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丹阳麦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家境:是指一个家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五.家俗:是指一个家族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民风民俗。
由于本人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有些观点也不强求认同,谨请各位宗亲多加批评指正。如果此书能对各位觉得有一点保存价值,和对子孙后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那对作者就是莫大的安慰,最高的奖赏,感到心血没有白费而由衷地高兴!本人衷心希望这项工作将来会有后来人继承,去续写!让社基张氏家谱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为了把这次第12次修谱工作做到尽可能地圆满,临时工作班子成员在一起商定这次家谱修订的基本原则,达成以下共识:
1。“新谱”以真正的“血缘”关系为主线,不搞“立嗣(亲缘)”关系,打破“老谱”中“长子必有后”的传统规矩。
事实上,在“老谱”中凡出现名字旁边注有“姪嗣”两字的就表明,“血缘”关系就被人为地割断,把叔叔家的儿子“立嗣”到伯伯家的名下,只是“亲缘”关系。认真追查起来,严格的上代祖宗就有点“乱套”,面目全非了。
在我下决心要干这件好事的过程中,2003年5月我收到由麦溪张氏世孙张荣法主编张寿坤编写的《古镇麦溪风情錄》一书。此书是2001年10月脱稿,凝结着一大批麦溪张氏子孙的多年心血,做了一件特大的好事。它理清了麦溪张氏发展的大致脉络,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其坚轫不拔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尤其令我兴奋的是麦溪张氏上塘门分支第26世孙张志林和第27世孙张令锁两人,能在“文革”中冒死机智地将“报本堂”的庚申版61本和甲申版78本,共计139本家谱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为后人了解和研究麦溪张氏的历史立下了奇功。对我今日要续修家谱奠定了基础,有实物可查证,于是我的信心大增!
第十一次修谱,民国甲申年(公元1944年),(由第26世孙张龙子主持)
由于本人在家逗留的时间有限,10月17日一定要离开家,有去浙江、上海等地开会的任务。没有时间去作更深入细微地调查研究,比如,连我亲爷爷家谱上的身世我都没有来得及查一查;又比如,社基村张氏的始祖克励公是那一代世孙?又是怎样往下发展的?我们现在仅清楚第19世到28世的干系图,等等。不足之处一定存在不少,对此,本人只能表示歉意和遗憾了!
编写本书的宗旨是想尽可能做到留给子孙后代一份较完整的历史遗产,起到承上接下作用,为此本书的内容为五大部分:
一.家源:认清自己姓氏的来源和世代的继承。
二.家表:即世系表,这是家谱最重要的内容,表明一个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交代其祖先后代上下之间的继承过程。
三.家训:是指一个家族要维持稳定发展,必须要拟定出一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来约束和教育族中家人。
江苏镇江丹阳麦溪
社基张氏家谱续修
张锁春编著
公元二零零四(甲申)年
序
一.家源
1.1.张姓立姓始祖
1.2.张氏历朝人物考(一)
1.3.麦溪张氏始祖
1.4.麦溪张氏宗祠---“报本堂”
1.5.《麦溪张氏家乘》修谱年鉴
1.6.麦溪张氏历世人物考(二)
1.7.社基张氏始祖
二.家表
2.1.明熙家族
明孟家族
当我知道要在2004年9月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第二天(即8月24日),我正式给社基村民发了一封“致社基张氏宗亲一封公开信”。信中明确表态决心要干“为社基张氏续写60年家谱”的这件事,希望全村宗亲为之配合,提供各家的素材。同时我出面邀请本村最年老的我父辈级的张寿康和张协同作为顾问。目前他们是我村历史发展最清楚的见证人,知道我的父辈和祖父辈,对曾祖父辈也有些印象,恰好能弥补我对前辈的无知;邀请村上我同辈级的张金荣、张维新、张钊锁等人协助我开展工作,他们也非常热心这项公益事业.因长期生活在村上,对村上的细微变化和下辈情况了如指掌,恰好能弥补我因长期不在老家生活,对具体情况不了解的缺陷.这样我们六个人就组成了一个续修家谱的临时工作班子.在我10月4日到家前,他们已经开展了前期工作,为我到家后搜集材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一到家,便立即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工作班子的成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在我的孝珍妹妹家碰头,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工作进展比预先估计的要顺利,仅到麦溪张荣法家中去查<麦溪张氏家乘>两次(10月6日和10月10日),两个上午的时间,就基本上获得我们对上代祖宗所需要的信息,为我们向下链接解放后的子孙发展“干系图”奠定了基础,令我十分振奋.于是我便一鼓作气,加上村上宗亲热情很高,积极主动配合.因为关系到各家的子孙后代,甚怕被遗漏掉或弄错.因此仅花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基本上把所需的材料收集齐全.于是我心中有底,完成此项工作更有把握了,因为剩下的工作是属于我工作能力范围之内能控制的事.
