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概论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计算机体层摄影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计算机体层摄影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计算机体层摄影”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计算机体层摄影利用计算机处理X线扫描所得到的光量信息,间接地将人体内一层(一般为横断层面)组织以密度显示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此项检查设备由Hounsfied等于1971年首创成功。
开始仅用于脑部病变的诊断。
1974年Ledley等将其发展成全身扫描机。
它的成像基本原理是探测器受到通过人体组织的X线照射后,依照X线吸收的强度,按比例地产生可见光线,经光电倍增系统放大送入“模拟/数字”转换系统转换成数据,并输入计算机处理。
计算机根据对某一层数据连续扫描提供的数据,计算出诸层各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以数字矩阵的形式排列显示,然后将数字矩阵通过“数字/模拟”转换系统转换成图像信号,再经显示器将各层面的解剖图像显示出来。
最后用照相机摄下荧光屏上的图像作为永久记录,或者贮于磁带上以备应用。
该系统主要由X线球管与探测器组成的扫描设备、信号转换与贮存装置、计算机和控制台等部件组成。
计算机体层摄影的图像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分辨出人体组织密度相差较少的组织器官,如脑室、脑的灰质和白质,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横断体层的解剖和大体病理改变,并能准确地决定病变的空间位置。
若用造影剂增强扫描,则其分辨率更为提高。
本法最适宜应用于软组织脏器,如脑组织、腹腔内实质器官、腹膜后组织和盆腔器官等。
心脏计算机体层扫描因扫描时间长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仅对某些疾病有诊断价值,例如能显示心包积液、看到较小的瓣膜钙化和心包钙化。
增强扫描可以分辨出心肌和心腔。
最新发展的一种心血管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机大约在30毫秒内可以完成一个全部扫描,其每秒可展示20~30次人体结构,因此可以看到全部心动周期,能显示各心腔、瓣膜、肺动脉、心室壁、冠状动脉和心内钙化等结构。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九)动态扫描 动态扫描是指注射造影剂后 作连续快速扫描。可分为进床式动态扫描和 同层动态扫描。 (十)CT三维图像重建 CT三维图像重建是 指将螺旋CT扫描的容积资料在工作站重建合 成三维图像。这种重建三维图像可360° 随 意旋转,供不同角度观察病灶。 (十一)CT多平面重组 CT多平面重组可对 任意平面容积资料进行重组成冠状面、矢状 面、斜面、曲面等任意平面,以从多平面和 角度细致分析病变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邓立新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概念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CT)是将X线束透过机体断层扫描后的衰 减系数,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的一种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它是X线检查技术与 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历史
四、CT诊断的临床应用
(一)正常解剖
头颈部逐层横断面CT扫描,可清晰显示鼻腔、 副鼻窦、鼻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系统。 脑部、延髓部和第1颈椎扫描,可显示舌骨、 喉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甲状腺紧靠气管。口 腔、咽、食道等上消化道系统则可在鼻、眼 眶、眼眶后部、颧弓中部扫描中显示。眼眶 后部、额部、颧弓中部、顶颞部、脑部、延 髓部和第3颈椎区域扫描可显示中枢神经系 统结构。此外,颌骨、颅骨、椎骨的孔和管 道均尚可显示。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犬胸腹部CT扫 描与剖面比较
19 17 15 13 11 9 7 5 3 1
整犬横切面 排序和CT扫 描序列 The all transverse section and CT scan vie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八章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扫描应用技术 扫描应用技术
•CT平扫 平扫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 •造影 扫描 造影CT扫描 造影 •螺旋 扫描 螺旋CT扫描 螺旋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测量和计算技术 图像测量和计算技术描,又称非增强扫描。 是指不用对比增强剂或造影的扫描,又称非增强扫描。 扫描方法: 扫描方法: •普通扫描 普通扫描 •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 •重叠扫描 重叠扫描 •靶扫描 靶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 •容积扫描 容积扫描 •图像堆积扫描 图像堆积扫描 •定位扫描 定位扫描
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采用多层螺旋 薄层扫描,可清楚观察段和段以下支 薄层扫描 气管的腔内情况
