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4T13:28:30.6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奴尔古·达吾提

[导读]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奴尔古·达吾提

新疆阿克苏拜城县维吾尔医医院新疆拜城 842300

【摘要】目的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厄贝沙坦分散片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较高,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原发性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生活质量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心绞痛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两种疾病合并,一定程度加重病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心前疼痛,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安全。本文旨在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1:9,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3±2.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0.4)年,对照组男患与女患比例为23:17,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0.4±2.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7±0.7)年,实验组、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厄贝沙坦分散片治疗,硝酸异山梨酯片:生产厂家: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原江苏方强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4617,一次2片,一日3次,厄贝沙坦分散片:生产厂家:潍坊中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406,一次1片,一日1次;

实验组患者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15,一次10mg,一日3次。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有效率,依据卫生部规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分级标准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5 mmHg 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 并处于正常范围,有效: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处于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15 mmHg,无效:血压无变化或未达到以上标准;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定,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四个方面。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SPSS18.0对观察指标行统计分析,临床有效率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

2.实验结果

2.1临床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5.00%,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Ⅰ。

2.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Ⅱ。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数多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持续升高,可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性心绞痛是高血压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由心肌缺氧缺血引起,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硝酸异山梨酯片与厄贝沙坦分散片联合治疗,可有效释放一氧化氮,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从而降低患者心肌负荷,松弛血管平滑肌,但治疗效果不尽理想;硝苯地平片属于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阻滞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从而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抑制冠状平滑肌收缩,并且硝苯地平片对糖代谢无影响,可抑制肾脏肥大、增生。本实验结果表

硝苯地平控释片说明书

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说明书 【功效主治】 ①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②高血压 【药理作用】 拜新同控释片的活性成分为硝苯地平(Nifedipine)。由拜耳药物研究中心开发。硝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它可阻止钙离子流入心肌细胞及冠状动脉和末梢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内。这种作用有以下优点:硝苯地平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狭窄后血流量而改善心肌的氧供给,同时心肌氧需求量也因后负荷的降低而减少,结果拜新同控释片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强度。长期使用拜新同控释片还可以避免在冠状动脉中形成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硝苯地平可扩张末梢动脉血管,降低了末梢阻力,因此拜新同控释片可降低已升高的血压。拜新同控释片可在24小时内恒速释放硝苯地平(持续释放),因此适用于每日服药一次。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硝酸酯类合用,控制心绞痛发作,有较好的耐受性。 2 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绝大多数患者对本品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但个别患者可能诱发和加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和心绞痛。 3 与洋地黄合用,可能增加血地高辛浓度,提示在初次使用、调整剂量或停用本品时应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4 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如双香豆素类、苯妥英钠、奎尼丁、奎宁、华法林等,这些药的游离浓度常发生改变。 5 与西米替丁合用,本品的血浆峰浓度增加,注意调整剂量。 6 葡萄柚汁与本品同服时,本品的Cmax及AUC增加。 7 由于酶诱导作用,与利福平和用时,硝苯地平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因而不得与利福平合用。 【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有外周水肿(与剂量成正比);头痛等。 2 与本品关系不确定的不良反应:头晕;恶心;便秘;乏力;面部潮红和热觉。 3 1%~3%不良反应:胸痛;腿痛;感觉异常;眩晕;皮疹;腿部抽筋;鼻出血;鼻炎;阳痿;尿频等。 