2.3.明祯家族
2.4.明礼家族
2.5.明乐家族
2.6.明章家族
2.7.明鼒家族
2.8.明经家族
2.9.明復家族
2.10.明洙家族
2.11.明奇家族
2.12.明华家族
三.家训
四.家境
4.1..地理位置
4.2.村名由来
4.3.社基旧貌
4.4.社基新庄
4.5.社基”民小”
4.6.社基龙灯
五.家俗
为《社基张氏家谱续修》一书作序
1.3.麦溪张氏始祖
“张叔千,叔夜(1065-1127)之从弟,北宋钦宗朝为户部侍郎,宋高宗立勅封三品嘉议大夫,蓷蹕南渡,遂居润城(今镇江),是为麦溪张氏之始祖”。
根据麦溪张氏家乘“初纂族谱图序”中的叙述为:吾宗本是陕右宁镇坊洛阳桥人,自宋赐进士出身,户部侍郎,封三品嘉议大夫张叔千(1世),护卫高宗南渡,居于润城,经历三世(2世颖;3世*;4世萃拔)移居镇江路马陵桥,生四个儿子:千宁、千福、千安和秀荣(5世).在元朝元至二年(1265年)9月千宁赘于麦溪与陈万言氏结婚生一子,名元(字廷和)(6世)。元又生三个儿子,名定一、定二、定三(7世),遂世居麦溪.定三个世祖又生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秀五、秀六等6个世祖(8世),这6个世祖皆能艰苦创业,日产丰盛,生儿繁衍,这6个秀世祖又生瑞一至瑞十七等17个世祖(9世)。在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分成6家。因容纳不下,有的从麦溪逐渐分离出去,迁居他处,先后徒居到周围36处,如上冈、横圹、洪陵、黄巷正、培塘、丁庄、尤区、汤巷村、社基、姜巷、新庄、万桥、储庄、杨菴、青阳、十六都、松卜、司巷、留墅、窦庄、彪圹、东村、畄荐庄、老村、壁城、九里、延陵、珥陵、云阳、香草、司徒村、丈山、张村、蔡塔村、严巷、金陵。
第三次修谱,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
第四次修谱,清康熙50年(公元1711年)
第五次修谱,清乾隆18年(公元1753年)
第六次修谱,清乾隆54年(公元1793年)
第七次修谱,清道光4年(公元1821年)
第八次修谱,清咸丰5年(公元1855年)
第九次修谱,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
第十次修谱,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未完稿)
最后,衷心感谢修家谱临时工作班子宗亲的真诚的合作!感谢社基张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也对我的家人妻子和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谢意!
