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课标细化】1.根据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判断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区域定位2.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3.画地形剖面图、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和计算等4.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5。

野外方位探究、测算经纬度等探究性问题等6.以多种考题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7。

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

8。

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

9。

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核心突破】一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1。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经线特点线圈形状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1)纬度的判断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例题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例题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例题高二区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来深入探讨高二区域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与地图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区域地理至关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地球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这些运动是如何影响季节变化和气候的。

在地图解读方面,学生应掌握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概念,并能够通过地图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例题:如何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解题思路:首先,需要了解经纬度系统,知道1度经度在赤道上大约等于111公里,而在极点则为0。

然后,根据两点的经纬度,计算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和纬度差。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自然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对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产生影响的。

例如,地形对气候的局部影响,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制约作用等。

例题:为什么同一纬度上的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气候特征?解题思路:首先,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地形等。

然后,以具体例子说明,例如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导致同一纬度上的两侧气候差异显著。

此外,洋流的影响也会导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交通、经济活动等方面。

学生需要理解人类活动是如何塑造地表特征的,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地理原理。

例题: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对周边乡村地区有何影响?解题思路:首先,分析城市化的原因,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

然后,探讨城市人口增长对周边乡村地区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如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可能会带动周边农业的发展;同时,城市化可能导致乡村地区人口减少,土地荒废等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下面将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形图的阅读:等高线、等深线等地形特征的识别。

2. 自然地理:-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地貌形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分布和特性。

- 生物地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分布和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

- 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城市规划等。

- 农业地理: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条件等。

- 工业地理: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等。

4.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等。

- 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

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实践等。

6.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

7.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

- 防灾减灾措施: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

8. 资源与能源:- 资源类型: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能源利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9. 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模式。

- 交通地理: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0. 文化地理:- 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景观。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和保护。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以下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归纳: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

2. 自然地理:- 气候:全球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地貌: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貌形态,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 水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分布及其特征。

- 生物地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分布和生态特征。

3. 人文地理:- 人口地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增长等。

- 城市地理:城市化过程、城市布局、城市问题等。

-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区位等。

- 工业地理:工业类型、工业布局、工业区位等。

4. 区域地理:- 世界区域地理:各大洲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

-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

5.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 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6.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 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7. 地理实践能力:- 地图使用: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包括地图阅读和地图制作。

- 地理观察:观察自然现象和人文活动,理解其地理意义。

- 地理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

8. 地理思维方法:- 空间思维: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联系。

- 系统思维:将地理现象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其内部联系和相互作用。

9. 地理学科交叉:- 地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经济、地理与生态学等。

10. 地理学科前沿:- 当前地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如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问题等。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并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共110张PPT)

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共110张PPT)

地距离20千米
0
20千米 40千米
1:2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 地距离100米
0
100米
1:10000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的缩放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
为:____原__比__例__尺__×__n_;
②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____原__比__例__尺__×__(__1;﹢n)
ⅰ 往东时:先向东北,再向东南。(由A到B) ⅱ 往西时:先向西北,再向西南。(由 B到A )
N
F
A
B
S
② 两地都位于南半球时,最短航线向南凸出。
ⅰ 往东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由Q到M) ⅱ 往西时: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由M到Q)
N
Q
M
F
S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方向是( )
拜访地球另一端的超人奥特曼,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
他便从自己家里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行并穿越地心
到达超人奥特曼家中。请问超人奥特曼家的经纬度位置是
(
)
A.121°W, 31°N
C B. 59°E, 31°N
C.59°W, 31°S
D. 121°W, 31°S
知识点二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归纳要点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先向北,过北极点再向南
先向南,过南极点再向北 北
先向北经过北极点,再向南
4.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

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2A)、__北从__南_半、球北半球B_看南_,__下_半列球各点位C_于南__哪_个_半半球球:D_南____半球;
(3)、从东、西半球看,下列各点位于哪个半球:
A__西___半球 B__东___半球 C__西___半球 D_东____半球;
[巩固练习]
1.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东半
球,北半球,低纬的是( A )
[注意]
在描述东西半 球范围时一定要说 明方向,即从 20°W向东到 160°E为东半球, 从20°W向西到 160°E为西半球。
[巩固练习]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30°W 20°W10°W 10°N
A 0° B 10°S
150°E160°E170°E
20°S
C
30°S 40°S
D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A(_3_0_°__W_、 1__0_°__N_ ); B(_1_0_°__W_、_1_0_°__S_); C(_1_7_0_°_E_、_2_0_°__S_); D(1_4_5_°__E_、_4_0_°__S_)。
170°
3.E点的地理坐标是 30 °S ,170°E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逆时针 顺时针
关于对称点:
归纳要点
——首先要确定对称的中心,是过地心对称的对称
点,还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对称点。
※北京(40°N,116°E)关于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即对跖点)是____4_0_°__S_,___6_4_°__W____;
•P
N S 30º
10º
பைடு நூலகம்P•
20º
20º
10º
30º
E 100º 110º 120º A S 10º

