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郭肖肖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的喜爱程度和养殖规模也在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动物疾病的发生情况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疾病、寄生虫疾病、传染性疾病三种动物疾病的具体分类;其次,从合理用药、标本兼治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动物疾病的治疗要求;最后,围绕清洁消毒、疫苗注射、检疫隔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动物疾病与管理、检疫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生长环境;疾病疫苗
随着我国食品市场的发展,畜牧养殖业的行业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人们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并未完善,使得动物疾病在区域内呈现出多样、频发的趋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近年来,基于我国针对动物疫病防治的法律保障力度的切实强化,河南省的综合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出分析研究。
一、动物疾病防治的种类分析
第一,普通疾病。动物的普通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内科疾病,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皮肤系统、骨骼系统等发生在动物体内的、非手术所能治疗的疾病变化,例如心肺疾病、代谢障碍等。其病因多种多样,基因遗传、食物中毒等皆可引发动物出现内科疾病;第二,外科疾病,即体表创伤、四肢疾病、头颈部疾病、蹄病等发生于身体表面的、手术可切除或治疗的疾病变化,例如蹄裂、肿瘤等;第三,产科疾病,即发生在动物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疾病变化,例如流产、难产、新生动物疾病、畸胎死胎等。
第二,寄生虫疾病。寄生虫病可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两种。其中,内寄生虫多为病原虫或蠕虫,常以虫卵的形式进入到动物体内,并经过较长时间完成生长发育,最终引起动物肠道、脑等部位的病变;外寄生虫主要有蚊子、跳蚤、牛虻、蜱虫等,大多与动物间产生暂时性的寄生关系,当吸取到足量的养分后,便会脱离。外寄生虫是传播细菌疾病、病毒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对动物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第三,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是动物死亡的“第一杀手”,其主要通过体液、饲料甚至空气中的病毒扩散侵入动物体内,进而造成规模性的发病问题。传染性微生物病原体对宿主类型的适应性各不相同,例如猪瘟病毒只对猪类动物产生作用,而炭疽杆菌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
二、动物疾病的防治要求
首先,治疗人员要合理把控用药种类和药量。为了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相关人员在治疗之前,一定要对患病动物进行缜密、全面的临床考察,并结合发病原因、动物重量以及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免因药物误用、药量过大的问题导致动物病情延误甚至死亡;
其次,应坚持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找准动物疾病的根源,而不是单纯为了缓解动物的病症状态而实施治疗行为。例如,在治疗因绦虫寄生而引发腹泻的病猫时,治疗人员在缓解猫肠胃症状的同时,还应给予相应的驱虫手段,以避免病症的再次复发。
三、疾病防治与环境管理的相互关系
动物的养殖生长环境与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关系,一个潮湿、阴暗的环境很容易导致各种病菌的滋生,并降低动物的免疫抵抗力。
首先,要做好环境的通风管理。对于一些密闭式的养鸡场、猪舍,养殖者应勤于开窗通风,促进小环境内空气的流动情况,一方面能调节环境的温湿度,保证高水平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游离病菌的疏散排除。
其次,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在日常工作当中,养殖者应定期清理食槽中的剩余饲料并重新添加,以防止动物食用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增加其胃肠道疾病等内科疾病的发病机会。此外,切忌将不同物种的饲料进行交叉喂养,例如牛羊等反刍动物长期食用猪、鸡饲料,会导致其发生胃胀气、慢性中毒、羊腿软等疾病问题。
最后,要定时进行消毒清洁工作。为了减少动物所处环境内的病菌数量,养殖者应定期对猪舍、牛舍行水流冲洗,并用生石灰、酒精溶液等消毒剂对窗口、角落、墙面、食槽等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在消毒工作完成2至3小时,将饲养场所施通风处理,再将动物重新安置到其中。
四、疾病防治与检疫工作的相互关系
在我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河南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当中,明确规定出了动物疫病的优先防治和重点防治范围。据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积极与动物养殖者进行联结,实现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奶牛结合病、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疾病疫苗的研究、接种、管理“一把抓”,致力于使用高活性、强效果的预防疫苗,实现对区域内动物疾病的防患于未然。据此,一定要实现动物疾病检疫工作的全面化实施。具体来讲,相关部门应优化区域内的疾病检疫工作机制,建立起由省至县的动物卫生管理体系,并将检疫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化到各区域的疫病检疫单位以及畜牧单位当中,从而实现动物检疫的全覆盖。
其次,对于已患病动物要实施严密隔离,当养殖户发现动物有患病情况后,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健康动物感染导致病菌。同时,养殖户还应将发病类型、发病物种、发病时间等信息及时上报给地方检疫单位,为区域内动物疾病的有效预防打下基础。
最后,对于已经病死的动物尸体,养殖户及检疫人员应将其带到远离养殖区域的地点,并进行焚烧深埋处理,通常埋入2.5米深度左右即可,并在土壤中撒入适量石灰粉,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疾病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危害性是巨大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防治力度。分析可知,通过对环境按时通风消毒,实施全面的疫病预防管理,采用合理的疾病治疗手段,能有效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几率,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将动物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继而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生产效益,实现区域内检疫工作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菀健,王兆艳. 浅谈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 农技服务,2016,33(15):121.
[2]罗承宗. 动物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J]. 当代畜牧,2015,(2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