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毒素PPT
合集下载
《内毒素及其去除》课件
![《内毒素及其去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2435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a.png)
利用某些微生物将内毒素作为营养物 质降解,从而降低其毒性,这些微生 物通常被称为“内毒素降解菌”。
05
CATALOGUE
内毒素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膜过滤技术
利用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去 除内毒素,具有高效、低 成本的优势。
免疫亲和技术
利用抗体与内毒素的特异 性结合,实现内毒素的特 异性去除。
纳米材料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对内毒素的 吸附和捕获作用,实现内 毒素的去除。
现有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优化活性炭吸附技术
通过改进活性炭的孔径和表面性质,提高其对内毒素的吸附能力 。
强化超滤技术
通过提高超滤膜的孔径和膜材料的亲水性,提高超滤去除内毒素的 效果。
离子交换技术
通过优化离子交换剂的离子配比和粒径,提高其对内毒素的去除效 果。
02
内毒素的致死剂量因人而异,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03
及时诊断和治疗内毒素中毒,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03
CATALOGUE
内毒素的检测与鉴定
内毒素检测的方法
01
02
03
04
鲎试验法
利用鲎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 素反应的原理,通过显色反应 或凝固反应来检测内毒素。
显色基质法
06
CATALOGUE
内毒素去除的实际应用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设备消毒
通过去除内毒素,可以有效地降 低医疗设备上细菌的数量,从而
降低感染的风险。
药品生产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去除内毒素可 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透析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去除内毒素可 以降低患者体内的毒素水平,提高 治疗效果。
微生物生物毒素
![微生物生物毒素](https://img.taocdn.com/s3/m/87c3a0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3.png)
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检测和诊断某些 疾病。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感染。
疫苗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疫苗,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 生抗体来预防疾病。例如,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可以作 为破伤风疫苗。
生物治疗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生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某 些疾病。例如,肉毒杆菌毒素可以用于治疗斜视和肌肉痉 挛等。
4. 检测生物毒素
利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 ELISA、质谱等,对提取的生 物毒素进行检测。
1. 采集样本
选择可能含有生物毒素的食品 或环境样本,并妥善保存。
3. 提取生物毒素
利用合适的方法,如有机溶剂 萃取、免疫亲和柱等,从样本 中提取生物毒素。
5. 鉴定生物毒素
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关资料,对 生物毒素进行种类和来源鉴定 。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农药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 和病菌。例如,苏云金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杀死害虫。
生物肥料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产 量和品质。例如,根瘤菌产生的生物固氮酶可以促进植物生 长。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食品加工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例如,酒精可以作为食品加工中的消毒剂和 防腐剂。
微生物学方法
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生 长情况及对细胞的毒性作 用来检测生物毒素。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 性,通过ELISA、免疫荧光 等技术检测生物毒素。
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 水平或特定蛋白质的修饰 情况,判断生物毒素的存 在。
鉴定流程与步骤
2. 预处理样本
疫苗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疫苗,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 生抗体来预防疾病。例如,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可以作 为破伤风疫苗。
生物治疗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生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某 些疾病。例如,肉毒杆菌毒素可以用于治疗斜视和肌肉痉 挛等。
4. 检测生物毒素
利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 ELISA、质谱等,对提取的生 物毒素进行检测。
1. 采集样本
选择可能含有生物毒素的食品 或环境样本,并妥善保存。
3. 提取生物毒素
利用合适的方法,如有机溶剂 萃取、免疫亲和柱等,从样本 中提取生物毒素。
5. 鉴定生物毒素
