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推测为商初成汤都城,
活夏末宫都城斟鄩):
(1)夯土台残高约80CM,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 (2)台上有8开间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 映了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 108M
100M
(3)殿堂内柱列整齐,前 后左右对应,开间统一, 木构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座宫殿遗址是至今发 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 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 实例。 (4)遗址中没有发现瓦件 ,构筑方式是“茅茨土阶 ”形态。这个宫殿开创了 中国宫殿的先河。 (5)单体殿屋内部已经可 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 间划分。
瓦的发明
•制瓦技术是从陶器 制作发展而来的。
•解决了屋顶的防火 问题。
•改进了屋顶的防水 性能,延长了屋顶的 使用寿命,并由于加 重了屋顶的荷载从而 成为构架发展的一种 推力。


井田制:
西周田制的主要形式是井田制。 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以天 下共主的身份,将土地和动者分封给新旧诸侯。诸侯得地建国, 将部分田地分封给卿大夫,建立采邑。卿大夫将部分采邑内得 土地分封给士。各级贵族在各自得封地内使用奴隶进行劳动。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沟渠将田地划分成方块地,形状宛如“井” 字,故名“井田制”。
(6)出现了陶制排水管。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建筑遗址
(推测为晚夏宗庙建 筑遗址):面积比一号宫 殿小,同样也是门、堂、 回廊的布局,说明中国传 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始走 向定型化。
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 • “建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 全城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
• 宫城内宫殿遗址都呈现庭院布局 ,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 的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 青铜时代进而演进为铁器时代。
• 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的私有田大量出现,奴隶社会
的井田制日益崩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 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
建筑(台榭)的出现。
• 相传出现了著名的木匠输般(鲁班)。
重点掌握
• •
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 九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 九轨。面朝后市, 左祖右社,市朝一 夫。”
山西岐山凤雏建筑遗址
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 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 连接。门、堂、室两侧为 通长的厢房,将院围成封 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 环绕。屋顶已经采用瓦。 整个建筑南北长45米,东 西长32米,规模并不大, 但是是我国已知的最早、
• • •
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考工记》 最早的四合院实例:山西岐山凤雏建筑遗址。
瓦的发明,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阶段进入了高级阶 段。
井田制的诞生。
建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下形成的: 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广大农耕区,从远古以来就过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聚族而居,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原始时代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这种生活方式变化不大,血缘家族的形式被长 久地保留下来,演化成宗法制度。 •周武王灭商后,分鲁公以“殷民六族”,分康叔为“殷民七族”, 分唐叔为“怀姓九宗”,各以姓氏代表,这是商代聚族而居的反映 。 •西周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 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祭祀制等。
1、总结奴隶社会的建筑成就; 2、重点掌握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记叙; 4、瓦的运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7、作图:
• (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院落以及单体简图; • (2)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平面简图; • (3)《考工记》中关于周王城的图解。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时的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 的开始。夏朝起经商、西周而达到奴隶社会的鼎 盛使其,春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度。
一、夏朝(奴隶社会建立)
二、商朝(奴隶社会大发展)
三、西周 四、春秋
一、夏朝(奴隶社会建立)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现在 的河南西部一带。
开始使用铜器,学会适应自然(使用土地,治理河道)


河南登封告成镇北嵩山南麓的夏初遗址
二、商朝(奴隶社会大发展)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统治中心在河南中部及北部黄河两岸
地区。

开始出现以甲骨文为载体的文字记载,有灿烂的青铜工艺,手 工业分工已经非常明显,大量奴隶集中劳动,这些都促进了建 筑技术水平的进步。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直,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构夯土建筑和 庭院实例 。 中国城市的两种形态——择中型与因势型都已经出现;以小城 作宫城,以大城(郭城)划分里坊的封闭都城格局,已具雏形 。(例: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安阳小屯殷墟宫殿遗址)
小屯殷墟宫殿遗址:
• 未发现瓦,应当仍然采用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 遗址建筑布局表明中国封 建时代宫室常用的前殿后寝 的纵深的对称布局方法,在 奴隶制的商代后期宫室中以 略具雏形。
•“铜踬”出土,在石础与柱 之间,有取平和防护的效果 ,最后发展为
三、西周
建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城市规模、城墙高度、道路宽度都 有规格限定)
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几个第一:
(1)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 前堂后室”格局。 (2)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 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 有3000年的历史;
(3)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 的严谨组群,意味着建筑群 体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
(4)第一次出现的用“屏” 的建筑,就是后来的照壁, 由此可知照壁早在西周初期 就已经出现; (5)迄今所知最早用瓦的建 筑,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向 瓦屋过渡。
分封制
•分封制古称分邦建国,由周朝所创立。这是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 思想指导下,让被封建的诸多邦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保护周王室的政 治屏障。 •周初分建的71个邦国中,周王的亲族与同姓就占了53个。封国远近按照血 缘的亲疏而定。各封国诸侯的禄爵,按受封面积列为公、侯、伯、子、男五 等。诸侯卿大夫也按照这种办法分封其子弟。卿大夫封地叫“采”或“邑” ,士是贵族最低的一等,不再分封。 •封地面积大小,按《周礼.大司徒》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 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诸男之 地封疆方一百里。 •分封制度是西周到秦以前政治制度的基础,秦统一后,虽然以郡县官僚制 为核心,但分封制仍然被各代有限度地继承下来,直到清末才彻底废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