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最基本的依据,它是城市的根脉,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人们对城市的个性评判。
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对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做出准确判断,从而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或倚重历史资源,或凭借现实创新,塑造出独有的文化个性来。
(一)
城市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城市文化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具体的文化类别及其成果,诸如语言、艺术、教育、科技、体育、建筑等因素,还包括政治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形象、公共设施、居民素质、民风民俗等因素。
可以说,广义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各个形象要素共同搭建、熔铸的结果。
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人的精神形态,主要包括语言、艺术、教育、科技、民风、习俗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
城市文化是人类在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体,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
在历史进程中,城市文化表现为极具传承性的持久不变的个性特征,是城市本身文明进化及其周边文明的滋养并不断积累而成的个性体现。
因此,城市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历史的。
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把它们纳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能使城市的文化建设获得巨大的动力和效益。
首先,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基。
城市文化形象是历史积淀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驻留在人们的意识中,并最终影响到城市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应当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本依据,把有利于形成城市先进文化形象的因素有效集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历史文化资源是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
城市的文化特色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特有的文化风格,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有标志,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然而,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形成的,正因为它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积淀,所以才不至于湮灭于众多的城市之中。
人们往往从城市的历史中勾勒它的特征,如秦兵马俑和唐塔,使人们很自然地生成古老而辉煌的西安印象;历史的西湖则增添了杭州人间天堂的美丽;玲珑精致的园林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之与苏州联系在一起;二七塔则是人们把郑州与一段革命史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再次,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往往是结合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出来的。
南京夫子庙的庙会经济、曲阜的孔子品牌都是结合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
发的成功范例。
(二)
郑州地处中原文化的中心区域,历史上夏、商、管、郑、韩都曾建都于此,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在国务院公布的六批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郑州共41处(43项)。
它们是:郑州市区的郑州二七塔及纪念堂、荥阳故城、小双桥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郑州西山古城址、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新郑市的唐户遗址、李诫墓、欧阳修墓、新郑轩辕庙、韩王陵、裴李岗遗址、郑韩故城、后周皇陵,登封市的大周封祀坛遗址、崇唐观造像、刘碑寺碑、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净藏禅师塔(包括附近一行戒坛的遗迹物及东魏造像碑)、法王寺塔(包括附近的唐、元、清塔、唐以后石刻等)、永泰寺塔(包括唐经幢三座、明塔)、初祖庵、少林寺塔林、会善寺、中岳庙、观星台,巩义市的巩义瓷窑遗址、巩义石窟、黄冶唐三彩窑址、宋陵、康百万庄园,荥阳市的织机洞遗址、大师姑城址,新密市的新砦遗址、新密市打虎亭画像石墓壁画墓、古城寨城址。
另外还有少林寺、杜甫诞生窑、铁生沟冶铁遗址、康北古城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
郑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占明显优势。
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351处,河南省189处(198项),居全国第2位;郑州41处(43项),居全省第1位,而拥有这一数量的城市,全国也屈指可数。
另外,郑州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姓氏根源等都可以构成有效的历史文化资源。
传统上中原人民风淳朴,耿直大方是形成城市特色也必须重视的因素;传统饮食发达、面食精美同样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多个姓氏之源,则是“根”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郑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使其树立历史文化名城的设想有了充分的依据,而且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价值,为以后相关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保障。
但如果我们对这些文化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难以克服的操作上的困难:
第一,地下资源多于地上资源,难以形成较强的可视景观。
在上述郑州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化遗址和陵墓24处,古建筑、石窟、造像16处,近现代建筑1处,除宋陵具有相当规模和拥有较多可视遗存外,其他文化遗址和陵墓残存的可视部分规模都不大,而宋陵遗存要达到产业效果也尚有很大距离。
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价值,中岳庙、少林寺塔林都很有可观性,但这样的遗存实在太少,而且此两者进一步开发的空间也不是很大。