区域地理 地球与地图 第一讲 地球

区域地理  地球与地图  第一讲 地球

N
N
10.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S W S E E E
(70°S,170° E) (60°S,170°W ) ____________ (1)经纬度位置:甲_____________ ,丙 。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乙、丁 ;位 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 丙、丁 ;位 丙、丁 ;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 于温带的是________ 甲、乙 。
W
W
N
N
7.M和N两点的实地距 离约是( C )。 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 C.2 222千米 D.1 823千米 8.若一架飞机从M点 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 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 方向为( B )。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W
W
N
N
W
W
9.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 的点的坐标为( B )。 A.(60°N,80°E) B.( 60°S,100°E ) C.( 30°S,100°E ) D.( 60°S,80°W )
S W S
E
E
E
西南 方 (3)甲位于乙的________ 正东 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__ 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最短距离应______ 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小于 (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 (4)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_____ 小于 (小于、等于、大于) 丙、乙之间的距离。
7.5°W 0° 7.5°E 112.5°E 127.5°E
120°E
中 时 区
东 八 区
(2)区时的计算:每隔一个时区,区时相差 1 小时。 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早 1 小时(即加1小时);每往西 1个时区,区时晚1小时(即减1小时)。 (东加西减)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2024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2024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2024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为啥这么说?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篮球,它大体是个球体,但其实地球并不是那么完美的圆滚滚,两极稍微扁了一点点,赤道那里又稍微鼓出来一点。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这个数字咱得记牢,就好比你要知道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一样,了解地球的大小也是很重要的基础。

二、经纬网。

经纬网就像是地球的“坐标系统”。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它们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

比如说,你要从北极点往南极点走,走的路线就是沿着经线的方向。

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就好比你沿着纬线走,就是在朝东西方向走。

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就像在地图上找自己家的位置一样准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一、大气圈。

大气圈就像是地球的“保护罩”。

它能给我们提供氧气,让我们能呼吸,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这都是大气圈的功劳。

大气还能保温,就好比给地球盖了一层被子,让地球的温度不会变得太离谱。

比如晚上的时候,没有太阳照射了,大气就会把白天吸收的热量慢慢释放出来,让地球不会一下子变得特别冷。

二、水圈。

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比如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等都是水圈的一部分。

水圈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洗衣服、做饭等等都离不开水。

而且水还会通过水循环在地球上跑来跑去,就像一个大循环系统。

比如海水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云,云里的水汽聚集多了就会形成降雨,落到地面上,有的又会流回海洋,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水循环过程。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

一、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

有的地方人很多,像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

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和丰富的生活资源,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人去那里生活和工作。

高考地理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件新人教版

(2)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
公式:
某地时区序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
• 注意:①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 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 线)。
• 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得出两个经 经度即为该时区的范围。
• 2.时区的划分
• (1)在地球上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
• (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E到7.5°W划分为一 中时区或零时区。
• (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 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 西十二区。
• (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3.有关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
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所求地地方时
• 注意: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
“+”。
(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公式:
已知地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 Nhomakorabea=某地经度
•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时,这时需要考虑是经过北极点 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再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 E点到X点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经线圈 点的劣弧线;而不是先正南后正北,即不是经过经线 点弧线。
• 注意: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 圆的一部分,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 (5)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 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具体分两种
B.西半球
• C.东半球 D.南、北两半球

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220 260
•B
1020 1080
20°N,15°W
24°S,108°E
西北
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判读南、北极点俯 视图地理坐标方向
A
南、北极点俯视图的判断 方法是: ①看极点处的字或字母。 ②看箭头所示的地球自转 方向。 ③看图中标注的经度度数。 ④看极点及其附近的海陆 分布。我们知道,南极地 区是大陆,北极地区是大 洋。
2:方向
1、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N N
3、按经纬网: (1)经度相同的为正南、正北关系。 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 (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 首先经度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
B点在A点什么方向, B在C点什么方向? 西南 C B A 东南
例.(05全国卷Ⅱ卷)下图是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据地理坐标判断, 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 300千米 D.1 550千米
C
3、两点间最近距离
大圆:球面上圆心与球心重合的圆。
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距离是这两点与球心共面的大圆的劣弧长。
C
D
B A E F
(1)如果这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 所在经线圈就是其所在大圆,这两 点的最短距离是所在经线圈的劣弧长。 (2)如果这两点在赤道上,赤道即 为大圆,劣弧在赤道上。 (3)如果这两点在同一纬线圆上,且 纬线圈在北半球,劣弧为一段向北凸 起的弧线。 (4)如果这两点在同一纬线圆上,且 纬线圈在南半球,劣弧为一段向南凸 起的弧线。
西经度(W)
180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高二区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的区域性特征,掌握不同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及其相互关系。

