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课件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课件PPT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 的美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有几户人家。我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 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红叶对秋季的 喜爱之情?为什么?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 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 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 绿的秋季啊!
方法: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贯表达出来。
结构梳理
赠 刘
秋末的特征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鼓励友人
景 文
收获的季节
橙子金黄
积极向上
橘子青绿
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 一个更能带给人们希望的季节。
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 《樊川文集》等
探究读
根据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山行》这首诗描写
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朗读指导
朗读《山行》时,语调舒缓, 注意停顿,最后三个字读时略加 重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由读诗文,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出了山 路的绵长。
形象表现出白 云升腾、缭绕和飘 浮的动态,也说明 山之高。
从“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有人 家”,你能联想到什么?
“有人家”让人能联想到炊烟袅袅、鸡 鸣犬吠的乡野生活,让所见 之景充满生气,同时又照应 了前一句中的“石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优秀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优秀PPT〕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 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 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 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 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
“客”指诗人自己。 因为他身在异乡。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夜书 所见| 人教( 部编版 ) (共20张ppt)[1]【优质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夜书 所见| 人教( 部编版 ) (共20张ppt)[1]【优质课件】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 么小的蟋蟀吗? “知”字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谢谢观看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夜书 所见| 人教( 部编版 ) (共20张ppt)[1]【优质课件】
拓展延伸
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 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 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夜书 所见| 人教( 部编版 ) (共20张ppt)[1]【优质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夜书 所见| 人教( 部编版 ) (共20张ppt)[1]【优质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引入新课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 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 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19张PPT)
趁着东风夜纸鸢的孩子吸引了,胡令能 被蓬头稚子学垂钓的场景逗乐了,袁枚却让牧童迷 住了,叶绍翁见到什么有趣的画面呢?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夜书所见》,在诗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 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 1269年) ,字嗣宗,号靖 逸,龙泉(今浙江龙泉) 人,南宋中期诗人。
合作探究
•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
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合作探究
•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 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 茫茫黑夜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 快的乐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 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 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寻思念之情。
• 叶绍翁有诗集《靖逸小 稿》、《靖逸小稿补遗》,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属江湖诗派风格。
创作背景
•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 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心思想
• 作者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 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生活场景,想 起故土家园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笑容,含蓄地抒发 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感情。
写作特色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 “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0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1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公开课课件PPT

0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1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公开课课件PPT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我是梅老师,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
关注和推荐梅语文、梅学堂,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
同时萧也萧是梧容叶易送引寒起人声们,愁思 的季江节上,秋古风代动诗客人也情发。出了
这样的感慨!
今知天有我儿们童要挑一促起织学,习大诗 人王夜维深和篱叶落绍一翁灯的诗明歌。,从
他们的诗歌中去感悟他们内
的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学习古诗的方法:
1、先将诗的内容读准确,读流畅。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下你们了
解我了吧?和我一起走进 《夜书所见》吧!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书所见
相同点 (主题 相同)
不同点 (表达 方式不 同)
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
2、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 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或调整。
3、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4、试着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宋 书
叶 绍

知有儿童挑促织,翁 见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知道叶绍翁吗?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 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 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 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 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谢谢观看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第十页,共十三页。
板书设计

梧叶——送——寒声
书 秋风——动——客情

见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郁闷、孤独
亲切之感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课堂练习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 促织:____ 挑:____ 篱落: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第六页,共十三页。
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诠释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第七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第八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 乡和童年吧。
第九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 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春枝色红满杏园出关墙来不。住”,历一来枝为人红们杏所出传墙诵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夜书所见pptPPT优质公开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夜书所见pptPPT优质公开课
诗义: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诗人身在他乡?站在秋风阵 阵的江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客”字可以看出诗人在他乡。“萧萧”“寒声” 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为诗人思念家乡 做铺垫。“客”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这一句 描写了落叶飘飞、秋风萧瑟的情景,有力地烘托出 了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送别
挑灯
梧桐
秋风
lí ba
篱笆
含有颜色的四字词语
橙黄橘绿
花红柳绿
青黄不接
青山绿水
灯红酒绿 青红皂白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__宋___代诗人__叶_绍__翁__ 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家__乡__ 的思想感情。
快乐语 快乐课堂
字词语来形容一下。(惹人喜爱。)它们是怎么惹人喜爱的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自然段。
1.再次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比,体现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教学难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他们!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语文 三年级上册
叶绍翁 字嗣宗 ,号靖逸。南宋诗人。他的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 描。《游园不值》尤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
半包围结构,字义:①送行,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②把东西 从甲地运到乙地。③赠给。 “逃”,组词:送信、赠送。
sòng
送 辶关
左右结构,字义:①拨弄,引 动。②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 支起。“逃”,组词:挑拨、 挑战。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义:料想是孩子们在玩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 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课件(完美版)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课件(完美版)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三年级上册 语文课件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促(促进)(促动)(急促) 深(深秋)(深夜)(深山)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 句精丽,长于白描。




