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温度采集系统PPT

合集下载

《三菱FX5U可编程控制器与触摸屏技术》课件—2.3 温度采集监控

《三菱FX5U可编程控制器与触摸屏技术》课件—2.3 温度采集监控

五、运行调试与评价打分
1.若趋势图表温度显示范围为15 ~35C,温度主刻度为5℃,辅助刻度为 1℃; 时间轴要求显示20min,点数设置为“200”,时间主刻度为5min, 辅助刻度为1min,请编辑组态界面。
2.若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范围为0 ~ 200C,输出电压为0~ 10V,请算出 温度转换为数字量的系数是多少?
3.如果PLC中删除掉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乘以系数40部分的程序,则触 摸屏中该如何修改?
四、组态界面设计
1、界面整体设计: 触摸屏组态画面中包含启动和停止按键;系统运行指 示灯;上限温度、下限温度和加热电压数值输入框;实时温度显示框;温度 变化趋势图表。
2、变量对应表
根据PLC控制程序中的变量功能,规划触摸屏中软元件变量对应表。
3、触摸屏界面编辑 • (1)按键和指示灯组态设置
按键设置
三、程序设计与模块参数设置 1、程序设计
2、模块参数设置
打开PLC编程界面左侧“导航”目录树,依次打开“参数”—“FX5UCPU”— “模块参数”—“模拟输出”。双击“模拟输出”选卡,分别将“D/A转换允许/禁止 设置”和“D/A输出允许/禁止设置”均设置为“允许”选项,然后点击“应用”按键, 完成设置后,可关闭该选卡界面。双击“模拟输入”选卡,分别通道CH1和CH2将 “A/D转换允许/禁止设置”设置为“允许”选项,然后点击“应用”按键,完成设置 后,可关闭该选卡界面。
一、任务描述
为了更好的适合植物生长,某蔬菜大棚需要对大棚温度进行控制,需要设计一套 温度自动控制调节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按下启动按钮,系统开始运行。 1)若当前温度<下限温度时,温控装置开始加热,直至加热至上限温度后,停止加热; 2)若当前温度>上限温度时,排风扇工作排风降温; 3)若下限温度<当前温度<上限温度时,不加热,不排风。 2、触摸屏设计: 1)触摸屏中能设置上下限温度值、显示当前温度实时值和设置加热器输出电压值。 2)触摸屏上显示温度变化趋势实时图,图中有当前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标尺 和实时温度曲线。任务2.3 F5U PLC与触摸屏温度采集监控

六大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ppt

六大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ppt
段。
目前,我国煤矿已经基本普及了监测监控系统,并 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多系统融
合、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 水平将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智能
性和灵活性也将不断增强。
02
监测监控系统的构成
数据采集系统
传感器和仪表
监测监控系统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和仪表来实时监测矿井下 的环境和设备状态,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瓦斯浓度、水 位等参数。
其他领域监测
能源监测
对电力、燃气、水等能源进行监测,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农业监测
通过对农田、温室等进行环境参数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05
监测监控系统的优势
提高效率
自动化采集数据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化地采集井下环境和设备运行数据, 减少了人工干预和错误率。
实时数据处理
系统性能提升方向
数据处理速度与准确性
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延时和误差,以满足实 时监控和预警需求。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矿井环境下能够 稳定运行,减少故障率。
可视化界面与操作体验
优化可视化界面和操作体验,使系统更加直观、易用、友好,方 便用户使用和维护。
03
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
实时监测功能
1 2
监测井下有害气体浓度
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以及温度、 湿度、风速等参数。
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如电机、水泵、风机等设备的电流、电压、转 速等参数。
3
数据实时显示
监测数据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方 便调度人员随时掌握井下情况。

远程温度采集系统PPT

远程温度采集系统PPT

硬件设计
总体电路设计
本设计主要由单片机、温度采集器、LED数码管显示等部分组成。
软件部分
甲机程序流程图
通讯程序(发送)
采 集 子 程 序
18B20 初始化
写入
读取
软件部分
甲机参考程序
#include <reg52.h> sbit DQ=P1^1; void display(); unsigned char Init_DS18B20(void); 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 void WriteOneChar( unsigned char dat); unsigned char ReadTemperrature(void); void delay (unsigned char time) { unsigned char n; n=0; while(n<time) n++; return; } unsigned char Init_DS18B20(void) { unsigned char x=0; DQ=1; delay(8); DQ=0; delay(85); DQ=1; delay(14); x=DQ; delay(20); return(x); } //******读取1字节******// 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 { unsigned char i=0; unsigned char dat=0; for(i=8;i>0;i--) { DQ=1; delay(1); DQ=0; dat>>=1; DQ=1;delay(1); if(DQ) dat|=0x80; delay(4); } return (dat); } //********写1字节*********// void WriteOneChar( 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i=0; for(i=8;i>0;i--) { DQ=0;delay(1); DQ=dat&0x01; delay(5); DQ=1;dat>>=1; } delay(4); }