薄层扫描主要用于: 薄层扫描主要用于: 鞍区、内耳、眼眶、椎间盘、 鞍区、内耳、眼眶、椎间盘、 半月板等较小组织器官的扫描。 半月板等较小组织器官的扫描。 检出肝脏、肾脏、 检出肝脏、肾脏、肺部较小病 灶 胆系、泌尿系的梗阻部位等 胆系、 一些较大病变, 一些较大病变,为了观察病变 的内部细节, 的内部细节,局部加做薄层扫描 拟进行图像后处理, 拟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好用薄 层螺旋扫描,扫描层面越薄, 层螺旋扫描,扫描层面越薄,重 建后图像质量越高。 建后图像质量越高。
重叠扫描
扫描层厚大于层间距的扫描称为重叠扫描。 扫描层厚大于层间距的扫描称为重叠扫描。 重叠扫描 这种方式的扫描不容易漏掉较小的病灶, 这种方式的扫描不容易漏掉较小的病灶,但患 者接受射线剂量大,扫描范围不宜过大,过大势必 者接受射线剂量大,扫描范围不宜过大, 会增加扫描层数。 会增加扫描层数。
靶扫描:是指对感兴趣区局部放大后再进行扫描的方法。 靶扫描:是指对感兴趣区局部放大后再进行扫描的方法。
图像堆积扫描 stack slice
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一、CT结构: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和操作控制部分。
二、基本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所测得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值(CT 值),并排列成数字矩阵。
这些数字可储存于磁盘或磁带中,经过数模转换后形成模拟信号并通过电子系统的一些必要的变换后输至荧光屏显示出图像,故又称横断面图像。
1、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
2、“排”是指CT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物理排列数目,即有多少排探测器,是CT的硬件结构性参数;而“层”是指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同步获得图像的能力,即同步采集图像的DAS通道数目或机架旋转时同步采集的图像层数,是CT的功能性参数。
即有多少“排”探测器,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多少“层”图像的采集。
每排出2幅图像,因此一次采集可以形成64层图像。
简单说,主要就是探测器数量的不同,排数越多,检查时间就越短。
越有利于运动部位的检查,如心脏。
但是对于其他部位来说,检查结果差别不大,都能满足诊断需要。
CT还能区别病变的病理特性如实性、囊性、血管性、炎性、钙性、脂肪等。
CT检查有三种方法,一是平扫,为普通扫描,是常规检查;二是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再进行扫描,可以使某些病变显示更清楚;三是造影扫描,先行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
与CT相比,它具有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
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
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
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
摄影摄像技术数码摄影概述
摄影摄像技术数码摄影概述汇报人:日期:•摄影摄像技术简介•数码摄影基础知识•数码摄影技术要点目录•数码后期处理技巧•实战拍摄技巧分享•总结与展望01摄影摄像技术简介通过专业设备捕捉、记录、存储和展示现实场景或物体的图像,以达到表现、记录或传达信息的目的。
摄影技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和扫描技术,将现实场景或物体以电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显示设备展示动态影像的过程。
摄像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定义用于新闻报道、广告制作、杂志拍摄等领域,传递信息、展示产品。
用于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和制作,创造视觉艺术效果。
用于教学资料制作、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领域,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
用于记录实验过程、拍摄微观世界、捕捉瞬间现象等,促进科学研究和发现。
新闻传媒影视制作教育培训科学研究高清化随着显示设备和传输技术的进步,高清化成为摄影摄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提高图像和视频的清晰度和细腻度。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自动化拍摄、智能识别和优化处理等功能,提高摄影摄像效率和质量。
网络化结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实时传输和在线分享等功能,拓展摄影摄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便利性。
02数码摄影基础知识通过图像传感器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图像信息的捕捉。
光电转换采样与量化压缩与存储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便于存储和处理。
采用压缩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压缩,以减小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
030201数码摄影原理包括单反相机、微单相机、便携相机等,具有高画质、可更换镜头等特点。
数码相机集成度高、便携性强,但画质和性能相对受限。
手机摄像头具有高空视角、灵活拍摄等特点,适用于特殊场景拍摄。
无人机航拍器数码摄影设备分类与特点方便后期处理、易于传输和分享、拍摄成本相对较低等。