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关资料,对 生物毒素进行种类和来源鉴定 。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农药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 和病菌。例如,苏云金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杀死害虫。
生物肥料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产 量和品质。例如,根瘤菌产生的生物固氮酶可以促进植物生 长。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食品加工
一些微生物生物毒素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例如,酒精可以作为食品加工中的消毒剂和 防腐剂。
微生物学方法
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生 长情况及对细胞的毒性作 用来检测生物毒素。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 性,通过ELISA、免疫荧光 等技术检测生物毒素。
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 水平或特定蛋白质的修饰 情况,判断生物毒素的存 在。
鉴定流程与步骤
2. 预处理样本
微生物基础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e073ca52d380eb63946d67.png)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4
微生物的相对大小
微生物大小的直观感觉
可见范围
微生物的相对大小
肉眼
真核细胞型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原核细胞型
病毒
5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真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病毒
细 胞 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
6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食品酿造 医疗制药 作为正常菌群,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特定情况下,某些微生物可以导致疾病
UU) 生殖器支原体(M.genitalium, MG)
55
支原体---特点和致病
✓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 无细胞壁
✓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 支原体可引起生殖道感染,不孕,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和胎儿畸形,新生儿结膜炎和肺炎。
支原体肺炎
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有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均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2.细胞膜
磷脂双层生物膜
3.细胞质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4.核质
核质包含染色体,是细菌的遗传物质21
请说出下面细菌的结构
核糖体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22
连连看
细胞壁
核糖体
细胞膜
DNA
细胞质
肽聚糖
核质
脂质双层生物膜
23
目录
微生物简介 细菌的特点和结构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介绍 非典型病原体的概念 细菌感染与人体防御
45
革兰阴性杆菌——军团菌属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完整版PPT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09fbb333687e21ae45a93f.png)
五、真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中毒特点
• 21.真真菌菌毒毒素素的的中毒毒性特作点用
• 1真)菌与毒食素物有有几联百系种,,从主可要疑作食用物于中实可质检器出官真,菌据或此毒可素将,真从菌 患毒者素排分泄为物7种中:可检出毒素;
• 2肝)毒发、病肾有毒季、节神性经和毒地、区造性血,组但织无毒传、染光性过;敏性皮肤毒、胃 • 3肠)道有毒时、并呼发吸维道生毒素、缺以乏及,类但性用激维素生样素物治质疗。无效; • 4)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 5)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疗效很差或无效。
SN/T 1746-2006 进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
急性毒性
2)减少粮•挑食选及去饲毒料的含水量 •放置去毒 • 根据对动物的半致死量(LD50),黄曲霉毒素属于剧毒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l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中以B1的毒性最强,G2的毒性最弱
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以及肾脏细胞变性、坏死
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以及肾脏细胞变 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1-152℃,具有较强的抗热能力,加热到l10℃以上才被破坏,121℃高压加热25min仅少量被破坏
同一菌种或菌株往往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
(二)黄绿青霉素的毒性及检测
性、坏死 薄层色谱、HPLC、ELISA
222-2008 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
AFG2、AFM1、AFM2、AFB2a、AFG2a、AFBM2、 AFGM2a外,尚有多种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异构物和 相似物 • 通常所说的AFT是指AFB1
(三)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 在紫外光照射下,B族毒素发出蓝紫色荧光,而G族毒素发 出黄绿色荧光
《细菌内毒素的简介》课件