感温光纤测温系统操作手册课件

感温光纤测温系统操作手册课件

配置网络连接
设置正确的网络参数,确保软 件能够正常连接到服务器。
系统参数设置
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参数 ,如温度范围、报警阈值等。
系统调试与校准
开机自检
启动系统后,进行开机自检,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
温度校准
使用标准温度计对系统进行温 度校准,确保测量准确度。
功能测试
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如温度 实时监测、报警、数据记录等 。
定期检查设备软件更新,并按照提示 进行软件升级。
参加制造商提供的培训或在线课程, 学习新功能和操作方法。
硬件升级
根据需要,对设备的硬件进行升级, 以提高性能或兼容性。
06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安全规范
0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本操 作手册,确保熟悉所有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02
操作时应穿着适当的防 护装备,如防静电工作 服、防滑鞋等,以保障 人身安全。
01
报警设置
02
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温度报警阈值。
03
可配置报警方式,如声光电等多种形式。
报警设置与处理
01
报警处理
02
03
04
当温度超过报警阈值时,触发 报警机制。
报警信息实时显示在操作界面 上。
操作人员需根据报警信息及时 处理异常情况。
数据存储与导
数据存储
01
可根据需要配置数据存储周期和存储方式 。
性能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必 要的性能优化和调整。
04
操作流程
开机与关机操作
开机操作 打开电源开关,确保系统供电正常。
等待系统自检完成,检查各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开机与关机操作
确认系统无异常后,进入操作界面。 关机操作 退出操作界面,关闭系统软件。

红外传感器 (最全的)ppt课件

红外传感器 (最全的)ppt课件

.
37
红外线辐射温度计在非接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续)
利用红色激光瞄准被测物(冷 藏牛奶和面食)
.
38
红外线辐射温度计在非接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续) 温度采集系统
利用红色激光瞄准被测 物(电控柜、天花板内 的布线层)
.
39
2.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是根据气体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 的特性来对气体成分进行分析的。不同气体其吸收波段(吸收 带)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CO气体对波长为4.65 μm附近的 红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CO2气体则发生在2.78 μm和4.26 μm附近以及波长大于13 μm的范围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如分析CO气体,则可以利用4.26 μm附近的吸收波段进行分析。
.
18
热释电传感器应用
热释电传感器用于自动 亮灯,当然也可以用于防盗。 如果人体静止不动地站在热 释电元件前面,它是“视而 不见”的。
热释电传感器的感 应范围
.
19
热释电感应灯
热释电传 感器
13.10.2023
20
.
20
自动感应灯
(参考施特朗公司资料)
13.10.2023
21
.
21
热释电传感器在智能空调中的应用
高分贝喇叭
.
14 14
热释电报警器(续)
菲涅尔透镜
Φ 5mm接
插件
13.10.2023
15
.
15
热释电报警器(续)
吸顶式 热释电报警器
13.10.2023
16
.
16
案例3.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 元件。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 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同时,它还能鉴别出运动的生物与其它非生物。 将这个电压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如作电源开关控制、 防盗防火报警、自动监测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不仅适用于防盗报警场 所,亦适于对人体伤害极为严重的高压电及×射线、 射线自动报警 等。

(2024年)DCS系统PPT课件

(2024年)DCS系统PPT课件

4
结构与工作原理
2024/3/26
结构
DCS系统通常由过程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生产管理级三级结 构组成。其中,过程控制级负责直接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管理 级负责监控和优化控制策略,生产管理级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 调度和管理。
工作原理
DCS系统通过分散在各个控制站上的控制器对生产过程进行实 时控制,同时通过通信网络将各个控制站连接起来,实现数据 的共享和交换。控制站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完 成复杂的控制任务。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DCS系统,全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控制系统,具 有分散控制、集中管理、配置灵活等特点。
发展历程
DCS系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 发展,DCS系统逐渐从集中式控制系统发展而来,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24/3/26
加强系统集成
将DCS系统与上位机管理系统、先进过程控制软件等紧密集成, 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2024/3/26
25
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机遇
网络安全挑战 随着DCS系统网络化程度的提高,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 强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机制。
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 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 兴技术的发展,DCS系统将与之 融合创新,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和 市场机遇。
DCS系统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DCS系统概述 • DCS系统硬件组成 • DCS系统软件设计 • DCS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 • DCS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案例分析 • DCS系统发展趋势及挑战

