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与道德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道德哲学三大假设的理解。

第一个假设的内容是指,“道德”“德行”不仅仅指的是人的行为,也不单单是态度和意图,而是至少由这两个因素组成的复合体;
就比如说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他的行为,或者说在道德教育当中,学生掌握了系统而完整的到的知识,但是他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恰当的道德行为,我们就能据此评判我们的道德教育成功了吗?我们能据此评判这个学生是有道德的人吗?道德同时指的是行为,也是后面的道德动机,没有道德动机只有道德行为是不行的,只有道德行为没有道德动机也是不行的,这对我们的启发是我们的道德教育既要关注学生道德动机,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提升,也要观察学生道德行为的掌握,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否则很容易培养心口不一,知行不一的人,这种人并不是真正有品德的人。

就比如说那些生产地沟油的人,他们有充足的道德知识,但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道德行为。

第二个假设指的是“道德的”不仅指服从和适应特定社会所认可的习俗和规则的行为,而且指个人在面临不同原则和行为时所做的选择行为,这些选择的标准往往超出特定社会的价值系统;
这代表了两种道德价值观,第一个代表了传统的德育理念,他强调已有的道德体系、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理念的学习、接受、遵守,更加注重规范;而后者代表了现代德育理念,更加注重个人在道德理解、道德选择中的独立选择和独立判断,更加注重理解。

就比如说,面对同一个道德困境,接受不同教育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接受传统德育理念的人会更加墨守成规,按照先人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问题,而接受现代德育理念的人更多的会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社会背景做出更大程度上更为高瞻远瞩的决定。

第三是道德原则是道德生活,因而也是道德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道德生活、道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这决定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底线,在这之中,道德原则尤为重要。

如果不进行道德原则的教育,那么实际上道德教育已经没有了意义。

如果德育课没有了道德原则教育,那么我们难以想象受过这些所谓“道德教育”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道德原则在我看来实际上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所有的道德教育都难以避开这个问题。

2、结合所学的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要分别从初中生和高中生两个角度来说。

对于初中生而言,首先,他们初步理解道德知识的实质;道德评价能力有所提高,道德思维能力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道德判断主要处在习俗水平,开始脱离了自我为中心德阶段,开始从社会、从他人、从法律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评价水平有所提高,认识到人的道德行为背后是有道德动机的,对道德主体的评价不仅要看他的行为,更要看他背后的行为动机,因此,他们也会对沽名钓誉的人有所反感,意味着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初中生的道德情感从冲动、激动向理智发展;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不断地增加,不管是校园社会还是社会生活。

最后,他们的道德信念开始支配道德行为,也就是说他们做出道德行为的时候背后开始有了道德信念的支持;行为习惯获得了积极发展,行为习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意志的自觉性获得较大提高;
对于高中生而言,首先他们对于道德知识的理解更加概括,抽象和深刻,可以理
解一些抽象的道德原则、道德理论、道德知识、道德概念,能够把握道德当中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道德具有的相对性与绝对性;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不平衡,他们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所以有时会出现道德判断与道德事件的评价之间的不一致,判断的时候很理性,但是评价的时候就可能不一样了;
其次,社会性道德情感进一步提高,面向社会的一些公共道德事件的反应能力、素养进一步提高;道德情感发展仍不成熟,具有反复性,所以高中生在这一阶段的道德引导是十分关键的;
最后,他们的道德行为可塑性减小,行为习惯也趋于稳定,所以到了这一阶段,道德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放在学生道德行为的塑造上,道德行为已经趋于稳定;道德意志获得进一步发展;不良的道德思想开始影响道德行为,因为他们开始有更多的、更加开放的思考,所以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的价值观念的影响。

3、假如你是班主任,请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结合中学生生活中的德两难情境,设计一堂讨论活动课。

请阐明讨论目标、讨论内容、讨论重点、难点、方法,教学思路和过程安排。

①讨论目标:
以道德两难问题为基点,在讨论中促进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②讨论内容
考试还有十五分钟就结束了。

小明坐在窗户边上,他的右手边有一本触手可及的资料书。

他被卡在了一道题上,尽管他复习的很认真,但是这道题他实在是忘记了怎么做,但是手边的资料书可以帮助他,因为做不出来就要被任课教师惩罚,甚至因为这一分两分就会跟奖学金失之交臂。

讲桌前面的监考老师四处环视,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样子。

他想了想,伸出了手,悄悄地翻开了书。

③讨论重点
这种行为应该如何看待?面对这种困境,你会怎么选择?从道德判断的内容与形式出发进行讨论。

内容指的是对道德问题所做的该与不该、对或不对的回答。

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理由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

④难点
如何在讨论中判定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在讨论中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⑤方法
⑴讲授法
⑵讨论法
⑥教学思路
⑴教师提问并引入问题
⑵学生讨论
⑶教师总结
⑦过程安排
首先进入情境,让同学们进入小明的情境进行思考并反思对比,在言语中一定要突出道德争端:小明只是一时忘记了做法而不是完全的不会,再加上做不出来要接受惩罚,看起来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这属于作弊行为,是不道德的,对其他同学并不公平。

接着提出问题:面对这种情景,你会怎么做?或者说你要怎么评价小明的行
为?
说明:做出前两个选择的学生处于前习俗阶段,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关心自身的利害;做出第三、第四个选择的处于习俗性道德阶段,已经内化现行社会规则,能遵从现行社会秩序,能较多关心他人的需求,行为价值以遵守规则为依据;第五第六个选择的学生处于后习俗阶段,这一水平道德决策取决于社会全部成员一致认可的那些权利、价值和原则。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在10岁前大多处于第一水平,12岁以后半数处于水平二,只有极少数人进入第三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水平。

然后根据学生做出的不同选择判断学生所处于的道德水平,同时挑出学生进行详细阐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至少三名学生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发言,让学生积极讨论、甚至辩论,使学生对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深入思考,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思想相互融合,让较低道德水平的学生接受或者内化高道德水平的学生的思想,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道德发展阶段是固定不变的,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有早有迟。

所以,如果思想道德水平还是可以进步的,尤其是不断地接触高道德水平的同伴,可以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