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457期
2018年第07期(3月 上)
0 引言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城市交通规划的
科学合理性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作为实现城市化建设可持续性目标的城市交通规划,仅为城市规划从属,即并未充分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所带来的复杂影响。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规划就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对已建城市交通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出不同城市类型进行交通系统建设的规律,进而明确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者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城市交通规划就能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价值,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对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科学合理性的需求。
1 研究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关系的现实意义
交通运输业,作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
其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人们交通出行观念与需求的不断变化,增加了城市交通建设的复杂度。这种情况,使得作为兴建较早的城市交通,已经难以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发展对交通运输能力提出的需求。此情况下,为缓解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的交通运输压力,应加大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关系的分析力度,以找出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的作用规律。如此,城市交通规划就不会对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造成影响,进而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2 城市交通规划定位工作开展局限
以往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仅作为体系结构中的一
环,是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方案之一,处于从属地位。此情况下,城市交通规划须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用地布局与城市发展计划,确定相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这一方案的规划确定,并不能从整体角度出发,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对交通系统运行提出的科学合理需求[2]。
当前阶段,我国各城市进行的交通规划设计大多作为
城市发展的辅助或是配套设施,使得交通设施的应用无法实现精细化建设。这里的精细化建设包括:交通规划整体的精细化管理与设计思路的全局整合。由于无法实现,导致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难以统一。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为:相关管理部门对交通规划的单独编制设有明确要求,即属非法定规划范畴。此环境下,导致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流于形式,仅将规划集中在存在拥堵问题的区域。一旦城市规划发生调整,交通规划只能以配套方式来控制交通运输效果。上述问题现状的存在,均是相关建设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关系所致。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关系的研究力度,以使城市交通规划的应用控制更趋科学合理。
3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关系分析策略
3.1 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规划关系
城市用地布局是指,针对城市大小与存在形态,确定用地规模、空间分布、性质、开发建设时间顺序以及密度等,其直接决定了城市中人与物的空间分布合理性。而城市交通,则用来体现城市中人与物的空间流动,其是城市内部活动与联系的载体。两者是相互制约与联系的关系。研究表明,城市与交通是相伴存在的,交通的便利使人们聚集产生城市,且又因城市的深化发展而壮大。到目前,城市用地布局已经与交通运输设施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系统,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17-11-02
作者简介:王紫(1986—),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与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关系
王紫
(徐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定位工作的开展局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布置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城市交通规划人员应在明确对城市规划的决定性与促进影响的基础上,着手实践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性目标。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协调关系;用地布局中图分类号:U439.5
文献标识码:A
图1 城市用地布局模式与交通关系
TRANSPOWORLD
交通世界3.2 城市及其交通规划的决定性关系3.2.1 城市用地布局决定交通结构
从整体布局角度来看,可将城市划分为单中心城市模式、多中心城市模式以及带形城市模式。单中心城市模式是指,用于中小城市的建设。具体来说,由于此类城市的市中心存在非常多的零售业、工业以及企业,因此,导致人口与就业岗位呈集中状态,这就使市中心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巨大。为此,城市交通规划应提高中心区的运量以及交通方式的合理性。如,在中心区的边缘设置环路,以形成输配环的交通运输系统[3]。
多中心城市模式基于城市差异可划分为:副中心形式中心、中心、组团形式中心以及卫星城镇等。由于城市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城市人口与就业岗位分布较为均匀,即集中点明确。因此,中心与副中心的交通要实现联系便捷性,即建立起一个点对点的快速交通。如此,城市的市中心与副中心发展,才能以大运量、高运速的状态,构建出城市交通网络结构。
而带形城市模式是指,受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城市只能依靠河流或是谷地方向进行延伸建设,进而形成了一个带状的布局。此类城市的交通方向性强,且交通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方向的道路系统上,具有空间距离较大特点。因此,能够满足交通规划的大运量需求。最终,构建出一个以轨道公共交通为主的轴向城市交通结构[4]。如图2所示,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轮转式”结构图。
3.2.2 用地布局影响城市交通发展
对于靠山临海的城市,其会城市的对外交通出入口造成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交通出入口的朝向设置。经分析,城市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与道路性质,将影响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从使用性质角度来看,城市道路可划分为交通性与生活性。如在交通性道路两侧开发建设规模较大的交通项目,将使交通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而道路两侧的用地布局密度过高或是建设规模强度过大,交通量就会大于道路的交通容量,进而造成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产生影响。此情况下,城市建设需通过扩宽与之相对应的道路,来缓解交通压力[5]。
3.3 交通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规划
由于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会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因此,其决定了城市应用土地的合理性、文化与商业场地与经济建设水平。具体来说,是城市交通规划促进了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形成。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住宅不能呈现出郊区化。因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交通系统对市中心人口与就业的转移,因此,交通系统的建设应将城市组织与空间布置的合理性作为规划控制重点,以使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进而实现提高土地布局合理性的目标。当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调整地区所处的产业结构,还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图3所示,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互动规划关系。
此外,交通规划还能促进城市历程的发展,即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使人们出行的速度、方便、舒适等需求得到满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座城市的未来规划与现代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城市的规划是城市交通未来规划的前提条件,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动脉、形态及布局[6]。为此,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应与城市规划内容进行充分结合,以使交通模式的应用与设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关系为:
相互呼应、相互制约。为此,城市交通规划人员应结合城市建设环境类型进行协调设计,以满足城市发展对交通运输业提出的科学合理需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规划要从整体角度,即根据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确定相应的交通模式,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只有与城市规划的用地布局以及空间形态进行结合,才能使城市交通环境以高稳定与高合理状态作用于实践。故,相关建设人员应将上述研究结论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葛妹,邬昱昆. 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关系研
图
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轮转式”结构图
图
3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互动规划关系
(下转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