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概念PPT(共 35张)
合集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9e71310740be1e650e9ad6.png)
种族区别
Dallas Heart Study 初步展示了不同种族 之间 NAFLD发病率的差异
45%
33% 24%
Hispanics
Caucasians
African Americans
性别差异
Dallas Heart Study 没有发现 Hispanics or African Americans男女之间NAFLD发病率的差异, 但是Caucasian population男性 发病率是女性的 2倍
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
四项研究评估 > 600名 病态肥胖症接受胃 旁路手术的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肝脏活检。 NAFL 的发病率约 30-90% ,NASH 33-42%。 > 2/3 病态肥胖的手术患者有 NAFL/NASH 。
Abrams GA, et al. Hepatology 2004;40:475-483; Frantzides CT, et al. J Gastrointest Surg 2004;8:849-855; Dallal RM, et al. Obes Surg 2004;14:47-53; Beymer C, et al. Arch Surg 2003;138:1240-1244.
代谢指标
空腹血糖 7.9 mmol/l
HbA1c 8.5% TC 5.4 mmol/l, LDL-C 3.6 mmol/l, TG 2.08 mmol/l
肝脏超声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没有占位性病变 胆管系统正常
肝脏活检
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形成 肝细胞呈大泡性脂肪变
经典文档非酒精性脂肪肝 ppt课件
![经典文档非酒精性脂肪肝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45b5053169a4517723a34c.png)
80例符合下列4个标准纳入临床-病理研究
• MS(代谢综合征)表现 • BMI>35至少15年 • ALT,AST,GGT正常 • 无饮酒,无其它肝病史 “临床静态性NAFLD”:占98% 结果: “静态性NASH”占72.5%,有2个突出的非炎 性改变,气球样变及核糖原化 “静态性NASH”者中,32.5%有明显纤维化,10%有 肝硬化
2
Chronic Hepatitis C 3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4
Hemochromatosis 5
Chronic Hepatitis B 6
0
5
10
15
20
Percent of Population
1. Hilden M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77;12:593-597. 2. Ground KEU. Aviat Spac Environ Med. 1982;53;14-18. 3. Alter MF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556-562. 4. Venkataramani A et al. In: Maddrey WC, Feldman M, eds. Atlas of the Liver. Philadelphia:
25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综合征
以2839名2型糖尿病病人为对 象的超声波研究Targher Day 等
Diabetes Care 2007
正常人 肥胖
代谢综合 高血压 糖尿病 征
向心性肥胖(55-90%) 2型糖尿病(30-50%) 胰岛素抵抗(~100%) 高甘油三酯血症(50-70
• 肝功能正常和异常的NAFLD病人中组织学病变 严重程度无差别
• MS(代谢综合征)表现 • BMI>35至少15年 • ALT,AST,GGT正常 • 无饮酒,无其它肝病史 “临床静态性NAFLD”:占98% 结果: “静态性NASH”占72.5%,有2个突出的非炎 性改变,气球样变及核糖原化 “静态性NASH”者中,32.5%有明显纤维化,10%有 肝硬化
2
Chronic Hepatitis C 3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4
Hemochromatosis 5
Chronic Hepatitis B 6
0
5
10
15
20
Percent of Population
1. Hilden M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77;12:593-597. 2. Ground KEU. Aviat Spac Environ Med. 1982;53;14-18. 3. Alter MF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556-562. 4. Venkataramani A et al. In: Maddrey WC, Feldman M, eds. Atlas of the Liver. Philadelphia:
25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综合征
以2839名2型糖尿病病人为对 象的超声波研究Targher Day 等
Diabetes Care 2007
正常人 肥胖
代谢综合 高血压 糖尿病 征
向心性肥胖(55-90%) 2型糖尿病(30-50%) 胰岛素抵抗(~100%) 高甘油三酯血症(50-70
• 肝功能正常和异常的NAFLD病人中组织学病变 严重程度无差别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代谢紊乱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代谢紊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d9e9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2.png)
预防策略的优化与实践
要点一
总结词
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在于控制体重、改善饮食和生 活方式,未来需要加强预防策略的推广和实践。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策略主要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控制体重等。未来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 ,提高公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预 防措施的落地实施。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 病等患者,应加强定期筛查和干预。
详细描述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促进 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这会导致血糖升高,促使肝脏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形成恶性循环。长期胰岛素抵 抗会导致代谢紊乱,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脂肪代谢异常
总结词
脂肪代谢异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脂肪在肝脏中过度积累,形成 脂肪肝。
药物治疗与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脂药、抗氧化剂 和抗炎药等,这些药物有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脂肪沉积和 减轻炎症反应。
干预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还需要接受一系列干预 措施,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运动等,以改善病情 。
生活方式改变与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改变
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是关键, 应积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等,以降低患 病风险。
控制策略
对于已经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应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包括定期监 测病情、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 预等,以延缓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0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护理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64a6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2.png)
情变化和护理需求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饮食指导:提供个性 化的饮食建议,帮助
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 家属普及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的相关知识,提 高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 身体状况,制定合适 的运动计划,提高身
03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 油三酯水平过高,导致肝脏 脂肪变性
05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 物,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04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素,导致肝脏脂 肪变性