4 <1%不良反应:蜂窝织炎;寒战;面部水肿;颈痛;骨盆痛;房颤;心动过缓;心脏停博;早博;低血压;心悸;静脉炎;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焦虑;性欲减退;抑郁;失眠;嗜睡;搔痒症;盗汗;腹痛;腹泻;口干;消化不良;食道炎;胃胀;胃肠道出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8T11:17:50.6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周志华 [导读]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人服用。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卫生院 438000 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GITS)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经过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用药禁忌、不良反应的80例老年EH患者收入硝苯地平控释片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服药后显效56例(70%),有效21例(26.2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人服用。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心率;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升高,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影响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常见于老年人,硝苯地平控释片作为一种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常被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老年EH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8例;年龄(65.3±4.5)岁;病程(8.4±4.6)年。临床诊断均按WHO/ISH联合提出的EH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2治疗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1周后,给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晨8时1次服用,2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剂量加为60 mg,继续服2周,总疗程为4周,每周随访1次,记录血压、心率变化。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规及心率,并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 1.3检测指标 测量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前3 d晨8时血压,取3次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服药后每日晨8时测血压1次,观察4周,取第1、2、4周中第3天的血压,取3次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心率的观测方法同上。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化验血尿常规、肝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脂、电解质及心电图。观察期间,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活动。 1.4疗效判断标准 按国家卫生部统一规定的标准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自身对照。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服药后显效56例(70%),有效21例(26.2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应坚持长期治疗。目前一线治疗药物有六大类,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大部分有多器官疾病,肝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药物耐受性相对差,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高。故老年人降压药物的选择首先考虑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其次是使用方便。 硝苯地平控释片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长效钙阻滞剂,通过推-拉渗透泵作用使药物恒定释放,能提供24 h稳态血药浓度及24 h血压控制,文献报道表明,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效果优于或相当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有内在的利尿作用,不引起水钠潴留,一般不引起脂质代谢葡萄糖耐受性改变。该药亦没有β受体阻滞剂的诱发心衰、哮喘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影响末梢血管张力。近年临床研究还发现,该类药物通过双层效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故倍受临床医生青睐,多用于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但因有头痛、面红、踝部水肿、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临床研究发现,人体血压存在着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控制血压、保护终末器官必须将全天血压完整地控制在正常水平内。要求抗高血压药物具有24 h稳定而持久地降压能力。国际上公认的长效降压药物的谷峰比要求至少达到50%。谷峰比越接近100%,降压效果越平稳,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越少。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降压药物疗效评估、患者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的动态变化比偶测血压更全面反映降压药物的疗效。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种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控释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它通过零级释放方式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其活性成分硝苯地平,有效防止药物倾斜,保证血浆药物浓度的相对恒定,从而实现平稳降压,且不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是惟一对交感神经系统不产生影响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和耐受性。有研究提示,降压作用十分可靠且稳定,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硝苯地平控释片,作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有效降压作用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益处,已经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IN-SIGHT试验)所证实。 总之,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辉.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旬刊,2010,1(11):57-58. [2]刘学鹏.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8期(18):18-19.