![《细菌内毒素的简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a05b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1.png)
分泌机制
01
02
03
分泌方式
细菌内毒素通常通过细菌 细胞膜上的通道或出芽方 式分泌到细胞外。
分泌调控
细菌内毒素的分泌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 内的pH值、离子浓度、能 量供应等。
分泌过程
细菌内毒素的分泌过程需 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内 毒素在细胞内的合成、转 运和分泌到细胞外等。
影响因子与调控方式
制。
03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 机制
生物合成机制
合成原料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合成需要特定 的氨基酸和脂质作为原料。
合成酶系
细菌内毒素的合成涉及一系列酶促 反应,这些酶由细菌基因编码。
合成过程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初 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其中初级代谢 涉及细胞生长和繁殖,次级代谢则 与内毒素的合成有关。
抑制抗原提呈
内毒素能够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对细菌抗原的提呈 ,降低抗原刺激T细胞的效率。
3
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内毒素能够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如转 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等,从而抑制免疫细 胞的活化和功能。
05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与防治
检测方法与标准
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有鲎试剂法、免疫学检测法 和生物芯片技术等。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 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细菌内毒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如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应用领域
细菌内毒素在医学、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用于制备 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
02
细菌内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结构是由多个糖链组成的脂多糖,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排列顺 序。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455a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a.png)
新华网东京4月6日专电日本最近再度发生病原性大肠 杆菌O157集体感染事件,到5日为止,东京、千叶、埼 玉、神奈川、茨木、群马等地已有125人受到感染。
这次集体感染于3月12日首先在千叶县柏市被发现。 诊断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一些工厂生产的不 洁净的食品而被感染的。
日本曾于5、6年前首次发生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 集体感染事件。患者有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操作步骤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 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 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 乳糖胆盐发酵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 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按下列程 序进行。
操作步骤
(二)分离培养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存放的时间 越长。如: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牛肉,可存 放7d;菌落数为102cfu/cm2时, 可存放 18d。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鱼可存放6d, 菌落数为103cfu/cm2时, 可存放12d。
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 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 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 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 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计数和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
总数测定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大肠菌群与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 动物源性食品。
本菌对热、消毒药及 外界环境的的抵抗力 不强。60℃,20-30min
这次集体感染于3月12日首先在千叶县柏市被发现。 诊断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一些工厂生产的不 洁净的食品而被感染的。
日本曾于5、6年前首次发生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 集体感染事件。患者有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操作步骤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 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 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 乳糖胆盐发酵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 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按下列程 序进行。