作者张锁春
写于2004年11月20日,美国休斯顿市
一.家源
1.1.姓张立姓始祖
关于张姓的来源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我们只相信老祖宗在“麦溪张氏家乘”中的记载。这就是“张出自姬姓轩辕第五子青阳氏生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张罗禽兽主祀星弧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因此张姓开宗之姓祖是张挥。
31文壦,32骜,33公艺,34知骞,35柬之,36九龄,37嘉贞,38宏靖,39镐,40彖,
41巡,42志和,43旭,44万福,45齐贤,46咏,47锡,48晞颜,49师德,50士逊,
51知白,52昇,53俞,54方平,55载,56浚,57栻,58九成,59叔夜, 60叔千,
注:这种列举并不唯一和全面,比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教,称为教师爷;唐朝天文学家张遂,是世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均没有列上。
1.2.张氏历朝人物考(一)
这里指的是从张姓立姓始祖到麦溪张氏始袒之间华夏历代张氏先贤名单,其根据是在“麦溪张氏家乘”中所列举的:
1挥,2仲,3老,4良,5苍,6相如,7釋之,8骞,9安世,10敞,
11禹,12湛,13堪,14霸,15楷,16纲,17颢,18芝,19飞,20华,
21翰,22衡,23凭,24绪,25敷,26融,27褒,28元素,29昌龄, 30儉,
4。社基村的演变历史主要通过两张村地图来反映,一张是新中国刚建立时(1949)村庄的回忆图,另一张是2004年10月时现存社基村落的分布图。在这60年中,村中发生的变化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事和人,一时难以说清楚,更难作出恰当的评价,因此尽可能避免,不去过多涉及。万一涉及仅就事论事不作评论,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患。
------第十二次修族谱记实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就是记录一族有血亲关系群体的其根其源,反映家族繁衍,人群演变的历史。《社基张氏家谱续修》一书是作者本人亲自执笔撰写的,集中反映麦溪张氏的一个重要分支-----社基村张氏近60年来的发展脉络。本人是麦溪张氏第29世孙,原家谱中的名字叫国伟,实名叫锁春,是社基张氏正宗传人。根据麦溪张氏宗祠“报本堂”的规定: 60年造一次谱,30年续一次谱。自从明朝万历23年(即公元1593年)第一次修造谱牒以来,麦溪张氏共修了11次家谱,而第11次是在民国甲申年(公元1944年)。到了2004年,已整整过去60年了,理应进行第12次修谱。鉴于目前的现实状况,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整体不成并不意味着分支也不能,关键在于要有热心人。于是本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愿为社基张氏分支办件实事,续写社基张氏近60年来的家族史。凭我一颗真诚火热的心,凭我一股办事认真的劲,凭我的文化知识水平,凭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只要全村宗亲通力配合,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去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此,我充满信心。
1.4.麦溪张氏宗祠----“报本堂”
由于麦溪张氏人丁兴旺,繁衍很快,散居在36处,非常有必要建宗祠以统一众亲。在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由15世孙肖泉珂公首倡鸠工建造,由16世孙惟一公主持工程,由博士君惟一的好友淮南吴敏道撰写“麦溪祠堂记”于万历17年(1589)之孟秋。宗祠是全家族的公产,族中凡遇大事或要事,宗人们都齐集于祠中商议决策或宴请,分春秋两季(春分和秋分)祭祖,除用作祭祀和施教育才之外,还是修谱的重要场所,平时用于家族中婚丧或寿仪场地。麦溪张氏宗祠以“报本堂”为堂号,一方面是延续元祖祖籍所在的张氏宗祠皆以“报本堂”为堂号习俗,另一方面旨在昭示张氏子孙要记住爱国家、敬祖宗、育子孙之根本。正如堂内柱上悬掛的木制对联:“绳其祖武,贻厥孙谋”所言的那样。“报本堂”三字是金坛状元于敏中所书,于敏中与张氏子孙张玉书在清康熙年间(1661—1722)同朝为相。在麦溪“报本堂”内有三件珍贵的墨宝:一件是第22世孙静波画的“松鹤朝霞图“;一件是第23世孙如楫缮写的大“鵞”字中堂;一件是书法名家邦正公在晚年双名失明情况下写的“礼仪、廉耻、孝悌、忠信”的八字掛屏条幅。
2。“新谱”中不分男女都上谱,打破“老谱”中只有男孩上谱的传统惯例。但有一条,姓张的女孩嫁给异姓,出生的子女若不姓张的话,本村家谱中就不再往下续写了,因为这是张氏家谱,但并不排斥各家各户自己的小家族谱上完整地出现。
3。“新谱”中不再续造同一辈份(即同一世孙)的谱名,一律采用实名制,为了做好“新谱”和“老谱”的链接,凡在有谱名的右旁列上实名而左旁列上夫人名。
1.5.《麦溪张氏家乘》修谱年鉴。
宗之图辑录,明弘治18年(公元1505年)
初纂族谱图序,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由莆田冲崖林炯撰写。
麦溪祠堂记,明万历17年(公元1589年),由淮南吴敏道撰写。
第一次修谱,明万历23年(公元1593年),当时首次上谱人丁已达800多个。
第二次修谱,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
