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县情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8°0′18″~108°28′42″、北纬32°45′57″~33°19′56″之间),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东西直距42.75公里,南北直距63.05公里。

2、地质地貌

地形地貌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大。北部秦岭山高坡陡,南部巴山山势稍缓,多呈浑圆状山脊,中部沿汉江两岸及池河下游,系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俗称“坝子”。山势北高南低,多呈“V”型和“U”型峡谷,一般海拔400~1400米,坡度30°~50°。最高为北部云雾山(2008.9米),最低为南部石泉嘴(332.8米),相对落差1676.1米。

3、气候气象

气候特征气候为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灾害性天气频繁。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差异大,配比不协调。春季升温快,不稳定,冷暖变化大,常有寒潮、霜冻、大风和浮尘天气。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较冷,降雨量少,多干旱;春季暖气团逐渐增强,气温渐高,晚春多阴雨;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局部洪涝,常有伏旱和夏旱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发生,阴雨连绵,常伴随低温,10月份后,气温迅速降低,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14.6

C,年均降水量88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小时,无霜期240天。

二、区位交通

泉县城交通,城南有汉江航道,可顺流东下安康和武汉;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安石二级公路以及连接西汉高速公路的石两二级公路东西交错;横穿县境的十天高速公路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全县公路总里程162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82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91.5%。自2006年以来,全县抢抓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各级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扎实苦干,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建设原则,四年共完成通村水泥路953公里,人均修路7.27米,通村水泥路密度达62.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98%的行政村通水泥路,人均修路里程创全市之最。解决了18万群众“出行难,脱贫难”的问题,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资源概况

1、水资源

石泉是陕西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泉属长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沟溪456条,河网密度为1.1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区域内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产水2.6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6亿立方米,汉江干流过境水21.42亿立方米,总水量为29.62亿立方米。自产水每平方公里43.08立方米,亩均拥有水量1659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3608立方米。区域内河流众多,山高水高,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1.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3.4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4.5万千瓦,还有装机18万千瓦的喜河水电站,2006年即可蓄水发电。

2、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石泉矿藏、种类繁多,分布比较零散。金属矿产中,主要有赤铁、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非金属矿中,主要有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矿产有厂炭、泥炭、少量无烟煤。矿产中,以非金属矿产最丰富,储量较大,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为石英石、钒钛磁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3、生物资源

石泉属秦巴山地的动物区系,在动物地理位置上,又属东洋界动物区系,因县境处于东洋界的北部边缘地带,在动物区系的组成上,有一部分与北界动物渗入,使得区系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多样。其中野兽类有熊、鹿、獐、麂、野猪等20多种;野禽类有金鸡、石鸡、雉、布谷鸟、杜鹃等46余种;另外还有水生物、昆虫及其它100多种。全县有树种共51科,87属,134种。其中用材林树种68种,经济林树种35种,观赏树种7种,其它24种,针叶林树种12种,阔叶林树种98种。

四、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县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峰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池镇、云雾山、曾溪乡11镇,20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个街道居委会。

石泉全县总人口为183639人。全县男、女性别比例为108:100。年龄分布为:0—18岁,41534人,18—35岁,55878人,35—60岁,62805人,60岁以上,23422人。城、乡人口分布:城镇人口30845

人,农村人口为152794人。城乡人口比例为1:4.95。学前儿童(0—5岁)男孩2750人,女孩2369人,男、女比例为1:0.86。学龄儿童(6—12岁),男孩8528人,女孩7871人,男、女比例为1:0.92。

2、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00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1%。GDP总量比“十一五”计划目标16亿元,超11亿元,增速比“十一五”计划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高6.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5930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20万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74580万元,增长12.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7%、55.4%、27.6%。

3、经济结构发展现状

(1)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方面,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种植业“稳粮扩经”结构逐步优化;林业生产人工造林面积大幅增长;畜牧业发展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渔业生产充分利用“两库”区可养鱼水面,进行较大规模地网箱养殖;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增幅较快。

(2)工业发展现状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支撑作用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