操作步骤
(二)分离培养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存放的时间 越长。如: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牛肉,可存 放7d;菌落数为102cfu/cm2时, 可存放 18d。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鱼可存放6d, 菌落数为103cfu/cm2时, 可存放12d。
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 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 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 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 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计数和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
总数测定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大肠菌群与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 动物源性食品。
本菌对热、消毒药及 外界环境的的抵抗力 不强。60℃,20-30min
动物毒素植物毒素-PPT
![动物毒素植物毒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1fe1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b.png)
❖ 中毒表现:食用被毒化得贝类等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 泻,伴有面部与四肢麻木、眩晕、肌肉与骨痛、乏力等。病程 持续较短。若吸入毒藻释放得毒素气溶胶,则表现为流涕、打 喷嚏、咳嗽与呼吸失调,伴有眼部与皮肤刺激症状似红眼病与 疥疮。
❖ 预防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食用赤潮污染时生产得贝类与 远离毒藻污染区。
❖ 中毒机制:阻滞神经肌肉得钠通道而抑制神经肌肉功能。 ❖ 中毒表现:唇、舌与手指麻木与刺感、恶心、呕吐、说话困难、
肌肉瘫痪,甚至知觉丧失,呼吸麻痹、死亡。 ❖ 预防措施:避免食用相应鱼类及麦螺。
翻车鱼
云斑裸颊虾虎鱼
4 贝类毒素
❖ 麻痹性贝类毒素 ❖ 腹泻性贝类毒素 ❖ 神经性贝类毒素 ❖ 蓝藻毒素
病变淋巴腺内有毒物质
❖ 来源:病变淋巴腺。 ❖ 主要有毒物:病菌、病毒、化学致癌物质。 ❖ 预防措施:摘除淋巴腺(禽类法氏囊、全身各部
位灰白色或淡黄色豆粒至枣粒大小得“疙 瘩”)。
1、2 肝脏中得毒素
❖ 主要有胆酸与维生素A,一般对人体无害。 ❖ 主要就是大量与长期食用引起慢性中毒(自
修)。
2 鱼类毒素
1、2 致甲状腺肿物质得毒性及防癌作用
❖ 致甲状腺肿物质一方面可影响碘得吸收与抑制甲状腺激素得 合成而致甲状腺肿,另一方面其黑芥子硫苷得裂解产物ITC、 吲哚[3,2-b]甲醇(ICZ)、二甲基二硫醚及二硫酚硫酮、OZT 可激活人体微粒体氧化酶得活性,并提高肝细胞得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得活性,而有预防癌变得作用。
❖ 含有生氰糖苷得食物及其中HCN得含量见P232表 14-4。
❖ 2、1 生氰糖苷得代谢 ❖ 2、2 氰化物得毒性 ❖ 2、3 防治
2、1 生氰糖苷得代谢
❖ 生氰糖苷首先在β-葡萄糖苷酶得作用下分解生成氰醇与糖, 氰醇很不稳定,自然分解为相应得酮、醛化合物与氰氢酸。羟 腈分解酶可加速这一降解反应。
❖ 预防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食用赤潮污染时生产得贝类与 远离毒藻污染区。
❖ 中毒机制:阻滞神经肌肉得钠通道而抑制神经肌肉功能。 ❖ 中毒表现:唇、舌与手指麻木与刺感、恶心、呕吐、说话困难、
肌肉瘫痪,甚至知觉丧失,呼吸麻痹、死亡。 ❖ 预防措施:避免食用相应鱼类及麦螺。
翻车鱼
云斑裸颊虾虎鱼
4 贝类毒素
❖ 麻痹性贝类毒素 ❖ 腹泻性贝类毒素 ❖ 神经性贝类毒素 ❖ 蓝藻毒素
病变淋巴腺内有毒物质
❖ 来源:病变淋巴腺。 ❖ 主要有毒物:病菌、病毒、化学致癌物质。 ❖ 预防措施:摘除淋巴腺(禽类法氏囊、全身各部
位灰白色或淡黄色豆粒至枣粒大小得“疙 瘩”)。
1、2 肝脏中得毒素
❖ 主要有胆酸与维生素A,一般对人体无害。 ❖ 主要就是大量与长期食用引起慢性中毒(自
修)。
2 鱼类毒素
1、2 致甲状腺肿物质得毒性及防癌作用
❖ 致甲状腺肿物质一方面可影响碘得吸收与抑制甲状腺激素得 合成而致甲状腺肿,另一方面其黑芥子硫苷得裂解产物ITC、 吲哚[3,2-b]甲醇(ICZ)、二甲基二硫醚及二硫酚硫酮、OZT 可激活人体微粒体氧化酶得活性,并提高肝细胞得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得活性,而有预防癌变得作用。
❖ 含有生氰糖苷得食物及其中HCN得含量见P232表 14-4。
❖ 2、1 生氰糖苷得代谢 ❖ 2、2 氰化物得毒性 ❖ 2、3 防治
2、1 生氰糖苷得代谢
❖ 生氰糖苷首先在β-葡萄糖苷酶得作用下分解生成氰醇与糖, 氰醇很不稳定,自然分解为相应得酮、醛化合物与氰氢酸。羟 腈分解酶可加速这一降解反应。
最新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81ed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b.png)
至今发现的真菌毒素达300种。其中,毒性较强 的有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黄绿青霉素、红色青 霉毒素B、青霉酸等。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毒素, 是剧毒物,也是致癌物,可诱发肝癌。已确定结构的 黄曲霉毒素共有20多种,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 致癌性最强,稳定性最高。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范 围很广,包括粮食、油、蔬菜、豆类、烟草、肉类、 乳品、水果等,其中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棉籽饼 粉、棕榈仁、可可豆、大米、小米等较常见,污染最 重的是花生、花生油和玉米。
三、酸性矿水
酸性矿水的形成:化学氧化和生物(耐酸细菌)氧化。
FeS——﹥FeSO4+H2SO4 FeSO4 硫杆菌 ﹥Fe2(SO4)3
FeS+ Fe2(SO4)3——﹥FeSO4+S
S 硫杆菌 ﹥H2SO4
酸性废水的危害:随水渗漏或顺河道扩散,污染农田、
