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体育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体育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以项目特点为主的地域性市场格局,在此背景中安徽省体育旅游业正呈跃跃欲发之势。体育旅游作为“大旅游”的组成部分,且在与有着传统优势的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相比,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市场份额均显得十分微弱。本文以安徽省体育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为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其目的,旨在为安徽省“中部开发”中体育旅游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旅游;现状;发展
0 引言
区分其他旅游与体育旅游的标准依据为,“其他旅游只是体育旅游过程中的进一步增彩,体育运动则是旅行的主要动力”,其产业特性则是以一定的经济活动中参观体育运动或参与体育运动为目的,并向其提供饮食、交通、住宿、娱乐、游览、购物等的一项全面性服务产业。“安徽省体育旅游业在安徽‘大旅游业’的范畴中,如何导向出旅游消费中的体育化”[1],抑或是如何在发展现代化旅游的过程中不失去体育固有的特点?如何体现并发挥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已是安徽省这样一个发展中省份,业界人士思考越来越多的一个话语,也是安徽省当地社会及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不得不即将迎来的一个机遇和挑战。
1 研究方法
因此,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手段,从和发展产业高度密切关联的四个因素,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份额、市场环境等入手,对安徽省“体育旅游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作出理性的分析,得出“自身优势”和“自身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2 安徽省旅游及体育旅游业的基本现状
作为安徽省现代经济产业发展之一的旅游业于1978年起步,特别是在1995年左右,伴随着“小康社会”的推进,省内旅游需求得到了很快地发展。近二十年来,在这块13.96万平方千米之“徽景、徽商、徽文化”的土地上,游客们酣览着老庄思想的发源壮大,项羽刘邦的垓下之战,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曹操孙权的跃马挥刀,朱元璋的起兵灭元,苻坚的败走八公山……在这儿,他们饱食着神仙美景巍峨壮丽的黄山;饱览着闻名中外的徽商文化,领袖人物,古代村落,文房四宝,宗教圣地等。如此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水,使安徽省旅游市场在其发育过程中处在了一个良好的旅游接待省
的状态,接待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国内的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本省旅游接待的能力,也培养了安徽省境内老百姓旅游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安徽省现在不仅仅培养了本省旅游接待的能力,而且也是一个省内游客相当火热的旅游省,更是一个国际、国内旅游很繁荣的混合型旅游大省。这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律)来说,“这种因优秀的‘徽景、徽商、徽文化’所带来的繁荣的混合型旅游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亦
是安徽省旅游产业在全国发展的‘比较优势’之所在,也是省内体育旅游业借力开发的市场优势之条件”[1]。
因此,“十一五”发展中段,安徽省体育局在反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彻底、管理经营能力不高、宣传范围不大(九华山、黄山除外)、导致省内许多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的工作报告中,得出旅游与体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于2008年不失时机地以省委、省政府开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机遇,与安徽省旅游局、当地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合作,于黄山举办了华东地区青年登黄山大赛、体育健身旅游节;巢湖万佛湖景区,承办了首届国际龙舟邀请赛和亚洲铁人三项运动锦标赛;黄山国际山地车邀请大赛以及首届天柱山登山大赛等等,从而在形式上开启了安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端倪。
一系列体育旅游的开展,一、以体育旅游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规模,体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在经济上无形和有形产品作用;
二、此类旅游方式更好地运用了体育活动或体育活动的“运动”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闲静”相结合,体现了“搭体育台、打旅游牌、唱经济戏”的策略;三、通过此种各式各样运动来进一步提高安徽知名度的同时,更为加快省体育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但是,从现实情况出发,这一基础无论从安徽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还是从条件相对不足于安徽且体育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内其他省份考量,均显得十分滞后和薄弱。
3 安徽省体育旅游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3.1 尚未形成体育旅游特性的专业化产业结构
从现实形态上来分类,体育旅游可分为“硬体育与软体育”两种产业结构。硬体育旅游指参加或观看竞技型体育赛事与活动,譬如奥运会、世界杯、单项竞赛、全运会等;软体育旅游则指参加娱乐性运动或休闲性运动,如漂流、徒步、登山、游泳、骑自行车、民族体育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各样式的“动态”体育旅游项目的兴起,使得安徽省“软体育旅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即以“徽景、徽商、徽文化”资源为载体,以体育运动的参观、参与为主体,以需求和供给市场中介(旅行社)为链接,已构建了“依附于各旅行社”崭露头角的体育活动与行、食、娱、宿等形式的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并以明显或不明显的形态分布在省内的旅游景区之内。
但目前,就安徽省17个地市“约856家注册旅行社(安徽省旅游局提供)”而言,其总量历史地看尽管发展较快,但是由于集团性质的产业化发展缓慢,以致省内规模较大旅行社不多且需求与供给的市场关系没有形成正规体系,尤其是专营体育旅行业务的旅行社尚未产出,可供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形成的需求与供给的消费市场(运动、交通等)仍分别依托于大商业、大交通,还未形成体育旅游特性的专业化产业结构。且加之现有的带有体育旅游意味的旅行社又因资产总量不足,竞争力不强,而使得现阶段安徽省境内的体育旅游业的绝大多数业务,在由非体育旅游专业旅行社承揽的过程
中,尽管带出了一定意义的“软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形态,但对其资源经营及产品开发亦如体育娱乐业及其它行业一样,存在产业结构模糊、规模经营程度低、企业管理规范差、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现有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受阻,而且直接影响到安徽省“硬体育旅游”项目软着陆的开发。由此可见,若要在全国甚至全球体育旅游环境中得以发展,省内“专业体育运动旅行部门”尚需尽快创建,以利于“硬体育旅游”与“软体育旅游”产业结构的开拓和发展。
3.2 尚未形成独具比较优势内涵的体育旅游产品结构
安徽省聚集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国a级旅游区安徽省占了约46%[2]。在徽州大地上有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有汉武帝封禅为南岳的天柱山,有国中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九华山,有欧阳修留下《醉翁亭记》的琅琊山,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大别山,有国内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有风景美不胜收的太平湖、新安江等等。举不胜举的名山峻林、青山幽谷,江河湖泊、蓝天碧水之徽风皖韵,为爬山、蹦极、跳伞、潜水等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绝佳的场地;50余处国家森林和国家古名居村落文化保护区,为自然探险、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呈现着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辽阔的长江、淮河口岸,为自然水域漂流、冲浪、橡皮艇等挑战意志极限的运动产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以上这些依托于久负盛名的“徽景、徽商、徽文化”资源背景,无疑从条件上构成了安徽省体育旅游产品结构(或产品形式)的框架基础,并由此基础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