硝苯地平片,一个令人痛心的降压药

硝苯地平片,一个令人痛心的降压药 硝苯地平片,也叫心痛定,1969年由德国的拜耳公司研制生产,是第一个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1975年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取得成功,故名心痛定;1980年用于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心痛定的降压效果好,而且起效迅速,服用后数分钟就发挥降压效果,半小时内疗效达高峰。但是,其降压效果维持时间很短,作用仅持续4~5小时,所以每天需要3次服用。而且服用后会出现面色潮红、头痛、心慌和心动过速,长期服用还会引起牙龈增生、脚踝部水肿等。 更为严重的是,心痛定经常引起低血压,并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意外甚至猝死。 国内有人报道,心痛定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面部潮红12%,眩晕3%,头痛6%,恶心4%,心动过速15%,另有头痛、头晕、步态不稳各10%,乏力5%~10%。一项研究发现,157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用心痛定治疗6周后,发现部分病人心肌梗死范围扩大;10位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口服心痛定每次剂量≥80mg时,导致了症状性低血压、心绞痛和可逆性心肌缺血。心痛定还引起冠状动脉缺血,加重心力衰竭,诱发肺水肿。 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利尿剂或β阻滞剂治疗比较,服心痛定者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性较高,而且剂量越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越大。 鉴于此,后来德国的拜耳公司研制生产了第二代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为“拜新同”,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恒定,控制了血压忽高忽低的“峰谷”现象,遏制了交感神经兴奋的副作用,大大减少了副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此后,心痛定作为长期降压药物逐渐退出了“舞台”。不过,由于其降压迅速,舌下含服起效快且简单易行,临床上大多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急重症用药。此外,偏远地区仍有人作为一般降压药长期使用。 但是,由于心痛定可以使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且显着降低,降压幅度与速度难以掌控,关于舌下含服心痛定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仍时有发生。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93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年龄≥65岁,既往均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含服硝苯地平(5mg)后出现血压明显下降伴心率加快。其中伴有左心室肥厚和心电图异常的55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心肌缺血症状。该研究提示含服低剂量的心痛定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另有研究发现,3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既往均无心脏疾病病史,在含服硝苯地平(10mg)后发生严重低血压,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25T13:31:12.0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作者:马韬 [导读] 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199) 【摘要】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以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开展分析,并研究使用药物情况和随访1年结果。结果: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关键词】心绞痛;治疗效果;临床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95-02 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为心肌缺血,存在心前区疼痛等临床表现[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逐渐提升,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冠心病包括不同类型,患者具体疾病类型会发生转换,其发展和变化取决于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156例患者,对心绞痛药物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疗效,全部患者均经心绞痛诊断确诊,并且其中不存在近期施手术、有凝血障碍、脑出血、外伤、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中重度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者。患者中包括88例男、68例女;患者年龄范围45~82岁,平均年龄为(62.4±3.7)岁;156例患者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冠状动脉脑供血不足70例、心率失常患者52例。 1.2 方法 1.2.1基础治疗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绞痛诱发因素、治疗措施、临床症状讲解,同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进而引导患者提供有效配合。 1.2.2药物治疗 156例患者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药联合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过不适患者4例,并使用替代药物氯吡格雷。其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曲美他嗪患者6例,服用尼可地尔患者2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10例,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70例,服用ACEI药物30例。①改善临床症状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现象与相关症状药物包括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其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类型不同,需要依据患者患病程度进行确定。②改善预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开始服用时需小剂量,然后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剂量的逐渐增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等是临床常用药物种类。氯吡格雷,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毫克/天,但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该药物达到所需血药浓度需要2小时。阿司匹林,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150毫克/天。调脂治疗,通常选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因为该药物不仅抗炎、抗动脉粥样斑块、氧化应激作用稳定,还能够使患者胆固醇含量降低,临床上经常使用普伐他汀、舒瑞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存在缺血表现,然后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部分回升1毫米以上,T波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超过50%,还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软件。 2.结果 一年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共出现不良反应病例8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 3.讨论 在治疗心绞痛过程中,需要纠正患者心肌缺氧情况,使患者心肌供血能力得到改善[2]。运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脏死亡,提高患者生存率。氯吡格雷在患者无法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使用心脏支架治疗情况下能够收获良好疗效[3]。心绞痛患者可在治疗中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脑卒[4]。常规药物治疗后仍存在显著心绞痛症状,可针对患者施钙拮抗剂,磷酸酯类药物能够促进心肌耗氧量降低,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增加,进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5]。患者在运动前使用该药物,能够实现较好的预防,避免患者产生心绞痛[6]。本研究中,经过一年治疗后生存患者156例,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32例,24例患者再次出现心绞痛,2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患者非致死心肌梗死,4例患者心衰,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病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可见,在心绞痛患者中采取有效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收获显著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7]。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中采用药物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显著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49-50. [2]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676. [3]高艳霞,王立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3-113.