水渠、河流,破坏自然生态、生物群落、毒害鱼类、影
鉴于加氯消毒可能产生致癌有机物,用臭氧氧化代替水厂中的滤前 加氯和污水厂中的加氯消毒是可取的。
D、紫外线消毒 1)紫外线消毒的机理有二: ①短波射线一般有改变细胞组成的作用,从而促使细胞因突变而死亡; ②紫外线的照射改变核酸分子的结构从而杀死细菌。 2)紫外线由紫外灯发出,有效波长在200~300nm之间 3)优点: 紫外线照射是物理方法,经过消毒的水化学性质不变,不会产生臭味和
常见的外毒素有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霍乱肠毒素、肉毒
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1)肉毒毒素 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是一种极强 的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的连接处及植物神经末 梢,阻碍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收缩不全和 肌肉麻痹。肉毒毒素属剧毒物,1mg可以杀死100万只豚鼠。 此毒素对热极不稳定,经80℃、30min或100℃、10~20min 可完全破坏。肠道中蛋白分解酶不能分解此毒素。肉毒梭 菌是革蓝氏阳性菌,产芽孢,能运动,专性厌氧,可侵染 水果、蔬菜、鱼、肉、罐头、香肠等食品。
食物中毒(微生物源)PPT课件
![食物中毒(微生物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3795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8.png)
保持食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
01
在处理食品前要洗手,确保手上没有细菌或病毒。同时,避免
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保持厨房卫生
02
定期清洁厨房用具和环境,确保厨房的卫生状况良好。
烹饪过程中保持卫生
03
在烹饪过程中,要确保食品的卫生状况,避免食品受到二次污
染。
定期检查食品质量
1 2
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 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质量不佳的食品。
生产设备污染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 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如清洁不彻底或消毒不严 格。
人员污染
生产人员带菌或患有传染 病,通过接触食品导致污 染。
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温度控制不当
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细菌 繁殖,如沙门氏菌、志贺 氏菌等。
包装破损
食品包装破损或密封不严, 导致食品与外界接触,受 到污染。
食物中毒(微生物源)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微生物源食物中毒的种类与特点 • 微生物源食物中毒的传播途径 • 微生物源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 微生物源食物中毒的治疗与处理 • 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主题简介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分类:微生物源、化学源、动植物毒素等。
轮状病毒食物中毒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于婴幼儿。症状包括呕吐、水样腹泻、发热 等,通常在食用后1-2周内出现。
真菌性食物中毒
黄曲霉素食物中毒
由黄曲霉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于发霉的谷物、坚果和食用油。症状包括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和死亡。通常在食用后1-2周 内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核巨噬细胞 瀑布样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 白介素-6 白介素-8等细胞因子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发热反应
作用于
内毒素
巨噬细胞等
体温升高
白细胞介素1,6和 肿瘤坏死因子等细 胞因子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
作用于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白细胞反应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内毒素毒性作用机制
内毒素引起的毒性反应主要有: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细菌内毒素毒性作用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某些 释放
激活
球菌,病毒,螺旋体,
内毒素
立克次体,支原体
单核巨噬细胞 白细胞
前列腺素血小板 激活因子一氧化氮 等炎症介质
产
特异性与
生
非特异性
结合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毒素举例----破伤风毒素
破伤风杆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是一种创伤感染菌。厌氧菌,在一 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条件
真菌毒素
毒素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产毒菌
致病及症状 易携食品
黄曲霉毒 黄曲霉,寄生曲霉 素
肝癌,肝硬花生,粮 化,致畸 食
麦角生物 麦角菌 碱 展青霉素 棒曲霉、扩展青霉 、丝衣霉
白喉杆菌 白喉棒杆 细胞毒素
致病
机制
临床作用
旅游腹泻 瓦解正常的细 类似霍乱 胞调节
破伤风 白喉
裂解神经细胞 骨骼肌强直收缩 的蛋白质成分,(即抽筋) 阻断神经递质
抑制蛋白质合 杀死咽喉细胞,成损伤脏器百日咳毒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百日咳 素
肉毒神经 肉毒梭菌 毒素
肉毒中毒
抑制细胞中应 破坏细胞调 答信号传递的 蛋白质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 与危害
谢谢俊文
谢俊文 2013051545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 害
✓什么是微生物毒素?
