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永金1,黄纪心2,苗珊珊2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 510935;2.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探讨分析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建立基于各自产区资源禀赋优势的利 益协调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基于 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经典 CD生产函数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产 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差 异较大。其中,影响主产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贷款、农业财政支出、成灾面 积;影响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影响主销区 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贷款、成灾面积。鉴于粮食种植面积和成灾面积在 影响粮食产量中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农田保护力度,积极抵御自然灾害,促使各区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从而保障国 家的区域粮食平衡和维护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产量;影响因素;时间序列;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20-0362-04
2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在总体上呈波动式增长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20期
— 363—
态势。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为 3047.7亿 kg,2013年 达 到 6019.38亿 kg,36年间共增加了 97.51%,年均递增 2.71%。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对我国粮食产量 增长贡献不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粮食主产 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生产格局。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 期规 划 纲 要 (2008—2020年 )》的 划 分 标 准,选 择 河 北、内 蒙 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 南、四川等 13个省(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从粮食 种植区划上看,粮食生产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区、黄淮海区和 东北区,其中种植面积在 400万 hm2 以上的有河北、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江苏、安 徽、山 东、河 南、湖 南、四 川 等 省 (区 ); 辽宁、江西、湖 北 3个 省 的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也 超 过 了 300万 hm2,将这 13个省(区)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相对非 主产区而言是指地理、土壤、气候、技术等条件适合种植粮食 作物、粮食产量高、种植比例大、除区内自身消费外还可以大 量调出商品粮 的 经 济 区 域。 选 择 山 西、广 西、重 庆、贵 州、云 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1个省(市、区)作 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产销平衡区,选择北京、天津、上海、浙江、 福建、广东、海南等 7个省(市)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销区。
1 前人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我国粮食生产给予高度关注,对影响粮食生 产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一些学者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 影响粮食生产因素的弹性和贡献率,得出粮食播种面积、物资 投入、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 [2-4] 而汪彤等则认为,我国粮食成灾面积增长率和种植面积增长 率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作用和程度最显著[5];张驰等运用 VAR 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 1998—
2003年间粮食产量的连续下降不是自然原因和农业投入,而 是农业政策和其他原因[6]。姜德波等基于我国 17个重要产 粮省份 1992—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各因素 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小麦产量对土地面积、化肥使用、气象灾 害、财政支 农 支 出 更 敏 感,而 水 稻 产 量 对 劳 动 力 投 入 更 敏 感[7]。黄金波等通过探讨粮食生产效率发现,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 素[8]。周应恒等 采 用 索 洛 余 值 法、全 要 素 生 产 率 方 法、数 据 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 DEA)测算农业技 术进步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并认为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粮 食增长的主要源泉 。 [9-10] 有学者分析我国粮食单产和面积 的变化趋势并得出相似的结论,即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 产量的新途径[3,11]。也有学者专注于某一区域粮食综合影响 因素研究,认为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因素各不相 同 [12-15]。更多学者对于某 一 地 区 的 粮 食 产 量 波 动 趋 势 进 行 预测和分析,并针对显著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保障粮食安全 的对策 。 [16-18]
— 362—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20期
徐永金,黄纪心,苗珊珊.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362-36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20.089
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 。 [1] 由 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供求一直面临紧平衡的困扰,加之 2008年以来农资价格的不断攀升,受国外粮食价格大涨的影 响,我国粮食价格也呈现出频繁且剧烈波动的特征。在此过 程中粮食安全的区际平衡受到严峻考验,主销区粮食自给率 急剧下降,主产区粮食调出量逐步减少,自求平衡地区粮食供 需缺口逐步扩大,粮食产量不仅受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社会 生产要素的影响,而且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自然再生 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由于广阔的地域条件以及较大 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差异,导致影响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 因素不尽相同。通过对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 主销区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各区域粮食生产 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差异化的区域粮食生产政策建议。
综上,国内学者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主要从全国或某个区域的视角探讨粮食生产的影响 因素,不同学者选取的解释变量不同,所得结论差异较大。此 外,还有学者对中国粮食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但从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视角进行比较研究 的较少见。本试验基于我国粮食生产分工格局的现实,对我 国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 实证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 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2017-05-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基 金 (编 号:71503071);河 南 省 高 等 学 校 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 助 项 目 (编 号:2017-YXXZ-03);河 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6BJJ018)。 作者简介:徐永金(1987—),女,山西临汾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 域经济学研究。E-mail:ajin2g@163.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