06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增 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和诊断
01
临床表现:腹部不适、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增加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
01
体重变化:体重减轻是评估护理效果
的重要指标之一
02
血脂水平:血脂水平降低是评估护理
03
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指标的改
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善是评估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04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评估护
05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
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 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护理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医食,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指导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饮食指导:提供个性 化的饮食建议,帮助
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 家属普及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的相关知识,提 高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 身体状况,制定合适 的运动计划,提高身
03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 油三酯水平过高,导致肝脏 脂肪变性
05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 物,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04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素,导致肝脏脂 肪变性
06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增 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和诊断
01
临床表现:腹部不适、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增加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
01
体重变化:体重减轻是评估护理效果
的重要指标之一
02
血脂水平:血脂水平降低是评估护理
03
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指标的改
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善是评估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04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评估护
05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
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 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护理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医食,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指导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与治疗PPT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e783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7.png)
PART FIVE
肝硬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 情恶化
肝功能衰竭: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高血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控制血脂,预防并发症
肝细胞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 病情恶化
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 体重、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预后评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效果等因素进行评估
预后不良因素:如糖尿病、 高血压、高血脂等
预后良好因素:如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生活方式改善等
控制体重:保 健康饮食:多
持健康的体重, 吃蔬菜、水果、
避免肥胖
全谷类食品, 少吃高脂肪、
高糖、高盐的
食物
适量运动:每 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 动,如快走、 游泳、骑自行
车等
戒烟限酒:戒 烟有助于降低 脂肪肝的风险, 适量饮酒可以 保护肝脏,但 过量饮酒会导
致脂肪肝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肝功能 检查,及时发 现和治疗脂肪
肝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药物, 特别是对肝脏 有损害的药物
PART SIX
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基本知识,包 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介绍心理支持的方法和技巧,如放松训 练、认知行为疗法等。
强调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包括饮食、 运动、戒烟限酒等。
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GGT等指标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血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 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形态、质地、血流等情况 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但辐射剂量较大 磁共振成像(MRI):可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但价格较高 核素扫描:可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但辐射剂量较大 肝活检:金标准,可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但具有创伤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国指南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国指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2274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e.png)
病的区别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
01
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运动锻炼:增加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瑜
02
伽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03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酒精
04
对肝脏的损害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金标准
(FLI)、肝脏硬度测定(LSM)
等,可辅助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
鉴别诊断
01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其他肝病
的区别
02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酒精性脂
肪肝的区别
03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病毒性肝
炎的区别
04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自身免疫 性肝病的区别
05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药物性肝
病的区别
06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遗传性肝
12
34
✓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 高,可能出现并发症
✓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严 格控制饮食,定期复查, 避免复发