硝苯地平说明书

硝苯地平控释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硝苯地平控释片 商品名:拜新同 英文名:nifedipine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性状】本品为圆形双凸的坚硬玫瑰红色薄膜衣片。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硝苯地平是1、4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能减少钙离子经过慢钙通道进 入细胞。硝苯地平特异性作用于心肌细胞,冠状动脉以及外周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 硝苯地平能扩张冠状动脉尤其是大血管甚至能扩张不完全阻塞区的健全血管。硝苯地平 还可降低冠状动脉平滑肌的张力,防止血管痉挛。最终增加狭窄血管的血流量,提高供氧量。 同时,硝苯地平由于降低了外周阻力(后负荷),而减少了氧需求。长期服用硝苯地平能防止 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 硝苯地平通过减少动脉平滑肌的张力而能降低已经增加了的外周阻力和血压。硝苯地平 治疗初期可能出现短时的反射性心率加快而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但呈这种增加不足以补偿血 管的扩张。此外短期或长期服用硝苯地平都能增加钠和水的排出。对于高血压患者,硝苯地 平的降压作用尤为显著。 一项追踪了3-4.8年、有6321例至少存在一个附加危险因子的高血压患者参加的多国、 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标准 的利尿剂联合用药作用相当。 毒性研究 遗传毒性 ames试验、微核和显性致死性试验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大鼠交配前给予硝苯地平在大约30倍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下可减弱生殖力。有文献报道 使用推荐剂量硝苯地平的不育男性的精子体外结合可孕卵子的能力可逆性减弱。在啮齿动物、 家兔和猴、硝苯地平均显示出多种胚胎毒性、胎盘毒性和胎仔毒性,包括胎儿生长缓慢(大 鼠、小鼠和家兔),足趾异常(大鼠和家免),肋骨畸形(小鼠),腭裂(小鼠),小胎盘和绒 毛膜发育不全(猴),胚胎和胎仔死亡(大鼠、小鼠和家兔),孕程延长(大鼠,其他种属未 评估)。与上述毒性有关的剂量均出现母体毒性并数倍于人体量大推荐剂量。 致癌作用 大鼠口服硝苯地平2年,未见致癌作用。 长期毒性 犬每日口服按体重一次100毫克/千克硝苯地平1年,未见毒性症状。在大鼠试验中,当 饲料中药物浓度超过100pppm(约5-7毫克/千克体重)时,动物出现了毒性反应。 【药代动力学】本品在24小时内近似恒速释放硝苯地平,通过膜调控的推拉渗透泵原理, 使药物以 零级速率释放。它不受胃肠道蠕动和ph值的影响。服药后,药片中的非活性成份完整地 通过胃肠道,并以不溶的外壳随粪便排出。 吸收 硝苯地平口服给药后几乎完全吸收。由于首过效应,即释型硝苯地平胶囊口服给药后的 生物利用度为45-56%。稳态时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生物利用度相当于硝苯地平胶囊的68-86%。 进食时服药轻微影响药物的早期吸收率但不影响生物利用度的范围。 硝苯地平控释片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按控制速率升高,首次给药后6-12小时达到高值稳 定水平。多剂量给药后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得到维持,给药期间24小时内血药浓度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修订版

.~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 1. 引言 1.1. 委员会的组成与资料审查 组成ACC/AHA实用指南工作组的目的,是为了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做出建议。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美国的头号死亡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则是本病非常常见的形式。 本委员会成员通过计算机检索2002年以来的英文文献,并且辅以手工检索,复习和编辑了所有公开发表的报告。对某一问题特殊研究的具体情况,予以必要叙述,并且列表展示具体数据。本指南中提出的建议,主要是依据这些已经发表的资料。若资料是来自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则证据的权重序位列为最高(A)到最低(C)。对UA/NSTEMI患者某一诊断性操作或具体治疗或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最终建议,总结了资料和专家们的意见。有关建议分类和证据级别的制定原则与ACC/AHA的一贯方式相同,没有新的变化。 本指南编写委员会由著名专家组成,分别来自代表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的一般内科学领域,来自代表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AAFP)的家庭医学领域,来自代表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ans,ACEP)的急诊医学领域,来自代表胸腔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的胸腔外科领域,来自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和Interventions,SCAI)的心脏介入专家,一般和重症监护心脏病学领域,以及来自无创检查、心脏病预防医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和心血管外科这些高度专业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无论是学术机构还是私人医疗机构,均有代表参加。该指南得到ACC和AHA任命的2名外部评阅者的评阅。 1.2. 本指南2002版发表以来的变化. 本编写委员会参考了2002年以来发表的资料,并根据大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建议进行了修订。对上一版指南进行重新编写,力图反映这些进展。重点放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性早期医疗评估,避免患者自我处理导致的延误,加快在急诊科进行诊断和分诊。已经涌现出新的影像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 以作为某些患者的诊断手段。肌钙蛋白已经成为心脏坏死的主要生化标志物,可以再次证实NSTEMI,并且改变了其人口统计学和预后。目前B型脑钠肽(BNP)可以作为生化标志物的补充,可能有助于风险评估。临床试验的资料进一步支持在高危UA/NSTEMI患者(通过肌钙蛋白阳性或正式风险评分来确定)采用早期有创治疗策略。相反,这种治疗策略在低危女性不能受益并且可能有害,因此建议采用早期保守治疗策略。两种新的抗凝药物—磺达肝睽钠和比伐卢定已经经过临床试验的良好检验,并且建议应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作为替代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供选择的药物。目前更加有力地支持应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主要是氯吡格雷),包括选择大负荷剂量、早期(上游)应用和长期应用(尤其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之后)。如何最佳整合应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和静脉糖蛋白IIb/III受体拮抗剂,在UA/NSTEMI治疗的早期(包括心脏导管检查)提供最佳的抗血小板治疗,是一个热点问题并且仍然面临着挑战。本版指南融入了有关 UA/NSTEMI患者的PCI和二级预防的最新资料。有关特殊患者的详细讨论认识到对有多种特征的患者强调需要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特殊考虑。还要强调治疗过程是患者结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进展还强调了理论与治疗上的重要不足,通过研究和临床应用,这些应当能够促进在 UA/NSTEMI方面的不断进步。.

