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材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3.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情感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情感深沉的爱。

【课文导入】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材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3.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情感深沉的爱。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背景透视: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

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3.文体知识:

回忆录: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4.相关资料:

朱德的扁担: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1:文中回忆了哪些典型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导思2: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有哪些?作者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

用?

导思3: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进行了怎样的升华?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用尽忠于民族、人民和党的方法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五、精读品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手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叙事线索,总领全文;“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第④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具体写了哪些事例?

母亲对儿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答案】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具体事例有:天不亮就起床;进行繁重的家务劳动及耕作: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

劳碌。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3.第11段的“不舒服”应如何理解?

【答案】这里的“不舒服”,是指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农民的一大特点,从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勤劳的美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5.第15段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阅读方法解密: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

所谓深层含义是指句子除字面含义之外的隐含含义。理解时要联系具体语境;要联系文章主题;要联系作品背景;要抓住修辞手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和目的;要联系人物身份、性格特点和精神;还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重点品析第16、17段

6.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答案】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7.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

【答案】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