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
【摘要】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工程建筑中较为普遍,即使在施工中才采取了各种防御措施,但仍不能避免,裂缝仍然时有发生。
本文重点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超长、超大混凝土结构、高强度及各种外加剂、外掺料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混凝土裂缝死难以避免的,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了解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一旦混凝土内出现不大的拉应力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分施工阶段和试用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
1.1施工阶段裂缝产生原因
施工阶段产生的裂缝一般在所有施工中都会发生,是由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决定的。
1.1.1配合比设计
为了易于施工和保证强度,大多时候采用富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水泥和水,在单位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趋势就越大,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加大用水量,在增加收缩的同时,又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这就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同时,水泥的用量过大会使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与环境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混凝土的提及出现差异性变化,当应变值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1.1.2集料
在同等强度条件下,集料中的最大粒径越小,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此外,若集料中混入较多的杂质,粘土的收缩性就会高于水泥石的收缩,会使混凝土出现大的收缩和混凝土强度的下降,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1.2.3养护
养护过程是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的一步,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混凝土毛细管内水份的损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若没有及时进行养护补水,蒸发速度大于沁水速度时就会产生的塑性收缩裂缝;冬季施工时,用炭火炉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温时,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时将会出现炭化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表面裂纹;混凝土在冷却过程中因自由收缩而收到的约束程度比较时,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1.2.4环境温差
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相差很大时,拆除模板会使混凝土暴露在较大的温差中,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差异性变形,从而促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技术
2.1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和其配合比是控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最
基本的措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所致,因此,在材料上,可以考虑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同时加入外加剂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具体应该做到:严格控制混凝土各组成成份质量;改善骨科级配,减少水泥用量,将低水化热;掺和混合料、外加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在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中,将混凝土和胶凝材料的抗裂性能进行对比,选择抗裂性能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
2.2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工序,调整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别是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混凝土的沉降裂缝。
2.3 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
采取有效措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的关键是利用人工导热来释放施工温度。
2.3.1浇注温度不高于28度,所以应选择室外气温较低时浇筑,避免热天作业。
在浇筑时,掺加缓凝型减水剂,采用薄层浇灌,减
缓浇灌速度,利用浇灌面来散热。
2.3.2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5度以内,降低入模温度,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在夏季温度较高时,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采取以下办法:利用低温水或凉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加盖防止日晒;在骨料上喷冷水雾或冷气来预冷;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等。
2.3.3改善约束条件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
主要措施有: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起伏过大;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侧面长期暴露及过大的高差带来的混凝土裂缝
2.3.4利用减水防裂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避免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的裂缝。
2.3.5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特别注意结构表层钢筋网和预应力管道四周定位钢筋的设置。
按规定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应力管道的保护层厚度,对大体积混凝土,要在降低水热化的同时在混凝土表层设置防裂钢筋网,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工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3.6施工前对混凝土采取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利用循环水带出混凝土内部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4掺加外加剂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同时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干燥收缩。
2.5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技术
施工养护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效果。
一次施工中的温控技术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5.1规定科学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2.5.2新混凝土的表面若已经暴露在空气中,要求在表面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进行养护。
2.5.3在混凝土发热阶段采用喷雾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然变化导致的温差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2.5.4注意模板连接缝处的保湿,避免其失水干燥产生裂缝。
2.6在浇筑大面积构件时,工作面要尽量减少暴露,浇筑后要立刻用塑料薄膜进行紧密覆盖,阻止表面水分的蒸发,进行搓抹表面工序后,应将卷起的薄膜再次覆盖,终凝后撤除薄膜采用水养护的方法。
2.7施工缝处理也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对施工缝处混凝土的表面凿毛,清除表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石子,充分湿润并清洗干净。
清除钢筋表面的水泥浆,并进行调整。
在水平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先铺与混凝土同成分的水泥砂浆,厚度为
15mm,将新旧混凝土进行细致地振捣,确保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结合。
2.7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成型的地方,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对于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也是一样,施工现场的混
乱无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使混凝土裂缝问题多次出现,降低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效果,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是裂缝控制的必要措施。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组织专业小组来负责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中的管理,记录混凝土运送到工地的时间、浇筑时间、浇筑时的温度、施工缝的划分及控制高度和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及方法等会影响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方面面,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应记录裂缝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和种类等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结束语
在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中,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在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技术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裂缝控制效果,目前建筑界内对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比较统一,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效果也比较好,虽然混凝土裂缝问题不可避免。
但一定要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多操作,多实践,积累经验,提高操作水平,从而减少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手寿命,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地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华生,魏成敏.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施工技术要求与发展趋势[j].重庆建筑百科.2001 (7)
【2】徐荣年、徐欣磊.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0
【3】侯君伟.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新技术应用手册[m].北京:中陶建筑工业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