优势对光线和环境要求较高、易受到设备性能限制、部分场景下画质不佳等。
局限性数码摄影优势与局限性03数码摄影技术要点掌握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的关系,实现曝光准确。
【精品推荐】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课件(南医大)
Hounsfield和Cormack因发明CT获得 197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G. N. Hounsfield Centr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EMI London
20世纪70年代,英国EMI公司的工程师豪 斯菲尔德(N.Hounsfield,1919-2004) 在参考科马克发表的应用数学重建图像理 论的基础上,把电子计算机断层照相技术 引入医学,使电子计算机技术与X射线机相 结合,完成图像重建过程。
经电子计算机处理,便构成了探测对象各个部位的横断图 像呈现在荧光屏上,它解决了X射线照相的前后物体图像
重叠问题,大大提高了医学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医
学成像技术向前跨了一大步。豪斯菲尔德与神经放射学家
阿姆勃劳斯合作,成功地为一名英国妇女诊断出脑部的肿
瘤,获得了第一例脑肿瘤的照片。他们在英国放射学会上 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973年英国放射学杂志对此作了正式
• 1971年,豪斯菲尔德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计算 机断层扫描机(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CT) 在伦敦一家医院正式安装使用。X射线管在置在患者上方, 绕检查部位旋转, 患者下方的计数器也同时旋转。由于人 体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病变组织和正常组 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不同,这些差别反映在计数器上,
MR
利用射频脉 冲激励,无 辐射损伤
成像效果
X线机
重叠影像, 对厚的组 织及密度 高的组织 影像欠清 晰
CT
体层图像, 图像清晰, 解剖位置确 定,空间分 辨率较高
X射线
物体
像
CT
优点:
断层成像 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分辨能力高。
(相对于X射线成像术) 投影剂量小(相对于X射线成像术) 动态范围大(相对于X光片) 无损检测 存储方便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概论课件
管腔灌注与内视镜
CT灌注成像
对ROC在固定的层面连续扫描,绘制出每个 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血流灌注状态。
峰值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 局部血容量(RBV)、局部血流量(RBF) 临床应用:急性或超急性脑局部缺血
脑肿瘤新生血管的观察 急性心肌缺血
CT的诊断与分析
Hounsfield设计成功 英国放射学会发表 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Ledley设计成功全身CT 螺旋CT问世 四层螺旋CT问世 16层螺旋CT问世 32层螺旋CT问世
CT装置
扫描装置 X线管:旋转阳极 探测器:无机晶体、氙气 准直仪:管球侧、探测器侧
计算机系统 CPU、主储存装置 显示装置、操作台等
质子的运动:进动频率 0 = 0
人体质子在磁场中
共振现象
90射频脉冲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o 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由M0产生的横向磁化矢 量在晶格磁场作用下由XY平面逐渐回复到Z轴
o 同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 o 发出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受 o 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MRI应用中常用概念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 CT
第一节 CT成像原理和设备
CT成像基本原理 设备
第二节 CT图像特点
层面图像 空间分辨率 组织分辨率
第三节 CT检查技术 第四节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CT发展历史
1969 1972 1979 1974 1989 1998 2002 2004
T1
780 920 3000 - 260
T2
90 100 300 - 84
T1WI
PDWI
T2WI
数码摄影概述
子弹穿过苹果
第二节 数码摄影的特性
4、选择性 根据创造意图,选择最具表现力的镜头进行拍摄。
例如:新闻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除能传播尽可能多的 信息外,还应具有明确的宣传目的。
新闻记者通过照片表达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意在表现 恶劣的条件,他们就会选取效果最强烈的角度进行拍摄。
舟曲失去亲人
希望工程
大自然的美妙
歌依情魂
第二节 数码摄影的特性
2、纪实性 真实记录重大事件或日常生活的历史资料。数码摄影 的纪实性要求数码摄影真实、客观地反映各种事实,使 数码摄影充分体现它的文献史料价值。 数码摄影不能为了追求完美,对拍摄对象做任意的摆 布和引导,不能为了照片的表面美感,对拍摄的照片做 天马行空的后期处理和修改。
饱经风霜
一、主题明确 鲜明主题的锤炼并不在于数码相机的昂贵,也 不在于摄影技巧的熟练,而在于摄影者的思考。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来源于一个优秀的摄影者, 一个优秀的摄影者善于把握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瞬间, 善于在最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主题。
