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明确考点: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夯实基础(见默写纸)
四、易错易混知识辨别,并能说明理由。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4、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5、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6、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文化继承,要求对传统文化能够原封不动的承袭,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9、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影响。

1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去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

五、重难点解析
1、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醒区分:
①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的角度来说明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精练1】.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精练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B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精练3】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

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

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A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精练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B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精练5】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

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

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

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

没能“革”
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6分)
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

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D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精练7】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 村也曾有老祠堂。

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

新农村建设以来,
W 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

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

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 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6分)
【答案】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W 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

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难。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

这是因为( B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扬中树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政治(选修))巩固练

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D)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2、“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A)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3、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D)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D)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5、《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

这表明廉洁文化(D)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A)
①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
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

这表明(B)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8、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集历史、艺术及经济价值于一身,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

它与堆绣、泥塑等一起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为了(D)
A.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B.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C.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D.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9、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

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1、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B)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12、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
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

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8分)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