本文将围绕区域地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区域地理的基础。

学生需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掌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此外,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学会识别和使用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地图知识,以便准确地解读和制作地图。

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

学生应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地形对气候、水文等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同时,植被的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学习的重点。

三、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活动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此外,交通网络的布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区域差异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

学生应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

学生需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不同区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应能够分析和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挑战。

六、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地考察、社区调查、地理实验等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学习,学生可以构建起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地理问题。

高二地理周测(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高二地理周测(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高二地理入学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C.2 222千米D.1 823千米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 )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读右面的四幅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 40°N)的东南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下面右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

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15.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A.向正西方向B.向正东方向C.先西南,后西北D.先东南,后东北14、若图中AB、BC的图上距离相等,则()A.AB、BC的实地距离相等B.从A点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刚好能回到A点C.AB的实地距离大约是BC的两倍D.BC的实地距离大约是6660千米15、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

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6、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A.他们在北极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比例尺越大,地图所画的范围越大B、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略C、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必须扩大到原图的四倍D、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7、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反映的范围比乙图小B. EF处的坡度比CD处大C. EF间实际距离小于CDD. 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右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23-24题。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类型与特征-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貌的形成:侵蚀、风化、沉积-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 工业布局与区位因素-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 交通与通讯- 交通网络的构成与作用- 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信息时代下的通讯技术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政策与国际合作四、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概述-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概况 -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2.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3. 特定区域的深入研究- 选择一个或几个特定区域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该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 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小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组织这些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同时,您还可以添加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来辅助解释和展示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例如,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公路一侧为利用太阳 能的路灯,对于我国北方而言,路灯太阳能帆板朝向正 南时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强,由此可以判读出南北方向, 然后根据南北方向推测东西方向即可。此图中公路呈南 北方向延伸,图中汽车向北方行驶。
(2018·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 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 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
四、定“航线、航向”(最短距离)
2.若没有现成大圆,则要作大圆劣弧。
①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图甲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 所以若从E到F,则最短距离走向为东北—东—东南;若从F向E,则最 短距离走向为 西北—西—西南 。
四、定“航线、航向”(最短距离)
2.若没有现成大圆,则要作大圆劣弧。 ②南半球的大圆劣弧也应向 高纬 弯曲, 如图甲中从G到H,则最短距离走向为 东南—东—东北 ; 从H到G,则最短距离走向为 西南—西—西北 。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A(40°N,20°W)与 C(40°N,160°E。) 经线 相对,和为 180°,纬度 相同 。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A(40°N,20°W)与 D(40°S,160°E)。 经线 相对 ,和为 180°;纬度相反 , 数值 相等 。
[方法技巧]
二、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课后延伸: 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为何 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
20°W
160°E
3.确定纬度带和温度带位置。 4.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
4.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八年级上地理必背知识点1到4章

八年级上地理必背知识点1到4章

八年级上地理必背知识点1到4章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表层空间的学科,由于其对我们生活的关系紧密,因此在学习时要注重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地理必背知识点1到4章。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颗近乎球形的行星,其最大半径为6378.137千米,地球赤道周长大概是40075千米。

2. 经、纬线地球上的经线垂直于赤道,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星体,所以其经线向两极趋近,最终在两极点汇合;纬线则是与赤道平行,向两个极地延伸。

3.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4. 地理定位地理定位主要使用经纬度来表示一个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都是用角度来度量的,其中经度是从本初子午线到该点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纬度是从地球表面到该点的似昼圆的平面角度。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1. 大气圈地球表面由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包裹着地球的气体层,称为大气圈,主要特征是其高度随着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 水文地理环境水文地理环境包括水体和水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为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海洋等几种形式。

水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的蒸发、降水、下渗、地下水和汇合等过程。

3. 生物地理环境生物地理环境主要包括生物类型、分布区和生态等方面。

4. 岩石地理环境地球由不同类型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对地球表层地貌、地质活动和经济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指人类在地表进行的农业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和动物饲养两种。