二、主体突出 一幅优秀的数码影像作品,要有一个主要的表现 对象,即主体,它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事物,并且只能 有一个,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东西,还可以 是一组人或一组事物。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 ----1839年它将曝光 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静物》达盖尔(1837) 目前尚存的最早的一幅银版照片
1841年,英国人 塔尔博特发明了碘 化银摄影法,从负 性相纸印制出照片, 现代摄影从此诞生。
塔 尔 博 特 自 拍 照 片
《 窗 口 》 第 塔 一 尔 博 张 特 负 ( 片 )
1826
1851年,英国 人阿切尔发明 了胶棉湿版法。
火 棉 胶 湿 版 摄 影 法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总论计算机体层成像PPT.
1989年——螺旋式扫描
采用了滑环 技术和扫描 床连续平移 技术,实现 了螺旋式扫 描。
多层CT的发展
1992年--首推双层CT。 1998年--四层CT。 2001年--16层CT。 2003年--64层CT。
1998年——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 (2、4、 8、16、32、64排), 使得球管围绕人体旋转 一周能同时获得多幅 CT断面图像。大大提高 了扫描速度,2004年64 排螺旋CT,开创了容积 数据成像的新时代。
矩阵: 是图像像素排列的格式,可以是
256×256,或512×512, 矩阵越大,像素越小,构成的图
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辩力越高。 矩阵越小,像素越大,构成的图
像越粗,即空间分辩力越低。 (P9下图)
二、 CT图像特点
CT值:
指 CT图像中组织密度高低的量的 2.5.9小组面试
(1)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
双源CT显示冠脉狭窄及钙化
一、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
• CT是用X线束从各个方向对人体检查部 位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 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信号,经模拟/数字转 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得出该层面组织 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并按原有矩阵顺 序排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黑白不等 灰度的像素,即构成黑白CT图像,
• 用视频电缆传送到激光相机拍照出来就 是CT片。
(一)CT成像基本原理
X线
模/数 转换器
人体
计
算
光/电
机
转换器
探测器
数/模 转换器
(二) CT设备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①扫描部分 ②计算机系统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影像学技术中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研究
影像学技术中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生物学和生理学信息。
它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研究疾病的发展机制。
本文将介绍PET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PET技术基于正电子湮灭和γ射线探测的原理。
正电子是一种具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它与负电荷相反的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产生两个γ射线。
PET摄影仪可以探测并记录这些γ射线。
在PET扫描中,患者通过摄入或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该药物经过代谢后会发射出正电子。
这些正电子与组织中的电子湮灭,产生γ射线被摄影仪探测到,并由计算机重建成图像。
PET图像可以提供关于代谢、血流和特定受体等生物学信息。
PET技术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癌症的诊断和分期。
PET可以识别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并确定其位置和大小。
此外,PET还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例如放疗或化疗对肿瘤的影响。
PET还广泛应用于神经学、精神病学和心血管学领域,用于观察大脑、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
近年来,PET技术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标记和追踪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细胞和基因。
此外,PET与其他影像技术的结合,如MRI、CT和SPECT,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组合这些技术可以获得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双重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机制。