1
课 后 小 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古诗,作者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讲解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古诗的文化背景和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古诗的韵 律和美感。同时,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们也提高了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
在秋夜追忆童年, 思念家乡的感情。
我会写
sòng tiāo
送挑
作业
1.多么优美的古诗!我能把它背下来。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古诗拓展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 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涵蓄,词 淡意远,耐人寻味。《游园不值》最为 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PPT
由寂寞变得快乐。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 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 亮着灯不肯睡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 “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 捺变为点。
我会写
挑逗
tiǎo

结构:左右。
音序:T。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
组词:挑开、挑拨离间。
是“扌”不是“木”,“儿”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中期诗人,文学 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 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
我会写
送来
sònɡ

结构:半包围。 音序:S。部首:辶。 组词:欢送、雪中送炭。 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能够背诵并且学会翻译诗词,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本首诗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 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 情思婉转的小诗。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画一画诗人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听:秋风
看:梧叶、灯火
生字识记
shào xiāo tiǎo cù lí
绍萧挑促篱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知有儿童挑促织,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唐】王维
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 ——【唐】王勃
•夜深篱落一灯明。 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点灯火。
创意写作坊
这首诗中有实景, 有想象。想象部分就 像我们看电影时的插 叙。请同学们根据诗 中描写的景象,试着 画一画,可以在一个 方框中画实景、在一 个气泡框里画想象的 内容。

子 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
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自学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 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从诗中 看到了哪些画面。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tiǎo 挑战 挑花
tiǎo ①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拨弄,引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0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2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0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2教学课件


客 客人 客气
luò
落 落水 落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促织:捉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促织 就是 蟋蟀,一种昆
虫。
作业
搜集关于思乡的古诗
再见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古诗,不理
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萧 xiāo
萧条
萧萧
促 cù
促进
促织
篱 lí
篱笆
篱落
字词积累
挑 tiāo 挑水 tiǎo 挑战ຫໍສະໝຸດ 冬是天荷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

书写秋意 为诗配图
正确书写我可以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寒径斜霜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挑落
gài
书写指导
上部分一竖不出头, 几个横长短相似,距离 匀称,第三横在横中线 上。下部分最后一横要 写长,托起整个字。

下边部分的 “米”,左边有一 部分写在“勹”的 外面,使整个字重 心更稳。
cán
左边的“歹”不 要多一点,起笔横的 长度不要超过竖中线。 右边部分斜钩要写得 舒展,不要忘写右上 角的点。
诗人触景生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 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 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 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
诗中情感我体会
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想到了 什么呢?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 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 乡的孤寂无奈。
我为古诗来配图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诗句,你的脑海中是 不是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任选一首诗, 试着把它变成一幅画吧!
跨学科学习
秋天的叶子为什么会变色?
每到秋天的时候,叶子就呈现出黄色、橙色和红色。 树的叶子为什么会变色呢?这主要归结于大自然界中, 三种重要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在春夏的时候,白天长,光照足,大树的叶子呈嫩 绿、黄绿和翠绿色。这主要是因为叶绿素的作用。随着 秋天的到来,白天变短,温度降低,光照也没有春夏充 足,树叶中的叶绿素遭到破坏,以至于渐渐消失,而所 有的叶子中类胡萝卜素都一直存在,当叶绿素减少和
消失的时候,叶子就呈现出黄色或橙色。 光照产生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花青素。一方面因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夜书所见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夜书所见课件
古诗背景
《赠夜书所见》是唐朝诗人李白 的一首佳作。这首诗写了李白在 夜晚读书时的所见所感,情景交 融,富有诗意。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 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 律和谐多变。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 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语言特点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语言特点, 如音韵、节奏、用词等,并探讨这 些特点对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 表达所起的作用。
04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与《夜书所见》相关 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的 兴趣。
情境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夜晚读书 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中 的氛围。
06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制定
听讲认真度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 答。
发言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
小组合作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是否能够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课后作业批改及反馈方式选择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是否整洁、规范。
错误订正情况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进行订正,并检查订正情况 。
个性化反馈
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知识点。
家长参与评价,促进家校共育
1 2
家长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最新教学课件PPT(附课堂演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最新教学课件PPT(附课堂演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3.知有儿童挑促织
(1)诗中“挑”的读音是(B ),意思是(C )。
A.tiāo
B.tiǎo
C.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D.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
(2)“促织”指的是(A )。
A.蟋蟀
B.蝈蝈
C.蚂蚱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我把车马停下,是因为爱那枫林晚景,霜染 的枫叶胜过二月鲜艳的花朵。 __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 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 __一__年__好__景__君__须__记__,__最__是__橙__黄__橘__绿__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_您____”,在诗中 指___刘__景__文____ (人名)。 (2)“橙黄橘绿”说明( A ) A.秋天色彩丰富,很美。 B.作者喜爱这两种水果。
3.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的打 “×”。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 意志消沉。( )
二、百字练笔 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情景。 略。
举,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 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 花枝还傲寒斗霜。
品读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_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_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0:11:1710:11:1710:118/6/2021 10:11:17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610:11:1710:11Aug-216-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0:11:1710:11:1710:11Friday, August 06, 2021
此处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 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知有儿童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捉 蛐 蛐
斗 蛐 蛐
思乡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
忧愁,孤单,寂寞,郁闷
知有儿童
动客情 。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些许的开心,快乐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 动客情 。 知有儿童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挑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621.8.6Friday, August 06, 2021
他动了哪些“情”?
想了哪些事? 他为什么做客不回家?
儒士:读书人、学者的称呼,怀有济世安民的理想。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是江湖诗派诗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 怜屐齿(jī chǐ)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 传诵。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检查预习,字正音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古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tiǎo 挑tiāo
整体感知,明诗意
1、自己读一读古诗,用 “ ” 圈出诗人看到 了什么,用“——” 划出诗人听到了什么。
2、有疑问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讨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夜书所见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 么样子?
而在诗人眼中,秋天是……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4.夜书所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叶绍翁
宋代诗人,祖籍福 建,常年隐居在浙江西 湖江畔。他的诗以《游 园不值》、《夜书所见》 最为著名。
揭题 解题
夜书所见
(1)书写、记录 (2)字体
逐句品读,悟诗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江上秋风动客情
秋风动客情的典故
jìn