2. 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在地表进行的工业活动,包括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等多个方面。

3. 交通运输活动交通运输活动是人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包括公路交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上运输等多种形式。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其影响范围包括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

高二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测试

高二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测试

地球与地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都相互平行2.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B.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C.1800经线在东半球D.200W—00—160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3.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A.1800,北极圈B.1800,600N C.200W,600N D.1600E,600N4.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A.无数条B.各一条C.一条D.各两条5.有关等高线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几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B.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一定是鞍部C.山脊处比山谷处等高线密集D.山脊为一组弯曲的等高线,且凸出方向向高处6.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7.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80米B.220米C.320米D.380米8.右面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A.AB B.CD C.EF D.GH9.与120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600E B.600W C.1200W D.00右面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为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回答10题10.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11.某人从赤道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A.原出发地B.出发地东面C.出发地西面D.出发地南面12.某地北为温带,南为热带,用的是“北京时间”,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23026′N,1200E B.300N,1150E C.23026′S,1160E D.300N,1400E右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经纬度 高二人教版区域地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经纬度 高二人教版区域地理

地球仪
由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等构成
二、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 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弧形状 圆圈
长度 从赤道向南、向北缩短
指示方向 指示东西
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并且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约2万千米) 指示南北
三、经度和纬度
纬度:地球上某点纬和地心度的
0o 180o
200 W 向东 00 西经度东半球 1600 E 向东 1800 东经度西半球
20oW
160oE
0o
西东 经经
180o
东西 经经
三、经度和纬度
纬度
经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0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பைடு நூலகம்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900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度数规律 南纬度越向南越大北
纬度越向北越大
半球划分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
半球
重要经纬线 赤道、回归线、极圈、
300、600
东经度越向东越大西 经度越向西越大
200W、1600E的经线圈作 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00、1800 、 600、1200 、 200W、1600E
作业: 1、《区域地理》P 1-2 补全笔记 2、 《区域地理》P 习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R极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读规律: ③陡崖判读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
表示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x-1)d≤ΔH<(x+1)d △H为陡崖,X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陡崖最高点 900≤A﹤1100
相对高度 陡崖最低点 100﹤A≤300
(4-1)*200 ≤ ΔH ﹤(4+1)*200
600 ≤ ΔH ﹤1000
读图回答问题
(1)A点的经纬度为 200S,150E (2)B点位于东西半球中 的 东 半球;B点所在 的大洲或大洋为大西洋
(3)若一架飞机从C点走最近路程飞到A,其飞行方向为 东北 先向东南 后向
下图中①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 最短距离约是3330km,图中③点的经度是 A.160°E B.130°E C.180°E
小结: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也是地球 上最长的纬线,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3)纬度: r
φ
任意纬度纬线圈长 度如何计算? C=2πRcosφ(R:地 球半径; φ该地地 理纬度)
R
60°的纬线 圈是赤道的 一半
1经度纬线的长度=1/360*2πr (r为所在纬线圈的半径)

村 庄

西南
东北 东 南


林 地

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各种地理事物 的符号. 2、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 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 水深的数字.

首都 省级行 政中心

·
省,自治区, · 直辖市界 地区界 铁路 公路 长城 运河 河流,湖泊 时令河,湖 水库,渠道 等高线 山峰 关隘 沙漠 沼泽
一 厘 米 一 厘 米 某地
B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副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 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1厘米代表1公里
例1:
将1:1万的地图比例尺放大3倍,放大后的图副面 积是原来的几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1:10000*(1+3)=1:2500 放大到4倍,所以放大后的图副面积是原来的16倍 将1:2500的地图比例尺缩小到1/4倍,缩小后的 图副面积是原来的几倍? 缩小后的比例尺=1:2500*1/4=1:10000
缩小后的图副面积是原来的1/16倍
二 地图上的方向 1 地图上三种定向方法:
经线指示南北
1) 经纬网 表达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
2) 指向标表达方向:
3)一般指向法:
指向标指向北方.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练习:下图中一辆汽车运运动方向是红色箭头所指 东北 东 方向,它是由向___方向转向向______方向前进.
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点的地理坐标 2、确定两点距离及比较面积大小 3、行走问题
例6: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出发,依 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 千米,最后他位于( D )
A、出发点 C、出发点以北 B、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100m 0° 100m 100m
100m
经纬网的意义
2、极点投影(俯视图)
3、赤道投影
4、侧俯视投影
(一)侧视图
1、经线为弧线
2、纬线为直线 3、看到的是半个地 球,两条经线相差 180度 4、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二)俯视图
1、经线为直线 2、纬线为圆 3、看到的是半个地 球 (北半球或南半球) 4、最外面的大圆是 赤道 5、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3)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 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4)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 岸 (5)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有林木覆盖,空气 清新的地方。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 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 的圆圈。(与赤道平行, 与地轴垂直)
(2)纬线特点 :
a. 是完整的圆 b.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为4万公里) c.指示方向为东西方向 d.平行
(3)纬度:
北纬 “N”
a. 赤道 0°——