PET技术在提供生物学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相比于其他影像技术,PET的空间分辨率较低。
另外,由于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患者接受PET扫描会暴露在辐射中,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限制正在逐渐减少。
总结来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生物学和生理学信息。
它在临床诊断、治疗评估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PET技术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成像原理
以第一代日本的CT-H2头颅CT扫描机为例,每 次直线扫描可得256个信息,旋转1800,作180次扫 描,可得46080个信息。因此,像素越小,探测器数 目越多,计算机所测出的衰减系数就越多越精确, 从而可以建立清晰的图像,以满足医学诊断上的需 要。
CT成像原理(总结)
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被该层面部分 吸收的剩余X线;
6.模/数转换器(A/D) 7.高压发生器: 8.计算机系统: 9.扫描检查床:螺旋CT对床移动的精度要求很高。 10.辅助设备:电源系统、照相机、工作站
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二)软件系统
CT机的软件平台多采用专用操作系统、Unix、Linux等操 作系统。 1.基本功能软件
完成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照相等常规工作的软 件。 2.特殊功能软件
包括故障诊断软件、特殊扫描软件(如动态扫描、快速 连续扫描、高分辨率扫描等)、图像特殊处理软件(如三 维表面重建、模拟内窥镜等)、定量分析软件等。
CT 基本结构
扫描部分:x线管、 探测器和扫描架, 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储
存和运算,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
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相 机将图像摄下。
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各方向不同强度的X线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 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 统;
1.扫描机架:X线管、准直器、探测器等,机架可倾斜。 2.X线管:大容量、旋转阳极X线管, “飞焦点” 。 3.准直器:决定扫描层厚、减少散射线以提高图像质量、降 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
4.楔形滤过器:滤掉低能射线,提高X线束的平均能量。 5.探测器:接受穿透人体的剩余射线,将其变为电信号。
数码影像技术发展概论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01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转换原理,通过镜头将景物聚焦在图像传感器上,图 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器(ADC)将电信号转换为数 字信号,最终将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形成数码照片。
02
图像传感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分为CCD和CMOS两种类型。CCD传 感器在色彩还原和动态范围等方面表现较好,而CMOS传感器则具有低功耗和 低成本等优点。
AI将助力实现个性化影像体验,例如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智能推荐个性化的摄影风格和后期处理效果。
AI技术将促进跨领域创新,例如将数码影像技术与医疗影像、安全监控等领域结合,拓展应用范围。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数码影像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数 码影像提供更丰富的展示平台, 例如通过头戴式设备实现沉浸式
02
HDR技术将促进电影、电视、摄影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真实、
生动的视觉效果。
HDR技术将与其他影像处理技术结合,例如与AI、VR/AR等技
03
术的结合,拓展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传感器类型,数码相机可分为单反相机、微单相机和卡片机等。单反相机具有光学取景器和可更换镜头等特点,成像质 量优异;微单相机则更加轻便,便于携带,且具备与单反相机相当的性能;卡片机则通常较为小巧,便于随身携带,适合日 常拍摄和旅游摄影等。
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参数
像素数
像素数是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重要参数之 一,像素数越高,拍摄的画面分辨率越高 ,细节表现越丰富。
防抖技术
防抖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拍摄时手抖或被摄 物体抖动对画质的影响,提高拍摄成功率 。
传感器类型与尺寸
摄影摄像技术数码摄影概述
色彩搭配和谐
色彩的搭配能够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视觉体 验,优秀的作品通常具有和谐的色彩搭配 ,使画面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光线运用得当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 巧妙地运用光线,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 感。