变电站红外温度在线监测系统课件

变电站红外温度在线监测系统课件
系统管理
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
系统具有对站端设备远程配置、远程维 护、远程启动的能力
远程控制
远程监控中心可远程控制红外监控设备 报警信息、报警图片远程查询 自动巡航位置、时间、设备信息远程知悉
网络浏览
系统可支持WEB浏览:实时预览、录像回
学习交流PPT
21
行业应用示例
煤炭
热力管道
煤垛可见光图像
煤垛红外热图
学习交流PPT
7
智能化变电站测温系统
智能化变电站测温系统需求 无人值守 环境偏远、恶劣 供电系统工作效率亟待提高 电力故障多伴随发热故障 故障数据需存储 排检故障依据 数据传输及时有效
学习交流PPT
8
红外测温系统的优势
红外测温系统优势 非接触式测温 不干扰被测温度场 不受被测温度场影响 测量精度高 测量范围广 响应速度快 灵敏度高 不停电、不解体、不取样、更安全
学习交流PPT
9
红外在线监测系统 VS 手持式热像仪
工作方式 监测范围 测温精度 数据存储 远程控制
24小时智能无休运行 360°全方位多点监测 高(可进行软件算法补偿) 多形式智能保存历史、报警数据
支持
学习交流PPT
人工手动操作 单点 普通
仅支持抓图、录像功能 无
10
变电站设备红外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HgCdTe
n+
HgCdTe
n+
红外热成像
学习交流PPT
红外线照射 HgCdTe
n+
HgCdTe
n+
硅片感应电路 5
红外热成像系统介绍
红外光学镜片组
红外镜头
红外探测器芯片
红外机芯组件

环境温湿度采集与显示功能开发介绍课件

环境温湿度采集与显示功能开发介绍课件
器的连接电路
电源设计:设计系 统电源电路,确保
系统稳定运行
结构设计:设计系统 的结构,确保系统紧 凑、易于安装和维护
软件设计
01
需求分析:明确 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架构
02
软件架构设计: 设计软件架构, 包括模块划分、
接口定义等
03
详细设计:编写 详细设计文档, 包括流程图、数
据字典等
04
编码实现:根据 详细设计文档,
经验总结
难点一:环境温湿度传感器 的选择与安装
解决方案:选择高精度、稳 定性好的传感器,并按照说
明书正确安装。
难点二:数据采集与传输的 稳定性与准确性
解决方案:采用可靠的数据 传输协议,并优化数据采集 算法,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
性与准确性。
难点三:数据显示界面的 设计
解决方案:根据用户需求, 设计简洁、清晰的数据显示 界面,便于用户查看和理解。
04
显示界面设计:设计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显示
界面,方便用户查看和管理环境温湿度数据
解决方案
01
采用高精度传感器, 提高数据采集精度
04
采用无线传输技术, 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02
优化算法,提高数据 处理速度
05
采用可视化界面,实 现数据实时显示
03
采用低功耗设计,降 低系统功耗
06
采用安全防护措施,保 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应用场景
01
智能家居: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
自动调节空调、加湿器等设备
02
农业大棚: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时调
整温度和湿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03
工业生产:监测生产车间环境,确保生产
过程符合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集中供热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集中供热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3、 远程开、关泵操作。可分别对各站每台泵单独进行起、停控制 操作。
4、使用曲线图、表格方式显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及表格打印
远程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远程监控系统数据 采集
远程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远程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back
① 监控功能
监控系统(监控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背投式大屏 幕投影仪等)能够提供各种图形显示、多媒体显示、动画等 功能,能够以数字、符号及图形方式为操作人员动态地模拟 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能够在操作员站上对过程数据进行读/ 写操作,或者只读操作,完成对各个站的控制和对整个热网 工艺流程的控制。监控系统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报警值对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事件产生多种形式的报警,报警信息可 以在网络上各节点之间传递,并且可以实现打印,能够弹出 报警窗口,同时,根据工艺要求预设各种报警。
高,在能源紧张的今天,提高供热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概述
城镇热网远程监控系统是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温 度、压力、流量、开关量等进行测量、控制及 远传,实现对供热过程有效的遥测及控制。城 镇热网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是区域供热系统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实时、全面了解供热系统 的运行工况,监视不利工况点的压差,保证区 域供热系统安全合理地运行,并可根据运行数 据进行供热规划和科学调配,为热力部门提供 准确、有效的重要数据。达到整个系统的节能 目的;提高了供热品质及舒适度,延长了设备 的使用寿命。
back
back
远程监控系统特点 监控系统设置的访问控制功能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back
远程监控系统特点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系统控制下的换热站很好的实现了对 换热站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供热质量。在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节约 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实时 的了解各个换热站的运行数据,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提高了供热管理水平;实 现了热力系统的运行最优化;为热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 提高供热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提高公司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据采集器配置及使用教程-温度采集为例