稳定型心绞痛指南

美国医师学会(ACP)发布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的一级治疗指南 美国医师学会(ACP)最近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治疗和随访的指南,这份指南总结了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更新指南中的相关建议,强调了那些对一级医疗机构医师最重要的建议。该指南涉及了既往6个月中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或血运重建的有症状病人的治疗和随访,还涉及了根据病史、心电图有陈旧心肌梗死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创性检查结果异常而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无症状病人。 这份指南的目标读者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所有医师。该指南不适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因为这些病人有中重度急性冠脉事件的近期风险。 该指南证据级别同ACC/AHA的规定:A级建议基于有大量病人的多项随机临床试验;B级建议基于只有少量病人的有限数量随机临床试验、非随机研究或观察性登记的认真分析的证据;C级建议基于专家共识意见。 药物治疗 治疗概述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2个主要目标。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MI)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最优先考虑选用以预防死亡为目标的治疗。当2种不同治疗能同样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时,建议采用预防死亡效果更好的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所有急性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无论有无症状,只要没有禁忌证,都要常规使用阿司匹林(75~325 mg/d)治疗。在剂量低于75mg/d时,治疗益处降低。氯吡格雷最好只用于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者。 β受体阻滞剂 用于梗死后病人的二级预防时可减少心脏事件,用于高血压病人时也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强烈建议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初始治疗,糖尿病不是禁忌证。 降脂药物 许多临床试验都证实,确诊冠心病(CAD)者使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可减少不良缺血事件。确诊CAD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只有轻中度升高,也要建议使用他汀类进行降脂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心绞痛是心肌暂时性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和诱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心绞痛症状也可发生于瓣膜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微血管病变以及某些非心脏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窄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停下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

