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10月,第38卷第5期,O ct.,2008,V o.l38,N o.5

Journal o fN o rt hwest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 iti on)

收稿日期:2008-04-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4064)

作者简介:王卫亚(1964)),男,河南陕县人,长安大学副教授,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处理研究。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王卫亚1,陈继川2,李伟兵1,陈冬冬1

(1.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2.陕西省第二综合物探大队,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目的研究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双向数据传输、多点数据接收的路有协议。方法针对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线形部署的特点,分析数据传输的要求和类型,研究现有W S N路由协议的特点,尤其是定向扩散路由协议,通过对现有路由协议的改进,提出满足双向传输的W SN路由协议。结果提出了基于定向扩散路由协议(DD)的双向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BDD),实现了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数据的多点传输。结论经仿真测试,该路由协议具有实现简单、工作可靠稳定,能满足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数据双向传输的要求。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定向扩散;气象监测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4ú(2008)05-0744-05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

中灾害性天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

通事故的1/4[1]。在我国,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率

比普通公路高出3倍多,而世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

死亡事故率仅为普通公路的1/2~1/10。2008年1

月南方诸省的大雪,导致高速公路全部中断,大批行

人和车辆滞留在高速公路上,政府不得不紧急调集

各种资源为这些车辆和行人提供生活、医疗和安全

保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所以,高速

公路气象状况的检测和预报,对保障高速公路过往

车辆的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监测技

术,具有规模大、以数据为中心、自组织管理和部署

容易等优点[2],特别适合用来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监

测系统。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

特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速公路气象监测中的

应用及路由选择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1基于W S N的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

111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结构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报主要是监测和预报影响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并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各种灾害

气象。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的灾害性

天气主要有风、雨、雾、冰雪、雷电、低气压和湿热高

温等[3],所以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报系统需要针对

高速公路的风、雨、雾、冰雪、雷电、低气压和湿热高

温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高速公路管理网

络传送到交通控制中心,然后根据各种气象对通行

能力的影响,做出相应的交通控制方案,并通过道路

信息发布系统将气象信息发布。

由于高速公路是线性的,所以与传统无线传感

器网络节点随即部署不同,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

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沿高速公路两侧呈线性

部署,其结构如图1所示。

112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数据传输要求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的网络节点主要3种类

型:传感器节点、基站(si n k)和可变情报板。

传感器节点主要由传感器、处理器和通信模块

组成,用来监测高速公路的气象信息,并将信息传送

到对该信息感兴趣信息处理节点,沿公路两侧分布。

基站是高速公路气象信息的汇聚节点,分别设

立在高速公路的收费匝道和收费广场中,其主要作

用有两个:一是将收集到的气象信息通过高速公路

管理网络,将气象信息传送到高速公路管理网络信

息中心,由信息中心做进一步处理;二是根据收到气

象信息做出相应的交通控制,如在收费广场或者收费匝道的可变情报板上公布限速等,其对象是即将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和驾驶人员。

可变情报板设立在高速公路两侧,主要用来发布和高速公路通行有关的信息和其他提示信息,其对象是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车辆和驾驶人员。为了让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车辆和驾驶人员及时掌握沿路的

气象条件和限速变化,可变情报板必须具备接收沿路传感器的监测信息并做出相应交通控制和显示的能力。

由于高速公路是双向通行,所以某点的监测信息必须同时向两个方向传输,使两端都能收到该点的气象监测信息,并根据收到的气象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交通控制,如图2

所示。

在图2中,传感器节点A 的监测信息必须通过网络传送到基站B 和E ,B ,E 分别位于传感器A 的两个不同方向上,同时,节点A 的监测信息还必须通过网络传送到可变情报板C ,D 和F 上。因此,高速公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策略必须满足数据多点传输的要求。1.3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首先是拓扑结构不同。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网络的传感器节点是沿高速公路两侧线性分布的,而普通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分布则是随即分散的。

其次sink 节点数量不同。普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单si n k 节点网络结构,而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网络的sink 节点是两个,同时数据传输目的节点也有多个,既包括汇聚节点,也有不转发数据的可变情报板节点,而且可变情报板节点是多个(见图2)。这样,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的路由协议要能满足数据同时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传输。

第三,由于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影响高速公路通行的恶劣天气,而大多数天气情况良好,不需要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大部分时间传感器网络处于休眠状态,一旦监测到天气变化,再立即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由于高速公路通行里程较长,路上的气象变化也比较大,所以信息中心收到数据后需要确定恶劣天气发生的地理位置,由于数据是沿高速公路向两端同时传输,所以,路由协议要能实现简单的地理位置判断。

