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设计升级版——整车座椅系统基础

合集下载

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

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

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汽车车座是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

为了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进行车座的创新设计。

下面是一个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的介绍,共计700字。

1. 沙发式座椅设计:传统的汽车座椅都是直立式设计,使得乘坐时身体完全贴合座椅,容易疲劳和不舒服。

而沙发式座椅设计则提供更多的支撑面积和舒适的靠背,使得乘坐者更加放松和舒适。

2. 电动座椅调节系统:传统的座椅调节系统通常是手动的,需要乘坐者自己调节,不仅麻烦,而且操作不方便。

电动座椅调节系统则可以通过按钮或者手机APP控制,自动调节座椅的高度、坡度、角度等,提供个性化的座椅调节体验。

3. 座椅按摩功能:在长时间驾驶或者乘坐中,人体容易疲劳和僵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汽车座椅设计了按摩功能,通过独立的按摩装置,提供按摩、揉捏、敲打等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

4. 座椅通风和加热功能:夏天的高温和冬天的寒冷都对驾乘者的舒适度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汽车座椅设计了通风和加热功能,通过座椅内置的通风和加热装置,调节座椅的温度,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5. 座椅人体工学设计:为了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一些汽车制造商进行了人体工学设计,根据人体曲线设计座椅的形状和材料,使得座椅贴合人体曲线,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感。

6. 座椅材料创新:传统的汽车座椅多采用皮革、织物等材料,虽然贵气,但容易装脏、易损。

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仿生纤维、抗菌材料等创新材料制作座椅,不仅具备耐用性和易清洁性,而且具备抗菌、防螨、防过敏等功能。

通过以上创新设计方案,汽车座椅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满足驾驶者和乘客的各种需求。

这些创新设计方案在未来的汽车座椅设计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驾乘体验,改善乘坐舒适度。

汽车设计培训资料-座椅开发篇

汽车设计培训资料-座椅开发篇

座椅在整车内饰中,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体积上,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以下几个部份来介绍座椅:一、座椅的功能二、座椅的分类三、座椅的结构四、座椅的开辟座椅的开辟周期及流程介绍1 、座椅前期开辟需要考虑的问题2 、3C 认证资料的准备3 、座椅数模校对需要考虑的问题4 、座椅的执行标准5 、座椅图纸问题五、座椅的失效模式六、心得体味一、座椅的功能汽车座椅和其他家用、公用座椅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无非在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附加了许多额外的功能。

现在就其在车中的功能简单介绍一下,座椅可先后、上下调节,靠背角度可前倾、后倾,座椅可360 度旋转,后座椅可以折叠、翻转。

头枕可以上下、先后调节,还可以装备DVD 显示屏,方便后排的乘客观看。

二、座椅的分类在乘用车中座椅分为前座椅front seat 和后座椅rear seat,其中前座椅按功能分1 手调节式前座椅2 手动调高座椅3 电动六向座椅4 电动八向座椅5 手动四向座椅6 手动六向座椅1 针织面料座椅2 织绒面料座椅3 全真皮面料座椅前座椅前排乘员座椅frontpassenger’s seat√√√√√车型A11A11、S11B11B11A11A11 、A15 、S11A11驾驶座椅driver’s seat√√√√√√备注先后两向调节先后两向调节,上下两向调节按调节方式分按面料分附加功能有:1 、座椅上装配电加热垫,全车可装备四套电加热垫,坐垫和靠背都可加热,而且可以做到先后排所有乘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开控制是否需要加热,还可以控制加热到适合个人的温度;2 、前排驾驶员座椅带腰托,有手动和电动之分;3 、头枕带DVD 显示屏;4 、摆布前座椅均带侧安全气囊;5 、更加先进的是在前座椅上配备写字台、笔记本电脑、脚蹬等。

举例:B11 车座椅的最高配置是1 、左前座椅八向电动可调,带手动腰托,右前座椅四向手动可调;2 、摆布前座椅均带两向的DVD 头枕,带电加热垫、侧安全气囊,真皮面料;3 、后排座椅为整体式座椅,带电加热垫,真皮面料,靠背上带中间扶手箱和双杯托,而且可以打开后盖,再也不用愁钓鱼杆、雪橇等体长物品没法放了。

《汽车座椅设计的基本依据1200字》

《汽车座椅设计的基本依据1200字》

汽车座椅设计的基本依据综述1.汽车座椅的靠背汽车座椅靠背的角度:汽车座椅靠背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靠背高度,同时靠背轮廓角度要与人体背部互相贴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

这样增大接触与背部接触面积,从而使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同时还能给肩部提供合适的和角度支撑,能维持驾驶者驾驶姿态不变。

