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学习及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看吧,山上 的矮松越发地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 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 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 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日落的 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 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美的产生:
• 用心观察,细心体会 • 学习文化,提高素养 • 多加积累,勤于练笔
课堂寄语:
“人在风景中,人也成了风景;心中有风景, 世界就在心中。” 大自然充满了运动和生命, 富有蓬勃生机和活泼意趣。人们热爱自然是因为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大自然总有那么一种感动, 它振奋着你,这是一种美的力量,这也是源于人 自身本能的力量。我们把自己放入风景之中,我 们就已于这个风景相融;我们把风景放到心中, 我们就已拥有了这片风景。大自然再大,也不会 大于我们的心胸,我们应该有力量去拥抱全世界, 去呼吸,去感受,去创造,美无言而有力,我们 会被教化。
芦花 乌桕叶 乌桕子
白色 红色 白色
野草 赭色、绿色
富有 生气
寒村微雨图:
•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 树、乌蓬茅屋酒客。
•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 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 俱亡,宠辱不惊。
•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大美无言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山实验中学 徐老师
专题解读: “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 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 关系没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较高境界。
板快指津: “谛听天籁”是什么意思?百度文库
•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 神支柱。”(著名戏剧家——夏衍)
主要作品及散文特点:
中短篇小说:《沉沦》(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 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 《春风沉醉的晚上》
散文集:《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 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
《江南的冬景》出自《闲书》。
散文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
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朗读、讨论并交流
《江南的冬景》
“ 美”
在哪里?
一、冬“景”之 美:
• 午后冬郊图 • 农村冬雨图 • 江南雪景图
温暖的气候, 明朗的情调
午后冬郊图作者写了冬野哪几种植物,这
些植物各是什么颜色?试用文中一个词概 括本段景物特征。
课后作业
1、阅读《九寨沟》一文,领略“九 寨沟”迷人的风光。
2、双休日到户外走走看看,以“江 山的秋景”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谢谢指导
明确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 接的描写。
《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 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二、冬“人”
之美:
曝背谈天
农闲聚会
悠闲 洒脱
旱冬闲步
三、“文本”之
美:
1 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2 多引用诗句,多用色彩,使文章
充满诗情画意。 3 融进自己的个性、心灵的感受。 4 行文节奏和所抒写的意境相合。
井栏砂宿遇夜客
五代·李 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比较阅读
• 同是写雪景, 《江南的冬景》 与老舍《济南的冬天》比较, 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辛亥元夕
元·何中
顽坐故贪默,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明确:仔细地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领略大自然千
思
变万化的美,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考
?
郁 达 夫 像
• 郁达夫(1896-1945)简介:
•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幼年丧父,1913年随兄 赴日留学,毕业于九洲大学经济部。1921年以小 说《沉沦》轰动文坛。他组织发起创造社,是重 要成员。1923年到上海任《创造季刊》、《创造 周刊》编辑。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执教。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入“左联”。 抗战爆发后,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 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一生 著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包括小说、诗歌、散 文、评论、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