数据采集器配置及使用教程-温度采集为例
8
2 工作原理
2.1 CAN的工作原理
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单元都能够发送信息, 如果有超过㇐ 个单元在同㇐ 时刻发送信息, 有最高优先级的单元获得发送的资格,所有 其它单元执行接收操作。
9
2 工作原理
2.1 CAN的工作原理
CAN总线的仲裁段可以解决多点竞争的问题 CAN总线控制器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监控总线 电平,如果电平不同,则停止发送并做其他 处理。如果该位位于仲裁段,则退出总线竞 争;如果位于其他段,则产生错误事件。
3.2 搭建硬件配置环境
将数采CAN口㇐ 端接上电源, ㇐ 端接入 vector CAN接口的CAN通道,并把CAN接口 通过US B 连接电脑。
14
3 IPETRONIK M-THERMO16模块配置
3.3 搭建软件配置环境
打开ipemotion软件,在signal菜单下,点击 detect。
15
17
4. 搭建MX-4硬件采集环境
3 MX-4硬件连接
硬件连线图
1
12V电源
2
PWR&CAN线 (带电源的
CAN数据线)
3
PWR&CAN线 (带电源的
CAN数据线)
4Hale Waihona Puke K74终端电阻5CSM ADMM4模块
6
MX4 T20
7
以太网线
8
PC
2 4 5
1
3 6 7
8
19
3 MX-4硬件连接
硬件连线步骤
12
3 IPETRONIK M-THERMO16模块配置
3.1 产品简介
基础参数
供电电压 工作温度 储藏温度 相对湿度 热电偶类型 热电偶测量范围 通道采样率

浙大中控JX-300XP系统培训

浙大中控JX-300XP系统培训

• 使用XP322卡时,对于有组态但没有使用的通道有如下要 求:
A、接上额定值以内的负载或者直接将正负端短接。
B、组态为II型信号时,设定其输出值为0mA;组态为III 型信号时,设定其输出值为20mA。
上述A、B两个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视情况只需采用其中一 种即可。对于没有组态的通道则无需满足上述要求。
I/O机笼
上一页
下一页
•机笼后视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常用接线端子板
非冗余 端子板
冗余端 子板
用于DI/DO连接扩 展
1
2
3
4
5
6
7
8
CLK- CLK+ SOE- SOE+ COLD COLD COLD COLD
-
+
-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卡件安装位置
主控卡 数据转发卡
I/O卡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主控卡、数据转发卡
信号类型
测量范围
标准电流(Ⅱ型) 0~10mA
标准电流(Ⅲ型) 4~20mA
精度 ±0.2%FS ±0.2%FS
首页
•指示灯
电流信号输入卡XP313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电流信号输入卡XP313
•冗余跳线
•配电跳线
首页
•端子接线
电流信号输入卡XP313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电压信号输入卡XP314
首页
系统介绍 硬件基础
机柜、机笼、电源
主控卡、数据转发卡
常用I/O卡件 网络基础