据传晋人张籍,在洛阳为官,远离家
园故土,有一次见秋风起,而勾起了思念
故乡之情,于是辞官回乡,了却了多年的
心愿。
逐句品读,悟诗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猜测
篱落 一灯明
他也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袁枚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夜知深有篱儿落童一挑灯促明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借助插图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赠 刘 景 文
荷尽 凋落 菊残 傲霜 橙黄橘绿 丰收
色生 彩机 鲜勃 明勃
zèng
赠送 赠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贝
书写指导:右边中间框要扁、
组词:赠言 赠人玫瑰
里面是中竖、左点和右撇,
造句:我赠送给老师一件小礼物。 不是日或田。
夜书所见
晚上 写 所看到的
shào
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 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 找一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人家
寒山 白云
霜叶
枫林
石径
➢ 从哪些景物看出现在是秋季呢?
人家
寒山
白云
霜叶 枫林
石径
➢ 想象诗里描写的画面,朗诵古诗。
山行
你体会到诗人 对于秋天有着怎样
[唐] 杜 牧 的感情了吗?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菊花 菊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上扁下高,
组词:墨菊 春兰秋菊
勹要大一些,里面米字
造句:秋天的公园里菊花开得正艳。 要写紧凑。
cán
残缺 残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歹 组词:摧残 剩菜残羹 造句:这是一张残缺的人民币。
书写指导:左边要窄小,右 边两横都稍向上拉,下边是 一撇,斜钩要长。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山 行
寒山石径 远景
白云人家
晚秋枫林 近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有两个动词用 得好,你能找出来吗? 并说说用得好在哪里。
诗句中的一“送”一“动”,寄情于物, 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把梧叶、秋风 写得有情有义。这些诗句烘托了诗人悲秋思 乡之情,而且把读者也带入了风送寒凉、情 动秋江的情境中。
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人
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思乡怀亲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江边寒气逼人, 假如你就是这个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山行》 中可从“寒山、枫林、霜叶”等地方发现; 《赠刘景文》中可从“荷尽、菊残、傲霜枝、 橙黄橘绿”等地方发现;《夜书所见》中可 从“萧萧梧叶、秋风”等地方发现。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夜 写景 秋风动客情 孤独郁闷
书 所 见
写人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亲切之感
秋风吹动思绪 灯火唤起乡情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猜测内容
猜测依据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客游在 外的诗人此时会想到什么呢?
这两句描写儿童深更半夜借着灯火,津津 有味地捉蟋蟀的生活情景。
诗人会想到: 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 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亲人朋友的声音容颜……
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吧!
诗意:萧乡之情。
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会有什么感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诗意:夜深了,篱笆深处,灯 光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正在 忘情地逗蟋蟀。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从 “霜叶红于二月花”“橙黄橘绿”“秋风” 可以看出。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叶、小孩捉 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在秋夜 思念家乡 的情感。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随风而落的枫叶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寒风扫过的江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 (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 江湖诗派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诗作 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 见》《四朝闻见录》等。
探究读
根据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朗读指导
朗读《夜书所见》前两句语气要 低沉,读出秋夜旅客的孤独寂寥;后 两句语调变欢快,语气上扬,想象儿 童挑灯玩耍的景象。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
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 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三上】语文公开课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 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 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 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 究以下问题。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 哪些地方发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