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一种分型,在所有糖尿病中占10%左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β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依照WHO制定的分型标准,1型糖尿病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1A)糖尿病和特发性(1B)糖尿病。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发病突然,胰岛素会在很短时间内严重缺乏而造成机体代谢异常紊乱,是特发性1型糖尿病中的一个新亚型。该病和以往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是有所不同,同时缺乏自身免疫表现。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暴發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M)是以急骤起病、严重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匹配、而胰岛功能迅速衰竭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糖尿病类型。2000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新的亚型。它是短时间内β细胞完全破坏,突发性胰岛素缺乏导致的高血糖,从而快速进展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1]。

在日本,新诊断的糖尿病中有0.2%的FT1DM,14.8%~19.6%的急性发作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日本的FT1DM占T1DM的20%[2]。

然而,日本女性FT1DM的发病率比欧洲和美国低10%[3]。在韩国,FT1DM 的患病率占所有新诊断的T1DM的7.1%,占成人糖尿病的30.4%[4]。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报道,该院FT1DM占急性酮症起病的T1DM的9.2%(7年内87例中出现了8例),在18岁以上患者中占14%,深圳福田医院6年中出现了6例,由此推测我国FT1DM的病例亦不少。FT1DM的发病率并没有性别差异,起病人群中青少年和成人占90%,男性的平均起病年龄为42岁,而女性起病的平均年龄为35岁[5]。根据现有的报道,远东亚洲的FT1DM发病率较高;然而,白种人FT1DM非常罕见。除了日本、韩国、中国,其他亚洲患者也十分罕见[6],目前也未出现关于越南的病例报道。

目前关于FT1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环境和遗传相关作用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发现FT1D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项研究显示FT1DM的发生与HLA-DR-DQ上某些特定基因的出现有相关性。Kawa等[7]发现了HLA-DRB1*04:05-DQB1*

04:01单倍体与日本人群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密切相关。2006年研究者不仅发现HLA-DRB1*04:05-HLA-DQB1*04:01是FT1DM发病机制中的一个触发因素,还证实该基因与怀孕无关。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了HLA-DQA1*0302,0501

和HLA-DRB1*0301(DR3),0901参与了FT1DM的发病[8]。随后2009年研究者对日本545例T1DM患者的基因进行研究,证实HLA-DRB1*04:05-DQB1*04:01单倍体与FT1DM显著相关[9]。Imagawa等[10]发现FT1DM患者中HLA-DR4-DQ4基因的频率明显增高,其中以纯合子的危险性最高。Tsutsumi等[11]分析了日本207例FT1DM患者的HLA-DRB1和DQB1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T1DM患者出现HLA-DRB1*04:05-HLA-DQB1*04:01单倍型和HLA-DRB1*09:01-HLA-DQB1*03:03单倍型的频率明显较高。DRB1*04:05-DQB1*04:01和DRB1*09:01-DQB1*03:03被证明是相关的等位基因。然而DRB1*09:01-DQB1*03:03在谷氨酸脱酸酶抗体阳性的FT1DM患者中更常见。2015年韩国一项研究分析了11例韩国FT1DM 患者HLA的基因型和单倍型,发现HLA-DRB1*04:05-HLA-DQB1*04:01单倍型使得韩国FT1DM发病风险增加了 4.11倍[12],由此提供的证据显示了HLA-DRB1*04:05-HLA-DQB1*04:01单倍型是FT1DM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2012年,日本糖尿病协会修订了FT1DM的诊断,将HLA-DRB1*04:05-DQB1*04:01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之一[13]。另一项关于中国人群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和自身免疫特征的研究,纳入了24例FT1DM患者和48例出现急性酮症酸中毒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DQA1*01:02-DQB1*06:01单倍型的频率更高[14]。

2病毒感染

许多FT1DM患者发病前曾有病毒感染史,病毒感染很可能参与了FT1DM 的发病。

研究者纳入了19例新发的FT1DM患者、18例新发的T1DM患者和19名健康人,检测他们的肠病毒IgA、IgM、IgG抗体,试验结果发现FT1DM患者肠病毒的IgA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经典的T1DM和健康人,提示了肠道感染可能是FT1DM爆发的原因之一[15]。Shibasaki等[16]在FT1DM患者的胰腺中直接检测到肠道病毒RNA。关于基因缺乏小鼠的研究显示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like receptors,RLRs]在抗病毒效应中有重要作用[17]。然而有研究证实了FT1DM患者的胰岛细胞RLRs有明显过表达[18-19]。

胰岛细胞的RLRs高表达不仅提示了RLRs在FT1DM患者胰腺的感受和应对肠道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提示了FT1DM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日本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72%的FT1DM案例有流感样症状发作的病史。研究发现柯萨奇病毒A和B、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艾柯病毒、人疱疹病毒6、巨细胞病毒可能参与了FT1DM的发病[20]。

病毒感染有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损坏胰岛的β细胞:(1)肠道病毒感染后,病毒在β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由于β细胞抗病毒反应,直接导致β细胞的凋亡。(2)病毒性感染可能触发受感染β细胞的毒性反应,通过激活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诱导β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的过表达。当模式识别受体感觉到肠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