2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传感器网络路由BDD 设计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负责在si n k 点和其余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其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在

)

745)第5期 王卫亚等: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发送数据的传感器节点和转发的汇聚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路由,保证数据能够沿该路由进行正确传输,所以路有协议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种研究领域。典型的传感器结构如图3所示。在图3所示的网络中,路由协议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实现在传感器节点和sink 节点之间建立可靠的、无错误的数据传输链路,与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的是网络中只有一个si n k 节点。目前,根据路由协议采用的通信模式、路由结构、路由建立时机、状态维护、节点标识和投递方式等,路由协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文献[4]

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图3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F i g .3 T he genera l topo logy ofW S N

212 基于数据查询的定向扩散协议(DD )

与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网络中有两个si n k 节点和多个数据接收节点。在现有的多si n k 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其路由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实现将传感器节点的发送到最近的si n k 节点,而不是同时发送到两个sink 节点

[5-7]

,所以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绝大

部分都不能满足数据双向传输的需要。

目前,只有F l o od i n g 协议可以满足向多个目的地传输数据的要求。F l o od i n g 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节点所有的邻节点发送数据,邻节点收到数据后同样向自身的所有邻节点发送数据,数据包直

到过期或到达目的地才停止传播[8]

。利用这种肯定把数据发送到si n k 节点,同时由于F l o od i n g 协议是每个节点都进行数据广播的协议,所以,Flooding 协议同样可以把同一个数据发送到多个目的地。但是,这样会导致网络中充斥了大量的无用报文,使得节点的能源遭到严重消耗,整个网络的生存期受到了影响,所以不适合用于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网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E stri n D .等人提出了定向扩散(D irected diff u si o n)路由协议,简称DD 协议[9]

。DD 协议是基于数据查询驱动的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是:基站或者si n k 节点产生包含属性列表、上报间隔、持续时间、地理区域等信息的查询请求)I n teres,t 并将该/兴趣0向网络中所有的节点flooding ;沿途节点按需对/兴趣0进行缓存与合并,并根据/兴趣0计算、创建包含数据上报率、下一跳等信息的梯度(gradient),从而建立多条指向基站或sink 点的路径;当节点有符合/兴趣0要求的数据时,将数据周期性沿着梯度方向发送到基站或si n k 节点,中间节点可对数据进行缓存与聚合。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另外,si n k 点可通过对某条路径发送上报间隔更小或更大的/兴趣0,以增强或减弱数据上报率,这个过程称为路径加强。该协议采用多路径,健壮性好,利用数据聚合减少了数据通信量,si n k 节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路径增强或减弱,按需建立路由,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图4 DD 协议原理示意图F ig .4 The pri nc i p l e o f D i rected D iff usion

213 基于DD 的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双向路由

协议(BDD )设计 DD 协议是一种数据查询路由协议,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可以通过对DD 协议的改进来实现。把向两个si n k 节点传输数据看成是在两个方向上的定向扩散,如图5,其工作原理如下。

Step1:si n k 节点向网络广播查询请求,也就是兴趣扩散阶段如图5(a)。

Step2:传感器节点收到查询广播后,记录该查询请求,记录内容包括查询内容、时间、si n k 节点名称、转发节点编号和距离(距离指经过的传感器节点数)。

Step3:传感器节点根据收到的信息建立通向该

)

746)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8卷

si n k 节点的路由记录,也就是路由建立阶段。

S tep4:传感器节点沿该路由方向向两个si n k 节点传送数据,如图5(b)。

由于该路由协议由两个si n k 节点发出查询兴趣,并向两个方向传送数据,所以称为B i-d irected d iffusion ,简称BDD

图5 BDD 原理示意图F i g .5 T he pr i nc i ple of BDD

3 仿真结果

为了检验该双向路由协议的可靠性和实际应用效果,在实际投入使用之前,对他进行了仿真分析,

分别选取15km,50k m,100km 和150km 路段进行仿真,无限传感器间距为40m 和80m 两种,主要分析路由收敛时间、路由的可靠性和数据的传输时延

[10]