2024版51单片机ppt课件

2024版51单片机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51单片机ppt课件
目录
• 51单片机概述 • 51单片机结构与原理 •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中断系统与定时/计数器应用 • 串行通信接口原理及应用实例分析 • 并行扩展技术及其在外围设备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51单片机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51单片机是指基于Intel 8051内核 的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度高、功能 强大的微控制器。
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及设置方法
工作原理
定时/计数器是对机器周期进行计数, 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
设置方法
工作模式
包括模式0(13位定时/计数器)、模 式1(16位定时/计数器)、模式2(8 位自动重装载定时/计数器)和模式3 (特殊功能寄存器)。
通过编程设置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模式、 计数初值、启中所取得的成果,如完成的实验、 项目、作业等,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
不足之处分析 学生分析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对某些知 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技能有待提高等,并提出改进 措施。
未来学习计划与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和 目标,如深入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参加相关竞赛或项目 等。
分时操作、实时处理、故障处 理。
外部中断0、定时器0中断、外 部中断1、定时器1中断、串行 口中断。
高优先级中断可以打断低优先 级中断。
外部中断触发方式选择
1 2
电平触发方式 外部中断请求信号为低电平时有效。
边沿触发方式 外部中断请求信号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时有效。
3
定时器/计数器溢出触发方式 定时器/计数器溢出时产生中断请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件设计
设计的基本方案
温度采集器电路设计总体方框图如图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STC89C52RC,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4位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 实现温度显示。
复位电路
时钟震荡
甲 机 单 片 机 发 送
乙 机 单 片 机 接 收
温度传感器
LED显示
硬件设计
硬件部分的选择
单片芯片:采用STC89C52单片机。STC89C52单片机是 低功耗,高可靠的单片机,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 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显示:采用传统的四位共阴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具有 低压低耗能、寿命长、对外界环境要求低等特点,而且其精度 比较高。采用BCD编码方式显示数字,程序编译简单,价格较低。 温度传感器:DS18B20 通过对其内部温度系 统振荡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计数来测量温度, 并在芯片 内部把温度信号转换成串行数字信号供微处理器处理, 它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使用简单等特点。
SBUF=send; delay(125*2000); while(TI==0); TI=0; }
}
软件设计
乙机程序流程图
通讯程序(接收)
数码管动态显示de<reg52.h>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 0x82,0xF8,0x80,0x90,0x7f,0xbf,0xa7}; unsigned char xianshi; sbit L1=P2^7; sbit L2=P2^6; sbit L3=P2^5; void disp(void); void main() { TMOD=0x20; TL1=0xf4; TH1=0xf4; TR1=1; SCON=0x40; while(1) { REN=1; while(RI==0); xianshi=SBUF; RI=0; disp(); } }
软件部分
//***********读取温度植*********// unsigned char ReadTemperature(void) { unsigned char tempL=0; unsigned char tempH=0; unsigned char temperature; Init_DS18B20(); WriteOneChar(0xcc); WriteOneChar(0x44); delay(125); Init_DS18B20(); WriteOneChar(0xcc); WriteOneChar(0xbe); tempL=ReadOneChar(); tempH=ReadOneChar(); temperature=((tempH*256)+tempL) >>4; delay(200); return(temperature); }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send; int i; TMOD=0x20; TL1=0xf4; TH1=0xf4; TR1=1; SCON=0x40; while(1) { send=ReadTemperature( );
硬件设计
总体电路设计
本设计主要由单片机、温度采集器、LED数码管显示等部分组成。
软件部分
甲机程序流程图
通讯程序(发送)
采 集 子 程 序
18B20 初始化
写入
读取
软件部分
甲机参考程序
#include <reg52.h> sbit DQ=P1^1; void display(); unsigned char Init_DS18B20(void); 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 void WriteOneChar( unsigned char dat); unsigned char ReadTemperrature(void); void delay (unsigned char time) { unsigned char n; n=0; while(n<time) n++; return; } unsigned char Init_DS18B20(void) { unsigned char x=0; DQ=1; delay(8); DQ=0; delay(85); DQ=1; delay(14); x=DQ; delay(20); return(x); } //******读取1字节******// 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 { unsigned char i=0; unsigned char dat=0; for(i=8;i>0;i--) { DQ=1; delay(1); DQ=0; dat>>=1; DQ=1;delay(1); if(DQ) dat|=0x80; delay(4); } return (dat); } //********写1字节*********// void WriteOneChar( 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i=0; for(i=8;i>0;i--) { DQ=0;delay(1); DQ=dat&0x01; delay(5); DQ=1;dat>>=1; } delay(4); }
论文框架
1 2 3 4
研究背景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编程调试 结论
5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测量技 术的发展,现代控制设备不同于以前,它们在性能和结构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测量技术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广泛地深入到应用工程的各个 领域。 温度采集器是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组合使用能 测试温度的仪器,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恶 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温度采集 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的可转换为温度量或供 电故障监控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 中,例如:城市路灯故障检测和供电线路防盗监视、城市居 民小区供热检测、大型仓库温度检测、工业生产测控、农业 生产温度测控、环保工程、故障监控工程等。 本组此次是利用单片机控制甲机与乙机实现双机通信。 甲机通过 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度采集,并将数据发送 至乙机。乙机接收数据后,经过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