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入展开学科素质教育,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我校化学组于2001年9月开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经过2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设计理念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准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
课题研究设计理念
1、“科学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是理查德苏赫曼( R ichard Suchman)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概括而成的。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如何对一种陌生的事物实行科学探究,加深理解,教会学生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方法。
2、“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依据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班图拉的“交互决定理论”,将“传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实行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启动阶段→联动阶段→能动阶段。
3、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既要利用化学实验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化学知识,还要通过探
究性实验活动,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水平。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设计了优化组合成的“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意义及方法
1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实验探究互动型”的基本结构和教学程序;
②“实验探究互动型”的教案设计(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目标、实验设计等);
③“实验探究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④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教学建议;
⑤“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①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水平,这对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现实和长远意义。
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最能体现学科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培养兴趣、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促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③初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主体是学生。采用“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④积极展开“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研究,必将促动我校化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⑤“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从课堂教学这个最基本、最活跃的教学环节出发,起点要求不高,容易吸引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参加。
⑥即将试用的人教版义务教材或沪教版义务教育新教材,把学生探究放在重要地位。研究“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无疑对我省、我市新教材的试用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3、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同课题或相近课题的研究成果实行查阅、学习和研究。
②实验研究法:教学研究中,每位教师以两个班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从各方面作比较,归纳和总结。
三、“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获取知识,实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而我们知道,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有。所以我们课题组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挖掘化学实验中的探究功能,把设计探究性实验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
我们认为,“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在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研究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水平,使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论证,形成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我们认为课题的展示要从学科本身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吸引学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注意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并能使学生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这时候,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此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就出现了师生互动的局面。
接着,在学生对课题实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度析、比较、综合、类推等持续产生假设并
围绕假设实行推理,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断知识、素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虑,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探究方案。
3、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确定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获得理论知识的基本保证。而验证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实验,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符时,学生可再实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指导学生重新实行假设、验证。
4、讨论结果,获取知识
在假设、验证的基础上学生必然能得到结论,使感性体验知识化,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在成分。所以,教师可对学生经过验证的假设实行加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结论。适时实行恰当的评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欢愉。
5、知识应用,拓展思维
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化了的概念、原理同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应用到新情景之中,用概念原理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完善,又是概念、原理的复现,有助于理解、记忆,增强了应用概念、原理来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案例:
课题:实验探究(趣味实验)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教师在烧怀A中装入约20ml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但向
学生介绍是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约10ml水(但向学生介绍是乙溶液)。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如右图)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甲溶液变红色。提出问题,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3.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填写在教师印发
的探究报告上。然后,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假设、方案,并对各种假设、方案实行评议。
5.学生们的假设很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