。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双向路由仿真结果

Tab .1 The results of BDD si m ul a tion

传感器间距40m

传感器间距80m 路由收敛时间/S 传输最大

时延/S 数据丢失率

路由收敛时间/S 传输最大

时延/S 数据丢失率

15k m 0148118515%

013811230

50k m 0146118230%013811220100k m 0145118435%013911220150k m

0145

1182

20%

0137

1124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网络路由的收敛时间和传感器在高速公路上部署的距离无关,这是因为虽然整体网络规模扩大了,但是路由仍然只在两个收费站之间的网络建立,所以路由收敛时间仅仅和两个收费站之间的网络规模有关,而一般来说,高速公路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0km 左右。

当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40m 时,出现了严重的数据丢失,经过分析,发现由于传感器密度过大,造成一个传感器可能收到多个邻节点的路由申请转发,而这个传感器只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路由,从而形成了部分传感器节点是单向路由的现象,经过在程序中增加斜体字部分,该现象消除。

另外就是当传感器密度比较大时,由于要经过的传感器节点比较多,使得网络的延时比较大。

4 结 论

根据上述仿真效果可以得出:

1)针对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殊要求,设计基于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的双向通讯路由协议是可行的,可以实现高速公路监测网络的双向数据传输要求。

2)仿真证明,双向扩散路由协议收敛时间基本确定,传输延时相对固定,数据传输可靠。

3)双向扩散路由协议可以满足数据查询的传输需要,亦可由传感器节点根据设定的检测范围,自动将检测到的异常数据主动发送到两个sink 节点,比定向扩散协议有更宽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冯民学,顾松山,卞光辉.高速公路浓雾监测预警系统

[J].中国公路学报,2004,17(3):92-97.

[2] 颜振亚,郑宝玉.无线传感器网络[J].计算机工程与

应用,2005(5):20-23.

[3] 张清,黄朝迎.我国交通运输气候灾害的初步研究

[J].灾害学,1998,13(3):43-46.

[4] 唐勇,周明天,张欣.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进

)

747)第5期 王卫亚等: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展[J].软件学报,2006,17(3):410-421.

[5] 韩鹏,吴华锋,伍文春,等.多S i nk 动态传感器网络主

动式分层定位方法[J].通信学报,2007,28(11):44-50.

[6] 刘徐迅,曹阳,邹学玉,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目标路

由的改进蚁群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0):24-27.

[7] 聂敏,裴昌辛,李建东,等.A d H oc 网络N LR P 路由协

议及其开销函数[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36-40.

[8] 唐杜平,骆俊英.无线传感器网络洪泛路由算法的研

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1):175-176.[9]

Intanagonw i w at C ,G ov i ndan R,Estr i n D,H e i de m ann J .D irected d iffus i on for w ire less sensor net w orki ng [J ].I EEE /A C M T rans .On N et w ork i ng ,2003,11(1):2-16.[10]屠燕春,郭爱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算法与仿真

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6(10):124-126.

(编 辑 曹大刚)

Routing protocol for free way weat her m onitor

w ireless sensor net wor k

WANG W e-i ya 1

,CHEN J-i chuan 2

,LIW e-i bi ng 1

,CHEN D ong -dong

1

(1.A cade m e of Infor m ation Eng i neeri ng ,Chang c an U niversity ,X i c an 710064,China ;2.The N o .2Co m prechensive G eophysical Exp l o -

ra ti on T eam o f G eo l ogy and M i nera l Bureau of Shaanx,i X i c an 710061,Chi na)

Abst ract :A i m To put for w ar d a ne w routi n g algorith m f o r free w ay w eatherm on ito rw ireless sensor net w ork w hich

can satisfy the de m ands o f mu lti desti n ation nod and b i d irectional infor m ati o n transfer o f free w ay w eather m onitor w ireless sensor net w ork .M et hods Through ana lysis o f the feat u res of free w ay w eather m onitorW SN and study ing t h e con te mporary routi n g a l g orithm,especia ll y directed d iffusion protoco,l to pr opose a b i d irecti o na l routi n g protoco l to satisfy the need of free w ay w eather m on itor W SN.R esults A b-i d irected d iffusion routi n g a l g orithm w as pro -posed based on d irected diff u si o n ,w hich can transfer data i n b-i d irecti o n .Conclusi o n The si m ulati o n pr oved that t h is b-i directi o na l routi n g protoco l is easy to i m p l e m en tation and stab le i n w orking ,satisfy i n g the de m and of b i d irec -ti o na l infor m ati o n transfer o f free w ay w eather monitor w ire less sensor net w or k.K ey w ords :w ire l e ss sensor net w ork ;r outi n g protoco;l directed d iffusion ;w eather m on ito r