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诊断要点】 1.病史询问有或无上述症状出现。 2.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尚能发现其他相关情况,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发现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黄色瘤等危险因素,颈动脉杂音或周围血管病变。 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检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胸痛较明显患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4.心电图及运动试验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时,如出现与症状相一致的ST-T 波改变时,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5.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一、引言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是一种常见并可致残的疾患。近些年,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得到阐明,因而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有关稳定型心绞痛最佳的检查与治疗,尚无一个统一方案。而且,尚未经过象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这样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的检验。因此,尽管在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仍相对缺乏其预后方面的资料。 有鉴于此,本工作组广泛搜集专家们的意见,不但从治疗的有效性的安全性方面,而且还从资源和费用的可能性方面,就稳定性心绞痛的现代治疗,尽可能达成共识。 二、定义与病理生理 Heberden在1772年引入了"心绞痛"(anginapectoris)的概念,其特征是一种与活动明显有关的胸部"绞榨和焦虑感(asenseofstranglingandanxiety)"的综合征。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是心源性的。但是几年之后,其他人对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尸检后证实,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目前已普遍将此综合征归咎于心肌缺血,但是,食管、肺或胸壁的疾患也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在本工作组的这篇报告中,"心绞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胸部不适,但是,已经知道心绞痛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原因,如主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这些均不可忽视。 若心绞痛症状发生有数周内且无严重变化,则视为稳定。心绞痛症状典型发生在心肌氧耗增加时。然而,即使是在稳定性心绞痛,症状随时可以有相当大变化,取决于诸如环境间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 若原心绞痛症状无任何原因地突然恶化,或新发的心绞痛发生在活动量较小或静息状态时,则视为不稳定。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随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挛,是有些病例的重要因素。 许多表现心绞痛的病人其症状与上述不同。例如,近几周内可以出现新发症状,但是没有恶化。病理上,它们可以具有稳定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征,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若心绞痛自发地发生,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段抬高,则视为变异型心绞痛,即Prinzmetal型心绞痛。这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孪所致,因而称为血管痉孪性心绞痛。 X综合征是指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其它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但是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例如心电图上ST段下移)的心绞痛综合征。但是,可以有"小血管病变(smallvesseldisease)"。心绞痛发生在心肌灌注与心肌需求平衡失调时,其病理基础几乎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通常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 脏因体力活动式应激代谢需要时,冠状动脉腔径狭窄至少为50%-70%。但是,狭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腔径的减小,还取决于狭窄的长度和狭窄病变的数目。此外,狭窄尤其的偏心性狭窄的腔径并非固定不变,并且可以因为局部平测定肌的收缩与舒张收起冠状动脉张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可以是对释放各种激素和神经性刺激的一种反应。冠状动脉痉挛极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引起的心肌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损伤性变化。其临床主要表现以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1]。由于本病发病较慢,多数患者病史较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冠心病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主要治疗手段[2]。但是目前临床上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目前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状况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展望做一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41-02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目前随着我国老年化的不断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3]。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及症状不同,常用的治疗冠心病药物有: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 1 抗血小板类药物 抗血小板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作为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它可以有效的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的聚集,防止血小板聚集收缩,从而到达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4]。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我们应该研发一种个体差异性较小,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既可以发挥较好的药物效果,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抗凝类药物 抗凝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常用于溶栓的辅助治疗和栓塞高危患者的预防治疗。低分子肝素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类药物,给药后通过有效的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从而发挥较强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由于肝素在体内代谢较快,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5]。因此多数患者需每日经皮下注射给药,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一种可以一次注射可于体内维持恒定血药浓度,避免患者多次主要的疼痛。 3 他汀类药物 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冠心病病理基础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多数患者血中胆固醇水平较高,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类药物,可有效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稳定冠状动脉病变处脂质斑块,防止其破裂及斑快继续增大[6]。目前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脂作用之外,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对抗硝酸酯类药物耐药的作用[7]。因此在我们以后的用药治疗过程中,应当合理联合用药,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有效性。 4 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 抗心绞痛类药物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降低心肌氧量,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的抗心绞痛类药物有硝酸脂类及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药物通过物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降低心脏氧耗量并增加侧枝循环血液,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8]。β受体阻滞剂类药可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患者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缺氧的发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一线用药[9]。但是今年的临床用药研究发现,硝酸脂类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耐药性,许多患者在多次给药后便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研发一种可使用于几乎全部患者的药物,减少临床耐药性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类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心率调节作用效果明显,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治疗早期的给药剂量及治疗后期的减药剂量。研究发现,突然停用可导致患者病情复发甚至加重。

硝苯地平控释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7年01月29日 修改日期:2007年10月04日,2008年06月27日,2010年04月30日,2010年09月23日,2013年05月02日 硝苯地平控释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请勿咬、嚼、掰断药片。其活性成份被吸收后,空药片完整地经肠道排出。 【 药品名称 】 通用名称:硝苯地平控释片 商品名称:拜新同? (Adalat ?) 英文名称:Nifedipine Controlled-release Tablets 汉语拼音:Xiaobendiping Kongshi Pian 【 成份 】 主要成份:硝苯地平 化学名称: 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17H 18N 2O 6 分子量:346.34 【 性状 】 本品为圆形双凸的坚硬玫瑰红色薄膜衣片。 【 适应症 】 1.高血压 2.冠心病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 【 规格 】 30mg 60mg 【 用法用量 】 治疗时应尽可能按个体情况用药。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给予不同的基础用药剂量。 除非特殊医嘱,成年人推荐下列剂量: 1.高血压: 拜新同?30mg 片剂 一次30mg(一次1片),一日1次 拜新同?60mg 片剂 一次60mg(一次1片),一日1次

