近奥氏体一侧含碳量(GP线); CF- Fe3C:铁素体中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QP的延长线); Fe3C:渗碳体的碳浓度,6.69%。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是怎样形成的。并讨论为 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由Fe的晶格改组和Fe、C 原子的扩散,它包括四个阶段:
奥氏体核的形成; 奥氏体核的长大 剩余渗碳体溶解;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Page 2
(一)、奥氏体形核的形成 : 1、形核位置: (1)F/Fe3C界面;奥氏体晶核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 处通过扩散机制形成; (2)珠光体团交界处; (3)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团交界处。 2、在上述位置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处形核,这是由 于满足三个起伏: (1)、界面上存在浓度结构起伏;相界面处存在碳的浓 度起伏;轻易满足形成奥氏体所需的碳浓度。相界面处存在结 构起伏; (2)、界面存在缺陷,能量高,提供能量起伏;此处原 子排列紊乱,位错、空位浓度较高,轻易满足形成奥氏体所需 的能量; (3)、有渗碳体溶解后的碳原子补充。
2、碳原子在铁素体内部的扩散: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的同时,在奥氏体中出现了碳的浓度梯 度(CA-Fe3C-CA-F),碳在铁素体中也 进行扩散,促使奥氏 体长大。由于F中与A交界的界面浓度CF-A原子向A一侧扩散, 使F中碳浓度升高,有利于向奥氏体的转化。
Page 6
(三)、Fra Baidu bibliotek余渗碳体溶解:
铁素体消失以后,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这部分渗碳体称为剩余渗 碳体。 1、实验现象: (1)、F消失时,组织中的Fe3C还未完全转变; (2)、测定后发现A中含碳量低于共析成分0.77%。 2、原因: Fe-Fe3C相图上ES线斜度大于GS线,S点不在CA-F与CA- Fe3C中点,而 稍偏右。所以A中平均 碳浓度,即(CA-F + CA- Fe3C)/2低于S点成分。 当F全部转变为A后,多余的碳即以Fe3C形式存在。 通过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或继续升温,剩余渗碳体通过碳原子的扩散,不 断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的碳浓度逐渐接近共析成分。这一阶段一直 进行到渗碳体全部消失为止。
Page 8
Page 7
(四)、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当剩余渗碳体全部溶解后,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原 来存在渗碳体的区域碳浓度较高,而原来存在铁素体的区域碳浓 度较低,只有继续延长保温时间,使碳原子充分扩散才能得到成 分均匀的单相奥氏体。
综上述共析碳钢的奥氏体等温形成是通过碳、铁原子的扩散, 通过形核—长大—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四个步骤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