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转向时,还能提供横向支持力,使驾驶者保持正常的驾驶姿势。

避免出现横向大范围身体滑动而影响驾驶安全性。

10°〈θ1〈20°;15°〈θ2〈35°;80°〈θ3〈90°;90°〈θ4〈115°;100°〈θ5〈120°;85°〈θ6〈95°图2.1 适坐姿的关节角度乘坐者腰部脊椎间压力和背部所承受压力主要由座椅靠垫倾斜角度所决定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好好研究靠垫倾斜角度。

因为不同乘坐者身体形态会有细微差距,这就要求靠垫角度不能是固定值,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选用背部倾斜角度可以适应更多乘坐者。

调节范围为100°-115°,如图2.1。

设计一个调角器来解决汽车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如图2.2图2.2 调角器内部结构图角度调节器是由内齿板和外齿板、活动块、平面涡卷弹簧、圆柱螺旋扭转弹簧、靠背联接板、座椅联接板还有手柄构成的。

当手柄没有收到外部作用力时候内、外齿板相互结合,紧密结合挨一起。

这样座椅的靠背就不会在车辆纵向范围内移动,及靠垫和坐垫是处于相对静止的位置。

当扳手受到外力时候,手柄带动活动块旋转。

当活动块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在没有支撑力的内齿板尾部就与外齿板的啮合分离,驾驶者对座椅靠背产生向后的作用力时,靠背就会向后倾斜。

当驾驶者感觉到合适位置时候就会停止。

放开手柄后,活动块因为圆柱旋转扭转弹簧和平面涡卷的回转力作用下推动内齿板,直到内齿板和外齿板啮合完成,这样就可以保持住刚刚调节的角度【2】。

汽车座椅简介PPT课件

汽车座椅简介PPT课件

前座座椅
乘客座椅
(成 套 座 椅) 驾 驶 员 座 椅 (座 椅 系 统)
后座座椅
位置术语
中 心 线 ( Centerline ) 左 部 和 右 部 ( Left vs. Right Hand ) 内 侧 和 外 侧 ( Inboard vs. Outboard ) 前 部 和 后 部 ( Fore vs. Aft )
中心线 前部
右部
内侧 外侧 左部
后部
座椅设计中乘客的因素
设计参考点
设 计 H 点 D 点…
H点
D点
座椅与汽车的关系
座 椅 的 重 要 性 座 椅 的 主 要 功 能 座 椅 的 类 型
座 椅 的 重 要 性--
座 椅 是“ 唯 一” 一 个 每 位 乘 客 在 使 用 汽 车 时 都 要 接 触 的 系 统; 也是继汽车动力系统之后最昂 贵 的 汽 车 系 统!
too little uncomfortable too little uncomfortable too little uncomfortable too soft
uncomfortable uncomfortable uncHT
1
2
3
COMMENTS
Stop! Start Over
1
Poor,Major Improvements
Needed
2
Fair,Minor improvements
Needed
3
Good,slight Improvements
Needed
4
World Class Seat
5
Page 1 of 1
DRIVER PAS S ENGER

汽车座椅简介 ppt课件

汽车座椅简介 ppt课件

舒 适 性--评 估 指 标
怎样评估座椅的舒适性?
➢动态评估 Dynamic Evaluation ➢静态评估 Static evaluation ➢压力分布 Pressure Map ➢……
动 态 评 估 Dynamic Evaluation
路 试—— 长期舒适性
静 态 评 估 Static evaluation
座靠装配 座垫装配
头枕 翼 中块 软垫
座椅系统
座 椅 零 部 件: 骨 架 Frame 悬 置 装 置 Suspension 发 泡 件 Foam Pad 机 械 零 件 Mechanism 面 套 Trim Cover
座 椅 系 统--骨 架
骨架须有足够强度以承担各种静态或动态 的设计负载要求:
• 提供座椅系统结构 • 支撑发泡件和悬置装置 • 碰撞负载
座 椅 系 统--骨 架
管 成 形 Tubular 冲 压 成 形 Stamped 金 属 丝 成 形 Wire 镁 铸 件 成 形 Die Cast Magnesium 塑 料 和 合 成 件 Plastic & Components
座 椅 系 统--悬 置 装 置
汽车座椅简介
课程目标
了解座椅 基本概念 与 相关术语 了解座椅 设计中乘客的因素 了解座椅 重要性 、基本功能 和 分类 了解 座椅系统的组成 了解 产品安全性 的要求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用 于 支 撑 乘 客, 同 时 提 供 最 大 的 舒 适 性 和 安 全 性:

