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课内阅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课内阅读中的应用

——中期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带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也有助于组织语言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思维导图这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能大大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效率,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团队精神。对教师而言, 思维导图使其更有效地备课、反映学生知识结构等。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放射性思考; 结构

一、概述

所谓思维导图又称为概念图(concept maps),是指一套概念及其联系的两维表达方式(two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a set of concep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Novak & Gowin,1984)。概念,是指用某种标志(label)来表示的某事件或物体,这种标志往往是一个词,有时是某种符号。图式通常包含一系列被放置在方框或圆圈中的概念,中间用线连接起来,连线上的词语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并能方便交互。这样,运用图式分析可以使得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也有助于组织语言材料进行写作练习。

二、思维导图类型

1. 图表型 (Charts):用图表型图式来对人物、地点、事件、观点、质里、描述或数据等进行比较。(to compare and contrast people, places, events, ideas, qualities, descriptions, or facts),关键性的问题有:What things are being compared ? How are they similar? How are they different?

2.大脑风暴型(brainstorm):又称为蛛网型(Spiders),用来描述中心思想、概念及其支撑说明,或表示主题、描述等的主次关系及相互联系。关键性的问题有:What is the central idea? What are its attributes? What are its functions?

MI=Main Idea, SI=Supporting Idea/Major Detail, D=Detail

3.树型 ( Trees):又称为分层结构目录(Hierarchies),用来表明类别、分类、分析、结构、描述和举例。关键性的问题有: What is the super ordinate category? How are they related?

4.链型 ( Chains):用来表明过程、原因、结果、时间顺序和步骤。关键性的问题有:What happened first? What happened next? What happened last? 等(见上右图)

5.解决间题型(Problem/Solution):用来表明问题、解决措施以及结果。关键性问题有:What was the problem? Who had the problem? Why was it a problem? Did those attempts succeed? 等。

6.互动型(interaction):表示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性的问题有:Who are the persons or groups? What were their goals? Did they conflict or cooperate? What was the outcome for each person or group? 等

7.草图型(Sketches):用来表示物体结构、视觉图像、具体物体、空间关系和地方描述。

8.循环型(Circle):用来表示事物的循环变化,如天气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的循环、人生的周期等。关键性的问题有:What are the critical events in the cycle? How are they related? In what ways are they self一reinforcing?(见右上图)

三、图式的创建

图式分析描述了有关概念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因此它要求对关键细节的表达要清晰、精练。具体说来,创建图式分析表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根据教学材料,选择出相互联系的关键词或词组(概念);

2.排列把相关概念从最抽象、最概括性到最具体的顺序进行排列,注意概念的层次性;

3.串联将相关的概念以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

4.创建图式用图表的形式创建图式分析表。

创建图式分析表,还要注意图表的准确性(分析表上的所有信息是否正确)、完整性(是否表明了所读材料的大意、支撑观点和重要细节)、视觉效果(分析表是否组织清晰、易于阅读)、组织形式(运用了什么组织原则,采用了什么图式结构,层次关系是否清晰,信息组织是否正确?),

四、理论依据

首先,图式分析有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记忆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虽然各种记忆系统都是相互依存,但将知识从感知记忆融人到长期记忆中的主要途径是短时记忆,或者称之为工作记忆。然而,工作记忆中的输人信息与长期记忆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在某一时刻只能处理少量的信息(S一9个心理单位)。也就是说,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能力只能有二到三个概念。因此,当有大盘信息抽人时,就需要有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之间不断的有序互动。图式分析的特点,就是将知识重组并建构成可互动的概念框架,有助于将翰人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

其次,图式分析有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图式分析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框架。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的整合,把泛意、概括性的概念转变成更为具体的内容,可以增强有意义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构建宏观的图式,来表明所学材料的整体大意;也可以组建微观的图式,来表示某一部分的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