)

74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8卷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 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方协议如下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 现阶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甲方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每户设置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对外单位或个人泄露、转让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会对乙方自身正常使用本网站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网站的部位为本单位使用。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律师365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高速公路及卡口环境监测方案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高速公路修建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横贯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成为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甚至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但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安防保障系统、紧急救援系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但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高速公路事故给国家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道路使用者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生命和财产代价。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尽量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高速公路气象监测尤为重要。

卡口系统全称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它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起始于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应用。随着视频采集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数据传输、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卡口系统不断被注入新的技术要素,在事件检测,超速监控方面也有了很多的应用,成为一个综合系统,为高速公路的高效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卡口系统是由能够对受监控路面的车辆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处 理的设备构成的系统。它一般由辅助照明单元、车辆检测单元、摄像机单元、图像处理和传输单元组成。主要功能包括:车辆图像自动记录;车辆号牌自动识别;车速测定与超速报警;布控车辆查缉与布控报警;数据检索;流量检测;数据传输和远程维护等。 在卡口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摄像机从黑白到彩色,分辨率从标清到高清;抓拍目标从机动车扩展到非机动车及行人;目标特征的自动识别从单纯的机动车号牌识别到机动车车身颜色、车标等特征的识别;特征的识别精度也不断提高;管理软件功能从简单的监视查询到数据挖掘。高分辨率的高清摄像机的应用,为卡口系统的应用带来了技术变革,目前高清卡口成为市场主流。 高清卡口系统建成后可实现对监控点的实时监控,对过往目标(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进行全面抓拍、特征识别、记录和存储。基于高清卡口采集系统,辅以先进的视频检测技术,还可以同时

吉林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 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国内最新产品和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二)实用性和完备性 系统应体现实用性,功能齐全完备,能与业务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界面友好,数据组织灵活,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 (三)标准化和通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的标准化。 (四)安全性 (1)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不造成死机、“假死”等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外泄。 (2)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入侵,保护内部的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保障系统数据库以及系统本身不被攻击、盗取。 (3)系统具有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用户盗取或者丢失。 (五)灵活性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变化、服务的扩展和更新等变化因素,在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容量、发布终端管理以及系统功能方面都尽量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开发,保障系统的灵活度。 (六)可拓展性 随着终端和用户类型以及发布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预留可满足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业务拓展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要求

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基于web的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服务器位于吉林省气象局,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应用。此外还需建立为对该系统提供支持的数据库。 (一)整体框架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环境气象监测、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质量检验以及帮助5个主要部分(子系统)。 (二)各子系统功能 1、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功能 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和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两部分。 (1)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查询功能要求在GIS底图上将吉林省现有的污染观测数据实时显示,需要显示的主要有吉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监测站点50米高度PM10、,PM2.5实时数据以及环保局目前网上现有的10个站点的6种污染物(PM10、,PM2.5、 SO2 NO2 、CO、O3)1小时、24小时浓度、IAQI以及AQI数据。 当日实时数据要求以曲线形式显示。 任意时段日值(浓度、AQI)查询以曲线图方式显示。 统计功能开发:可选取任意时段日值和小时值进行统计分析,可显示期间平均浓度、最大值、最小值。 报警功能:PM2.5达到或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或AQI达到或超过150(中度污染)立即报警。 (2)气象条件实时监测分析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 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主要包含烟、雾、霾、降水的实时监测以及环流形势、水汽、风、逆温、混合层高度、理查逊数、稳定度等气象参数分析实时观测。 烟、雾、霾提取人工站(3小时1次)报文以及WS报进行监测,实时显示当日出现情况(包括出现时间),并可按时间进行3小时间隔或选取任意日进行查询。一旦监测到雾、霾立即报警。 统计功能要求能统计任意时间段(日)烟雾霾出现情况。

【服务合同】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 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 二、甲方应确保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 四、甲方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经甲乙双方商定,乙方在获得甲方 上列款项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一次性汇入甲方银行帐户。(甲方帐户:_________;帐号:_________)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甲方代表:_________乙方代表:_________ 电话号码:_________电话号码: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高速公路隧道综合环境监测系统

高速公路隧道综合环境监 测系统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高速公路隧道综合环境监测系统 技术解决方案