汽车座椅设计402

汽车座椅设计402

人机参数指导设计
有了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工业设计就是在 某个规定范围内,对设计元素按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和组合,而不 是肆意妄为的自我表达。
计设适舒
案例欣赏
舒适的座椅设计
谢谢欣赏
寝室成员:左宗虎 …
坐姿人体模板的性别和视图方向
人体数据可以确定操纵按钮,和车内活动空间有关的车体部位的位置 。
坐姿的脚蹬力
由于有座椅靠背的支撑,可以发挥较大的脚蹬操纵力,这对刹车, 油门。离合器等的设计,起了约束作用。
两种坐姿不同感受
椅 坐 a)
支姿 撑与 点座
b)
座椅主要参数与汽车空间
在接下来的设计中,都以这数据为基本框架。
解剖汽车座椅
任何座椅的第一功能,坐 它的运用环境是,汽车里
不影响 安全驾驶




驾驶操作舒适 坐着舒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参数与设计关系
坐姿与功能尺寸...........
坐姿的脚蹬力
主要参数与汽车空间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座椅的功能尺寸
• 举例: • 中靠背座椅 • 的功能尺寸
2000年中国人 的平均尺寸
四种座椅靠背形式
对四种座椅靠背形式的分析。
高 靠 背
工作座椅的主要参数参考
视野分析
色觉视野:简称色视野: 白色最大,次之黄色,蓝色,红色, 绿色色视野最小。
人体数据可以规定仪表盘、后视镜和顶棚以及其他和视野有关 的车体部位。 “视野”又称“视场”,物理意义指眼固定注视一点时 ( 或通过仪器 ) 所能 看见的空间范围。

小型客车座椅结构设计

小型客车座椅结构设计

小型客车座椅结构设计小型客车座椅结构设计是汽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座椅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座椅的功能性、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小型客车座椅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座椅的功能性是指座椅能够满足乘坐者的基本需求。

这包括座椅的调节功能、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功能,以及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的功能。

座椅的调节功能主要包括座位高度和角度的调节,以便乘坐者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姿势。

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座椅固定装置的设计,使得座椅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座舱上,避免乘坐过程中的晃动和滑动。

另外,座椅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乘坐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防止乘坐者在事故发生时受伤的设计。

其次,座椅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座椅在乘坐过程中要承受来自乘坐者和车辆行驶的各种力,因此座椅的结构必须足够强大和稳定。

座椅的骨架设计和支撑结构需要经过合理的计算和模拟,以确保在各种力的作用下都能保持稳定。

此外,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工艺也会对座椅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选择高强度材料,并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座椅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座位的舒适性也是座椅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乘坐舒适性包括座椅的柔软度、支撑性和通风性等方面。

座椅的柔软度通常通过填充材料的选择和厚度来调节,以提供足够的软硬度和弹性。

支撑性是指座椅能够支撑乘坐者的身体,保持乘坐者的坐姿稳定。

通风性是指座椅能够保持通风,防止乘坐者在长时间坐着时感到闷热不适。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孔和通风系统,可以改善乘坐舒适性。

以上就是对小型客车座椅结构设计的详细阐述,包括座椅的功能性、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

一个好的座椅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结构设计来实现。

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乘客的乘坐体验和乘坐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座椅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优化。

《汽车座椅设计》课件

《汽车座椅设计》课件

汽车座椅设计的原则
汽车座椅设计应遵循人体工学原则,考虑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和健康。关 注座椅形状、支撑、调节性和通风性等方面,以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考虑
身体姿势
座椅设计应促进正确的身体姿 势,减少颈椎、腰椎和膝盖支撑,使乘 客在长途旅行时能够保持舒适 的姿势,减少身体疲劳。
座椅形状应与人体曲线相匹配,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舒适度。
汽车座椅设计的创新和趋势
1
智能座椅
结合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座椅调节和按摩功能。
2
环保座椅
采用可持续发展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多功能座椅
设计具备多种功能的座椅,如折叠、旋转和储物等,提升驾乘者的便利性和舒适 性。
汽车座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调节性
座椅应提供多种调节功能,以 满足不同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舒适度。
材料选择与舒适度
1 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座椅材料可以提高舒适度,如使用透气性好的材料、防滑材料和易清洁的材 料。
2 人体工程学填充物
采用符合人体工学要求的填充物,如减震材料、记忆棉和弹性海绵,以提供最佳舒适度。
3 座椅形状设计
《汽车座椅设计》PPT课 件
本课件深入探讨了汽车座椅的设计原则、人体工学考虑、材料选择、创新趋 势、安全性和耐久性,致力于展示汽车座椅的重要性及其舒适性。
汽车座椅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具有功能性又能提升驾 乘者的舒适感。本节将介绍汽车座椅在驾驶安全、乘坐舒适和美观设计方面 的重要性。
碰撞安全性
设计座椅以提供最佳的碰撞保护,包括头部和颈部的支撑和保护装置。
耐久性测试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总26页)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总26页)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总2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任我通汽车整车座椅制作设计教程;首先制作汽车座椅目的是:个性,舒适,丢弃残旧内饰,进行整改翻新;整车座椅制作改装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1)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1)“H”点(“H”point)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南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南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南1.简要说明1.1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轿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