2004年5月我亲自到江西九江市出席由张氏宗亲张灿主编的《中华张氏人物大典》一书的首发式,更使我激动。这个工程太浩大了,历时五年多,在资金严重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竟然能顽强地把此事办成,太伟大了!为我们中华张氏子孙做了一件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我在首发式上发言表态,作为张氏的一个子孙,要为张氏的发展尽力,根据我的能力,我退休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丹阳老家,为本村张氏续写60年家谱.为此,要兑现我的诺言,于是我的干劲大增。
五.家俗:是指一个家族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民风民俗。
由于本人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有些观点也不强求认同,谨请各位宗亲多加批评指正。如果此书能对各位觉得有一点保存价值,和对子孙后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那对作者就是莫大的安慰,最高的奖赏,感到心血没有白费而由衷地高兴!本人衷心希望这项工作将来会有后来人继承,去续写!让社基张氏家谱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为了把这次第12次修谱工作做到尽可能地圆满,临时工作班子成员在一起商定这次家谱修订的基本原则,达成以下共识:
1。“新谱”以真正的“血缘”关系为主线,不搞“立嗣(亲缘)”关系,打破“老谱”中“长子必有后”的传统规矩。
事实上,在“老谱”中凡出现名字旁边注有“姪嗣”两字的就表明,“血缘”关系就被人为地割断,把叔叔家的儿子“立嗣”到伯伯家的名下,只是“亲缘”关系。认真追查起来,严格的上代祖宗就有点“乱套”,面目全非了。
在我下决心要干这件好事的过程中,2003年5月我收到由麦溪张氏世孙张荣法主编张寿坤编写的《古镇麦溪风情錄》一书。此书是2001年10月脱稿,凝结着一大批麦溪张氏子孙的多年心血,做了一件特大的好事。它理清了麦溪张氏发展的大致脉络,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其坚轫不拔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尤其令我兴奋的是麦溪张氏上塘门分支第26世孙张志林和第27世孙张令锁两人,能在“文革”中冒死机智地将“报本堂”的庚申版61本和甲申版78本,共计139本家谱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为后人了解和研究麦溪张氏的历史立下了奇功。对我今日要续修家谱奠定了基础,有实物可查证,于是我的信心大增!
第十一次修谱,民国甲申年(公元1944年),(由第26世孙张龙子主持)
由于本人在家逗留的时间有限,10月17日一定要离开家,有去浙江、上海等地开会的任务。没有时间去作更深入细微地调查研究,比如,连我亲爷爷家谱上的身世我都没有来得及查一查;又比如,社基村张氏的始祖克励公是那一代世孙?又是怎样往下发展的?我们现在仅清楚第19世到28世的干系图,等等。不足之处一定存在不少,对此,本人只能表示歉意和遗憾了!
编写本书的宗旨是想尽可能做到留给子孙后代一份较完整的历史遗产,起到承上接下作用,为此本书的内容为五大部分:
一.家源:认清自己姓氏的来源和世代的继承。
二.家表:即世系表,这是家谱最重要的内容,表明一个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交代其祖先后代上下之间的继承过程。
三.家训:是指一个家族要维持稳定发展,必须要拟定出一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来约束和教育族中家人。
江苏镇江丹阳麦溪
社基张氏家谱续修
张锁春编著
公元二零零四(甲申)年
序
一.家源
1.1.张姓立姓始祖
1.2.张氏历朝人物考(一)
1.3.麦溪张氏始祖
1.4.麦溪张氏宗祠---“报本堂”
1.5.《麦溪张氏家乘》修谱年鉴
1.6.麦溪张氏历世人物考(二)
1.7.社基张氏始祖
二.家表
2.1.明熙家族
明孟家族
当我知道要在2004年9月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第二天(即8月24日),我正式给社基村民发了一封“致社基张氏宗亲一封公开信”。信中明确表态决心要干“为社基张氏续写60年家谱”的这件事,希望全村宗亲为之配合,提供各家的素材。同时我出面邀请本村最年老的我父辈级的张寿康和张协同作为顾问。目前他们是我村历史发展最清楚的见证人,知道我的父辈和祖父辈,对曾祖父辈也有些印象,恰好能弥补我对前辈的无知;邀请村上我同辈级的张金荣、张维新、张钊锁等人协助我开展工作,他们也非常热心这项公益事业.因长期生活在村上,对村上的细微变化和下辈情况了如指掌,恰好能弥补我因长期不在老家生活,对具体情况不了解的缺陷.这样我们六个人就组成了一个续修家谱的临时工作班子.在我10月4日到家前,他们已经开展了前期工作,为我到家后搜集材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一到家,便立即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工作班子的成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在我的孝珍妹妹家碰头,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工作进展比预先估计的要顺利,仅到麦溪张荣法家中去查<麦溪张氏家乘>两次(10月6日和10月10日),两个上午的时间,就基本上获得我们对上代祖宗所需要的信息,为我们向下链接解放后的子孙发展“干系图”奠定了基础,令我十分振奋.于是我便一鼓作气,加上村上宗亲热情很高,积极主动配合.因为关系到各家的子孙后代,甚怕被遗漏掉或弄错.因此仅花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基本上把所需的材料收集齐全.于是我心中有底,完成此项工作更有把握了,因为剩下的工作是属于我工作能力范围之内能控制的事.
