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与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与困惑摘要:当代大学生是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社会公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2010年10月16日河北传媒学院学生李启铭开车在河北大学撞倒两名女学生后叫嚣我爸是李刚,并致一死一伤。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并将人刺死逃逸。2010年12月7日咸阳一高校学生李博潜入西安建大宿舍行凶杀人,造成一死一伤。2012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生在担任实习护士期间,把新生儿当玩具摆出不同的造型,还将虐婴照片发在微博上。
一桩桩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生法律道德意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社会上是高层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大学生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人们将他们定位为“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力量”。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堪承受之重”,如今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人们评价大学生的诟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然而,据《中国青年报》调查统计,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随着接触社会,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的最低点。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一些学校、教师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对一些行为失范的学生视而不见,责任感缺失,从而更加放纵了学生的行为。“虐婴”事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中竟然将令人发指的虐婴行为轻描淡写地用“违反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代替。如果说“虐婴”事件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没有爱心、缺乏职业道德的大学生;那么,浙江中医药大学避重就轻、闪烁其词的通报,则更让人们为当下包括医学类院校在内的高校德育的缺失,感到惊愕与愤懑。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
想严重,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药家鑫事件固然让我们看到了药家鑫本人对生命的漠视、极端的自私和狭隘,也让我们了解到他也是粗暴型家庭教育的牺牲品。家庭教育对学生公德教育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空话、套话,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社会风气受到污染。一些大学生追求价值取向的唯我化、功利化,重利轻义,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李启铭之所以叫嚣着“我爸是李刚”,也折射出一种社会现实,那就是如今社会涌现出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不再把传统的美德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而是唯权至上、唯利至上。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具有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单纯与复杂、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学校生活不如意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李启铭、药家鑫、李博、实习女护士等大学生之所以做出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恶性事件,与自身思想行为弱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创建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公德习惯的养成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