如何评价一幅作品
01
主观评价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喜好都不同,因此对于一幅作品的评价往往带有强
现在,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主流,取代了传统胶片相机成为记录和保存图 像的主要方式。
数码摄影的优势
高画质
数码相机可以捕捉比传统胶片更高的 画质,并且可以进行后期处理和编辑 。
即时查看
通过液晶屏幕或电脑屏幕可以即时查 看拍摄的图像,方便进行构图和调整 。
方便存储和传输
数码照片可以轻松地存储在计算机、 移动硬盘或其他数字设备中,也可以 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其他地方。
风光摄影
总结词
风光摄影是数码摄影中最为常见的类别之一 ,通过捕捉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宏伟,展现出 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详细描述
风光摄影注重的是对自然景观的还原和表现 。摄影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构图和光线 ,以突出景色的美丽和宏伟。同时,风光摄 影还需要注意对细节的捕捉和表现,如云彩 、山峦、湖泊等元素。此外,使用三脚架等 稳定设备也是保证风光摄影质量的重要手段 。
建筑摄影
建筑摄影是一种以建筑物为主要对象的摄影风格,欣赏建筑摄影作品时可以关注画面的构 图、光线、色彩以及对于建筑结构和特征的表现和呈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作品中建筑物与 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细节。
THANK S感谢观看
ISO与曝光
ISO
ISO是衡量图像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的指标。高ISO可以提高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但也会增加 噪点。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图像的主要特点—数字化图像
数字化图像 1、CT图像是根据像素按矩阵排列构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人 体相应单位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像越清晰、细致,空间 分辨力越高。 2、CT图像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分辨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 所以能清楚地显示人体某些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内密度发 生变化的病变组织。 3、CT图像的数据采集后,可对其进行图像后处理。能对横断 层图像进行多维、多平面的各种类型的重组,从任意角度, 全方位观察影像,使病变的定位、定性、定量更准确。
CT机成像的过程
在计算机控制下: X线——准直——被检体——准直——探测器 ——积分、放大电路——模数转换—— 阵列处理器——模数转换——显示或打印
CT机成像的过程
1、数据采集。是指从X线的产生到获得信息数据的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X线管、滤过器、准直器、探测器、A/D 转换器等器件组成。 2、数据处理。在进行图像重建之前,为了得到准确的重建图像数 据,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3、图像重建。是数字成像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CT机中阵列 处理器是专门用来重见图像的计算机,计算机将收集到的原始数 据经过复杂的重建运算,得到一个显示数据的矩阵,此过程称为 重建过程。 4、图像存储和显示。重见后数字图像 通过监视器屏幕显示出来, 并可在监视器上进行图像的各种后处理。重建后数字图像保存, 可在磁带、光盘、磁盘等,也可通过激光打印机打印。
CT值
如果某一组织发生病变,其密度就会发 生改变,这对CT诊断有很大价值。但CT值并 不是固定的,会因X线硬化、电源状况、扫 描参数及邻近组织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发生 改变,因此在诊断中CT值只作为参考值,而 不是绝对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27
MPR
多层面重建
各向同性
编辑ppt
28
曲面重建图像(CPR)
编辑ppt
29
电子计算机容积摄像(CVR)
编辑ppt
30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
三维立体显示图像
遮盖容积重建(Shaded Volume Rendering,SVR) 密度容积重建(Intensity Volume Rendering) 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MIP) 模拟X线投影(X-Ray Projection) 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Display) Texture All、 Texture Exp
图象显示、记录
编辑ppt
4
CT的结构与原理
编辑ppt
5
CT的发展概况
编辑ppt
6
平面CT的成像原理
编辑ppt
7
体素、矩阵和象素
体素: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 数字矩阵: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排列成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
灰度的小方块
编辑ppt
8
1
2
3
4
X1
脑肿瘤新生血管的观察 急性心肌缺血
编辑ppt
40