郑州二七塔及纪念堂
曾是郑州的标志,具有相当的可观性和文化价值,但如今也淹没在现代建筑的丛林中,已很难再现昔日的风采,其文化价值已大打折扣,作为郑州的标志已越来越难当其任。
第二,市区内文化资源少,难以集中表现郑州形象。
在郑州市区的文化资源仅3处,其他多分布在郊县,大多在30~50公里之外,资源最丰富的登封距郑州70余公里。
这些文化资源难以为郑州市民接触,也难以形成集合优势来集中表现郑州的历史文化形象。
第三,文物所在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多高于郑州,虽然现在隶属郑州,但在文化上却是分离的,难以形成隶属关系。
如登封、新郑、荥阳在历史上都是名城,甚至是国都所在地,早已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形象。
相比之下,郑州似乎成了新兴城市,既无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无法统领周边的文化胜地。
第四,高知名度的品牌资源缺乏。
除少林寺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以外,其他大多数资源尽管在历史上都有极高的知名度,但多因历史久远,或保护不力,或开发不足,或遗存规模有限,品牌价值含量大多相对不足,难以形成强大的文化传播力。
第五,古都或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可度不高。
郑州城区兴起较晚,地表遗存古迹较少,加上郑州又是一个移民城市,在已经形成的关于郑州文化形象的观念里,郑州市只是一个新兴城市,人们较难把郑州与古都或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在一起,这给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塑造郑州古都形象增加了难度。
(三)
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可以依靠丰富悠久的历史资源形成自己特有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并据此形成自己特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平台”。
事实上,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促成这种“文化平台”的形成。
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鉴于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其城市文化建设的模式除了借鉴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外,还必须考虑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既不可照搬苏州、杭州模式,也不可抄袭深圳、珠海,必须开拓出既重视传承,又重视创新的发展模式来。
我们认为,准确定位、集中展示、传统再造、多元并举是当前较为适宜的发展策略。
第一,找准城市文化定位,发展其个性特征。
目前,郑州的文化定位相当模糊,或者说相当混乱。
有人说“商”,有人说“通”。
笔者认为,郑州的文化定位就在一个“中”字上。
不论从历史、地理或人们的传统认识角度来看,“中”都是最合适的和可以为习惯所接受的。
“中”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个文化概念,它还有“居中”和具有代表性的意思。
郑州的文化建设应围绕这样一个定位展开。
第二,挖掘和汇集中原文化精华,集中于郑州展示。
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代表和核心,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最需要了解的是中原文化,这是客观历史事实,现实中大多数人是能够接受这一观点的。
问题是如何将中原文化的精华有效地展示出来。
目前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和河南博物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包括民俗、习惯、礼仪等非物质遗产,力争在郑州建成一个中原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
第三,把现有文化资源纳入郑州名下,集中操作。
郑州历史文化资源过于分散,同时挂于各县市名下,这样既削弱这些文化资源的传播力,又不利于郑州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
应以提升郑州的文化竞争力为目的,把这些文化资源全部纳入郑州名下,统一包装,整体推出。
第四,挖掘历史遗迹的相关信息,扩展其文化内涵,恢复和扩大一批古代名胜,再造优秀的文化景观。
目前,郑州的文化景观缺乏可观性多数原因是文化内涵少,附加信息少,景观单薄,所以不具备开发价值。
其实,每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李诫墓,所涉及的文化信息不仅是李诫本人,更多的是他的《营造法式》和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这是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遗迹在郑州的文化资源中不在少数。
第五,城市建筑以土黄为基调,风格以厚重、典雅、古朴为主,今古结合,塑造城市建筑个性。
城市建设应有一个基本色调,如苏州的白墙灰瓦、青岛的红瓦淡墙,烘托出城市强烈的个性。
郑州位于中国之中,五行居土,不妨以土黄为基调,塑造一种黄土文明特有的古朴、典雅与厚重。
第六,以本地特色食品为代表,汇集各地名吃,打造郑州的饮食服务业。
郑州向来以面食为主,目前郑州烩面也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应利用现有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
同时,既为“天下之中”,就应该汇集各地名吃,形成发达的饮食服务业。
第七,发展大交通和交通产业,建立郑州名副其实的“九州通衢”的地位。
郑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完全可以成为现代真正的“九州通衢”之地。
同时,应借助交通中心的地位,大力研发先进的交通工具,开发和拓展郑州“宇通”汽车制造业,力争使郑州成为交通和交通工具制造业的中心。
第八,产品精良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
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借助于商品传播的,商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产品是否精良和具有文化品位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形象。
精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生产工艺水平、生活品位等。
农耕文明中成长起来的郑州,产品粗糙,技术含量低,这是人们的一贯印象,这一印象必须通过产品精良化加以纠正。
第九,利用现有经济特色产业,塑造多元郑州形象。
郑州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新兴城市,城市文化发展也应该历史和现实并举。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和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种定位是科学的,但必须以产业特色为依托,用品牌效应来塑造形象。
建设城市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现实资源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只有善于统筹各种有效因素,方能塑造出一个丰满的、富于个性的城市形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