1、系统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增长,隧道占新建设高速公路里程的比例越来越大。隧道在空间上呈封闭带状分布的结构特征,给行车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往往构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并且极易引发二次交通事故,引起高速公路堵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隧道安全运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隧道内环境监测与控制成为保证高速公路隧道安全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由于隧道是公路的特殊构造物,在空间上的限制而使隧道内的环境状况比较复杂,由于行驶车辆排放出的气态及游离固态微粒混合成的有害废气和车辆携带的尘土及卷起的尘埃,因隧道内空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快扩散、消失,导致在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极差;由于山体丰富的淅沥水和洞内外温差的作用,而使隧道内常常处于很潮湿的环境中,在洞内容易出现积水;由于隧道内交通繁忙,加上环境恶劣和空间场地的限制,而使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检修工作困难、劳动强度大而效果较差,经常出现隧道内灯光设施损坏,而检修人员只有到现场巡查时才会发现,而这些因素就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性原因。 综上所述,从公路隧道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对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温湿度、能见度,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公路运行部门及时掌握隧道内的综合环境情况,可以进行有效地进行交通控制和疏导,从而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2、系统建设目标 本系统主要建设对隧道内的综合环境监测与控制,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在隧道内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光线感应器、以及积水监测仪来对环境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对有害气体、能见度、风速、水位、烟雾、明火、含氧量等进行实时监测; (2)对前端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当发现有异常时,自动给出报警提示,并能判断到当积水超限时排水磊是否工作,当发现隧道内有害气体超标时,自动启动和控制通风系统进行及时换气; (3)通过建立监控中心,及时地掌握各个公路隧道内的环境情况及各控制设施的运行状态。集中化管理道路报警信息,实现对报警的统计和分析,实现环境异常与其它控制的设施的联动控制。 3、系统总体设计 高速公路隧道综合环境监测系统用于对公路隧道内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实现隧道内的风速、能见度、含氧量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将这些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安全保障。系统在整体上由前端采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 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 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四条:对一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围栏(外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距离成排障碍物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 二、一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5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边缘与一般气象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300米以远。

网络监测装置

1.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新能源电厂一般装设II型网络安全装置,安全Ⅰ区与安全II区各部署一台。 设备要求:采用RJ45接口,具备8个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网口,256G硬盘容量,4G内存,1个B码对接口。 装置基本功能: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采集三类信息:安全类事件(病毒爆发,攻击事件,权限变更及越权操作,非法网络访问,非法设备接入);操作类(登录信息,用户操作信息);运行信息类(网络连接关系,设备运行状态,安全运行指标,硬件运行异常)新能场站数据采集对象主要为(一区为远动服务器,风机监控主机,机电保护管理模块,五防系统,二区为故障录波,风功率预测系统). 数据分析处理:采集到安全告警上报给平台告警类别分为:安全事件,运行异常,设备故障。服务代理:对采集到的安全事件数据汇总处理后,上报平台的同时以服务代理的模式,提供给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调用。 通信功能:于主机连接方式为TCP(IP层之上位于传输层的通信协议),于交换机连接方式为SNMP(网络管理协议:包含应用层协议,数据库模型,一组资源对象)/SNMP TRAP(具备主动通知功能)/SYSLOG(unxi/linux中大部分日志通过这个标准协议进行维护)于安防设备连接(SYSLOG) 本地管理:提供本地GUI图形界面管理方式,主要包含:资产管理(增/删/改/查);安全运行状态(资产统计,运行状态,安全事件,操作行为),安全分析(指标分析,趋势分析),拓扑管理(拓扑连接,拓扑数据),告警管理(查询导出/汇总分析),安全审计(登录行为,接入行为,安全事件审计),装置运行状态监测(CPU/内存/磁盘),告警生成测量管理(生成策略),安全核查(基线核查)