2.冠心病: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 拜新同?30mg片剂一次30mg(一次1片),一日1次 拜新同?60mg片剂一次60mg(一次1片),一日1次 通常治疗的初始剂量为每日30mg。 与CYP 3A4抑制剂或CYP 3A4诱导剂合用时可能需调整硝苯地平的剂量或不使用硝苯地平(见【药物相互作用】)。 疗程:用药时间应由医生决定。 用药方法:通常整片药片用少量液体吞服,服药时间不受就餐时间的限制。应避免食用葡萄柚汁(见【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基于Child Pugh评分的轻度、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用药应仔细监控,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未在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研究硝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按照CIOMSIII类别的频率(安慰剂-对照研究:硝苯地平N=2661;安慰剂N=1486;截止至2006年2月22日;ACTION研究:硝苯地平N=3825;安慰剂N=3840),基于临床研究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下: “常见”项下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低于3%,除水肿(9.9%)和头痛(3.9%)外。 下表总结了根据报告含有硝苯地平的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每个发生率分组,不良反应依照严重性降序排列。发生率被定义为常见(≥1/100至< 1/10)、少见(≥ 1/1,000至< 1/100)和罕见(≥1/10,000至< 1/1,000)。仅在正在进行的上市后监测中发现,无法估算发生率的不良反应在“未知”一栏中列出。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

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要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伴有代谢产物的堆积 (乳酸、丙酮酸、磷酸等)刺激神经发生疼痛,缺血时伴有心脏收缩功能的障碍出现憋气等症状,同时会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律失常。一部分病人由于病变炎症活动加居导致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间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胸闷等。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和刀扎,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病人不自觉停止原来活动。 3.持续时间:一般2~5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4.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在2~5分钟内缓解。 【诊断要点】 1.病史询问,有或无上述表现; 2.体格检查,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胸痛明显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4.心电图: (1)静息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多正常,静息心电图可表现出冠心病的迹象,如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异常复极。 (2)发作时的心电图:大多数病人相邻的二个导联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发作时记录的心电图正常也并不罕见,不应该排除心肌缺血诊断。胸痛同时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早搏或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 (3)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持续性地检测心电的变化,用于评价症状和心电的关系,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低于运动试验,但可以显示运动没有诱发的自发心肌缺血。

消苯地平缓释片说明书

消苯地平缓释片说明书 无论是硝苯地平片,缓释片还是控释片,三者的成分基本上是相似的,只是采用的技术不一样,但都是一些我们平常会选择的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相对来说,半衰期要短一些,每天服用药物的次数要两到三次以上,控制血压的效果也是可以的。而硝苯地平片主要用于临时控制血压,作用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这种并不建议作为平时降压的药物使用。硝苯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类的降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降压药物。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具体功效吧! ★一、适应症 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 ★二、药品名称 硝苯地平缓释片

★三、药品类型 处方药、基本药物、医保工伤用药★四、用途分类 选择性钙拮抗药 ★五、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硝苯地平。 ★六、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显黄色。 ★七、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次,初始计量每次20mg(1片)。根据病情,并在医生指导下可增加至每次40-60mg。本次服用时不能咀嚼或掰碎服用。 ★八、不良反应 ★1.肝脏:偶尔出现黄疸及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2.循环系统:偶尔出现胸部疼痛、头痛、脸红、眼花、心悸、血压下降、下肢浮肿等。

★3.过敏症:偶尔出现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4.消化系统:偶尔出现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症。★5.口腔:可能出现牙龈肥厚。 ★6.代谢异常:偶尔出现高血糖症状。 ★九、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十、注意事项