健康饮食
控制热量摄入, 避免肥胖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 入,减少糖分和饱 和脂肪摄入
增加全谷物和膳食 纤维摄入,减少精 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减少盐分摄入,控 制高血压和心血管 疾病风险
适量摄入优质蛋 白质,如鱼、禽、 豆类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 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可出 现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甚至肝 硬化。
发病原因
肥胖:脂肪堆积, 导致肝脏脂肪变 性
糖尿病:血糖升 高,影响肝脏代 谢
高血脂:血脂升 高,导致肝脏脂 肪变性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
01
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运动锻炼:增加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瑜
02
伽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03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酒精
04
对肝脏的损害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金标准
(FLI)、肝脏硬度测定(LSM)
等,可辅助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
鉴别诊断
01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其他肝病
的区别
02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酒精性脂
肪肝的区别
03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病毒性肝
炎的区别
04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自身免疫 性肝病的区别
05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药物性肝
病的区别
06
非酒精性脂肪 肝与遗传性肝
12
34
✓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 高,可能出现并发症
✓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严 格控制饮食,定期复查, 避免复发
健康饮食
控制热量摄入, 避免肥胖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 入,减少糖分和饱 和脂肪摄入
增加全谷物和膳食 纤维摄入,减少精 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减少盐分摄入,控 制高血压和心血管 疾病风险
适量摄入优质蛋 白质,如鱼、禽、 豆类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 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可出 现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甚至肝 硬化。
发病原因
肥胖:脂肪堆积, 导致肝脏脂肪变 性
糖尿病:血糖升 高,影响肝脏代 谢
高血脂:血脂升 高,导致肝脏脂 肪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讲课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d02d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d.png)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支持,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社会影响和 公共卫生问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
患者健康:影 响肝脏功能, 可能导致肝硬 化、肝癌等严
重疾病
医疗负担:增 加医疗费用, 给患者和家庭 带来经济压力
尿病
病例6:患者女性,25 岁,肥胖,高血脂,糖
尿病
病例8:患者女性,50 岁,肥胖,高血脂,糖
尿病
病例10:患者女性, 35岁,肥胖,高血脂,
糖尿病
病例1:患者男性,45 岁,肥胖,高血压,高
血脂,糖尿病
病例3:患者男性,55 岁,肥胖,高血压,高
血脂
病例5:患者男性,30 岁,肥胖,高血脂,糖
尿病
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且生活方式改变难以长期坚持
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早期筛 查和诊断方法,导致患者发现时 病情已较重
诊疗进展和研究方向
诊疗进展: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生 活方式干预等
研究方向:基因治 疗、干细胞治疗、 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针对不 同阶段和病情的药 物研发
手术治疗:微创手 术、机器人手术等 新技术的应用
添加项标题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添加项标题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
药物治疗:针 对不同阶段的 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选择 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药物选择:根 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性别、 肝功能等情况, 选择合适的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50eb845901020206409c3f.png)
PPT学习交流
13
• 4.果糖与褐色脂肪组织: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人体内的重要产热组织, 近来也因其与代谢紊乱的关系备受关注。褐色脂 肪组织主要存在于两肩胛骨之间,出生后迅速退 化,但仍有功能性组织存在于身体各部位。
PPT学习交流
14
• 褐色脂肪组织的含量与人体质量指数及个体脂肪 含量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肥胖人群的褐 色脂肪组织的含量少于纤瘦人群。褐色脂肪组织 的活性还因年龄、性别等而异。Yihnaz等的研究结 果显示褐色脂肪组织的存在会降低非酒精性脂肪 肝的发病可能。
PPT学习交流
8
• 2.果糖与肝脏酶调节异常:持续的高果糖摄入会 增加肝脏代谢的负担。在肝细胞中,果糖在果糖 激酶的催化下消耗一分子三磷酸腺苷转化为1磷酸 果糖,因而大量的果糖摄人会因三磷酸腺苷的迅 速消耗而给肝脏带来巨大的代谢压力。
PPT学习交流
9
• 3.果糖与铜缺乏症:铜是一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 的过渡金属,在细胞抗氧化防御、脂质过氧化以 及线粒体功能 的执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铜的 缺乏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还通 过氧化还原敏感的信号通路与肪肝浸润密切相关
PPT学习交流
17
三、总结与展望
• 众多的证据显示,果糖与NAFLD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主要通过引发代谢综合征、影响肝脏酶的 调节等间接途径以及通过积累胞毒的l-磷酸果糖以 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等直接途径。
• 然而作用方式仍缺乏直接的证据。未来的研究应 该致力于将实验、临床研究所得的数据转化为对 饮食健康提供建议。此外,体内、体外实验以及 遗传学研究应该结合起来,为果糖对非酒精性脂 肪肝确切的作用机制提供直接证据。
PPT学习交流
非酒精性脂肪肝PPT专业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肝PPT专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9eddf3fc4ffe473268abe7.png)
建议19:合并肥胖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改变 生活方式6~12个月体质量未能降低5%以上,建 议谨慎选用二甲双胍等药物辅助减肥和防治糖尿病。
完整编辑ppt
16
建议20: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2型 糖尿病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建议使用二甲双胍和 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防治糖尿病。暂不推荐 胰岛素增敏剂用于NASH患者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的治疗。
建议21:改变生活方式3~6个月以上,血清 LDL-C仍大于4.14mmol/L时,建议使用他汀类 药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今尚无证据显 示调脂药物对NAFLD和NASH患者的肝病有防治 作用。
建议22: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首选ARB或 ARB+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合并脂肪性肝硬化的 高血压病患者,建议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兼 顾降低动脉血压和门静脉压力。
沈峰, 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年3 月第22卷第3期.