气象服务学

研究对象就是气象服务业 目标是形成能够指导现代气象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服务技术方法体系 气象服务业的定位(了解) 1、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1)气象服务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a 气象服务技术既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延伸,又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 b 气象服务业务分系统是整个气象业务系统的窗口和出口 c.气象服务业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2)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业之本 2、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气象事业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气象服务学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1、以促进气象服务业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解决气象服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2、软硬并举,相互促进:例如如何认识服务需求发展规律,规划服务业的发展;如何根据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和运行规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3、在移植的基础上集成创新 4、在总结气象服务实践经验和已有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创新 气象服务的分类:从气象服务的性质、内容、对象以及手段四个层面对气象服务进行分类气象服务的分类: 一、气象服务的性质分类1)基本公益服务(公益无偿服务)产品I p≥0.5 2)附加公益服务(成本补偿性有偿服务)产品I p<0.5 公益性指数I p=SXD 3)商业性服务产品气象商品,必须具有气象公共产品所不具备的新价值和特有的交换价值二、气象服务的内容分类1)、气象信息服务a气象情报信息服务b气象预报信息服务 2)、气象工程技术服务 3)、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 三、气象服务的对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用气象服务 四、气象服务的手段分类:1、印刷品气象信息服务2、电话气象信息服务3、广播、电视气象信息服务4、警报器气象信息服务5、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气象信息服务 Chapter 2 气象服务的科学技术基础: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系统可控性:系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某些条件来实现状态控制的性质称为系统的可控性。系统的气象可控性: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则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气象制约关系的可测性也是相对的。实际的是指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精度条件的可测性。这种可测性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 气象制约关系可测性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可以获知(实测或推测得到)的气象对某一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 气象控制因子:把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称之为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的可测性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测得(实测或预测)这个气象控制因子。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方案范文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方案 摘要文章针对高速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研究,对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及主要目的进行了阐述,并结合高速公路环境监测的特点,以渭源(路园)至武都(两水)高速公路为例,从监测因子、监测点位的确定等方面着手,阐述了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为监测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引言 高速公路的工程项目建设在近些年大范围的进行,在促进交通事业向前发展和推动整体经济社会的进步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速公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大力贡献的同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也给沿线地区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高速公路施工期的影响尤为严重。因为,高速公路的施工周期相对比较较长,从开工到竣工通车一般需要多年的时间,且高速公路为多节点长线性构筑物,施工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范围较大、影响面广、持续性较长。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方面,其中环境污染是指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沿线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陇南山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大部分地段属于秦岭山地,区域内山高沟深,大多数山地多石少土,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必然会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环境监测通过对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详细的监测分析,能较准确的掌握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对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将高速公路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保护路边环境的目的。 1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定期对公路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水环境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监测,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估,为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做依据。因此,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十分重要,是开展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高速公路属于生态类建设项目,在其施工过程中道路路基的开挖、隧道的修建和桥梁的架设等建设活动都会给高速公路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开挖废水的排放、废弃物的任意堆砌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填深挖导致的相应水土流失问题,跨河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造成相关山体植被破坏、以及对跨越河流水质的污染也不可以忽视,高速公路建设直接带来周边水质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噪声污染等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在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公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是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是有效减缓和避免施工期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 2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气象监测仪基本原理

环境气象监测仪基本原理 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威胁这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生态环境,因此在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旧版的尤为重要了。利用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建立高效、及时、准确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环境气象监测仪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改造升级,现代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必须摆脱过去那种落后的检测方式和面貌,继而应用科技含量更高,监测精度更准、稳定性更好的环境气象监测仪来加强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它可以在野外独立完成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参数的全天候现场精确自动监测,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数据更新,在它的帮助之下,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加轻松的获取实时、历史气象数据,了解气象的变化情况,实现地面观测与气象资料的有机结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实现农业环境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农业原有的生态环境,为开展科学农业生产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环境气象监测仪的帮助下,作物会生长的更好,产量和品质也会更高,符合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基本利益,因此受到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一、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采用GPRS或GSM传输方式,主要适合于长距离之间数据的收发。GPRS通讯方式是采集点采集数据后,通过GPRS或GSM上传网络,用户可利用任意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登陆并查看数据,农业环境监测站稳定可靠,解决了同行业利用移动无线IP传输通讯经常掉线的麻烦。数据稳定可靠无需担心突然断线,通讯费用按流量计费,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应用模式。 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气象服务标准答案