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

座椅设计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1.1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即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应使人具有合适的坐姿,良好的体压分布,触感良好,并能调整尺寸与位置,以保证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视野良好;1.1.2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缓和与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震动,以保证驾驶员能较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乘客能感到乘坐舒适愉快;1.1.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与寿命,具有足够的安全性;1.1.4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1.2座椅的布置座椅布置要体现出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座椅安装位置的尺寸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驾驶座椅是最关键的座椅。

它的基本要求是布置合理,操纵方便,即乘坐时驾驶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良好可及性。

驾驶座椅必须要有调节机构,以适应大部分人的身材(汽车工业中所应用的总范围在5%和95%之间,也就是包括了90%人群。

设计时一般取5%的女性及95%男性人体样板)。

驾驶座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可及性决定了人体乘坐的姿势,姿势是由座椅的安排位置和形状设计所决定的。

驾驶者乘坐姿势不理想就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劳损。

因此,日本及欧美各大车厂设计驾驶座椅位置都有基本姿势、头部、肩部、手臂、腹部、腿部等活动空间的参考数据,不能随意设计。

另外座椅布置还应考虑座椅与周边部件的距离,即在座椅所有调节位置,座椅都应与周边部件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干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应考虑成员头部与顶棚距离,避免正常颠簸时成员头部与顶棚碰撞;还有两排座椅之间的距离也应根据不同的假人来设计,以保证成员的舒适坐姿。

汽车研发_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及流程

汽车研发_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及流程

任我通汽车整车座椅制作设计教程;首先制作汽车座椅目的是:个性,舒适,丢弃残旧内饰,进行整改翻新;整车座椅制作改装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1)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1)“H”点(“H”point)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4)拇趾参考点(BOF)在侧视图上过AHP点作人体样板鞋底的切线在该切线上离AHP点203mm处的一个点。

汽车座椅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汽车座椅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汽车座椅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座椅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座椅是汽车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因此,设计和优化一款合适的汽车座椅系统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座椅设计的重要性座椅是汽车中最密切接触驾驶员和乘客的部分,它的设计必须兼顾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特点和舒适需求。

好的座椅设计不仅要符合最基本的人体工程学原理,还要考虑有关司机和乘客的身体尺寸、坐姿、姿势变化、可调性、附加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要考虑到座椅的安全性和座椅与汽车其他部件的匹配度。

因此,座椅设计必须兼顾舒适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座椅设计的标准座椅设计要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考虑到人体的各种尺寸和姿态变化,从而实现最基本的座椅舒适性。

同时,各种国际和国内标准对座椅的设计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这些标准大多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以保证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例如,欧盟标准要求 :1.前排座椅头部支撑应高于乘客脖子后部。

2.前排座椅应防止脊椎和胸部受到来自座椅的冲击。

3.车头和车前座的胸部应受到车身和安全带的支撑。

4.前排座椅应垂直稳定,不能倾斜。

5.前排座椅应具有某种程度的位置安装可调性。

这些标准为我们保障了座椅的重要性,虽然在设计和制造时会增加许多难度,但是这些准则可以增加座椅的安全性,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确保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座椅设计的新技术座椅设计的新技术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座椅的优化和提高司机和乘客的舒适度。

现代座椅设计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

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例如:1.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用于实时检测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状况、姿势变化和舒适需要。