2.3.明祯家族
2.4.明礼家族
2.5.明乐家族
2.6.明章家族
2.7.明鼒家族
2.8.明经家族
2.9.明復家族
2.10.明洙家族
2.11.明奇家族
2.12.明华家族
三.家训
四.家境
4.1..地理位置
4.2.村名由来
4.3.社基旧貌
4.4.社基新庄
4.5.社基”民小”
4.6.社基龙灯
五.家俗
为《社基张氏家谱续修》一书作序
1.3.麦溪张氏始祖
“张叔千,叔夜(1065-1127)之从弟,北宋钦宗朝为户部侍郎,宋高宗立勅封三品嘉议大夫,蓷蹕南渡,遂居润城(今镇江),是为麦溪张氏之始祖”。
根据麦溪张氏家乘“初纂族谱图序”中的叙述为:吾宗本是陕右宁镇坊洛阳桥人,自宋赐进士出身,户部侍郎,封三品嘉议大夫张叔千(1世),护卫高宗南渡,居于润城,经历三世(2世颖;3世*;4世萃拔)移居镇江路马陵桥,生四个儿子:千宁、千福、千安和秀荣(5世).在元朝元至二年(1265年)9月千宁赘于麦溪与陈万言氏结婚生一子,名元(字廷和)(6世)。元又生三个儿子,名定一、定二、定三(7世),遂世居麦溪.定三个世祖又生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秀五、秀六等6个世祖(8世),这6个世祖皆能艰苦创业,日产丰盛,生儿繁衍,这6个秀世祖又生瑞一至瑞十七等17个世祖(9世)。在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分成6家。因容纳不下,有的从麦溪逐渐分离出去,迁居他处,先后徒居到周围36处,如上冈、横圹、洪陵、黄巷正、培塘、丁庄、尤区、汤巷村、社基、姜巷、新庄、万桥、储庄、杨菴、青阳、十六都、松卜、司巷、留墅、窦庄、彪圹、东村、畄荐庄、老村、壁城、九里、延陵、珥陵、云阳、香草、司徒村、丈山、张村、蔡塔村、严巷、金陵。
第三次修谱,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
第四次修谱,清康熙50年(公元1711年)
第五次修谱,清乾隆18年(公元1753年)
第六次修谱,清乾隆54年(公元1793年)
第七次修谱,清道光4年(公元1821年)
第八次修谱,清咸丰5年(公元1855年)
第九次修谱,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
第十次修谱,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未完稿)
最后,衷心感谢修家谱临时工作班子宗亲的真诚的合作!感谢社基张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也对我的家人妻子和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谢意!
作者张锁春
写于2004年11月20日,美国休斯顿市
一.家源
1.1.姓张立姓始祖
关于张姓的来源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我们只相信老祖宗在“麦溪张氏家乘”中的记载。这就是“张出自姬姓轩辕第五子青阳氏生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张罗禽兽主祀星弧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因此张姓开宗之姓祖是张挥。
31文壦,32骜,33公艺,34知骞,35柬之,36九龄,37嘉贞,38宏靖,39镐,40彖,
41巡,42志和,43旭,44万福,45齐贤,46咏,47锡,48晞颜,49师德,50士逊,
51知白,52昇,53俞,54方平,55载,56浚,57栻,58九成,59叔夜, 60叔千,
注:这种列举并不唯一和全面,比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教,称为教师爷;唐朝天文学家张遂,是世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均没有列上。
1.2.张氏历朝人物考(一)
这里指的是从张姓立姓始祖到麦溪张氏始袒之间华夏历代张氏先贤名单,其根据是在“麦溪张氏家乘”中所列举的:
1挥,2仲,3老,4良,5苍,6相如,7釋之,8骞,9安世,10敞,
11禹,12湛,13堪,14霸,15楷,16纲,17颢,18芝,19飞,20华,
21翰,22衡,23凭,24绪,25敷,26融,27褒,28元素,29昌龄, 30儉,
4。社基村的演变历史主要通过两张村地图来反映,一张是新中国刚建立时(1949)村庄的回忆图,另一张是2004年10月时现存社基村落的分布图。在这60年中,村中发生的变化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事和人,一时难以说清楚,更难作出恰当的评价,因此尽可能避免,不去过多涉及。万一涉及仅就事论事不作评论,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患。