标准 答案 (A、 B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标准答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气象服务学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2 页;考试时间100 分钟;任课教师_____;出卷时间____年_____ 月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指以气象知识为基础,应用气象服务的技术方法,实现用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象资源、有效避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从而提高运行效益的途径。 2、系统的气象可控性 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我们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3、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是指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 4、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与其产生的有效效果之间的比较。 5、气象服务心理学问题 所谓气象服务的心理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气象服务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交织以及融合的关系问题。 二、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气象服务按照服务的对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 和(专用气象服务) 。 2、气象服务效益按照属性可划分为气象服务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 、 (智力效益)。 3、从科学技术角度看,气象服务要产生效益必须具备的科学技术基础包括(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型)、(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4、气象消费的特性主要包括( 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的骤变性)、(消费的风险性) 和 (消费的乘数效应) 。 5、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情绪过程) 和(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 6、导致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难度较大的原因是气象服务效益的(难以度量性)、(不确定性) 、(多因素性) 和(难以归属性) 。 7、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指标包括( 针对性)、(有效性) 和(及时性) 。 8、合理的投入反馈机制应当体现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投入) ,我国基本公益气象服务的投入反馈机制是( 公益无偿)。 9、气象控制因子的类型主要包括(气象源信息库中已有的常规气象要素)、(用户系统所在地一般常规气象要素) 、(非常规气象要素) 和(气象相关物理量) 。气象控制因子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气象影响指数化方法)、(气象控制因子模型化方法)和(气象影响参数化方法)。 10、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 、(快速原型法(99+1法))和 (直接面向对象法)。 11、揭示气象制约关系的基本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方法)、(统计诊断方法)、(实验方法)和(物理理论推断方法)。 三、选择题 1、C 2、A 3、D 4、B 5、C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气象服务基本原理(5分) 根据气象因子对控制系统的制约关系,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控制信息;进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一、项目总体概述及系统构架 1.应用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非常迅速,自1988年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4.5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设“七射九纵十八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67个、水路枢纽50个和公路枢纽140多个,将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的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但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恶劣天气条件,给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而且还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所以道路天气条件监测是高速公路科学运营的一个重要依据,雨、雪、雾、积雪、结冰等情况对高速公路的运营都有直接的影响。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改变路面的物理性质、观察视线、车辆自身安全等方面。主要灾害及影响有: A、雾雾主要通过降低能见度而引发交通事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的天气现象中,雾的影响最大。大雾特别是<50米的超低能见度的灾害性浓雾是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往往引起数辆甚至数十辆汽车的连续追尾。大雾常常造成重大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导致高速公路限速或关闭,延误行车时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B、降雨降雨也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最常见的气象要素,它使路面附着系数降低,导致汽车制动距离增加,易发生车辆侧滑和控制失灵从而危及行车安全。同时降雨使能见度降低,司机视线模糊不清,导致驾驶失误。此外,降雨过后,路面如有积水或干湿不一,路面摩擦系数不均,车辆制动性变差,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在山区,暴雨还常常引发山洪、山体塌方或泥石流,从而导致车辆被冲,桥梁垮塌,道路被毁;在平原和盆地,暴雨常常引发洪涝,导致道路被淹,交通受阻。 C、冰雪冰雪与降雨一样,漫天飞舞的大雪使能见度降低,而且一旦路面积雪被压或是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夜面路面降温结冰,造成里面路面摩擦系数显著降低,严重影响车辆的操作和制动性能,使控制失灵,车辆发生空转、打滑或侧滑,从而危及行车安全。

环境气象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环境气象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环境气象监测系统也称为小型气象站、小型自动气象站,专业用于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参数。NL-5G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系统也称为农林小气候采集系统、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专业用于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参数。 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农林小气候采集系统技术参数: 太阳能板:10wp 备用适配器电源:DC9V/1A 整机功率:≤1.5W 存储容量:1M本地+4G(SD卡): 坐标精度:3位小数,±0.05分(≤50M):N:0~90 ° E:0~180° 防水等级:IP54 小型气象站/农林小气候采集系统可选配的参数如下: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含露点和不含露点两种)、数字气压传感器、数字光照强度传感器数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数字CO2传感器、数字风向传感器、数字风速传感器、数字雨量传感器、数字地温传感器、数字土壤水份传感器、数字土壤盐分传感器、有效辐射总辐射传感器。 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农林小气候采集系统手持机功能:

1、采用不锈钢材料,防水性好。 2、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全中文菜单操作。 3、可时设置采样间隔,自动记录数据并存储。 4、内置SD卡,最多可存4000万组数据,即可在主机上查看数据,也可导入计算机进行查看。 5、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SD卡里的数据不丢失。 6、探头具有一致性,最多可接十几种传感器。不同气象参数的传感器接口可以互换,不影响精度。 7、低功耗设计,运行时最低功耗仅300uA 环境气象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功能: 1、显示每种参数过程曲线趋势,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显示查看,放大、缩小功能。 2、具有设置超限区域着色功能,显示更直观,为客户带来更多便捷。 3、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以EXCEL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4、每种参数的报表、曲线图均可选择时段查询查看,并可通过计算机打印。 5、曲线坐标均可自行设置和移动,分析历史走向更清晰、时间把握更明朗。 6、完全兼容市场上所有的32位Windows系统。