1.中止服用钙拮抗剂时应逐渐减量,没有医生指示,不要中止服药。 2.低血压患者慎用。 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十一、药理毒理 硝苯地平(以下简称NF)通过阻碍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膜转运,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的流入,引起心肌的收缩性降低和血管扩张。动物实验表明,通过降低心肌的收缩性及末梢血管的抵抗性,而使心肌的耗氧量减少;通过冠状血管的扩张和侧支循环的发达,增加心肌缺血部位的氧供给;通过抑制高能量磷酸化合物的消耗,增强抗缺氧能力。

心绞痛治疗方案

(1)保元强心汤 净牛肉250克切块,加入参片6克、黄芪15克、肉桂3克、生姜、甘草各4.5克,水适量,用文火煨,至汤稠肉熟烂,加调味料即成。 具有益气温阳,健脾安心效用。每周可服2-3次,连服数周有效。 (2)生麦子鸡 净童子鸡1只切块,加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蒸熟,加调味料即成。吃鸡喝汤,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强心效用。 (3)薤白海参羹 泡发海参200克薤白头10克(鲜品加倍)、葱白2根切碎,加鸡汤同煮,待沸后,以山药粉适量作芡,加调味料制羹即成。可作菜肴常服。 (4)温心鱼汤 青鱼块300克,入油锅略煎,加附子片6克、肉桂3克、生姜片5克、红枣10枚加水适量,用文水熬汤,再加调味料即成。吃鱼喝汤。 ◆血脂偏高、心律不齐、心绞痛频发型的食疗膳: (1)三七牛肉汤 黄牛肉150克,加水煮熟后,加山药片20克及三七粉0.5克,至肉内酥加黄酒适量、胡椒粉少许和盐调味即成。吃牛肉、山药喝汤。 (2)归芪鹌鹑 净鹌鹑4只,切块,加当归10克、黄芪20克、调味料适量,加水蒸熟即成。吃鹌鹑肉喝汤。 (3)降脂豆腐 将香菇、蘑菇、黑木耳各25克,泡发切碎后,入油锅爆炒,加水煮软熟,加豆腐200克、调味料,煮5-10分钟即成。 (4)玉楂鱼片 黑鱼片250克,用芡粉浆好,入油锅爆熟。山楂20克煎汁待用。玉竹切成小粒约10克,加山楂汁煮20分钟。另起油锅,放青柿椒片20克,爆炒2分钟后,将鱼片及玉竹连汁倒入炒匀,加调味料即成。

饮食在注意清淡的前提下,也不应忽视营养成份的摄入,如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等,其他如牛奶、奶制品、瘦肉、鱼类、豆类、豆制品、玉米、小米等也应注意多吃一些。对于伴有高脂血症的心绞痛病人来说,主食不宜过多,宜食些能降低血液中血脂的食物,如茄子、洋葱、香菇、木耳等,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应经常调换。若心绞痛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时,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有利于控制心绞痛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也是发生心肌缺血的报警信号,这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多见。一般认为,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血液与氧气供应心肌不足所致。目前应用于抗心绞痛的除西药外,尚有不少令人瞩目的中成药,简介如下: 速效救心丸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缓解心前区疼痛及胸闷、憋气等心绞痛急性发作,奏效迅速。 丹参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耐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作用。若能连服1~2个月,则效果更佳。此药尚有注射液、滴丸等剂型。 麝香酮片是麝香的主要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在治疗心绞痛时,可用其片剂舌下含服,或用气雾剂吸入,约5分钟见效。 三七冠心宁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慢心率,对多数心绞痛病人出现的胸闷、气短、乏力等症,均可缓解。但某些患者有头痛、恶心等副反应。 黄杨宁片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少数病人服用后,有轻度头昏、恶心、腹泻、皮疹及四肢麻木等副作用,但短期内会自行消失。 心血康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心绞痛。虽在服用初期可有头晕、口干、 胃肠道不适等反应,但能耐受并逐渐减轻,不必停用。 病情分析:指导意见: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归纳为:1:改善冠脉循环,改善心肌缺血.2:减少和防治冠脉痉挛。3:防止诱发因素。4:降低高粘血状态。5:有高血压者进行降压治疗,使血压保持适宜水平。6:对高脂血症给予降血脂治疗。7:适当体力活动,防止过度劳累。8:防治心律失常。9: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有多种类型,要先确定是那一类型才能准确用药,建议你到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