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力学》

第一章复合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材料分类: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

各有千秋扬长避短: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产生原来单一材料没有本身所没有的新性能10000BC 各种材料在各个历史时期相对重要性

5000BC 0 1500 1900 196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金铜铁钢合金钢高温合金;

高分子木材皮肤纤维动物胶,橡胶电木尼龙PE PC PS PP PAN 聚酯高模聚合物导电高分子;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石材陶瓷陶器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熔融硅耐湿陶瓷韧性机械陶瓷

1、复合材料的定义

什么是复合材料(Composition Materials , Composite) ? 要给复合材料下一个严格精确而又统一的定义是很困难的。概括前人的观点,有关复合材料的定义或偏重于考虑复合后材料的性能,或偏重于考虑复合材料的结构。诸如(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的组分材料结合在一起,复合后的整体性能应超过组分材料,保留了所期望的性能(高强度、刚度、轻的重量),抑制了所不期望的特性(低延性)。

偏重于考虑复合后材料的性能

(2)复合材料是多功能的材料系统,它们可提供任何单一材料所无法获得的特性;它们是由两种或多种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有时形状也不同的相容性材料,以物理形式结合而成的。

F.L. Matthews和R.D.Rawlings认为,复合材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元或相组成的混合物,并应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组元含量大于5%;(2)复合材料的性能显著不同于各组元的性能,(3)通过各种方法混合而成。

按这Matthews和Rawlings给出的定义,钢铁及其合金不应属于复合材料,如Co—Cr —Mo—Si合金不属于复合材料,因为这种合金经过熔化和凝固过程;而仅有像SiC颗粒化的Al合金这种混合而成的材料才属于复合材料。因此有人认为可将复合材料划分为广义复合材料和狭义复合材料。

从广义上讲,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性质的组分组合而成的材料。但在现代材料学界中,复合材料专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相态的组分所组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可定义为: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称组元),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三维结合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上述复合材料的定义较易被普遍接受,它不仅明确指出复合材料是“通过人工复合的”和“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而且还指明了复合材料的组分、结构特点及与其他种材料(如简单混合物、化合物、合金)的特征区别。

根据上述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应不包括自然形成的具有某些复合材料形态的物质、化合物、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以下面五点概括了复合材料的特点:1、复合材料的组分和相对含量是由人工选择和设计的;2、复合材料是以人工制造而非天然形成的(区别于具有某些复合材料形态特征的天然物质);3、组成复合材料的某些组分在复合后仍然保持其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区别于化合物和合金);4、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性能的协同。复合材料具有新的、独特的和可用的性能,这种性能是单个组分材料性能所不及或

不同的;5、复合材料是各组分之间被明显界面区分的多相材料。

国际标准化组织:由两种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不同的物质组

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定义如下: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保留原组成材料的重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更优越的性能,与一般材料的简便混合有本质区别。

《材料大辞典》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定义为:复合材料是根据应用的需要进行设计,把两种以上的有机聚合物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之互补性能优势,从而制成的一类新型材料。一般由基体组元与增强材料或功能体组元所组成,因此亦属于多相材料范畴。

根据《材料大辞典》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定义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复合材料不仅能保持原组分的部分优点,而且产生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能。2、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由于各种原材料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在组合时可能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因此复合材料必须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分布的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以使原组分材料的优点互相补充,同时利用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使之出现新的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元通过宏观或微观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

(2)复合材料中各组元不但保持各自的固有特性而且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材料组元的特性,并赋予单一材料组元所不具备的优良持殊性能。

(3) 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复合材料的结构通常是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而另一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分散相,与连续相相比,这种分散相的性能优越,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增强,故常称为增强体(也称为增强材料、增强相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散相较基体硬,强度和刚度较基体大。分散相可以是纤维及其编织物,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在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存在着界面。

通过对各种定义、解释加以总结,复合材料应包括:组元是人们根据材料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意识地选择,至少包括两种物理和力学性能不同的独立组元,其中一组元的体积分数一般不低于20%,第二组元通常为纤维、晶须或颗粒;复合材料是人工制造的,而非天然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性质取决于组元性质的优化组合,它应优于独立组元的性质,特别是强度、刚度、韧性和高温性能。

复合材料在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和命名方法,比较共同的趋势是根据增强体和基体的名称来命名,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2、复合材料的命名

(1)强调基体时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2)强调增强体时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

(3)基体材料名称与增强体材料并用。这种命名方法常用来表示某一种具体的复合材料,习惯上把增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前面,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