目前国内十大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比

目前国内十大舆情监测系统公司排行 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如:网页、论坛、BBS等,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下载最新的消息和意见。下载后完成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标引。对下载本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过滤和预处理。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施监控,前提是必须通过人际交互建立舆情监控的知识库,用来指导智能分析的过程。对热点问题的智能分析,首先基于传统基于向量空间的特征分析技术上,对抓取的内容做分类、聚类和摘要分析,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然后在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使管理者看到的民情民意更有效,更符合现实。最后将监控的结果,分别推送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供制定对策使用。 No1.阳光安吉舆情监测系统:北京阳光安吉(Sunshine Angel)是一家专注于网络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软件应用开发的互联网技术企业;阳光安吉云监测平台是公司代表核心产品之一。北京阳光安吉舆情监测公司主要业务:舆情监控、舆情监测、媒体监测、品牌监测、竞品监测,提供专业的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和舆情报告。公司成立于2008年,先后获取了国家高新企业技术认证、国家双软认证等资质;公司一直致力于舆情监测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与咨询服务。是唯一一家较早全面以软件、SAAS、报告为一体的舆情监测公司。 No2.本果舆情监测软件:本果舆情监测软件适用于公安、检察、司法、宣传等政府部门应用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并针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网络舆情监测服务。北京本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本果”)是全球中文信息监测领域的领衔企业,始终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研发、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7号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令 (第27号)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6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促进气象信息服务发展,培育气象信息服务市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和进 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服务,是指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利用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活动。 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是指依法设立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依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支持与气象信息服务有关的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气象信息产业发展。 第六条气象信息服务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统计与公示制度。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向其营业执照注册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其监督管理。本办法实行前成立的,应当自实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备案;本办法实行后成立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备案。 第八条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三)主要技术人员信息; (四)信息服务提供方式和范围说明。 第九条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使用合法渠道获得的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 (二)建立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 (三)遵守气象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第十条鼓励建立气象信息服务行业组织。气象信息服务行业组织应当对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第十一条气象信息服务行业组织应当制定气象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制度和执业准则,促进气象信息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开展的气象信息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并公示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主动申报、社会公众举报信息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信用信息,经核实后向社会发布。 第十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气象资料汇交共享平台,并制定数据汇交制度。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可无偿获取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方案项目名称: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河(源)段工程 编制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 二〇一〇年三月

目录 一、方案编制依据 ............................. - 1 - 二、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 - 1 - (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 - 1 - (二)声环境监测方案 ........................... - 3 - (三)水环境监测方案 ........................... - 5 -

一、方案编制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以及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得要求,制定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项目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主要敏感点见表2: 二、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本项目施工时对公路沿线环境得大气影响主要就是施工扬尘、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因此,大气监测因子选取TSP作为监测因子。选取施工期间监测,对施工现场、灰土拌与站及离施工线路距离较近得村庄进行监测。经过对离施工线路50m范围内得村庄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现状监测点见表2,共布设约10个监测点,具体布点位置在现场考察得基础上明确。

监测因子与监测频次见表3所示。监测同时对气象参数等进行观测记录。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监测点位 根据道路施工得特点,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得浓度最高点,相对应得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 3、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374-2007)、《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物得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 4、监测结果及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达标性评价,根据批复“施工扬尘等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得要求”,施工现场与灰土搅拌站执行TSP≤ 1、0mg/m3。 距离施工运输道路最近村庄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得二级标准TSP日平均值标准(≤0、30mg/m3)。 (二)声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 根据对沿线敏感点进行优化筛选,初步确定进行施工期敏感点噪声现状监测得监测点位见表4;具体布点位置在现场考察得基础上明确,共布设约20个监测 点。 表4 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施工期噪声现状监测点位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 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概述 (14) 1.1项目简介 (14) 1.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2.1业务协同化 (16) 1.2.2监控一体化 (16) 1.2.3资源共享化 (16) 1.2.4决策智能化 (16) 1.2.5信息透明化 (17) 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 2.1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2.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20 2.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20)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

2.3.2两个中心 (30) 2.3.3三个体系 (32) 2.3.4七大平台 (32)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 ?水生态管理系统 (48)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

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 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 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 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 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 3.2.1技术新 (54) 3.2.2规范高 (55) 3.2.3分析透 (55) 3.2.4功能实 (56) 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 3.2.5检索平台 (61) 3.2.6消息中心 (62) 3.3管理平台功能 (62) 3.3.1环境质量监测 (63) 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