南纬 “S”
b. 纬度值
0° 0°
30 ° 60 ° 90 ° 23.5 ° 66.5 °
练习:纬度的判读
10° S 20 ° S 30 ° S
1°纬度经线长度=111km 1°经度纬线长度 =1 °/360 °*2πRcosθ =111cosθkm
四、经纬网
经纬网特点 都是等腰梯形(极点的 是等腰三角形)
经纬网投影的类型
1、圆柱投影
0° A 60° B 40° 40° 80° 80°
子午线
(2)经线特点
a. 是半圆 b.长度相等(约2万公里) c.指示方向为南北方向 d.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N
英国伦敦
几条重要经线
00和1800
0
0
180
0
200W和1600E
注:
1°经线长度 =111km
S
练习:东西半球的判断
40°W 20°W 0° 20°E A B C 40 º E
东半球:B C D
一般 城镇
洲界 国界 未定国
例题: (1000E,200S) ①说出A点的座标: ②A点属于东西哪个半球? 东 ③A点属于南北哪个半球? 南 ④A点属于高中低哪个纬度带? 低纬 ⑤A点属于热、温、寒哪个温度带? 热带 ⑥AC线段长度约多少? 约888千米
•A •B •C
1020 1080
220
260
B
180° D 60°N

C
1°经线的长度都为111km
175°
175°
1°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长度为111cosθ。(θ为纬度)
例5:一架飞机从美国(75°W,40°N)费 城起飞,以每小时1110km/h的速度向北匀速 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 四川内江市(约30°N)降落,求 6660 (1)飞机飞行了_______小时。 (2)内江市的经度为_______。 105°E
②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判读规律: ④形状特征
山脊 山脊 山谷 山谷
山地
盆地或洼地
鞍部
②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间隔均匀——均匀坡;下密上疏——凸形坡; 上密下疏——凹形坡
A
900 700 500 300 100
D
900 700 500 300
1、确定点的地理坐标 2、确定两点距离及比较面积大小 3、行走问题 4、判断方向
判别方向:纬度判断南北
经度判断东西:劣弧定向 纬度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越接近北极点的越北, 反之越接近南极点的越南 经度 1、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 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2、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 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
等高线判读
⑤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⑴与气候结合 ①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每升高 100米气温降低0.6°C ②山区应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③盆地不易散热,例如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⑵与河流水文的结合 ①根据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 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例如:
(1)为充分开发利用B河的水资源,请在图上用 符号标出最佳坝址
(2)计划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公路,应选择哪条 沿等高线修公路工程量较小 线路——?说明理由———————— b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1)沿AB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乙(甲或乙), 沿CD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甲 (甲或乙)
山谷 山脊 山脊
D
西半球:A
(3)经度:
a.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b.( “W”) 西经 ← 0° → 东经( “E”)
东西经度的判断:
按照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往东
经度数值增 大为东经 经度数值减 小为西经
练习:经度的判读
W 110° W 100° W 90° W 80°
三、纬线和纬度
(1)纬线:
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点的地理坐标
例1:判读各点的经纬度
30° 20° 20° 30°
A
40 °N , 80°W
30 °S , 30°W
100° 0° 130° 30° 60° 90°
C
160°
170°
30 °S , 170°E
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点的地理坐标 2、确定两点距离及比较面积大小
例2: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比较为( C
A、甲>乙>丙 C、丙>乙>甲 B、乙>甲>丙 D、丙>甲>乙
例3:甲、乙、丙、丁四艘 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 而且同时到达,不考虑风、 甲 洋流等因素,速度最快的是 ( )B A、甲

180° 60°N 丁


B、乙
C、丙 D、丁
175°
175°
例4:如图,求出A到B的距 6660 离是_________km,A到D 的距离是_________km。 A 555
1/10*4=1:2.5万
将1:2万比例尺缩小2/3,缩小后的比例尺是?
1/2*(1-2/3)=1;6万
将1:2万比例尺缩小到2/3,缩小后的比例尺是?
1/2*2/3=1:3万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副面积的变化
将1厘米代表1公里的比例尺的某地地图放大到2倍, 放大后图副面积为原来的几倍?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