------第十二次修族谱记实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就是记录一族有血亲关系群体的其根其源,反映家族繁衍,人群演变的历史。《社基张氏家谱续修》一书是作者本人亲自执笔撰写的,集中反映麦溪张氏的一个重要分支-----社基村张氏近60年来的发展脉络。本人是麦溪张氏第29世孙,原家谱中的名字叫国伟,实名叫锁春,是社基张氏正宗传人。根据麦溪张氏宗祠“报本堂”的规定: 60年造一次谱,30年续一次谱。自从明朝万历23年(即公元1593年)第一次修造谱牒以来,麦溪张氏共修了11次家谱,而第11次是在民国甲申年(公元1944年)。到了2004年,已整整过去60年了,理应进行第12次修谱。鉴于目前的现实状况,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整体不成并不意味着分支也不能,关键在于要有热心人。于是本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愿为社基张氏分支办件实事,续写社基张氏近60年来的家族史。凭我一颗真诚火热的心,凭我一股办事认真的劲,凭我的文化知识水平,凭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只要全村宗亲通力配合,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去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此,我充满信心。
1.4.麦溪张氏宗祠----“报本堂”
由于麦溪张氏人丁兴旺,繁衍很快,散居在36处,非常有必要建宗祠以统一众亲。在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由15世孙肖泉珂公首倡鸠工建造,由16世孙惟一公主持工程,由博士君惟一的好友淮南吴敏道撰写“麦溪祠堂记”于万历17年(1589)之孟秋。宗祠是全家族的公产,族中凡遇大事或要事,宗人们都齐集于祠中商议决策或宴请,分春秋两季(春分和秋分)祭祖,除用作祭祀和施教育才之外,还是修谱的重要场所,平时用于家族中婚丧或寿仪场地。麦溪张氏宗祠以“报本堂”为堂号,一方面是延续元祖祖籍所在的张氏宗祠皆以“报本堂”为堂号习俗,另一方面旨在昭示张氏子孙要记住爱国家、敬祖宗、育子孙之根本。正如堂内柱上悬掛的木制对联:“绳其祖武,贻厥孙谋”所言的那样。“报本堂”三字是金坛状元于敏中所书,于敏中与张氏子孙张玉书在清康熙年间(1661—1722)同朝为相。在麦溪“报本堂”内有三件珍贵的墨宝:一件是第22世孙静波画的“松鹤朝霞图“;一件是第23世孙如楫缮写的大“鵞”字中堂;一件是书法名家邦正公在晚年双名失明情况下写的“礼仪、廉耻、孝悌、忠信”的八字掛屏条幅。
2。“新谱”中不分男女都上谱,打破“老谱”中只有男孩上谱的传统惯例。但有一条,姓张的女孩嫁给异姓,出生的子女若不姓张的话,本村家谱中就不再往下续写了,因为这是张氏家谱,但并不排斥各家各户自己的小家族谱上完整地出现。
3。“新谱”中不再续造同一辈份(即同一世孙)的谱名,一律采用实名制,为了做好“新谱”和“老谱”的链接,凡在有谱名的右旁列上实名而左旁列上夫人名。
1.5.《麦溪张氏家乘》修谱年鉴。
宗之图辑录,明弘治18年(公元1505年)
初纂族谱图序,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由莆田冲崖林炯撰写。
麦溪祠堂记,明万历17年(公元1589年),由淮南吴敏道撰写。
第一次修谱,明万历23年(公元1593年),当时首次上谱人丁已达800多个。
第二次修谱,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
2004年5月我亲自到江西九江市出席由张氏宗亲张灿主编的《中华张氏人物大典》一书的首发式,更使我激动。这个工程太浩大了,历时五年多,在资金严重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竟然能顽强地把此事办成,太伟大了!为我们中华张氏子孙做了一件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我在首发式上发言表态,作为张氏的一个子孙,要为张氏的发展尽力,根据我的能力,我退休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丹阳老家,为本村张氏续写60年家谱.为此,要兑现我的诺言,于是我的干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