完整编辑ppt
8
病理
NAFLD的病理改变以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 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根据肝内脂 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将NAFLD分 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脂肪 性肝硬化。
完整编辑ppt
性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IR由脂肪组织分泌的
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引起。脂肪组织可分泌瘦素、
TNFα、脂联素、抵抗素及IL-6等多种细胞因子,
在IR的发生机制及多个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IR不仅可以加强周围组织脂肪的分解,也可形
成高胰岛素血症。异常的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
体减少且受体缺陷,使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降低,加重IR。形成了IR与NAFLD之间的不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 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肝细胞内脂质特 别是甘油三酯沉积是形成NAFLD的一个先 决条件。
完整编辑ppt
16
建议20: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2型 糖尿病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建议使用二甲双胍和 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防治糖尿病。暂不推荐 胰岛素增敏剂用于NASH患者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的治疗。
建议21:改变生活方式3~6个月以上,血清 LDL-C仍大于4.14mmol/L时,建议使用他汀类 药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今尚无证据显 示调脂药物对NAFLD和NASH患者的肝病有防治 作用。
建议22: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首选ARB或 ARB+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合并脂肪性肝硬化的 高血压病患者,建议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兼 顾降低动脉血压和门静脉压力。
沈峰, 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年3 月第22卷第3期.
完整编辑ppt
8
病理
NAFLD的病理改变以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 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根据肝内脂 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将NAFLD分 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脂肪 性肝硬化。
完整编辑ppt
性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IR由脂肪组织分泌的
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引起。脂肪组织可分泌瘦素、
TNFα、脂联素、抵抗素及IL-6等多种细胞因子,
在IR的发生机制及多个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IR不仅可以加强周围组织脂肪的分解,也可形
成高胰岛素血症。异常的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
体减少且受体缺陷,使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降低,加重IR。形成了IR与NAFLD之间的不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 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肝细胞内脂质特 别是甘油三酯沉积是形成NAFLD的一个先 决条件。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PPT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ac46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c.png)
特殊病例的诊断方法
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如疑似恶性肿瘤或食 管静脉曲张,需要进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 。
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设定
MAFLD的诊断标准
MAFLD的诊断需要排除过量饮酒和其他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原因,并至少存 在1项MetS组分。
疑似MAFLD的诊断流程
疑似MAFLD患者需要进行血液生化分析,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 同时筛查MetS组分和CVD风险。
03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 防和控制MAFLD的发生和发展。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感谢观看
特殊病例的诊断方式
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可通过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疾病监测重要性
NAFLD 的监测重要性
NAFLD 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病,需 要定期进行监测以及筛查。
肝纤维化监测的必要性
对于已经确诊的 NAFLD 患者,应 该定期进行肝纤维化的监测。
MAFLD 的诊断与评估
MAFLD 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 的脂肪肝,并且至少存在1项 MetS 组分。
03
特殊病例的诊断方式
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可能需要通过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疾病发展历程
MAFLD的诊断标准
MAFLD需要排除过量饮酒和其他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原因,并至少存在1项 MetS组分。
MAFLD的诊断工具
血液生化分析指标、无创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系统筛查MetS组分和 评估CVD风险。
定期运动,提高身体代谢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或者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本内容PPT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本内容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3726c25acfa1c7ab00cc32.png)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定义
• 除乙醇和其他明确的损伤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 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 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 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临床诊断标准
• 凡具备以下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NAFLD • 1.无饮酒史或乙醇量每周<140克(女性每周<70克) •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
CT诊断
• 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与脾的CT值之比小于或等于1, 弥漫性肝密度降低,肝/脾CT比值,肝/脾CT比值小于等 于1.0.但大于0.7者为轻度。
• 肝/脾CT比值小于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
• 2)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病证实NAFLD的诊断 • 3)NAFLD/NASH的肝脏脂肪变性以及炎症和纤
• 2.影像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 3.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包括 NASH合并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 硬化。
影像学诊断
• 影像学检查用于反映肝脂肪侵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 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 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33%的肝细胞 脂肪变,应注意弥漫性肝回声增强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见于 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维化程度。 • 4)代谢综合症累及的其他器官的病变状态 • 5)其他,对包括家族史、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
变、服药史、医患之间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治疗对策
• 1)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 • 2)基础治疗: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
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 3)避免加重肝损害 • 4)减肥 • 5)胰岛素増敏剂 • 6)降血脂药 • 7)针对肝病的药物 • 8)肝移植
定义
• 除乙醇和其他明确的损伤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 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 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 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临床诊断标准