细菌外毒素 ✓
细菌内毒素
✓细菌毒素,真菌毒素
✓毒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什什么么是是微微生物生毒物素毒? 素?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大类具有 生物活性,常在较低剂量时即对其他生 物产生毒性的化合物的总称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内毒素
脂多糖。加热100摄氏度经1小时不被破坏, 必须加热160摄氏度2-4小时,或用强碱,强 酸或氧化剂加热煮沸30min才被活灭。
细菌外毒素
蛋白质性质。毒力强于内毒素但不及内毒 素耐高温,一般加热至50摄氏度以上毒性 即可破坏
细菌外 细菌 毒素 热稳定大 大肠杆菌 肠杆菌肠 毒素 破伤风神 破伤风梭菌 经毒素
类似破伤风 肌肉松弛,呼吸 麻痹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外毒素作用机制
外毒素。外毒素由两部分组成,是由两个蛋白质亚基构
成的。有毒性的部分为A,是一种酶;与细胞结合的部分 叫B,B使外毒素结合到寄主细胞的特定组分上,这个组 分多半是酶。
外毒素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毒素具有ADP一核糖基化酶活性,有两个功能区,一是 毒性部分,另一为载体。B区可结合到寄主细胞表面,通 过胞吞作用后转送A区通过膜,从而达到细胞质靶位。例 如破伤风和肉毒毒素便属于这类
肉毒梭菌毒素特点: 剧毒性:神经毒素,属剧毒物 稳定性:对热极不稳定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毒素举例-----肉毒中毒
产毒条件: 厌氧,pH在4.5以上,最适为5.5~~8;温度在 5~~42.5之间;当含盐量大于10%时,该菌停止 生长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毒素举例----白喉毒素中毒
白喉患者早期可因为假膜脱落 阻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黄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 灰尘、植物及其果实上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真菌毒素--黄曲霉
危害 慢性中毒:
致癌性: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毒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以毒素研制治疗癌症、受体症和免疫病 的新药
外毒素菌苗
内毒素进入宿主内
移动并粘附到组织毛细血管上
血流中的中性 粒细胞
数量迅速减 少
数量显著 增加
进入血 流
中性粒细 胞
释放 骨髓
1-2小时后
刺激 内毒素诱生的中性细 胞释放因子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作用于
大量内毒素进入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
血液
以及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
橘青霉素 各种青霉和曲霉
黄绿青霉 黄绿青霉 素 杂色曲霉 构巢曲霉、杂色曲霉 素
麦角中毒 黑麦面包
恶心,器官水果 中毒
致畸
粮食和腐 烂的西红 柿
肾毒性,脊大米 髓麻痹
肝癌
坚果类, 粮食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真菌毒素--黄曲霉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真菌毒素--黄曲霉
非常耐热
必须一次性摄入含有大量 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食品才 会发生急性中毒疾病
小血管
作用于
功能紊乱
生物活性物 质
微循环衰竭、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等,于 是导致病人休克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毒素举例-----肉毒中毒
产因:肉毒梭菌所产外毒素 肉毒梭菌,革兰氏阳性,产芽孢, 能运动,专性厌氧菌
常见于水果,蔬菜,鱼肉, 罐头,香肠等食品。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
细菌毒素举例-----肉毒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