CT的诊断与分析
技术条件 解剖背景 病变分析 推断病理 结合临床 做出诊断
编辑ppt
41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编辑ppt
4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简史
• 核磁共振现象发现 Purcell等, Bloch等( 1945); Physical Review:
管腔容积显示图像
管腔灌注(Fly Around) 腔内模拟内窥镜(Fly Through)
编辑ppt
31
SVR
Fusion
硬膜动静脉畸形
编辑ppt
32
3D-CTA
SSD
SVR
编辑ppt
34
肾动脉狭窄
MSCT-MIP
编辑ppt
DSA
35
最小密度摄影 (Min IP)
编辑ppt
36
SVR
X-Ray Proj
50
90射频脉冲
编辑ppt
51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o 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由M0产生的横向磁化矢 量在晶格磁场作用下由XY平面逐渐回复到Z轴
o 同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 o 发出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受 o 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磁共振现象与MRI MRI设备
第二节 MRI图像特点
灰阶成像 流空成像 三维成像 运动器官成像
第三节 MRI检查技术 第四节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编辑ppt
44
MRI 成像基本原理
含奇数质子的原子核均在其自旋过程中产生自 旋磁动量,即磁矩以矢量描述
核磁矩的大小是原子核的固有特性,它决定 MRI信号的敏感性
X2
X3
X4
CT图像重建
编辑ppt
9
数字矩阵
编辑ppt
10
CT图像
编辑ppt
11
螺旋CT扫描方式
连续式扫描和采集 管球连续旋转和曝光 检查床连续匀速向前运动
编辑ppt
12
容积数据和层面图像
编辑ppt
13
多层螺旋CT扫描方式
编辑ppt
14
编辑ppt
Med. Review No.66
15
MSCT的影像优势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 CT
编辑ppt
1
第一节 CT成像原理和设备
CT成像基本原理 设备
第二节 CT图像特点
层面图像 空间分辨率 组织分辨率
第三节 CT检查技术 第四节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编辑ppt
2
CT发展历史
1969 1972 1979 1974 1989 1998 2002 2004
检查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的流通量 使运动器官的扫描容易完成 对比增强检查时,易获得感兴趣器官或
结构的期相表现特征 获得连续图像避免小病灶的漏查 影像重建及CT灌注成像
编辑ppt
16
CT图像特点
• 断面图像 (水平 、冠状断面扫描) • 空间分辨率 (矩阵、象素) • 密度分辨率 ( CT值、窗宽、窗位)
Hounsfield设计成功 英国放射学会发表 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Ledley设计成功全身CT 螺旋CT问世 四层螺旋CT问世 16层螺旋CT问世 32层螺旋CT问世
编辑ppt
3
CT装置
扫描装置 X线管:旋转阳极 探测器:无机晶体、氙气 准直仪:管球侧、探测器侧
计算机系统 CPU、主储存装置 显示装置、操作台等
• 核磁共振现象引入医学界 Damadian(1971 ); Science, 171: 1151 -1153
• 核磁共振成像 Lauterbur(1973) ; Nature, 242: 190 -191
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 的一种影像技术
编辑ppt
43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原理和设备
Texture Exp
MIP
Surface Std
编辑ppt
37
Fly Around
Fly Through
管腔灌注与内视镜
编辑ppt
38
编辑ppt
39
CT灌注成像
对ROC在固定的层面连续扫描,绘制出每个 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血流灌注状态。
峰值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 局部血容量(RBV)、局部血流量(RBF) 临床应用:急性或超急性脑局部缺血
编辑ppt
17
CT值(Hu单位)
X线吸收率乘以Hounsfild函数公式
空气 -1000
脂肪 水 软组织 0
骨皮质
1000
编辑ppt
18
临床CT检查技术
平扫 静脉增强造影 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扫描) 三维重建 造影CT CT血管造影(CTA) CT透视
编辑ppt
19
肺窗
纵隔窗
窗宽、窗位调节
编辑ppt
20
静脉造影增强CT
编辑ppt
21
动态CT扫描
2 3
1
4
编辑ppt
22
动态增强扫描
编辑ppt
23
动态CT曲线
编辑ppt
24
编辑ppt
脊髓造影CT
25
CT透视下穿刺活检
编辑ppt
26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
二维图像显示
多平面重建 (Multiple Plane Rendering,MPR) 曲面重建 (Curve Plane Rendering, CVR) 计算机容积摄影 (Computed Volume Radiography, CVR)
氢原子核只有单一质子具有最强的磁矩 氢质子在人体内分布广,数量多,MRI均选用
氢为靶原子核
编辑ppt
45
核磁共振 = 磁共振
NMR = MR
编辑ppt
46
人体组织内的 质子存在状态
编辑ppt
47
质子的运动:进动频率 0 = 0
编辑ppt
48Leabharlann 人体质子在磁场中编辑ppt
49
共振现象
编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