• 凡具备以下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NAFLD • 1.无饮酒史或乙醇量每周<140克(女性每周<70克) •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
CT诊断
• 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与脾的CT值之比小于或等于1, 弥漫性肝密度降低,肝/脾CT比值,肝/脾CT比值小于等 于1.0.但大于0.7者为轻度。
• 肝/脾CT比值小于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
• 2)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病证实NAFLD的诊断 • 3)NAFLD/NASH的肝脏脂肪变性以及炎症和纤
• 2.影像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 3.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包括 NASH合并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 硬化。
影像学诊断
• 影像学检查用于反映肝脂肪侵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 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 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33%的肝细胞 脂肪变,应注意弥漫性肝回声增强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见于 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维化程度。 • 4)代谢综合症累及的其他器官的病变状态 • 5)其他,对包括家族史、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
变、服药史、医患之间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治疗对策
• 1)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 • 2)基础治疗: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
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 3)避免加重肝损害 • 4)减肥 • 5)胰岛素増敏剂 • 6)降血脂药 • 7)针对肝病的药物 • 8)肝移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标准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 可诊断。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 可诊断。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二次打击学说 第二次打击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转换
的时期。其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 要与脂质过氧化、细胞因子、Fas(膜受体, TNFAα受体家族)配体被诱导激活有关。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脂肪肝的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初次打击 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脂质堆积, 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 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并为脂质过氧化提供 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主要为活性氧导致脂 质过氧化损伤及其相关事件,引起脂肪性 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炎症-坏死循 环),ECM合成大于降解,形成进展性肝纤 维化。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 常见肝病,是二十一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 新挑战。对于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 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已成 为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 共同关注的问题。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定义 肝内甘油三酯储积>肝脏湿重的5%,
光镜下每单位面积见>30%的肝实质细胞 出现脂变,称为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 FLD),简称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 相关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的, 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广谱的临床病 理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 病理改变。相关综合征包括:代谢综合 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肥胖综合征, 多危险因素综合征等。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脂肪肝分类 根据脂肪变性累及范围
上述多项指标并存时,发生重度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一次打击学说 胰岛素抵抗是第一次打击的重要原因,
肝细胞脂肪代谢异常,肝脏内脂肪沉积,尤 其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沉积是第一次打击的 直接后果。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一次打击学说 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一方面游离脂肪
酸(FFA)大量急剧的产生;另一方面肝脏对 脂肪酸的β-氧化能力下降,合成或分泌极低 密度脂蛋白(VLDL)的能力下降,脂肪在肝细 胞沉积。由此可见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改变和脂 质代谢的失衡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启动因素
根据病情进展的疾病谱分为 单纯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 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
群体流行病学调查示脂肪肝与体重 (特别是内脏性肥胖)、血糖、血脂、血 压等增高密切相关。病例对照研究示高脂 饮食、运动过少及其相关的肥胖、糖尿病、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脂肪组织 TNFα/Leptin 胰岛素抵抗
铁负荷过重
高胰岛素血症 外周脂肪分解 高血糖 肝脏铁沉积
肠道细菌生长 内毒素 激活KC
释放细胞因子
FFAs and Ketones CYP2E1诱导表达
ROS
氧应激
HSC活化
脂肪变性
线粒体β氧化负荷 脂质过氧化
炎症
纤维化
坏死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影像学诊断 肝硬化
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肝裂增宽,肝包膜厚度增加, 肝表面不规则,肝内回声/密度/信号不均匀,各肝 叶比例失常,门脉主干管径增粗,门静脉每分钟血 流量参数增加,脾脏体积指数增大,胆囊壁增厚或 胆囊形态改变等。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
【B超诊断依据】 ⑴ 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
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 ⑵ 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 ⑶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⑷ 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
【CT诊断依据】 肝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 ⑴ 轻度 肝/脾CT比值≤1 ⑵ 中度 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⑶ 重度 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清晰可见。
2002.10.30.南京修订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 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40g。 除外病毒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 疾病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 症状 , 可伴肝脾肿大。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增加为主,常伴有γ-GGT、 TG等水平增高。 肝脏影象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象学诊断标准。 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持续时间 大于4周。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
凡具备下列第1项和第2或第3项任何一项者即 可诊断。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影像学提示脂肪肝伴肝硬化。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弥漫性脂肪肝(急性和慢性) 局灶性脂肪肝 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脂肪肝分类 根据病因
酒精性脂肪肝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 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脂肪肝分类
脂肪肝的自然转归
脂肪肝是一组包括从没有生化和组织学上 炎症或纤维化证据的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到 可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疾病。
单纯性脂肪肝可能是机体一种适应性反应机 制的表现,是一种良性病变。而脂肪性肝炎是 一种可以进展到终末期肝病的病理状态。
脂肪肝的自然转归
年龄>45岁, 内脏性肥胖特别是体重反复波动, 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 ALT>正常值2倍,AST/ALT>1 TG>1.7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