通过座椅的智能控制,可以有效地调整座椅的形状,以适应最佳的身体形状和坐姿,提供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2.舒适性传感器技术舒适性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座椅上的传感器来检测乘客的体温、湿度、脉搏和呼吸等生理指标,从而确定一个人是否处于慢性压力状况或缺乏舒适感的状态下。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导书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指导书
驾驶座椅:为驾驶员配备的座椅。 副驾驶座椅:为驾驶员助手配备的座椅。 乘客座椅:为乘客配备的座椅。 第一排座椅:汽车内的第一排座椅。 第 N 排座椅:汽车内的第 N 排座椅。 单人座椅:供一人乘坐的座椅。 双人座椅:供两人乘坐的座椅。 多人座椅:供多人乘坐的座椅。
1.3.2 座椅按照其形状来分,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形式: 高靠背座椅:靠背上端达乘员头部的座椅。 中靠背座椅:靠背上端达乘员颈部的座椅。 低靠背座椅:靠背上端达乘员肩部以下的座椅。 长条座椅:坐垫靠背均为条形的供两人或多人乘坐的座椅。(图 2-1) 斗式座椅:一种根据坐姿稳定而成型的座椅。(图 2-2)
图 2-1
1.3.3 座椅按照其结构来分,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形式: 整体式座椅:坐垫、靠背、头枕为一整体的座椅。
···· 图 2-2
组合式座椅:坐垫为整体,靠背为单人式的多人座椅。(图 2-3)
图2-3 可调式座椅:可改变位置、角度或高度的座椅。 固定式座椅:固定在车身上,位置及角度不可调节的座椅。 电动座椅:由电力驱动调节位置、角度的座椅。 旋转式座椅:能整体旋转以改变乘坐方向的座椅。(图 2-4) 换向式座椅:靠背可向相反方向转换的座椅。(图 2-4) 折叠座椅:靠背与坐垫可折叠在一起的座椅。(图 2-4) 翻移式座椅:靠背、坐垫或整体可翻转的座椅。(图 2-4)
图 2-7
1.5 开发流程
1.6 座椅图逆2-向8 设计
图 2-9
1.6 座椅逆向设计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将实物转变为 CAD 模型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几
何模型重建技术等的统称。
1.6.1 计划
以 A13 座椅骨架为例。
A13 骨架阶段性数据计划
A13 骨架阶段性数据计划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

CLOTH
皮质
2. 座椅新技术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 可移动式座椅, SINK`G 座椅, 后放置式座椅 及 折叠式头枕适用
REMOVAL SEAT REAR SEAT
SINK`G SEAT 折叠式头枕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使用车型 : AUDI A8 - SEAT COVER’G SUEDE 使用等,高级 / 多样化等
CAM TYPE
DRUM TYPE
LUMBAR PLATE
SCHUKRA TYPE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RECLINER ASSY
通过调整BACK的强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外置形
内置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HEAD RESTAINT
当受到后方的冲击时,保证乘客的头脑后部的安全.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滑轨 总成
SEAT的 前后 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员的最佳驾驶条件.
SLIDE CHANNEL
UPPER CHANNEL LOWER CHANNEL
SLIDE LEVER
C形
T形
W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高度调节装置总成
SEAT的 上下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者的最佳驾驶条件.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车辆受到后方撞击时, 头枕会向乘客头部后上方推出, 以防止乘客 颈部受伤,增大安全性 .
后方 撞击时 UP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培训 课件培 训讲义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HINGE & LINK

汽车座椅知识教育

汽车座椅知识教育
二、汽车座椅的构造:
1. 框架; 2. 弹簧或支承板; 3. 聚氨酯(泡棉); 4. 表皮(面套),材料有绒布、针织
布、人造革或皮革。
框架 框架 弹簧 支承

泡棉 表皮
汽车座椅知识
1、座椅的名称 乗用車(轿车)
座椅基本结构
汽车座椅知识
后座椅(RR) REAR SEAT
后座椅靠背(RB) REAR BACK
RB(REAR BACK) 后靠背 中央上衬副片
靠背罩
侧衬片
前主片
RC(REAR CUSH)后座垫
主片
后主片
侧副片
上副片
主片
镶边 双明线 单明线 接合
侧副片
中央副片
侧衬片
侧衬片
3、机构&树脂部品的名称
FS扶手 (A/R)
座椅基本结构
・头枕导向管 ・头枕折叠器(带锁紧・无)
安全气囊模块 (A/B)
便用挂钩
FB(FRONT BACK) 前靠背
FS(FRONT SEAT) 前排座椅
侧副片
镶边 双明线 单明线 接合
FC(FRONT CUSH) 前座垫 主片
侧副片
后下摆
主片
上副片 侧衬片
前主片
前衬片
侧衬片
座椅基本结构
2、TRIM COV (座椅套)的部品名称
RR(REAR SEAT) 后排座椅
汽车座椅知识
L11K 前排座椅
L11K 后排靠背
L11K 后排座垫
头枕 靠背
座垫 树脂 安全 滑移 盖板 带扣 手柄
扶手 杯架
轩逸
座椅总成的结构
汽车座椅知识
L11K 0904前排座椅
L11K 0904 活动头枕ຫໍສະໝຸດ L11K 0904 后排靠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